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空间种田-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那些沾了灰土和干净的糕点细心地分开了后,她再把核桃和葡萄干一类的,全都放在了干净的那块上,递给了阿布旦。“吃吧,可好吃了。”

阿布旦接过了糕点,先跟只小狗似的,把糕点凑在鼻子下闻了闻,再舔了一口,小嘴咧开了,“姐姐,你也吃。”

小姑娘手上只剩了些不干净的糕点屑,可她还是把手上的糕点屑倒进了嘴里。刚要仔细品味下巴哈利的美味,牙齿了“咯嘣”一声,咬到了块石头。

阿布旦紧张兮兮地瞅着姐姐。小姑娘摇了摇手,“是一块特别大的核桃肉。”

“阿布旦啊,你跑哪里去了,进来,姨带你去个好地方,”虚掩着的门被推开了,走出了个女人,不知道是不是新疆馕吃多了,整个脸看着也扁扁平平的,小眼厚嘴唇,塌陷着个鼻子,没有半分新疆女人的样貌。

“吉娃姨,你又来我家干什么?我爸上次说过了,不许你把拐孩子的主意打到我们阿布旦身上,”乌鲁科萨镇上其实只有百分之六十是常住民,其中百分之四十由于没有棉花田或是因为好吃懒做,把棉田租赁给了艾哈买提,平日都是靠着田租或者是农忙时帮忙摘棉花来赚钱的。

现在还没到摘棉花的季节,所以有些人就打起了坏主意,把镇上的小孩子尤其是长相机灵的小男孩,高价卖到外地去。

被姐弟俩称呼为吉娃姨的人,就是那伙人中的一个。

她和姐弟俩的维族人母亲古丽阿扎有点血缘关系,看着她们家境况差,就三番五次找上门,游说着她们把孩子卖出去。前几次来,都被父女俩舀着扫把赶了出去。想不到今天她趁着小姑娘和男主人不在家,又找上门了。

“啧啧,帕丽旦你怎么可以这么说话,我可是来帮你们家的忙的。谁都知道你们家穷,整个镇上的小孩都上学了,就你们姐弟俩还躲在家里。姨和你妈说好了,不卖你弟弟,我就带他出讨饭。”说出讨饭这个字眼时,吉娃哪有丁点的不好意思。

“你说什么?阿布旦不会跟着你出去讨饭的,那么丢脸的事。我爸是不会答应的,”小姑娘吓得把弟弟藏在了身后,可是她个头本来就瘦小,比起自家的弟弟也高不了多少。

“谁说讨饭丢脸了?没钱才丢脸呢,一年给你们家五千块,要到多的钱时,还能给他些好吃的。总比你们在这里一年啃不上几次巴哈利来的强吧。去去去,小孩子家的。懂什么。你妈都答应了,走开,”吉娃如饿狼般扑向了小男孩就要走。小姑娘死命地抱住吉娃的胳膊,想把弟弟从她手里救回来。

小男孩看着是吓傻了,连哭喊也不会了。

吉娃哪能由着小姑娘拖拉着,再拖着一会儿,孩子的父亲可要回来了,她可是看准了一天里的这个时候,周齐正会到他那几亩要死不死的棉花地里忙活。姐弟俩的妈是个体弱多病的,又感慨着家里穷,苦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出去见识见识。也是好的。

“不要让我弟弟去做乞丐,我跟着你去,我能洗碗刷锅做饭,我还能帮你钉纽扣,我跟你去,我会要到很多钱。”小姑娘嘴里说出来的是维族语,她边嚷着,边对着平房里喊。可是她的气力不够,被手胳膊比她的腰还要粗的吉娃一甩,像是片浮尘那样被掸落在了地上。

灰尘沾满了她的脸,眼里只剩下了绝望。

“哎哟哟喂,救命啊,出人命了,”恶女人吉娃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就在她要拉扯着小男孩离开时,背后一道奇袭而来的怪风,她的手腕被人抓住,随即双手被反剪到了背后。

那条使坏作恶的胳膊被拧成了麻绳状,馕饼脸就猛地磕在了地上,那张不停叫唤的嘴还来不及再出声,就被人按进了土里,“嗯嗯唧唧”着,吃了满嘴的泥。

小姑娘急忙拉回了弟弟,在看清楚制服了吉娃的人后,她愣在了当场。

那么大的动静,惊动了平房里的病卧在床的维族女人,也就是姐弟俩的母亲。

她撑着门,走了出来,家门口站着个陌生的年轻男人,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正站在一旁,一个眼眶微红带着几分忐忑,另外一个眼里闪着崇色。

刚才吉娃的那番花言巧语一时说动了做母亲的,家里穷,她的身子又不整齐,丈夫是个牛脾气,其他的作物一概不种,就是要种棉花。

眼看今年的棉花收成还是不好,做母亲的只能是想着法子,蘀家里挪到些钱,才会一时鬼迷心窍答应了吉娃的馊主意。

可是人才刚出了门口,做母亲的心口就绞疼了起来。孩子终究是母亲的心头肉,刚才女儿在外面喊得那些话,分明是喊给她听的,她都听见了,做母亲的心里也是阵酸涨。

再想想让孩子出去扮乞丐,那是丢了尊严的事,孩子的父亲为人做事最在乎的就是尊严,他要是知道自己为了每年五千块钱的“租孩子”钱把儿子租出去了,只怕要被气死了。

周子昂抬头看了眼平房底下站着的三人,还有那个哼唧着的恶女人,“我是来还买巴哈利的钱的。”

这周满10粉才会三更,正常本周都是双更,时间是凌晨00:28和下午15:28,

(未完待续)


39 陌生的熟人

“一共是四千六百元。//这次还真是麻烦你了,照规矩得由我送到毛经理那里。今天是周五,他应该在工厂,超市外面有6路公交车,坐到坊街站下车,你照着地址把钱送过去就是了,”五君子凉席的收银员把刚数过的钱装进了塑料袋里,再再外面裹了一层黑袋子,最后才装进了一个超市促销留下来的手拎袋里。

和酷暑难耐的夏天相比,五君子凉席的生意还是不冷不热地经营着,虽然比不上水牛皮之类的新型凉席,可是总有些人喜欢手工的,老式的凉席,所以生意还算是不错。

每天的下午,收银员都要将钱交到毛大竹手里,只是她今天下午有些事,就托着小鲜送过去了

听说毛大竹人在工厂小鲜一时半会儿还不理解了,再一琢磨,先前毛大竹也说过,五君子的凉席全都是人工编制的,说的工厂八成也就是编凉席的加工中心了。

卖了一周的凉席,小鲜对凉席的加工也有了点了解,五君子的凉席,做工不错,不过听说做工最好的紫藤凉席,产量并不高,半个多月才只得有一张,算得上是五君子花艺的明星产品了。

凡是有地铁的大城市,小偷的视线转移到了地铁上去了。所以公交路线相对来说安全性和拥挤度都会低一些,这也尽可能地降低了钱被小偷盯上的风险。

这路365天都会从城中的闹市区开向了北京城最寂静的角落的6路公交车上,只坐了两个乘客,小鲜就是其中的一个。

听到了坊街后,小鲜就下了车,照着地址直走拐了个弯,附近没看到什么工厂作坊,她只得再把地址递给了一个过路人,打听之后,再走过一条僻静的小巷。

没有看到什么凉席厂或者是五君子花艺的标识。只是巷子的尽头,是一扇靠墙打开着的门,上面挂着个“坊街老人院”的牌子。

牌子旁边写着该老人院的简介:我院是北京市民政局下属的一家老年福利事业单位。建院二十年来,主要为北京市的孤寡老人和在家养老有困难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生活方面的照顾。简介的最下端标着个时间日期。写明是一九八一年春。

要不是看到这块牌子和简介,小鲜很难将这家占地面积不过三亩多,用最简单的砖头瓷砖阻隔起了墙体,远离城郊,旁边也无便民措施的两幢两层楼建筑和离退休干部的老人院联系在一起。。。。

小鲜用手摸了摸开着的门,留下了个手印子。

门上的油漆还未干的,开门是为了晾干油漆。

脚跨过了大门。幽静的老人院里,一进门就能看到几棵挺拔在楼房院落之间的绿叶青桐。

几个鸟笼挂在了青桐树下,几只绿毛黄顶的鹦鹉在笼子里不时地跳动着。

开得嫣红莺黄的美人蕉吐着蕊子,夕阳西晒的余光照在了美人蕉和鹦鹉之间,空气中带着一股天然的草香和竹子的香气。

“老赵啊,你说你手快还是我的劈刀快?”老人院的院落里,坐着几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其中一个正在编席子。大约是编了三分之一左右席面。

老人穿着件洗干净了的圆领汗衫,手指在细长的篾条间挪动着,不时地用手指按压着越来越密集的篾条。篾头并着篾头。形成了一个个编规则的长方形,一根篾条编完了后,编席子的老人就拿起把铁尺在已经编好的篾面上用力拍按了几下,让篾条之间变得更加紧密。。

“老周你可别得意 ,就你那双前年还中风过的手,哪比得过我的劈刀,”劈竹篾的老人看着年岁比编织的老人小一些,气力也足一些,他身旁放着锯好了的毛竹。挑出了合适长短的毛竹后,劈竹篾的老人将劈刀找准了毛竹筒上。在地上敲打了几下,毛竹一份为二后,他再选取了一毫米左右的厚薄,把一段毛竹劈成了数百条竹篾。

劈好了竹篾还不算完事,还得用镐刀,在表面粗糙的竹篾片上来剐蹭几下。再拿着和先前做好的竹篾比了比,看着厚薄是否均匀,这样的竹席编织起来,才是美观又耐用。

整个院子里如此分工的老者还不止是这么一组,或是两两一组,或是三四一堆,每个老者手里在忙活地活计有竹席、草席、亚麻席。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在较劲,全然没有留意到门口走进来个人。

“哎,小鲜,你跑这里来干什么?”听到了阵叫声,小鲜抬头看向了楼上的阳台,毛大竹手里拿着个衣服架子,正在拍打晒了一天棉子,看样子是打算将被子收起来。

“毛师伯,我是来送钱的,”小鲜挥了挥手里的超市购物袋。

话才说完,旁边呼啦啦来了一群人,那些忙着做活的老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是凉席店里来的新员工吧?席子卖出去了?卖了多少钱?是不是我编织的竹席卖得最好?”

“边上去,就你那双老花眼,编得席子还能睡人?也不嫌寒颤,”老人们谁也不让谁,还是毛大竹从楼上蹬蹬着跑了下来,把老人哄劝开了。

小鲜这下子算是明白了,原来五君子的凉席的来源,居然是这么群老者,毛大竹未免也太剥削人了吧?

“把你脑子里的那些想法都给我收收,你师伯我像是那种周扒皮似的人嘛?”小鲜的脸色出卖了她的想法,毛大竹只差用晾衣架去敲打她了 。

用老人院来当凉席加工厂这个主意,是十几年前,毛大竹害了次轻度中风后,偏瘫了左腿,因为不想连累儿子和媳妇,毛大竹就拗着脾气,托人找了这家坊街老人院。

当时图得就是坊街远离市区,环境清幽,医护人员也都是些北京当地的,才住了进来。

“住了没多久后,为了左腿复健,我就在院子里时常走动着,走动着走动着,就认识了个编竹席的老头子。那个老头子吹嘘着他的祖上是给慈禧制作御用席子的,你也知道我是个种竹子出身的,对竹制品本来就有些兴趣,就跟他学起了编竹子来。也不知是不是编织运动有益身心,我编着编着,脑子和腿脚都比以前灵光了。见了我编竹子有效果,老人院的不少老人都跟着学了起来,再后来,就成了你今天看到的情形了,”毛大竹说起往事来,那口吻,俨然就是一引领时尚大师的气势。

“那张紫藤凉席是不是就是教您编竹席的老大爷编的?”小鲜刚就想告诉那群热情的老人了,尤其是那些编制草席竹席的,现在不流行草席竹席了,草席别人嫌铺在床上不够美观,竹席别人有嫌睡觉老扯到毛发,那四千多的营业额里,紫腾席占了一半的金额,再剩下的再是亚麻席,再是竹席、草席。

“那老头子比我还大二十岁呢,现在要还活着,都可以上新闻了,早十年就死了。”毛大竹一句话就带过了,也不知是真不想提起,还是怕提起了故人伤感,“编紫藤席的老头在楼上呢,那家伙以前是个国家干部,可讲究了,说是院子里晒得慌,还能闻到 一股鸟屎味,独自一人躲在了楼上。”

来坊街老人院的都是些退休人员,除了少数人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大多数人都还是有家有子女的,到老人院来图得就是身旁有个说话的人,不至于了两腿一蹬时,还没个人知道。

现在市里条件设备好的老人院不少,所以一些家里条件好的离退休干部都搬过去了,留在了坊街老人院里的离休干部,只有毛大竹提过的是那老人了。

小鲜对紫藤席的印象确实很好,于是就拾撮着毛大竹带她去间那个享受单独待遇的编紫藤的老干部。

老人院的房子总共有两幢,一幢是食堂活动室,还有一幢就是老人们的宿舍了。上了七老八十的年龄后,老人都喜欢住在一楼二楼,身体健康的老人都是两人一间房,独自的分铺,真要半夜有个什么动静,也好由临床的人叫唤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