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进一步,同安察祖《十玄谈》中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表面上在否定“无心是道”,实际上是一声棒喝,告诉人们一心想着那无心,便是有心。这两句诗是极而言之,惟恐学人执迷死法,和“无心是道”没有任何矛盾。这是大德高僧解粘去缚、抽钉拔楔的妙悟之言。    
    因之,禅既是自证本心,而本心之中原来空无一物,只有那孤明历历的寂照。禅与佛的真实相是什么?你说像什么都不是。所谓“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愧”。一切言语都是多余的。向心外求佛,永远得不到佛,永远不会理解实相无相的真谛。佛果真是那寺庙里泥塑的偶像、相片中虚构的幻影吗?    
    画中这托钵微笑的高僧,真正做到了达摩对慧可的要求:“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译为口语是:“断绝那身外的一切因缘,平息那内心的所有躁动,那宁寂的心宛如筑起了外物莫侵的墙壁,只有道可进入,只有佛是心中惟一的存在。”)你看他忘境忘心,内无所欲,外无所求。佛教的《起信论》的要旨便是离开一切言说和实相证得本心,处处无碍,事事通达,心头永呈一片光明,这便是大自在的境界。我正是力图表现这片心中的光明。    
    我作此画时心中了无烦躁,泼墨明净无垢,加上人物意态上的无矫造,隐现了内心的无尘垢。作完此画,真宛若醍醐灌顶,证得了菩提。    
    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画二祖伏于虎身,皆入无梦之睡,实在令人钦佩立意不凡。而梁楷的《六祖劈竹》则略类表面文章,不见慧能“本来无一物”的无上智慧。当然,梁楷此画超绝的才艺是毋庸置喙的。    
    泼墨简笔描之难,在于它和禅家一样重心悟而离言说,在技法上的“妙悟者不在多言”也与禅理相通。请记住上面黄檗断际禅师的名言:“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艺术家达到禅境之不易亦如是。


第六部分冯其庸: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1)

    冯其庸    
    1998年8月15日,我第七次去新疆。十多年来我连续去新疆七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调查玄奘取经之路和丝绸之路。到目前为止,玄奘取经之路,在国内的部分(主要是甘肃到新疆的部分),基本上已经清楚了,能去的地方也都去了,楼兰、罗布泊当然不易进入,目前还未能去,但我仍希望能去,不希望留下空白。    
    玄奘出境的路线,是在阿克苏境内乌什城的西部——别迭里山口。1995年我曾去调查过,因为没有估计好行程,到了山口,看到了现存的唐代烽火台,即《唐书•;地理志》所记的“粟楼烽”。再想前进,司机说回程有困难,因此未能直至边境。今年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到了阿克苏,却碰上山水把进山的道路冲垮了,有很长的一段路无法走,所以没有能补上次的遗漏,只能等待再次了。    
    这次我们又上了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在塔什库尔干住下来后,我就下决心明天一早就寻路去明铁盖。幸亏张团长热情支持,他为我们安排了车辆和路线,并且事先通知了所到各点。他们担心我已经76岁了,要上4700米的高山,怕身体不允许。但我自己心里有数,我73岁那年上了4900米的红其拉甫,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这次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闯一闯。因为从文献资料来分析,玄奘当年从印度归来的道路,只有明铁盖山口最有可能,我不去实地观察,就不可能彻底弄清这一点。我看不少有关西域的专著,其含糊处,都是因为没有身历其境的调查,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能一一实地勘查,当能有所收获。我们从塔什库尔干团部出发,直奔喀拉其库边防连,相距约60多公里,此处海拔3600米,地当喀拉其库河与红其拉甫河交汇为塔什库尔干河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专门记述到的公主堡,即可由此山中进入。    
    关于公主堡,《大唐西域记》卷十二里是这样记载的:    
    建国传说今王淳质,敬重三宝,仪容闲雅,笃志好学。建国已来,多历年所,其自称云是至那提婆瞿呾罗(唐言汉日天种,意为中国与天神之种),此国之先,葱岭中荒川也。昔波利剌斯国王娶妇汉土,迎归至此。时属兵乱,东西路绝,遂以王女置于孤峰,极危峻,梯崖而上,下设周围,警昼巡夜。时经三月,寇贼方静,欲趣归路,女已有娠。使臣惶惧,谓徒属曰:“王命迎妇,属斯寇乱,野次荒川,朝不谋夕。吾王德感,妖氛已静。今将归国,王妇有娠。顾此为忧,不知死地。宜推首恶,或以后诛。”讯问喧哗,莫究其实。时彼侍儿谓使臣曰:“勿相尤也,乃神会耳。每日正中,有一丈夫从日轮中乘马会此。”使臣曰:“若然者,何以雪罪?归必见诛,留亦来讨,进退若是,何所宜行?”佥曰:“斯事不细,谁就深诛?待罪境外,且推旦夕。”于是即石峰上筑宫起馆,周三百余步。环宫筑城,立女为主,建官垂宪。至期产男,容貌妍丽。母摄政事,子称尊号。飞行虚空,控驭风云,威德遐被,声教远给,邻域异国,莫不称臣。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余里大山岩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俨然如睡。时易衣服,恒置香花。子孙奕世,以迄于今。以其先祖之世,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其自称“汉日天种”。然其王族,貌同中国,首饰方冠,身衣胡服。后嗣凌夷,见迫强国。    
    这是一则神奇的传说,公主堡的名称是斯坦因发现此城堡后结合《大唐西域记》里的这一则记载,认为所记就是此堡。此后也就为大家所共认,特别是塔吉克族人至今仍称此处为“克孜库尔干”(即姑娘城)。    
    我们到此处时,横隔着一条河流,原有桥梁可通对岸,过桥后再翻过两座山头,即可到达公主堡。可惜我们到时,桥梁已被山水冲走,河水深而且急,不能徒涉,因此只能望河兴叹。我只好对着面前的两个山头拍了几张照片,借资想象。    
    我们从断桥处回来时,看到路口有一牌,上写“瓦罕通道”。我非常注意这四个字,而且我们去明铁盖就是顺着这条“瓦罕通道”走的。这条路还可以通向与阿富汗交界处的克克吐鲁克。    
    我们顺着这条通道继续向前,一路都在大山丛中。通道是依着从两山夹谷中流出来的河道走的,地势是一路向上,两边的山都是白雪皑皑,道上绝少行人,只有出来晒太阳的旱獭,不断碰到,这意味着已经进入到高山无人区了。大约又走了四五十公里,才到明铁盖边防连,此处离前哨班还有18公里。边防连的指导员姓吕,见到我们来,非常热情,他决定亲自带我们去。我们问他还有多远,他说还有20多公里,我们为了抓紧时间,不敢停留,继续前进。路上两边全是大山,中间夹谷中一条天然的通道,看来这是自古以来的一条通道。我们走在这大山谷里,吕指导员给我们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他说在古时,有一个波斯商队,赶着一千头羊和骆驼等,由这个通道出口。忽然遇到大雪严寒,商人们看到即将冻饿而死在这个山谷里,他们立即将所携财宝集中埋藏在一个山洞里,留下了标志,希望有一二个人能生还,将来再来取这批财宝。但无情的天气,竟把他们全部冻死在这山谷里。后来据说有一个牧人还无意中拾到一个匣子,内藏满匣的珍宝,据说这就是从那个藏宝洞里流散出来的。而这个明铁盖的“明”字,波斯语就是一千的意思,就是指这里死了一千头羊。他说,到明铁盖山口,还有一个波斯人的古墓。    
    我们听着他讲的这个故事,真有点悠然神往。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前哨班,这里地名罗卜盖子,是大草甸子之意,这里距明铁盖山口还有七公里。我们在前哨班稍事休息,即继续前进,直到离山口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才停下来。这时明铁盖达坂已在我们眼前,只要一举步即可登上达坂,进入巴方的领域。这里的海拔已是4700公尺,我看前方山口是一排冰山,峰峦排列如犬牙锯齿,左右两山对合,两山之间有一条山溪蜿蜒外流,水势不算太大。由对面过来的山道即是顺此水流而行,我右前方的斜坡,就是明铁盖达坂。我望着这眼前景色,仿佛见到了玄奘从对面山坡上一步步地走下来,真是令人神往。    
    我仔细看去,这是一条艰难而狭窄的山道,只能步行和牛羊骆驼行走,车辆是无法翻越的。按《大唐西域记》说:“自此川中东南(按《慈恩传》作“从此川东出”似较妥),登山履险,路无人里,唯多冰雪。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陀国。”我看这段文字,切合眼前的实景。这里说“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陀国(塔什库尔干)”,而我们恰好是从塔什库尔干直到此明铁盖山口的,不是更为确切了吗?我正在沉思间,吕指导员却来带我们走上古波斯人的墓地。这是一个山坡,我的同行者朱玉麒上坡时,竟引起了明显的高山反应,全身冒汗,眼花,气喘,几乎不能自持。但我走上坡时,却毫无反应,除了略感气喘外,一切如常。这个波斯人墓是用一堆石头垒起来的,墓上还放了一对盘羊角。我们在山口留连了约半个小时,拍了不少照片,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前哨班,这时已是下午3时45分了。我们在前哨班吃了午餐,与战士合影,才依原路返回。中途又折向红其拉甫。从红其拉甫回到塔什库尔干,已是下午九时半了,但在这里太阳还未下山。


第六部分冯其庸: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2)

    这一天的奔波,我非但不感到疲劳,而且十分高兴,因为我断定这个明铁盖山口和这条瓦罕古道,正是当年玄奘回来所走的路。其理由如次:    
    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云:    
    从此(按指“屈浪拏国”)又东北山行五百余里,至达摩悉铁帝国……又越达摩悉铁帝国至商弥国。从此复东山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在两雪山间,又当葱岭之中,风雪飘飞,春夏不止,以其地寒烈,卉木稀少,稼穑不滋,境域萧条,无复人迹。    
    关于“达摩悉铁帝国”,周连宽先生的《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一书中说:“玄奘之往波谜罗川,即由此国起行。达摩悉铁帝,《续高僧传•;达摩笈多传》作达摩悉须多,均为大食语Ter…mistat之音译。《新唐书•;护密传》云:‘护密者,或曰达摩悉铁帝,曰镬偘,所谓钵和者……’是知此国亦即《后汉书》之休密,《梁书•;西北诸夷传》之胡密丹,《悟空行记》之护密,《往五天竺传》之胡密,即今阿富汗东北境之瓦汉(Wakhan)地方。”    
    故友杨廷福兄的《玄奘年谱》云:“案此国(指达摩悉铁帝国)所在地,学者论说甚繁,不详列。沙畹据马迦特《Eransahr》的考订,则为今阿富汗东北境的瓦罕南山间一带。”    
    陈扬炯先生著《玄奘评传》云:“达摩悉铁帝国(今阿富汗东北部的瓦汗)。”    
    章巽、芮传明先生著《大唐西域记导读》云:“达摩悉铁帝国,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端的瓦罕地区。”    
    贺昌群先生著《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说:“帕米尔高原在古代是东西交通的经行地,古代乌浒河流域与塔里木河流域的商业、文化的交流,都以此为必经之路,西方古地理学者称为‘大丝络’……因地势的关系,又分南北两道。南道自巴达克山越瓦罕山谷东行,取道瓦戛尔或小帕米尔而至穆斯塔阿塔南的萨雷库。”    
    以上诸家,都一致证明达摩悉铁帝国即阿富汗的瓦罕地区,而玄奘西行归来正是从这里回来的。再联系我进山时的公主堡附近路口看到的“瓦罕通道”路标,这就十分确切地证明了这条“瓦罕通道”,就是当年玄奘回国的古道,而明铁盖是其必经的山口。    
    二、我在前文记到一千头羊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来源于《大唐西域记》,卷十二“奔穰舍罗”条云:    
    大崖东北,逾岭履险,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罗(唐言福舍)。葱岭东冈,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顷,正中垫下。冬夏积雪,风寒飘劲。畴垅舄卤,稼穑不滋。既无林树,惟有细草。时虽暑热,而多风雪,人徒才入,云雾己兴。商侣往来,苦斯艰险。闻诸耆旧曰:昔有贾客,其徒万余,橐驼数千,赍货逐利,遭风遇雪,人畜俱丧。时朅盘陀国有大罗汉,遥观见之,愍其危厄,欲运神通,拯斯沦溺。适来至此,商人己丧。于是收诸珍宝,集其所有,构立馆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