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是非曲直-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红军都在孤军奋战,他们都盼望着与党中央、中革军委取得联系。
在湘鄂川黔边的红二、六军团,到了1935年9月间,因形势发生变化,焦急地寻找中革军委。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及军委获得国民党要“围剿”红二、六军团的情报,便及时给他们发去了《中央及军委关于战略问题给二、六军团的指示》,任弼时看完电报,有些纳闷,中央的这份电报,一反原来的调子,很有些像毛泽东过去的提法,这是为什么呢?
任弼时把电报递给贺龙。
“嗯,好!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消灭,这个好!”贺龙一边看,一边摸着小胡子,笑眯眯说道。
“这份电报跟过去中央的电报提法有些不一样。”任弼时沉思着说。
贺龙这才仔细琢磨起来,发现不光在战术原则上提法有差别,在战略发展上也不一样。去年12月底中革军委曾电令他们向湘西北发展,接应中央红军北上……
于是,贺龙提议:“是不是发个电报问问,中央发生了什么变化?”
“好,立即发电问一问。”任弼时也同意。
不几天,中央就来电通报了遵义会议情况,正如他们猜测的那样,中央的确有人事变动。
贺龙很高兴,说:“毛泽东这个人我不认识,但我读过他的文章。他能把江西苏区搞成那么大,这就不简单,我看他来指挥肯定行。”
任弼时此时的心情却很复杂,他曾是当初中央派到苏区的“三人团”成员,是他们三人给毛泽东下马威的。随后中央到苏区,把毛泽东扔到一边,结果很快把苏区丧失掉了。从这一事实中,他感到遵义会议的决定是正确的、必需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亲自带部队与敌人作战,尤其是与贺龙部队会合以后,在实践中逐步对王明的那一套感到不那么对劲儿。
“是应该总结一下了。中央的军事路线改变和人事上的变动都很正确、很及时,我们拥护。”任弼时旗帜鲜明对贺龙说道。
于是,他们坚决按照遵义会议确定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与敌人作战。结果,红二、六军团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有力地配合了红一、四方面军的长征。这时,红二、六军团发展到21000余人。
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震撼了国民党。蒋介石便纠集132个团的庞大兵力,对红二、六军团发动了新的“围剿”。敌人采取在江西用过的那种办法,四面包围,筑堡推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他们决定向中革军委建议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因而,他们焦急地寻找军委电台,但怎么也寻找不到。
直到1935年9月,他们终于同四方面军的电台沟通了联络,因该台用的是中革军委与二、六军团联络时的规定,二、六军团的同志遂误认为这就是中革军委的电台。当天,即将任弼时给周恩来的一份电报发出:
恩来同志:
你们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来电说明此间省委委员姓名,以证明我们的关系。
〖JY〗任弼时
〖JY〗9月29日
张国焘收到此电后,他应该立即将任弼时的这封电报转发给正在甘肃榜罗镇的周恩来。
但张国焘没有这样做。
张国焘收到任弼时的电报,不免有些兴奋。心想,真是天助我也。任弼时,不就是往日那个任少共书记的初生牛犊似的小兄弟吗?他还能不听我的话吗?张国焘还想,任弼时不给毛泽东去电,而专门给周恩来发电报,看来他与毛泽东也有矛盾。这两个军团如果置于我的指挥棒下面,那力量就比毛泽东的那支部队更大了,我张国焘的分量也就更重了。
想到此,张国焘自个儿笑了。
第二天,张国焘即给任弼时回电,说明29日电收到,并说了省委委员姓名,还特别说:“一、四方面军6月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我们今后应互相密切联络。”签名是:“朱(德)张(国焘)。”
这封电报,既没有告诉他们中革军委在何处,也没有说周恩来为什么没有亲自给他们回电,只告诉他一、四方面军在一起行动。实际上,当时一、四方面军已经分裂了。但因为签名是朱德和张国焘,给人的印象一、四方面军的确在一起行动。在此,张国焘充当了一个实足的政治骗子。
这样,张国焘就以红军总政委名义向二、六军团发号施令,而二、六军团也误认为中革军委就在张国焘那里。
后来,朱德从四方面军电台得知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交界的根据地,转战到滇西北地区,计划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消息,立即向张国焘建议,四方面军暂时在原地休整,接应二、六军团北上。朱德这样做是有更深的考虑,他想待四方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以后,让贺龙、任弼时等说服张国焘,放弃原来的主张,一同北上,但朱德并不知道张国焘已经背着他做了手脚。
忘却不了南下的红军(7)
其实,张国焘早已感到这样遥控指挥总不是个事,必须让二、六军团北上,将这两支部队拉到自己手里,因而,在1936年3月25日,二、六军团刚刚取得乌蒙回旋战胜利,进入南北盘江间的地区后,张国焘就以红军总部的名义给二、六军团发了一封电报,说:
如趁此时过金(沙)江尚有可能……我们建议在你们渡河技术有把握条件下及旧历三月水涨之前,设法渡过金(沙)江,与我们会合大举北进……如你们决定我们即派队接应你们,如你们尚不十分疲劳,有把握进行运动战时,则在滇黔边行动亦好。
张国焘在这封电报中还提出了过金沙江的五个渡河点。
二、六军团接到这封电报后,与他们拟在南北盘江间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意图相矛盾。为了弄清军委的意图,3月29日,二、六军团向军委发电报请示:
在目前敌我力量,于滇黔边广大地区内,求得运动战中战胜敌人创立根据地的可能,我们认为还是有的。
我们的渡河技术是很幼稚,但如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通过,在春水未涨之前,或不致感觉大的困难。
国内和国际事变新发展情况我们不甚明了,在整个战略上我军是否应即北进,及一、四方面军将来大举北进后,我军在长江南岸活动是否孤立和困难均难明确估计,因此我军究应此时北进与主力会合抑或留在滇黔边活动之问题,请军委决定并望在一二天内电告。
张国焘接到此电后,感到问题有些棘手,如果明确让他们北上,将来出了问题不好交待,但又得让他们北上。经过仔细琢磨,他亲自拟了一份电报,于3月30日将这份电报发给二、六军团:
(一)依据国际国内情况民族革命高潮在生长,苏维埃运动有些发展,但不可过分估计,蒋敌虽削弱,并不能计算他在何时崩溃;(二)最好你们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处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可先以到达滇西为目的,我们当尽力策应;(三)在困难条件下可在滇黔川广大地区活动,但应有准备较长期的运动战;(四)究竟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
这封电报的措辞是非常灵活而模棱两可的,但有两个字却决定了二、六军团的战略行动,这也正是张国焘所希望的。
二、六军团接到电报后,根据电文中提出的“最好”是渡江北上的意图,他们也只能选择“最好”的来执行,并认为这是出于全国革命战争总的战略要求,因此毅然放弃在南北盘江间建立根据地的打算,服从大局需要,决定北渡金沙江,以与一、四方面军会合为战略目标。实际,他们是在按张国焘的意图北上。
当张国焘正在为如何向朱德交待二、六军团北上的问题而劳心费神时,朱德恰又向他提出要四方面军暂时原地休整,接应二、六军团的建议,正中下怀,他当然很痛快地同意了朱德的建议。
这正是同样的目标,却有不同的需要和心态。
二、六军团,就这样被张国焘以中革军委的名义诱骗着行动起来了。张国焘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不过,张国焘也还有他的难处。他正在为二、六军团能否接受他这个“临时中央”而思虑。
当红二、六军团经过数月的血战,突出重周,转移黔东,进至石阡,他们的无线电台在一次同四方面军通讯时,突然出现一个呼号不明的电台插进来呼叫二、六军团。经互相询问,才知是中革军委三局的王诤局长亲自在机上呼叫。为什么王局长要亲自上机呼叫?这是因为中央在召开瓦窑堡会议时,作出决定,“完成与二、六军团的通讯联络”。王诤局长按照二、六军团通讯的波长和频率已亲自在机上守候半月之久了。
同中央的联络恢复后,中央发来一份明码电报:
弼兄:
我们已到陕西保安,密码“豪”留老四处……弟豪。
由于没有密电码,但又为了通讯需要,便用明码加打哑谜的办法约定了一个密码本。通了几次电报之后,中央突然来电指示,暂停直接联络,以后二、六军团给中央电由四方面军代转。任弼时、贺龙还以为中央只是怕约定的密码被国民党破译,也就没有多想什么。
过了几天,张国焘专门发电报询问,贺龙、任弼时回电否认同陕北有联系。虽然陕北来电并没有告诉任弼时、贺龙有关中央同张国焘分裂的情况,但他们已预感到发生过什么事情。不过,当时军情紧急,也没有精力去细想了。
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日子,日渐临近,张国焘却显得有些焦虑不安,其中原因还是他那个“临时中央”,担心的仍然是能不能得到二、六军团的拥护。这是一个关系他的政治生命的大问题,不得不找陈昌浩商量。
“昌浩,眼看我们就要同贺龙、萧克的部队会合了,你看怎么办?”张国焘有头无尾而忧心忡忡地问,也只有知情者才明白他问的意思。
陈昌浩完全明白张国焘的意思,想了想,关心地回答:“我们是否与中央磋商,同二、六军团会合后,由二、四方面军领导人组成西南局……”
“你的意思是取消我们的‘临时中央’?”张国焘打断陈昌浩的话。
“事到如今,只好如此!不然不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陈昌浩倒显得有些不安了,声音有些走调,因为他知道取消“临时中央”对张国焘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但他必须如此告诉张国焘。
忘却不了南下的红军(8)
“我们南下遇着强硬的敌军,否则也不会如此。”张国焘痛苦地摇着头。
“气候又恶劣,给养也困难。”陈昌浩安慰地补充了一句。
“再加上毛泽东闹分裂。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样不占,哪有不输的道理?”张国焘的脸庞被痛苦的心境拉得有些扭曲了,“你看什么时候取消‘临时中央’为好?”
“越快越好,最好在与二、六军团会合之前。”陈昌浩直截了当地回答。
张国焘不再言语了,他摆摆手,示意陈昌浩离开,自己再想一想。
张国焘想取消“临时中央”,也是有他的另一番考虑的。他在给林育英的一封电报中就提出过把两个中央都取消,由党的会议或由共产国际来组织新的中央政治局。他想,虽然林育英没有同意这个意见,但实际上已经把球踢给了毛泽东,我现在又高姿态地取消“临时中央”,那么,我的主张便会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到那时,就看谁手下人多了,我就不相信你毛泽东有回天之力。但他又反过来一想,觉得有些不妙,取消“临时中央”不等于自己认错了吗?他越想越乱,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他认定一条,取消“临时中央”,共同组成西南局,可以把二、六军团争取过来,控制在自己的手下,到那时再说。
1936年6月上旬,张国焘在西康的炉霍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正式宣布取消“临时中央”。
不过,他在宣布这一决定时,还宣称陕北中央也取消中央的名义,中央的职权由驻国际代表团暂时代行。他说:“陕北方面设中央的北方局,指挥陕北方面的党和红军工作。此外当然还有白区的上海局、东北局,我们则成立西南局,统统受国际代表团的指挥。”
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无非是为了给自己搭个台阶而已。不然,他不仅自己的面子过不去,更不好向他的下属们交待。
无论怎样,他已经取消了他的“临时中央”。
这是张国焘献给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的一份礼物。无论他取消“临时中央”的动机如何,甚至还有什么其他打算和图谋,但这毕竟在客观上避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