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江山-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八一章 大理国 (下)
~《 》~原创
要不怎么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那面对蛮番毫无用处的破旗;在大队面前;却是立竿见影
看清旗帜之后;马上有军官带着一队士兵下来查问。 士兵穿得是短袖半身皮甲;头上戴着铜盔;军官则穿着明光铠;带着簪缨的钢盔。看着这伙像是从壁画中走下来的官兵;要不是个子普遍矮了点;大宋使团真有种从蛮荒时代穿越到唐朝的感觉。
“诸位真是上国的使团?”那军官站定了;打量着这队人马虽然狼狈;却明显装备精良;气质高雅……也不知他从哪看出来的;忙抱拳施礼道。说的是汉话;行的是汉礼;让一路上听惯了‘乌鲁瓦拉’鸟语的大宋使团;顿时那叫一个亲切。
“正是。”吕惠卿拨马上前;与那军官通报了名号;又出示了使节和官凭;对方虽然是边关守军;但大宋从没向大理派遣过使者;他自然也无从分辨真伪了。
但常识告诉他;肯定错不了;大宋朝的使者;是那些蛮番假扮不来的。赶紧命开关门;放上国天使入关。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请他们只带百人护卫;其余人在关外按扎;自有酒食奉上。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这处名唤‘镇北关’的关城里;竟然因为大宋的军事行动;而增兵到两万余人;要想消灭他们;完全不必费这般周折。
陈恪和王珪一合计;由王珪带人进关去;他则留在关外;和卫队在山坡上安营。
如此休整十余日;使团上下的体力和精力都恢复的差不多了;那边大理国派来迎接的官员也到了。
大理官员的服饰;也甚合唐制……而宋也基本沿袭唐制;所以看上去格外亲切。
只见为首的两人都不到三十岁;头戴进贤冠;身着紫色大袖长袍;腰围围裳;前系蔽膝。腰系玉带。足着厚底靴。与大宋官员的法服无甚区别;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的进贤冠很高……何止是进贤冠;这些日子看到大理国文官武将的帽子都有一尺多高;显得有些滑稽。
“这真是个戴高帽的国家。”王珪和陈恪在前面应酬;宋端平他们在后面小声嘟囔道。
“你看这两人的进贤冠;怎么都是七梁的?”吕惠卿专盯着代表等级的梁数看:“莫非在这大理国;梁数越多越不值钱?”
但很快就证明他错了;大理国也是梁数越多越值钱。因为前来迎接的。一个是大理太师杨允贤之子杨义贞;另一个是大理相国高智升之子高升泰……两国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比如大理国就不避先人字讳。
杨氏和高氏是大理两家权臣;地位与王族段氏并驾齐驱;所以两人年纪轻轻;就品级如此之高;也没什么好稀奇的了。
这二位年纪相仿;杨义贞浓眉鹰目。一副豪杰之相;高升泰则方面阔口。一派贵人之象;端得都不是凡人。他俩中为首者是杨义贞;朝王珪行一个标准的汉礼道:““上国天使驾临;下国小臣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对方肯玩斯文;王珪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穿着一尘不染的紫袍;浑身上下透着雍容华贵之气道:“世子免礼。本官受大宋天子所遣;前去拜见贵国国君;一路上跋山涉水;又在这镇北关待了半个月;不知何时能见到贵国国君啊?”
“这就可以上路了。”杨义贞笑道:“主要是下国从没接待过上国使者;所以有些忙乱;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好说好说。”
使团在杨义贞和高升泰的引导下;开入了大理境内;起先依然是崇山峻岭、道路艰险;但陈恪他们都恢复了体力;加之又不用担心安全;走起来要比前半段道路轻松多了;也终于有心情;欣赏一下大理国境内的雄奇美景了。
这是个颜色极度鲜艳的国度。抬头望去;是那蓝得让你心醉的天;尽管大宋境内也没有大气污染;但决计没有这种纯粹的蓝。
跟蓝天最近的;是熠熠生辉的雪山顶;尽管已经五月;可那高耸的山顶上;仍是银妆玉砌、圣洁高雅;让人望之忘俗。纯白的雪线下;是碧绿的草原;草原下是浓绿色的茂密森林;森林里有碧绿色的高山湖。林影投在明净的湖中;早晨湖面上的岚雾缕缕飘荡;亦真亦幻;如诗似画。
沿着河从森林走出来;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片望之无垠、开满野花的大草原。高升泰介绍说;这种平原叫‘坝子’;大理国的城镇;就是建立在这些大大小小、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坝子上的。
看着道边开满鲜花的宽阔道路;众人才发现;这美到让人窒息的国度;竟然连土地都是红色的上天太偏爱这片土地了;怎能让她生得如此之美?大宋的文官们情不自禁;一首接一首的吟诗作赋;赞美眼前这片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就连王珪都认为;能来到这美丽的国度;来路上的辛苦;值了
在坝子外;震惊他们是自然的美景;到了坝子内;吸引他们的是应接不暇、变化多端的民风……大理国部族众多;几乎是一个坝子一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建筑、服饰、习俗、饮食。这实在是这些昔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宋书呆子们;开拓眼界、改变思维的再好不过的课堂了。
让他们感动和自豪是;大理人竟对大宋怀有极大的好感。使团每到一处;都会受到最隆重的招待;离开的时候;那些部族还会奉上最珍贵的特产……当然大国体面;向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使团会以大宋特产的茶叶、丝绸还礼;都要比他们的馈赠厚重不少。
这时候;陈恪他们才明白;为何张方平要让他们带上这么多物资;若非如此;还真不够赏赐的。这也让陪同的大理官员暗暗赞叹:‘天朝上邦就是泱泱大气……’
这群大理官员;早就被宋使的文采折服;每日里像学生一样跟着他们;一旦有诗赋新作;便马上让人抄录下来;不仅自己欣赏;还要送到大理城去;先给君王公卿欣赏。
现在又见大宋使者雍容有礼的对待各部部民;亦得到各部民发自肺腑的爱戴。他们简直成了宋朝的脑残粉。
但那杨义贞和高升泰;虽然也是笑容满面;眼里的阴云却越来越多。
陈恪冷眼旁观;对这两家的心思有了初步判断。暗地里;他和吕惠卿、曾布一合计;发现大家想到一块儿了;看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要说这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国的领土;也承袭了其官制与区划。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后来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面积将近后世云南的三倍之大。
但它与南诏国不是一回事;其最大的变化;就是统治民族变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主要是乌蛮和白蛮两族;南诏国是乌蛮人建立的;可到了末年;权臣郑买嗣弑君篡位后;短短三十年间;皇权四易其主;乌蛮的势力迅速衰落;白蛮趁机上位。
郑氏之前的两朝皇族赵氏和杨氏都是白蛮;郑氏本身也是白蛮。宋太祖出生前一年;杨氏的首领杨干贞篡位登极;当时段氏首领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因为传言其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对段思平狠下杀手。
段思平全家被杀;只身逃回通海后;联合白蛮大族;向东方的乌蛮三十七部借兵;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逼杨氏退位;最终建立大理国。但杨氏书迷楼最快文字更新《 》无广告仍然是乌蛮大族;且段思平主要靠借乌蛮之力起事;本身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担心一旦把杨氏消灭;自己会被乌蛮所吞。
所以他没有消灭杨氏;反而善待他们;这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也使得大理始终是白蛮的天下。但为了给乌蛮一个交代;他又分封诸侯;把国家除了国都大理外;分成了两都督、六节度;分封给随他起事的白蛮、乌蛮的贵族大姓;杨氏也在其列。终于稳住了政权;传国至今。
但这种只顾眼前的姑息政策;也给子孙留下了祸根。如今在大理国是权臣当道;且都有兵有地盘;其中最横的就是这高、杨两家。
高家;是当年三十七部乌蛮首领;被封为岳侯的高方之后;杨家;就是前代皇族之后。几十年前;白蛮大族董氏叛乱失败后;这两家因为勤王有功;便脱颖而出;完全超过了其它六家。为了压制其中一方;大理国王不得不倚重其中一家;等到这家势大后;再倚重那家;结果就这造就了两家尾大不掉的权臣出来。
完全是饮鸩止渴。
分割
这卷开头实在是太难写了;几乎是写一段查一段;用两倍的时间都更不出一章来又是这个点了;下一章只能明天还了。书网rt~《 》~
第二八二章 段氏(上)
原创
队伍一路上走走停停、迤逦而行,让宋使尽情领略了大理国的风采,亦享受到无比的尊崇,然而走了大半个月,还没到大理城,这让陈恪等人心中焦急
“这速度实在太慢了。// ”一天饭后,陈恪与几个同年到镇外的田野上散步,再艳丽无边的美景,也有看腻的一天。
“我看他们分明是在拖延。”吕惠卿道:“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用你说!”曾布笑骂道:“其实他们无非在争论两点,一个是和我们谈什么,另一个是如何处置侬智高。想想就知道,三家肯定各有立场。”
“你说,他们都持什么立场呢?”吕惠卿瞪他一眼道。
“那得看他们想干什么了。”曾布道:“但不管高、杨两家,是否有不臣之心,肯定都不愿看到段氏和大宋走得太近。”
“那是自然。”王韶点点头道:“两家谁都不愿意,段氏背后有了靠山,可惜他们谁都不知道,这靠山只能声援,实际上是靠不住的。”
“别那么尖锐。”吕惠卿摇头道:“这一路上你也经历了,一千八百多里的跋山涉水,处处都有万夫莫开之险,朝廷根本鞭长莫及。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何太祖打到大渡河边,就不准再往南下了。进攻大理国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哪有凭天险守住的江山。”王韶却哂笑道:“蜀国不就是例子?”
“那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别争了。”陈恪赶紧拉开两个总是拌嘴的家伙道:“等你们一个当上宰相,一个当上枢密使,再讨论这种高屋建瓴不迟。”
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无论如何,我们得催促他们赶紧上路了,”陈恪沉声道:“大宋对大理的渗透太不力了,我们得自己打开局面。到了大理,情况才能好很多。”
“怎么听着,你有底牌似的?”
“到时候看吧。”陈恪笑笑道:“我也不确定。”
在陈恪他们的催促下,队伍终于不再走走停停,五天后。抵达了洱海边,登上了等候多时的楼船。
船行洱海,但见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边无涯,波光粼粼、沙鸥翔集。像美丽的少女,紧依着山顶白雪皑皑、山腰白云缭绕的点苍山,又是一处造化钟秀之地。
到了夜里,水静风轻。月影波光。整个洱海又变成一块白璧,美得令人窒息。
“这才是真正苍山雪,洱海月。”站在船头上。陈恪望着天地间的美景,长长叹一声。
“听大人的意思。”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那鹰一样的杨义贞。出现在陈恪身边:“似乎原先来过大理。”
“上辈子来过。”陈恪淡淡道:“兴许上辈子,我是大理人吧。”
“大人竟知道自己的前世?”大理人都笃信佛教,所以杨义贞也深信轮回。
“呵呵……”陈恪笑笑,没搭理他。
“明天就要到大理城了。”杨义贞不以为意,正色道:“大人,我们开诚布公的谈谈吧。”
“我是副使,世子是接伴使。”陈恪望着无边风月道:“我们能谈什么呢?”
“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杨义贞道:“这一路行来,难道我还看不出。上国使团中,说了算的不是那位德高望重的正使,而是大人么?”顿一下,他挺起胸膛,傲然道:“而大理国是白人的天下,我们杨家又是白人里最强的一族,什么事情有我们支持。保准顺风顺水。”
所谓‘白蛮’、‘乌蛮’,都是宋人对他们的蔑称,大理人当然不会这样称呼自己,他们管白蛮叫白人,管乌蛮叫黑人……这不是从肤色分。而是以民族服装的颜色分。
“杨公子醉了吧。”陈恪转头看他一眼道:“我怎么听说,贵国王族也是白人?”
“这……”杨义贞没想到。陈恪对他们的成分还真了解,只好讪讪改口道:“王上是大理所有部族的王,不能算白,也不能算黑。”
恪点下头,心说:‘那就是灰人’,面蓋ww溃骸澳呛茫阆胩甘裁础!?
“这话应该我问大人。”杨义贞道。
“我们来的目地很简单。”陈恪淡淡道:“就是为了确定侬智高,是否在大理境内。”
“若是在呢?”
“希望贵国将他交给我们。”
“……”这原是题中应有之义,杨义贞沉吟片刻道:“既然天朝派遣特使,千里迢迢而来,必然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恪点点头道:“多方证据表明,他确实就在大理境内。”
“但贵使离开大宋已经一个多月,这段时间足以让侬智高离开了。”杨义贞颇有些无耻道。
“这么说,他至少曾到过贵国?”
“不错,”杨义贞点点头道:“不瞒大人说,在我大理境内,侬族是黑人三十七部中的一部,而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