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鳞开-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也是回避李自成,以免被询问军策。
牛金星自认自己的政略诡谋不弱于人,就算顾君恩也比不上自己。但是军阵策略却不是自己所长,万一露怯,实在破坏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形象。
——元帅征战十余年,军阵之事本来不与谋士们商量。如今大概是问出了甜头,越发喜欢征问策略。这也算是他顾君恩的功劳……
牛金星心中想着,嘴角不由微微飘起。
刘宗敏不知道牛金星心中所想,只觉得他目光阴冷,再加之冷笑,实在让人不寒而栗。若不是看在同舟共济的份上,真恨不得将这书生赶出帐子去。
“报将军!”帐外塘马高喊道:“陆将军紧要军报!”
刘宗敏没来由地心头一紧:“进来说。”
塘马进了大帐,声音也没之前那么大了:“将军,北大营破了!”
“破了!”刘宗敏弹身而起,眼睛瞪得老大:“怎么破的!对方多少人马!”
“官兵在五百上下。”塘马老实道。
刘宗敏重重一拍桌子:“我给陆驴子留下那么多人马,就被五百官兵给破了!他人呢!怎么还不提头来见我!”
“陆将军下落不明……”塘马的声音越发低沉了:“有人说陆将军被抓住了,也有人说是阵殁……如今乱哄哄一团,查探不到确凿消息。”
刘宗敏咬着后槽牙:“他若是真死了倒算便宜他!”
“先派人去收拢散兵吧。”牛金星轻轻叹了口气:“多半是轻敌贪功。”
“收拢来的溃兵也用不成了。”刘宗敏恨恨道:“明日攻城!否则咱们都得交代在这儿!”
牛金星伸手阻道:“古人有围点打援之说,将军何不用之?”
“咱们哪里来的兵分出去打援?”刘宗敏心中一闪而过就是好几个“不可”的理由。非但兵力不足以撤围打援,光是军心动荡就不是这书生能明白的。
——都是火气方刚满身戾气的军汉,从南到北拉来拉去,说是要攻城却又撤走打援……你当是邻居家傻小子遛着玩呢?
刘宗敏心中暗道。
“可用疑兵之计!”牛金星得意道,突然觉得粗人就是不如读书人会打仗。
“明日攻城!”刘宗敏宣布道,同时瞟了一眼牛金星:啥都不懂就会乱参合。
……
“点起火把,擂鼓,全军不要管什么伏路兵,到刘贼营寨之外五里扎营!”佘安骑在马上,高声传令。他并不是个慷慨激昂的人,但因为打了胜仗却还是被上司一顿呵斥,让他十分……羞愧。
的确是羞愧,而不是委屈。
因为萧陌说得句句在理,佘安连自辩的余地都没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明明军议上的决定是让佘安充任先锋,试探闯贼的战斗力,为什么会演变成决胜战。虽然派出去的奇兵的确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原本就不该派出这支奇兵,以至于先锋主力正面兵力匮乏。
萧陌亲自带着汝阳守兵加入战斗,这才稳定了战果,否则就算击溃了闯贼的守兵,佘安也断然没有能力继续进兵了。
至于事前侦探不实,导致一个局的兵力攻打个木寨都损失惨重,这已经是这次指挥失误中的小瑕疵了。这个小瑕疵更让佘安心中恼火:事后才知道那是汝阳一个粮商私下屯粮的地方,外面看看是一座土寨,里面却是工事俱全,常年请了护院看守,还有一门重金从南方买来的弗朗机镇守。
修建这寨子的目的,就是匪来防匪,官来防官。谁知闯贼一来,那粮商就献宝一样将寨子送给了闯贼。
至于那个放炮的民夫,拷问之下也没问出什么花来。他只是单纯仇恨官家,于是在看守火炮的士兵饭菜里下了巴豆。守兵天天吃他送的饭,并无戒备之心,还让他帮着看一下。结果他趁守兵离开的间隙,胡乱放了火药想把炮炸掉。虽然没有得逞,却导致敌营有了戒备,甚至动了捏一捏软柿子的念头。
这两件事让佘安心中颇为动荡。他自认是大明的官兵,但为何却被大明百姓视如土匪?
唯一值得庆幸的,便是此战擒获了贼将陆鑫。此人是闯贼手下威武将军,此番随刘宗敏出兵,对刘贼虚实了解甚详。虽然号称威武将军,却并没什么威武的地方,一被俘便纳头求饶,把什么都说了。
从陆鑫嘴里得到的供述,闯贼也就是人多,列阵对战绝不是官兵的对手。经过一下午的伤亡统计,战损比为一比四。其中包括甄飞宇部被打得措手不及,以及奇袭队的伤亡。
如此看来,刘宗敏就算想硬拼,也没有那么大的本钱。
这也是萧陌命令佘安连夜进军大张旗鼓的原因。若是刘宗敏敢打,官兵自然不怕他。若是他不敢打,这招打草惊蛇也可以让他退走宝丰,去找孙传庭的麻烦——皇太子本人就在汝州,实在让人有投鼠忌器的感觉。
第127章 英雄乘时务割据(1)
窗外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惊醒了睡梦中的朱慈烺。因为国破家亡的剧本一直不可扭转地推进,使得他的睡眠状况一向不好,稍许有些声响便会被惊醒。而这种悉索动静越发响亮,乃至于连成一片,沙沙成韵,驱散了朱慈烺最后一丁点睡意。
朱慈烺披衣而起,外面传来值守宦官压低声音的问候声:“殿下,可是要茶水么?”
朱慈烺的声音里还带着睡哑了的声调:“几点了?”
“是,”宦官连忙跑过去看了一眼泰西座钟,“回殿下,现在是两点二十。”他很不习惯泰西人用的小时,但是殿下却似乎十分青睐这种计时方式,以至于所有在殿下身边当差的人都得学会看钟表。
“雨下了多久?”朱慈烺问了一句,又道:“准备些热水来。”
宦官先是答了一句“刚下没多久”,旋即又道:“殿下,这夜寒太重,再歇息片刻吧。”
“备水,我要去作战室。”朱慈烺没有理会宦官的进言。
小宦官不敢多说,连忙让外面的人去端热水、点心,自己进来服侍朱慈烺穿衣服,梳头。朱慈烺从降生在这个明朝之后,就一直没学会过自己穿戴传统服饰,勉强能够穿件便服就废了老劲,对于朝服、礼服只有两眼抹黑,渐渐也习惯了让人帮着穿衣服这种设定。
虽然初时有些不自在,一旦习惯之后却也挺方便的。
朱慈烺收拾妥当,径自朝外院走去。那里有东西两个厢房,西面是作战室,布置有沙盘地图,兵书战册。东面是民事厅,主要接见汝州民政官员,以及巡按御史之流。如今河南地界不好走,河南布政使到现在都没来参见,也不知道是故意回避还是真被困在了路上。
“咦,民事厅里怎么没人值班?”朱慈烺要求任何时间都要有人值班,处理一应紧急事务。尤其现在汝州戒严,民事压力反倒比军事压力更大。
从前一日刘宗敏的试探性进攻来看,的确不像是要铁下心攻城,所以只要汝州内部不要发生动荡,就不会有丢失城池的担忧。要想内部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有吃有喝,适当释放怨气。这些都是民事厅的工作:要亲自调查各街坊的民生状况,协调当地衙门关系,督促亲民官履行职责。每天都是一大堆的事,没一天不是通宵达旦点着火烛的。
然而今天民事厅却是漆黑一片,看不到有人值班的迹象。
“回殿下,”宦官在一旁道,“许是张老爷已经睡下了。”
“张老爷?”朱慈烺问道:“哪个张老爷?是东宫幕友么?”
“张老爷只是个举子,听说以前在翰林院当过书吏的。”宦官道:“每次轮到他值夜,必然不过三更天就睡了。”
朱慈烺见惯了手下迟到早退。有些是工作弹性,有些是自由散漫,也有人的确能力出众。他并没有急着下定论,只是走了过去,想看看这位“老爷”有多老练。
宦官连忙打灯引路,上去就要拍门,被朱慈烺一把拉住,低声道:“栓了么?”
门没有闩。
民事厅是典型厢房结构,一大一小两个套间。大的可以用来接见来客,小的是堆放资料的公事房。幕僚们在公事房里放了一张春凳,白日里堆放书籍,权当矮几,晚上累了可以挪开书册,铺上被褥,立时便成了一张单人床。
朱慈烺一路进去,并不掩饰自己的脚步声。里面那人却睡得深沉,就连灯笼照到面门上都没有醒转过来。朱慈烺就着灯火一看他的脸,果然是“老爷”,年纪大约在六十上下,胡须头发花白,干瘦的脸上脖子上尽是皱褶。
不显老的地方唯有一点:没有哪个老年人能睡得这么死沉。
“怎么让这么大年纪的人跟着来了。”朱慈烺微微皱眉,对宦官道:“明日跟吴伟业说一声,年纪大的可以留守北京,不用奔波。”此地兵危战险,一切物资要优先供应营中,年纪大的人很可能就撑不住了。朱慈烺可是知道如今要找个可靠的识字人有多不容易,就这么浪费了可不行。
“谁!”张老爷突然从梦中叫了一嗓子,眼睛却还没睁开。
朱慈烺退开一步,沉声应道:“是我。”
张老爷这才撑起身,露出一袭粗布中单,倒是正儿八经在睡觉的模样。他眯着眼睛看了朱慈烺足足十来息,方才手脚麻利地跳下春凳,丝毫不见老态地拜道:“属下张诗奇,拜见皇太子殿下。”
“免礼。”朱慈烺让开一步,在书案前落座,扫了一眼桌上堆放整齐的文档,倒是兴不起不满的意思。他道:“年纪大了,何必如此奔波呢。在京师中一样有事要做。”
张诗奇是通过李明睿的关系才进入东宫幕中为幕友的。他本以为自己立了点功劳,在东宫能够更快受到赏识。进了侍从室才获知李明睿表明上是太子的老师,实则也是刚投效不久,而且以前还因为背后议论太子而被抓过现行,可谓前途一片黯淡。
跟错了人,这让张诗奇格外郁闷,但又回不得翰林院,只好先安稳下来。反正蹉跎了一辈子,也不差这么几年。未来的事谁又知道呢?这不刚呆了没多久,碰上太子赴洛阳抚军,张诗奇怎么都得跟来。
能跟着太子出战,那可是人生履历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笔了。
“属下才过天命之年,尚是年幼。”张诗奇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脱口而出道。
朱慈烺先是一怔,复又一乐,笑道:“是了,若说上阵杀敌,先生是老迈了。但论说治国安邦,先生比之姜子牙,尚不失为垂髫之年。”
张诗奇也乐了,姑且不论日后前途,只说今晚这轶事便足以传之于子孙:你爷爷我当年也是与皇太子殿下谈笑风生的人物啊!
他笑道:“殿下谬赞了,老朽手无缚鸡之力,就算早个三十年,也无法为殿下上阵杀敌。若说治国安邦之才,又因天资所限,再过三十年也当不得公侯。”
朱慈烺笑道:“听先生这么说,似乎在还有得意的异才不为人所知啊。”
“老夫自幼有些死脑筋,可以过目不忘。”张诗奇也不藏着掖着,连忙抓住机会自荐道:“微末尘技虽见笑于庙堂,但未必不能试以百里侯。”
官场玩笑称县令为百里侯。
这个官职是许多名次靠后的进士起步之阶,也可以由声望、成绩足够好的贡生考选,或由考核卓著的积年老吏选任。张诗奇本身是有举人功名的,当之无愧的“老爷”,又在翰林院里为书吏多年,资历也是足够的,问朱慈烺讨要一个县令的官职也算是恰如其分。
朱慈烺一直在考虑自己未来根据地的民政问题。他不信任旧官吏,但要培养新式官员却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搞定的。民政问题尚且有转圜的余地,若是放在提刑按察使司这样的司法衙门,那就绝对是草菅人命了。
“汝州城里人民几何,丁口几多,其中上户者几家?”朱慈烺随手抄起案上新整理的黄册,翻开问道。
黄册上犹留有墨香,是刚刚誊写好的。张诗奇本来就过目不忘,更何况是自己写的东西,当下朗郎应对,没有半点疙瘩。
朱慈烺考校了记忆功夫,旋即阖上黄册,又问道:“如今州县逃籍之人日多,身为县官,该如何现管?”
张诗奇心中一喜,这是在看他的施政方针了。
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华夏历代亲民官都没有受过严格的政治教育,却又像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总的来说便是讲究一个“纲常大义”。在这纲常大义之下,法理不过人情,只要本人人品还过得去,施政上便基本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导致民怨丛生。
到了国朝,太祖高皇帝深知官吏害民之疾,所以对扰民的县官加重处罚,同时又规定了县官下乡的条件和次数,形成定制。这也是后来一直遵循的“皇权不下乡”制度,而且在明人看来是国朝优于赵宋的善政。
总体而言,国朝官员只要不做事,就已经是做了好事。
张诗奇心中过了一遍自己读的儒家大义,又回到了太子殿下的问题上来。既然殿下重点说了“身为现管的县官”,那么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那套答案恐怕不会尽如上意。他轻咳两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