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征军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撤时也是全师而退,很有秩序'注:吴湘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811页,台湾综合月刊社1943年版。'。”4月6日,再度赴缅视察战局的蒋介石在梅苗听取了戴安澜师长关于同古保卫战战况的汇报,对戴慰勉有加。然而,尽管第200师在同古保卫战中表现出色,但由于同古会战计划未能实现,即未能击破日军并进而收复仰光,放弃了同古这一战略要地,对日军敞开了同古-毛奇的公路。因此,同古失守,成为中国远征第一次缅甸会战失利重大转折。戴安澜将军在总结同古保卫战的教训时说:“东瓜之失,因我军赶到太晚,该处平原一片,建筑工事极感困难……又因英方运输不能配合作战,控制权为敌人所获得,致我军未能达成预期的效果'注:《中国抗战通史》第338页。'。”
平蛮纳会战及其流产。同古保卫战结束后,蒋介石亲自赴缅甸部署。为了加强指挥系统,他特选派罗卓英取代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时加强了兵力,增调张轸的第66军入缅协同第5、第6军作战。另外,还组成了一个以林蔚为团长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实施对中国远征军的军事协调工作。根据战局的演变,参谋团提出以第5军主力在平蛮纳(彬文那)附近再进行一次阻击日军北进的会战。第5军军长杜聿明草拟了平蛮纳会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以持久消耗敌人之目的,即以阻击兵团逐次阻击消耗敌人后,以固守兵团吸引于平蛮纳附近、待其胶着,以机动兵团转取攻势,将敌夹击,包围于平蛮纳周围而歼灭之'注:林蔚报告书,7143-405。'。”其兵力部署是以第5军新编第22师为阻击兵团基干,第96师为固守兵团基干,第200师为机动兵团基干。4月5日,新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随蒋介石飞抵腊戍,批准了平蛮纳会战的计划。6日到梅苗亲自指挥部署。8日,蒋介石约第5军军长杜聿明和200师师长戴安澜一道视察曼德勒。强调:“平蛮纳会战十分重要,必须鼓励将士一举击溃日寇,进而收复仰光。万一日寇后续部队增加,我军也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或把住山口(梅苗与曼德勒之间地)与敌作持久战。”'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15页。'根据蒋介石的指示,罗卓英在4月10正式提出以平蛮纳会战为核心的中国远征军作战计划。中国军队4月初的配置如下'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二编,第250页。':
第5军(西当河各方面)
96师:防卫平蛮纳。
200师:在平蛮纳东北96师的后方。
新22师:确保叶带西(平蛮纳南约60公里)
第6军:(广阔分散于克伦邦及掸邦)
第93师:景东地区。
第49师:孟平地区。
第55师:以第1团和第2团的一个营配置于毛奇和南康之间。第3团配置于塔泽。第2团(缺一个营)作为预备队配置于南曲派。
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在4月3日也策定瓦城会战计划:“军决以有力兵团截断腊戍方面之敌军退路,以主力沿东瓜(同古)-瓦城道路及伊洛瓦底江之地区,向瓦城方面前进,以包围敌军主力之两翼,压迫敌军主力于瓦城以西之伊洛瓦底江加以击灭之。尔后,即在腊戍-八莫-鸡打之线以南,捕捉并击灭歼敌'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2卷,第54页。'。”可以看出,日军这个计划其打击目标主要是指向中国远征军。
在中国军队撤出同古的同时,日军第33师团一直向着伊洛瓦底江东岸的普罗美推进。4月1日,日军进至普罗美南不到15公里的程登,从仰光到普罗美,有铁路可通。普罗美在同古的西面,位置平行,两地相距不过80公里。地形十分平坦。同古失陷后,英缅军担心日军横着包抄普罗美,于4月2日自动放弃普罗美后撤。英缅军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日军还利用4~5千缅甸人,组织“义勇保卫军”在英缅军侧面捣乱。美军最初为了和同古的中国军队保持平行,曾在普罗美以南30公里的普哥地区,出动装甲车部队向日军反击,但很快便败退后撤。3月30日晨,第200师突围后,当晚新编22师在叶带西占领前进阵地,准备在同古与平蛮纳之间的斯瓦河沿岸隘路构筑阵地,对日军进行逐次抵抗战(即狙击战)。目的是掩护主力部队集中,进行平蛮纳会战。其采用的战术是:根据地形特点和敌我情况,确定掩护部队不固守一个阵地,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的进攻;在诱敌深入而立足未稳之时,两侧埋伏狙击兵配合正面部队反击消灭敌人。日军第55师团本来在同古会战中就伤亡惨重,又在斯瓦逐次狙击战中被牵制近半月,其战斗力不断消耗,已相当残破。为增强力量,日军司令饭田祥二郎急令4月8在仰光登陆的第18师团迅速北上,接替55师团成为中路日军的主力。4月11日~4月16日,日军第18师团轮番进攻,炮空轰炸十分猛烈。远征军新22师采取虚虚实实的狙击埋伏并进行游击战,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16日晚,新22师完成阻击任务,按计划转入平蛮纳既设阵地。第96师和第200师也相继进入预定地区。全军只待一声令下就发动进攻,一举扭转缅甸战局。
然而,就在平蛮纳会战即将打响的时刻,东西两翼纷纷告急。在东路,由于同古失守,同(古)-毛(奇)公路门户洞开。中国远征军主力正集中于平蛮纳准备会战,而在东线的毛奇-罗衣考-东枝广大地区,只有第6军暂编55师分兵把守,力量薄弱。日军第56师团最初将主力摆在同古,仅以一个联队向东线作试探性进攻。4月9日攻占毛奇,得知该线防守薄弱,随即调集主力长驱直入,于4月17日推进至南帕,直接威胁着平蛮纳中国远征军的左翼。19日,罗衣考失守。23日,日军进入东枝,罗列姆也在当日失陷,中国远征军第6军的兵力分割使用,一营一团地被日军击破,各级指挥官对部队都失去掌握和联系,以致中国远征军的基地腊戍门户大开,日军得以长驱直入。此时的景东地区始终尚未与日军接触。在西线,日军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向北推进。英缅军此时主要集中在西路,它们一路溃退。4月1日放弃普罗美,5日放弃阿兰庙。4月13日,英军提出要求中国军队在沙斯瓦、马格威等地掩护英军撤退。4月17日英军在仁安羌的1个师及装甲旅约7千余人被日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日军在东西两路的迅速推进,使即将开始平蛮纳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主力有被两翼包抄后路、围而歼之的危险。4月18日,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就战局提出两种意见:“(1)贯彻平蛮纳会战,努力击破敌之一路,以解除我之危局,(2)彻底脱出敌之包围圈,一举退守曼德勒之东北,再增调兵力,重新部署作战。”'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27页。'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和史迪威在瓢背接受了林蔚的第二种意见,并命令远征军各部:“(1)放弃平蛮纳会战,改守梅克提拉、敏扬之线,准备曼德勒会战,(2)第66军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尤)固守瓦城,先一步占领敏扬、棠沙、对西南警戒;(3)第66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前方两团逐次阻敌,会合于乔克巴当,以棠沙为后路,节节阻敌前进;(4)第5军先抽200师回占梅克提拉、瓢背之线,掩护主力转进;(5)以96师在平蛮纳坚强抵抗当面之敌;(6)该军以棠吉为后方,准备在梅克提拉、他希、带侧打击北犯之敌(按此令漏掉对新22师行动之规定)'注:《中国抗战通史》第339页。'。史迪威、罗卓英的这个命令和计划,将中国军队第5、第6两军分布于长达300余公里的平(平蛮纳)曼(曼德勒)公蹈的若干点上,既不能攻,又不能守,使远征军力量分散,进退失据,陷于更加不利的态势。与此同时,亚历山大接到韦维尔撤退印度的手谕。4月19日,亚历山大、史迪威、斯利姆三人在瓢背会晤,研究形势。亚历山大强调,尽力确保稍埠、皎勃东、密铁拉和塔泽等交通中枢地带的重要性。斯利姆提出,目下日军第33师团正沿伊洛瓦底江河谷深入,是各个击破的良机。因此,应使中国军队增援两线英缅军,对西线采取攻势。亚历山大、史迪威同意了斯利姆的意见,把中国军队第38师、第200师和新22师的一个团派往西线乔克巴当地区,并命令在22日向日军发起进攻。当时,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坚决反对分散使用兵力,力主集中主力于东线,保全远征军总后方腊戍和两大门户东枝和梅苗,但遭到史迪威和罗卓英的拒绝,不得已只得下令放弃平蛮纳会战,致使扭转缅甸战局的机会再度流产,以后的战局直线恶化,陷入顾此失彼的防御颓势之中。
仁安羌解围战。平蛮纳会战流产后,为了确保曼德勒,按照蒋介石的安排,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进驻曼德勒。新38师师长孙立人是位机警、精力充沛的将军。他同乔治·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史迪威等先后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新38师本来是为保卫曼德勒而来,然而,孙师长在曼德勒接到的第一个命令是:日军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将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包围在仁安羌北面,同时占领了仁安羌油田。望速与英军取得联系,以阻滞日军,援救被困英军。
仁安羌位于缅甸中西部,扼仰光到曼德勒西侧的通道,是一个蕴藏量极丰富的产油区,月产量高达百万加仑。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仁安羌成为英日双方必争之地。英军从普罗美退守仁安羌后,4月16日、17日两天,日军第33师团分别以两个联队绕道英缅军后方,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区。英军自亚历山大上将以下7千余人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中国远征军新38师接到解围之令后,师长孙立人亲自率主力渡过滨河插入仁安羌北侧,围攻日军,副师长齐学启率领唯一的装甲第113兵团乘汽车直趋稍埠以南、滨河北岸堵击日军。经过两昼夜的激战,夺回仁安羌。英军自亚历山大上将以下7千余人全部解围并安全转移,被救的还有美国传教士、记者和被俘英军500余人,并夺回辎重车100余辆、驮马1000余匹。日军伤亡千余人。同时,由于英缅第一师获救,被日军困在滨河南岸的英军第17师也脱离了险境。
中国军队在仁安羌的英勇成绩轰动了英伦三岛,被英国报纸誉为“暴雨前暂时沉寂中的一道清流'注:周德民:《宁死不屈的远征军师长》载《中华英烈》1987年第5期。'。”英国政府向新38师师长孙立人等将士颁发勋章。英军将士盛赞孙立人和齐学启等人是了不起的中国虎将'注:153'。同时,英、美、苏、印各国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发表要闻,高度评价仁安羌解围战胜利的重大意义,认为这是盟军在缅作战的首次捷音。加拿大人士甚至认为:“日军素称能战,可见中国军队之战绩尤值钦佩,吾人能与此英勇之盟友共为人类自由而战,实为无尚之光荣'注:《大公报》1942年4月25日。'。”但当英军脱险之后,却不顾解救自己的友军,继续向印度方向逃跑。4月21日,亚历山大上将在梅苗会见了林蔚将军,协商不得不从缅甸全线撤退的措施。23日,亚历山大又向曼德勒以北撤退的各兵团发出命令'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二编第252~253页。':
一、现在曼德勒铁路以东的中国军按照史迪威中将的命令,为保卫腊戍道路向北方及东北方行动。
二、该铁路以西的中国军第22师、第96师在第7装甲旅的支援下,目前应保卫密铁拉、塔泽、瓢背地区。
三、第1缅甸师,第17印度师和中国第38师,在军长斯利姆中将指挥下,目前应保稍埠、密铁拉一线。
四、另以中国军第28师(第66军第二批进入缅甸的师)保卫曼德勒。
五、以后,就由伊洛瓦底江渡江撤退时,缅甸军主力掩护通往梦内瓦和耶乌的接近道路进行后退,并以一个支队守备经由帕科库、包密沙河各通往吉灵庙的道路。
第38师和另一个中国师与第7装甲旅一起在实皆-瑞波道路方面行动。
其余中国各师沿曼德勒-腊戍道路行动。
由于亚历山大的这一命令,4月25日,仁安羌再度失陷,致使中国远征军欲血苦战的战果付诸东流。
东枝攻克战。当东西两线吃紧,放弃平蛮纳会战的同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力主集中兵力保全中国远征军的基地腊戍的两大门户——东枝和梅苗,不应再作无法充分准备的曼德勒会战。但史迪威、罗卓英仍坚持将主力部队集中于曼德勒至西线乔克巴当一线,置东线东枝之危急而不顾。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