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印海-弥勒上生经讲记-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不敢再与帝释作战了。所以生为阿修罗,其特征就是嗔心重,在前世虽然做了不少功德,但因一念嗔心,即堕阿修罗道。所以嗔心不可不戒呀!

迦楼罗,梵语。即大鹏金翅鸟。其鸟一飞九万里,最喜吃龙。前面讲佛陀给龙一丝袈裟,使金翅鸟因此不得食,于是他也到佛前说:“求佛慈悲,我将要饿死了!你不能见死不救呀!”佛陀就让金翅鸟皈依三宝,受持不杀戒,并叫佛弟子,在供佛受食时,用米或粥七粒,布施与金翅鸟、旷野鬼神和罗刹、鬼子母等,使其不再受饥饿之苦!

紧那罗,中文叫疑神,头上有一角,他也是仞利天的乐神。与乾闼婆不同的是,紧那罗演奏的是法乐,而不是一般的音乐。

摩喉罗伽,译为大蟒蛇,地龙。据说是人形蛇首。梁武帝的妻子郗氏,不信三宝,损坏寺庙,死后堕为蟒蛇,求救与梁武帝,于是,梁武帝特请志公禅师写《梁皇忏》,替她修忏悔,郗氏因此得到解脱,而上升天道。

人,指四洲人道。非人指畜生、饿鬼、地狱等。

以上八部等众,皆能接受佛的慈悲摄化,今见佛陀放光,皆蒙感召,前来见佛闻法。 
 


第四节 化佛说法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放千光明。一一光明各有千色。一一色中有无量化佛。 

佛每说大乘深经,皆有放光。而今用舌放光。在《弥陀经》中,诸佛出广长舌相称赞释尊不可思议之功德。现在释尊出广长舌相,是表明将说大法,为弥勒授记,度诸有缘。 

广长舌相是三十二相好庄严相之一。在印度古传,若舌能盖覆鼻端的人,决不妄语。佛在此现此瑞相,也表示决不妄语,为当来众生劝请发愿上生兜率,亲近弥勒,早得授记作佛。

“放千光明”,表示于此小千世界之中各有化佛说法度生,光明所照一小千世界; 

“今一一光明各有千色”,表示所照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

“一一色中有无量化佛”,表示大千世界中各有无量化佛在说法。

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宇宙的意思。今释尊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教化主,将来弥勒成佛亦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教化主。 

是诸化佛异口同音。皆说清净诸大菩萨甚深不可思议诸陀罗尼法。 

诸位化佛由于佛身示现不一,故称为“异口”;但又同说一法,故称“同音”。 

在菩萨中,初地以上菩萨,都被称为“清净大菩萨”。

“甚深不可思议”,是表示此法义甚深,为离言境,言语道断,离言绝思。

“陀罗尼”梵语,译为“总持”,能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此总持以念、定、慧三种法为体,有认识、通达、抉择、明证不忘的作用,并能以少摄多,故名“总持”。 

所谓阿难陀目祛陀罗尼。空慧陀罗尼。无碍性陀罗尼。大解脱无相陀罗尼。 

这里分别列举了四种陀罗尼: 
(1)阿难陀目祛陀罗尼 

“阿难陀”,译为“喜”;“祛陀”,译为“有”。合译为“喜有”。

菩萨从初地以后,破人我相,离诸怖畏,充满法喜,故名“欢喜地菩萨”。从此步步向上,地地分断诸品思惑,直至七地为一个阶段。从初地欢喜地至五地极难胜地菩萨,所修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从六地现前地菩萨,因其观缘起法即空,所修无相观多,有相观少;到了七地远行地菩萨,才能真俗二谛并观,为纯无相观。所以七地菩萨以前所得的陀罗尼,称为“喜有”。

(2)空慧陀罗尼 
指八地不动地菩萨的解空究竟地。七地以前菩萨对一切法相虽不动摇,但需加行,方能显现无相之智。唯有八地菩萨,证得第一空慧,不为相转,不为惑动,故称为“不动地菩萨”。 

(3)无碍性陀罗尼 
无碍性,是指证得无碍殊胜智,通达一切事理,无有障碍。只有到了九地善慧地菩萨,方可得“四无碍解”。
“四无碍解”,即四种最胜智慧,对一切法、义、词、辨才都能通达无碍。
法——指一切法之差别法相能如是了知。
义——指一切法相的平等理义能如是了知。
词——指一切世间的种种语言文字能如是了知。
辨才——指能乐说无碍,为各类众生随宜宣说各类之法。

(4)大解脱无相陀罗尼
此为十地法云地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菩萨所作种种自利利他的事业,均能自在无碍,故名“大解脱”。十地菩萨至此已福慧圆满,非凡夫、二乘所能了别,故称“无相”。 

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说此陀罗尼已。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弥勒。闻佛所说。应时即得百万亿陀罗尼门。即从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住立佛前。 

这里讲弥勒当下证悟。

因佛具无量的智慧,能以一音之少,而摄百亿陀罗尼门之广大义理。众生虽因根性不等,但却都能有所解得,而获甚深法益。

在这里专门说明弥勒菩萨获得法益。并非是法会中的其他人没有获得法益。而是因为弥勒修因已圆,位登补处,只要少加资习,即有所成。

弥勒于是从座而起,表示内心已经证得。

“从座而起”,表示菩萨已能从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整理衣服”,表示菩萨身三、口四七支净戒圆备无缺;

“叉手合掌”,表示菩萨心意集中。能于所观之境契合,以空、有二智,照真、俗二谛,表示智德圆满。 
“住立佛前”,表示菩萨已证得三昧,心不动摇,定德成就。 

第五节 启 请

尔时优波离亦从座起。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诸经藏说阿逸多次当作佛。

优波离,译为“近执”。出生在印度贱族的“首陀罗”,是个理发师,专门为王子们服务。后来随太子出家,精研戒律,因此,在佛灭度后,由他发起主持结集律藏。出家众在诵律时,均要先念他的圣号,以示尊重。

“头面作礼”,即以自己最尊贵的头,礼佛最卑下的足,一心顶戴,此为佛教中最高的致敬之礼。

优波离在此代表大众向佛请问弥勒菩萨的因缘,说道:“释尊曾在《毗尼广律》以及《阿含经》等诸多经典中,常常说阿逸多作佛之事。”

由于往昔种种史实,引起了优波离以下的疑问。

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

若欲成佛,菩萨需经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断尽俱生之法我二执,方为圣者。而今弥勒还未断三界诸烦恼,虽已剃发随佛出家,现比丘相,但他不修四禅八定,未证灭尽定,未得无漏慧,将来一旦命终,究竟托生欲、色、无色哪一界?胎、卵、湿、化四生中的哪一生?优波离从因验果,有疑未决,故请佛陀开示。   优波离对弥勒有这样的看法,源自于有一次大生主摩诃波奢波提供养了佛陀一袭金叠衣。佛陀未收下,转供奉迦叶、阿难等人,大家都不敢接受,但当送到弥勒面前时,弥勒欣然接受,并立即穿在身上。优波离看到,就认为弥勒未断贪欲,殊不知弥勒菩萨能以不起灭尽定而显现威仪,弥勒自知将为佛之嫡子,于是接受今叠衣。优波离不知,于是对弥勒将成佛,生有疑虑。 

第六节 总 答

佛告优波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应供正遍知。今于此众说弥勒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在说法前,常讲“谛听!善思念之!”因为佛所讲的大乘深妙理义,若不仔细听闻观察,就无法了解。同时在听后,还需要作意思维。

佛有十种别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这里只详解三种:

如来:梵语是“多陀阿伽多”。因佛已证得诸法如如妙理,以大悲心来三界救济众生,不同于二乘圣者虽已证悟诸法空性,但缺乏悲愿,视生死如冤家,三界如牢狱,不来世间,故二乘为“如而不来”;又不同于凡夫颠倒梦想,不畏生死,虽来三界,但又不能证得妙理,故凡夫为“来而不如”。唯诸佛不畏生死,以愿力来教化众生,故称为“如来”。

“应供”,梵语是“阿罗诃”。有三种含义:

(1)应已永除诸烦恼,无见、思、无明诸惑的困扰;
(2)应不再受三界分段生死所缚。
(3)应受天人世间的诸妙供养。由于佛福慧具足,值得十方有请供养恭敬。 

“正遍知”,梵语“三藐三佛陀”。因为凡夫不知,故称“知”;外道邪知,故称“正知”;二乘少知,故称“正遍知”。
佛在此先自称具有此三德圆满,表示唯有佛才能验证弥勒菩萨将来成佛之事。
弥勒本为大菩萨,佛特为他记识将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称为“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缛多罗”,译为“无上”; “三藐”,译为“正等”; “三菩提”,译为“正觉”。

《智度论》里说:“唯佛之智慧,为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指最高,有别于菩萨的智慧不圆满;正等,有别于二乘圣人的觉不普遍,只自利不利他;正觉,有别于凡夫的迷而不觉。 

此人从今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释尊说此《上生经》后十二年,弥勒即得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宫。

兜率,译为“知足”。因其于五欲境,知足而止故。兜率天,为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分为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是补处菩萨最后身的住处,并由此下生成佛;外院为天人所居住。

兜率天并非迷信。所谓“三界无门,唯心自造”,现何景象,唯众生心识所感。若能持五戒,修十善,断十恶,即为欲界六天身;若能在此基础上,修禅定,“四无量心”,离爱欲,即为色界天身;若能了悟诸法无色亦无相,并使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中,即为无色界天身。

为何最后身补处菩萨,都要先升兜率天后,再来人间成佛呢?

在《智度论》第三十八卷中说:“无色界中无形,不得说法故;色界中虽有色身可为说法,而染禅味,不能利益众生故;下三欲天(四王、仞利、摩夜)深厚结使故;上二天(化乐、他化)结使厚而心软不利故。故第四天结使薄心软利故,菩萨于中住也。又若从人成佛者,人则起慢,诸天不信。若从人生天成佛者,不得教化人故。故唯从兜率耳。”

“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束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为“结”;又能驱使众生在六道中受种种苦,故又称为“使”。 
“软利”是指心具调柔。 
 
 回复 引用 TOP 
 
  

无畏法日 发短消息 
 
 

UID238 帖子1066 精华0 积分3162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131 小时 注册时间2006…4…17 最后登录2010…10…1  
管理员


 10#  发表于 2007…2…18 08: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节 依报庄严——明外果

一、诸天造外宫殿

尔时兜率陀天上。有五百万亿天子。一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罗蜜。为供养一生补处菩萨故。以天福力造作宫殿。

兜率净土,为天国之净化,其依报庄严与十方净土无异。以下开始详说兜率天宫的清净庄严。如此严丽矫饰的胜饰报土,均由弥勒菩萨过去殊胜的善根所感召。

檀,梵语檀那,译为布施。波罗密,译为到彼岸。即以布施为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彼岸的大船。

当时有五百亿天子所修布施的善因,供养一生补处菩萨,以天福力量,建造宫殿。诸天子因弥勒尽此一生,必定成佛年。若能布施,福田最胜。因此以布施为因,发愿为缘,加之天福之力,有此因缘之力,天福旁资,变作天宫。

什么是“一生补处菩萨”?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如弥勒下生成佛还需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注:此数字出自《观弥勒菩萨上生经疏》,以千万为亿计算所得。如按现在的万万为亿计算,应为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在此期间,上生在兜率天的菩萨虽受生死,但都还在兜率净土,最后身到人间成佛,故为“一生补处菩萨”。

各各脱身旃檀摩尼宝冠。长跪合掌发是愿言。我今持此无价宝珠及以天冠。为供养大心众生故。

诸百亿天子为对弥勒菩萨表示尊敬,各人脱下由旃檀香摩尼宝珠所做的宝冠作为供养之物。
旃檀,是一种名贵的香木,价值连城;摩尼,是如意宝珠,如有此宝珠,即能称心而求,故称为神珠。 
长跪,是将两膝著地,直身而住,是最恭敬的身业,表示有定有慧;
合掌,也是恭敬之礼,表示心冥于境,智合于理。 

诸天子并异口同音地发愿说:“我今持此无价宝珠以及天冠,来供养大心众生。” 
之所以称弥勒菩萨为“大心众生”,是因为弥勒菩萨以慈悲运济众生,离苦得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