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生与我无缘无故,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    
    付出劳力服务,又服务得很欢喜便叫做喜舍。    
    要慈眼视众生,要把无形化作有形,把理论化成行动;要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的济助精神;能如此,举世亦可成为净土。    
    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慈悲,有了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如此亦符合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谦虚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修行最重要的目标即是无我。因为你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接受你。    
    无我    
    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以自我为大,不但使自己痛苦,也影响周围的人群跟着争执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身心健康、幸福的人生观。    
    忍辱    
    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的行为。


第六部分林谷芳:亲切与真实

    林谷芳    
    道不远人的亲切    
    体得无情说法,禅者处处都见诗意,但法的体会何只在山河大地,语默动静、行住坐卧都应是法的直接呈现,而这“运水搬柴,无非大道”也是禅特别迷人之处。    
    宗教都讲超凡入圣,这是生命的追求,超越是宗教的原点,凡夫在此似乎只能崇敬与膜拜;但佛法不然,人人可以成佛,而宗门更往前一步,它要“不二”、“无别”,毕竟,只有向上一路,超圣回凡,才能凡圣而忘,因此若不能道在日常功用间,就不须谈禅。    
    “平常心是道”语出南泉普愿,赵州有次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还可以趣向不?”泉云:“拟向即乖。”不拟向就不会起圣凡之别,南泉的弟子长沙景岑讲得更直接:    
    问:“如何是平常心?”    
    师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    
    曰:“学人不会。”    
    师曰:“热则取凉,寒则向火。”    
    所谓平常心不是日常浮动的心,是不起分别的平,不随物转的常,当下就是绝对,因此才能在日常机用中具现禅机。赵州从谂把这发挥到极致,人家问他:“万法归一,一归何所?”他回答:“老僧在青州做得一领布衫,重七斤!”同样家风更在他的“吃茶去”中: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院主云:“喏喏!”师曰:“吃茶去。”    
    后世谈禅门接引中的名则有“德山棒、临济喝、赵州茶、云门饼”,这“吃茶去”就成了其中的一则,它不只拈提出平常心是道,还具体成就了茶禅一味的茶道。    
    茶禅一味常被人讲得很诗意、很极致、很玄,但对日本茶圣千利休而言,所谓茶道却仅仅是“夏凉之,冬暖之,炭煮水,茶好喝,尽在其中”,重要的是这些能否都在三昧中进行。所以利休以此话答问者,问者以为“这些谁不知道”,利休乃说:“那就请你试试,如果行,我做你徒弟。”    
    的确,禅者生命风光所夺人眼目的不尽是诗境的意象、杀活的凛然,在平常事物中具现的三昧,往往如一缕幽光般让人不自觉地入于当下,而禅师以日常事务接引,更让人觉得法本亲切,道不远人,可机用却尽在其中,例如:    
    池州嵇山章禅师,曾在投子作柴头。投子吃茶次,谓师曰:“森罗万象总在这一碗茶里!”师便覆却茶,云:“森罗万象在什么处?”投子曰:“可惜一碗茶!”    
    这故事让我想起年轻时在禅寺的一段经验,当时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起来铲竹笋、汆烫开水后下饭吃,吃前当然得合十念佛,有次我就直接对此提出异议,以为笋既为自己辛苦所铲,何必谢佛,但和尚的回答则是:    
    “哪里在谢佛!?合十一念,正是要一念地享受此餐。”    
    覆茶、吃饭,果真道不远人!    
    简单中的真实    
    佛法入中国至唐而大盛,其时八宗齐弘,但宋后,则由禅与净土共分天下,净土以其较普罗的性格广摄大众,禅则在文人阶层引领风骚,不过,净土虽普摄群根,却始终以宗教的面貌为人所认知,而禅则“大化无形”地沁入了文化的各领域,发展至后来,它作为修行法门的原点甚至还因此之淹没不彰。    
    禅能“大化无形”,一来是因为它那“没有立场”的立场,所以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另外,则更由于禅者生命风光朗然恰足以济寻常人的偏枯,因此,不信佛、不知禅者仍难免对其悠然神往,不知不觉间禅就沁入了他的生命。    
    禅的不拘立场,让人有抖落的释然,抖落可以是一拳粉碎乾坤的气魄,可以是超越惯性的跳跃,也可以是有缘即住无缘去的不忮不求,但无论如何就是不能叠床架屋、头上安头,因此不管机锋如何,“简单过日子”确是宗门的共同道风,一般人既颠倒于治丝益棼中,对此境界自悠然神往。    
    简单过日子的生涯是随缘的生涯,所以百丈怀海有诗云: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所谓随缘,关键就在这“任”字,有了这“任”,自然得闲。这“任”并非无所作为的自然外道,是体得因缘的随缘作主。人间事本多的是:自以为是、自取烦恼,所以云盖智本才会说:    
    一年春尽一年春,    
    野草山花几度新,    
    天晓不因钟鼓动,    
    月明非为夜行人。    
    的确,天该晓即晓,与更鼓摧不摧无关;月该明即明,与人夜不夜行无涉。如此,体得天道无亲,就不会无端作意,自寻烦恼,而在这天道无亲的体得中,禅者乃更能领略世事的浮沉尽为假相,就如山茨通济所说的:    
    春回幽谷见梅新,    
    雪水煎茶乐不胜;    
    谁道夜深年是尽?    
    晓来依旧日东升。    
    有了这种体认,即使处在红尘,自然也“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身朗然,什么事对自己重要就有不同的体会,没有葛藤缠身,生命的风格与风骨自能具现,就能在简单中体现令人心动的生命风华。    
    更有进者,人也只有在这种简单的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何谓物自性,因为此时山河大地、草木虫鱼都将“直接”现前,所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是连诗人也难得的诗境。的确,禅者的生命常带有寻常诗人难得的诗意,因为诗正是当下的意象对应,而又有谁能较禅者更活于当下呢?    
    禅者的诗、禅者的当下,是抖落后的自在,是无心体道的显现,简单的日子、简单的风格,却像一泓清流般涤尽凡夫的复杂与颠倒,而当人能体会下面一首句子的“真实”时,禅其实也已在你身上显现了:    
    午后的钟上,    
    一只蝴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