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氏的发源
魏国国君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本来与周王室同姓,武王灭商以后,他被封在毕这个地方,于是,将毕作为自己的姓。后来,毕公高的后人断绝了封爵,成为了普通的平民百姓,散布在华夏的各个角落,有的居住在开化的中原地区,有的流落到边远的夷狄地区,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后代,他子孙之中出了个名叫毕万的,侍奉晋献公,毕公高的后代时来运转,又重新显贵起来。
晋献公十六年,毕万被任命为国君车马护卫,随着晋军四处作战。在他的帮助下,晋军先后消灭了霍、耿、魏三个小国,晋国的国势大增,一跃成为了当时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晋献公认为毕万有功,对晋国发展出力不少,为了赏赐他,便将魏地封给他,并提升他为晋国大夫。
一次,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与毕万在一起闲聊,他对毕万感慨地说:“您的后代一定会昌盛!万,是满数;魏,是巍巍的名号。用这样的名号开始封赏,是上天要您开拓基业啊!天子统治亿万人民,诸侯统治万民。依照现在的情况推断,您的后代必定会拥有众多的民众。”起初,毕万到晋国做官时候心里没底,曾经找到专业的占卜者为他将来发展占卜吉凶,卦象是屯卦变为比卦。他不明白卦象的意思,而他的好友辛廖却就此推断说:“您不要担心,您的前途吉利。屯卦象征着坚固,比卦象征着进入,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您的后代一定会繁荣昌盛。”
毕万受封后的第十一年,晋献公去世,诸位公子为了争夺王位,彼此之间互相攻伐,晋国内部便发生大乱。毕万的子孙则在封地内安居乐业,繁衍增多,因为先人受封在魏地,便改姓魏。
建国前的魏氏
魏武子是毕万的儿子,他侍奉晋国公子重耳,对主子忠心耿耿。后来,他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是他身边五大贤者之一。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便让魏武子以魏氏后代的身份沿袭先人的封爵,列为大夫,宗族的治所安排在魏邑。到了他的儿子魏悼子的时候,宗族的治所迁徙到了霍邑。
魏绛是魏悼子的儿子,他侍奉晋悼公。晋悼公三年,晋国与诸侯会盟。悼公的弟弟杨干扰乱了队伍行列。魏绛为了维护军纪,处死了杨干的仆人以示惩罚。悼公听说后,心里非常生气,愤怒地指着他的鼻子说:“寡人这次会合诸侯是为了显示荣耀,你现在却侮辱我的弟弟!这让我有什么脸面再去面对诸侯!”他心里是越想越生气,后来想打算干脆杀掉魏绛。这时有人赶紧劝谏悼公,开导他说:“大王,魏绛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晋军军纪,他能够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是个难得的人才啊!”悼公听了诸位大臣的建议才如梦方醒,不仅没有处罚他,并且因为这件事认识到魏绛的贤能与正直,继续对他加以重用。后来,悼公任用魏绛主持政事,派他去联络戎狄。在他的活动下,戎狄从此亲附魏国。一次,悼公对魏绛说:“爱卿啊!自从我任用你以来,八年之中,晋国九次会合诸侯,戎狄亲附。这全是你的功劳啊!”于是,悼公赏赐给他乐器以示尊崇,魏绛不敢接受这样的大礼,一个劲儿推让。悼公则执意让他受封,这样魏绛经过了三次推让之后,然后才恭敬接受。不久,魏绛把宗族的治所迁徙到了安邑,他去世以后,谥号为昭子。
到了魏绛的孙子魏献子在位时,魏氏已经名声显赫,成为了晋国六卿之一,他们的势力强盛,而晋国公室卑微。又到了魏献子的孙子魏桓子在位的时候,魏氏与韩氏、赵氏联合攻灭了智氏,瓜分了他的封地,韩、赵、魏被称为三晋。魏桓子的孙子是魏文侯,这是一位贤明、出色的君主。他在位时期,魏氏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接连获胜,还攻灭了中山国,拓展了土地,正式被周王册封为诸侯,加入到了争霸行列之中。
第125节:新读史记(上卷)(125)
魏文侯选相
魏文侯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博学多才,勤政爱民。他为了寻求治国方法,曾经向子夏专门学习经书。他还以客人之礼对待出身低微的贤者段干木,每次经过他的乡里时,文侯都要凭轼(将双手放在车前的横木上,略低下头,这是一种礼节),以表示对段干木的敬意。有一次,秦国打算进攻魏国。有人向秦国国君进谏说:“大王,魏君以厚礼对待贤人,国人称颂他的仁德,上下和睦同心,您现在不可以对魏国有所图谋。”秦君也就只好打消了进攻魏国的念头。从此,魏文侯获得了诸侯们的赞誉。
后来,魏文侯对他的臣子李克说:“先生曾经赐教我说‘家中贫困就要迎娶贤妻,国内混乱就想得到良相’。现在,我选择相国,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你觉得这两个人怎么样呢?”李克不想得罪人,沉思了一会儿才回答说:“臣听说,卑贱的人不谋议尊贵之人的事情,关系疏远的人不谋议亲近之人的事情。我的职务在宫廷之外,不敢承担这一使命。”文侯不同意,执意让他品评,于是,李克无奈,就对魏文侯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您不清楚那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要考察一个人的贤愚,平日里要看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结交哪些人,显贵时推荐哪些人,穷困时不做哪些事情,贫贱时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相国的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文侯听了之后恍然大悟,高兴地对他说:“先生请回吧,我已经定下了相国的人选。”
后来,李克到翟璜的家里拜访他,翟璜就趁机问他说:“我听说,不久前君王召见了先生。询问相国人选一事。结果怎么样呢?”李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回答说:“老兄,你不要抱什么幻想了,魏武子将会被任命为相国。”翟璜听了之后十分气愤,对他高声说到:“凭什么啊!你说我哪里不如魏成子?西河守将吴起,是我推荐的。君王在境内最担忧邺地,我推荐西门豹治理该地。君王谋划讨伐中山,缺少大将,我又推荐了乐羊。等到中山被攻占以后,国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镇守它,我便推荐了先生您。太子没有合适的老师,我又推荐了屈侯付。我为国家做了这么多事情,到底还有什么地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等他讲完以后,从容地回答说:“您把我推荐给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做大官吗?国君让我品评你们二人,我回答说:‘要考察一个人的贤愚,平日里要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结交哪些人,显贵时推荐哪些人,穷困时不做哪些事情,贫贱时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相国的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由此,我知道魏成子会被任命为相国。您难以与他相比。魏成子将自己千钟俸禄中的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只有十分之一用在家里,因此,从东方召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人都被国君尊为老师。而您所推荐的五个人则被国君任用为臣子。可见,您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后,逡巡不前,羞愧难当,向李克行了大礼,对他说:“唉!我是个鄙陋之人,愿意终身做您的学生。”
转危为安
魏武侯是文侯的儿子,他去世以后,公子茔与公中缓争着想当太子。当时,公孙颀游宦到了韩国,他对韩懿侯说:“魏国的公子茔与公中缓争当太子,君王您听说了吧?现在,公子茔得到王错的辅佐,占据了上党地区,等于半个魏国的土地。您如果趁机除掉公子茔,必然能够打败魏国,机不可失啊!”韩懿侯听了很高兴,认为占便宜的时候到了,便联合赵成侯一起攻打魏国。
公子茔见到外敌入侵,组织军队前来抵抗。魏军与联军在浊泽交战,由于实力悬殊,结果魏军大败,公子茔被联军包围。于是,赵成侯对韩懿侯说:“现在我们趁机除掉公子茔,拥立公中缓为国君,强迫魏国割地,然后我们再撤军。这样对韩国、赵国都有利。”韩懿侯老谋深算,觉得他想法不够完美,便摇了摇头说:“这样做不行。如果我们杀死了公子茔,人们一定会骂我们残暴;强迫人家割地而后撤军,人们一定会骂我们贪婪。依我看,我们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强于宋国、卫国,就永远不会是我们两国的祸患了。”赵成侯固执己见,并没有听从韩懿侯的建议。韩懿侯很不高兴,不想再跟他合作了,便率领韩国的精锐部队趁着夜间离去。第二天,赵成侯知道韩军撤走的消息后,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没有取胜的把握了,也随即率军离去,魏军转危为安。正是因为韩、赵两国的意见不一,魏国才得以保全,公子茔才能够在日后继位为魏惠王。所以说,国君去世后,如果没有嫡子即位,政局就会陷入混乱,国家随时都有被外人攻破的危险。
第126节:新读史记(上卷)(126)
徐子献计
魏惠王三十年,魏军讨伐赵国,赵国危在旦夕,赶紧向齐国求援。齐宣王采纳军师孙膑的计策,围魏救赵。于是,魏国调动全国的兵力,任命庞涓为将军、太子申为上将军,率军迎击齐军。
魏军经过外黄,当地人徐子向太子申进谏说:“太子殿下,在下有百战百胜的妙术。”太子申听了之后很感兴趣,进一步向他请教,徐子继续说:“您现在亲率大军迎击齐军,即使大胜并且吞并了莒地,那么,您的富有也比不上拥有魏国,尊贵也超不过做魏王。而如果您不能战胜齐国的话,那么,您的子孙后代就不能拥有魏国了。这就是在下所说的百战百胜妙术。您觉得有没有道理啊?”太子申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是!是!有道理,我一定听从您的话,现在就立即率军回国。”但是,徐子话锋一转,却又对他说:“您现在虽然想要回去,但是恐怕已经不可能了。那些鼓动您打仗,想要从中得利的人太多了,您现在是骑虎难下啊!”太子还是执意打算回师。而他身边的人看出他的想法后,纷纷对他说:“您如果刚出师就撤兵,这就如同打了败仗一样,到时候大王怪罪下了,对您也是非常的不利啊,您现在还不如继续率军作战呢!”太子申见身边没有人支持他,只好硬着头皮率军迎击齐军,最终战败于马陵,将军庞涓被杀,他本人也被齐军俘虏。最终,太子申没有继承君位,失掉了他本应该拥有的一切。
惠王招贤
马陵战败以后,秦、赵、齐三国联军趁机攻打魏国。不久,秦国任用商鞅大举向东进讨,来势汹汹。而赵、齐两国又多次打败魏军,侵入魏国境内。迫于强大的压力,魏国将都城从安邑迁徙到大梁。
面对如此危难形势,魏惠王痛定思痛,打算强国御侮,摆脱困境,就用卑下谦恭的礼节和优厚的物质待遇招揽贤人。贤者邹衍、淳于髡、孟柯知道后都纷纷来到魏国。惠王把这些贤者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询问说:“各位爱卿,寡人没有才能,致使军队三次在国外遭受挫折,连太子也被敌军俘虏,将军个个战死。国家因此而元气大伤,祖先的宗庙社稷受到了玷辱,我真是感到无比的羞耻啊。先生们不顾路途的遥远,屈尊大驾光临我国,您们将提供给寡人什么妙计来使国家获利呢?”各位贤者相继进献良策,孟柯进谏说:“君王不可以这样的追求利益。您要是追求利益,那么国中大臣们也就会追求利益;大臣们追求利益,百姓就会跟着追求利益。上上下下都追求利益的话,那么,国家就危险了。作为君王,治理国家实行仁义就足够了,何必去追逐利益呢?”
后来,魏惠王打算实行仁义治国方案,但他却不幸病逝了。
如耳救卫
魏哀王八年,魏国兴兵讨伐卫国,进展顺利,接连攻占了边境上两座城市。卫君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整天会同大臣考虑退敌之策。这时候,有个叫如耳的贤士前来会见卫君,十分自信地对他说:“大王不要担心,请您派我出使魏国,我不仅可以让魏军撤走,并且罢免魏国成陵君的职位。”卫君听了之后喜上眉梢,如释负重,高兴地对他说:“先生果真能够做到的话,我愿意世世代代用国家来侍奉您。”于是,如耳开始实施他的策略,他先是去会见成陵君,对他侃侃而谈:“从前,魏国讨伐赵国,切断了羊肠扳道,攻占了瘀与,诸侯们约定割裂赵国。而赵国并没有因此灭亡,这是由于魏国是诸侯的盟主,它存有宽善之心。现在,卫国遭受魏国打击,濒临灭亡,将要向西请求臣属于秦国,以此来挽救自己的危难。我看与其由秦国来宽释卫国,不如由魏国来宽释卫国。这样的话,卫国一定会永远感激魏国,您认为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啊?”成陵君听了之后仔细考虑了一番,认为如耳的话有理,便满口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