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江山-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对于陈恪能猜到,章惇一点不意外,闻言笑道:“正是那位‘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介甫!”
说着看看陈恪道:“论执天下牛耳者,汝与介甫也!”
陈恪闻言并不欣喜,而是似笑非笑道:“子厚,说客也!”
分割
第一天四更结束,算作对昨天的道歉,因此还有九天四更。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书。 如有章节错误请与管理员联系。本月为您推荐唐家三少最新巨著
看最快更新,就来
列表
第三一九章 谁主浮沉(上)
一秒记住供精彩小说阅读。/
临近银梁桥的会仙楼,是京都有名的酒家。陈恪与久别重逢的好友,便就近进了这座酒楼,要了个精致的雅间,坐下来说话。
两人点了些精致的菜肴,也不要歌伎陪酒,便让侍卫守住门口,好清静说话。
“子厚兄,先恭喜你高中榜眼!”陈恪笑着端起酒杯道。
“仲方兄,你这是磕碜我呢。”章惇为人豪俊,又在科场扬眉吐气,此刻自然笑声爽朗道:“当初我一时意气离京,很快便后悔了,怎么也该敬一班同年杯酒再走,实在不当人子!”
“确实应该罚酒三杯!”陈恪笑道:“这样你就连饮四杯,我代一干同年原谅你了!”
“哈哈哈,四倍怎么够?”章惇大笑道:“十杯!”
“这可是仙露,不是酒家自酿的酸酒。”陈恪好心提醒道。
“莫非是毒药不成?”章惇却笑道。
“当然不是。”
“那就喝!”章惇一挥手,将搁着酒杯的托盘扯到面前,倒光整整一坛仙露,正好满了十杯。然后在陈恪目瞪口呆中,像喝水一样连饮十杯,脸不红、心不跳,长出一口酒气道:“过瘾!”
“好酒量!”这是一气喝了一斤半高度酒,陈恪大赞道:“子厚可谓酒神也!”
“嘿嘿……”章惇笑了笑,眯眼道:“其实我听说,你们一起去了大理,经历了那么多,还打了仗后,就很是后悔,真该跟你们一齐去。”
“日子长着呢,子厚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陈恪笑道:“不过。网 在京城?”
“嘿嘿……”章惇又笑。但笑容里满是苦涩道:“回去作甚?那家人一直以我为耻,我凭什么让他们以我为荣?”
陈恪不说话了,他已经知道。章惇不光彩的身世了。
章惇是个私生子,而且是他父亲章俞,与妻母杨氏的私生子……也就是说。他是他父亲和岳母所生的。章俞早岁不自拘检,妻之母杨氏,年少而寡,俞与之通。已而有娠,生子。一开始,杨氏不想留这个孽种,却被其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贮水,缄置其内。遣人持以还章俞。章俞得之云:‘此儿五行甚佳,将大吾门!’
但是别人都不信,这所生的孽种。能有什么大出息。族人皆以为耻。章惇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成人。二十多年来,心里积蓄的怨气。已经如汪洋大海。他发誓,要压所有章家人一头,让那些鄙夷自己的家伙,只能仰望自己的脚后跟。所以才会在章衡中榜眼后,直接弃权回家。
回去后,他又夜以继日的用功两年,加上从陈恪那里,学到了不少应试技巧,演练纯熟后,信心满满的卷土重来,名次大幅提高,最终与章衡一样,名列第二,已经不能要求再好了。但是章惇总觉憋着一口气……自己复习两年,才考得和侄子一样,这自然说明,自己还是不如他。
一气之下,章衡便连家都不回了。他打算利用这一年时间,好好游历一番,没想到短短数月,就转回了京城。
两人互相欣赏,有的是话题可谈,没必要去揭章惇的疮疤。便从往日的情谊,到别后的思念,从出使辽国谈到眼下的裁军,从陈恪今天的遭遇再到章惇进京的打算,什么都能聊得开。
“辽国,真的只有两百多万契丹人?”听陈恪介绍在辽国的所见所闻,章惇难以置信道:“却有八百万汉人?”
“嗯。”陈恪点头。
“真荒谬啊!”章惇摇头叹道:“四倍于人,且集中在燕云之地,为什么不反了呢?就算不想回归大宋,也可以把辽人撵出去,建个自己的国家么!”这厮真是敢想敢说。
陈恪眼前一亮,旋即摇摇头道:“你可见过狮群捕猎野牛群?”
章惇摇摇头,虽然现在还能看到野生的豺狼虎豹,但陈恪所描述的景象,还是只有非洲大草原才能见到。
陈恪便为他描述起来:“一头野牛的体重,相当于数只狮子。它的角,可以轻易挑起一头狮子,将其刺穿。它奔跑起来,能将狮子像破布头一样撞飞。而且它们总是群居在一起,上百头、甚至几百头一群。就是这样一群强大的物种,却被体型小很多,最多不过七八头的雌狮死死压制,只知道消极防守。待斗志消磨得差不多了,一有风吹草动,便争先恐后的逃命,落在最后的自然成为狮群的美餐。”
章惇对这一景象悠然神往,听完后感慨道:“如果牛群的首领能更勇敢些,肯带着他们主动发起进攻,狮子也只能退避三舍吧?或者拼着让它们咬住一头,然后一拥而上,将狮群踏平,不就了天下太平了么?”
陈恪点点头,章惇明白过来道:“你是说他们缺乏领袖?”
“还缺乏反抗的决心,”陈恪道:“汉人百姓跟野牛一样,只要自己还能过得去,就不愿拼命。”
陈恪的话,听得章惇眼前一亮,他重重点头道:“就是缺少这种担当,等到轮到自己遭殃的时候,也没有人会帮忙。”
“担当之士!”陈恪也感慨道:“我华夏能千年不坠,险死还生,全是因为有这些担当之士。他们激起国人心中自尊自强之心,率领国人走上自尊自强之路,他们就是我华夏的脊梁!”
“说得好!当浮一大白!”章惇大笑着,与陈恪痛饮一杯,放下酒杯,笑道:“仲方见多识广,与名士大僚多有交游,必知衮衮诸公,谁是担当之士?”
“我焉能识得天下英雄?”陈恪摇头笑道。
“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章惇笑道。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陈恪摇摇头,笑着用一首唐诗回答他:“向使当初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少跟我打马虎眼,”章惇却摇头笑道:“我知你心中必有计较!”
“当今文相公,昔日只身使辽,不坠国威,如今身为相公,顶住压力裁汰冗兵,可称担当之士!”
“富相公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前,可以称为担当之士,可是新政一败,他便一蹶不振,”章惇却摇头道:“如今虽然勉强振作,但已经力不从心,勉力维持而已,却称不上担当之士?”
“那韩相公呢?”陈恪问道:“韩琦生而豪杰,强悍无双,无论是为谏官、戍西北、还是当枢相,他都是最出色的,没有之一!”
“韩相公,强人也。乱世是枭雄,治世为能臣,但他看似大公,实则大私。”章惇很大言不惭的摇摇头,便将大宋老牌高富帅,说得一钱不值,道:“他能为一己私利可担天下之险,却断不会为了天下之利,担一己之险……”
“呵呵……”陈恪笑了,这厮的评价煞是有趣,便又道:“欧阳公呢?”
“开千古格局之文坛盟主,但我们不讨论文学。”章惇摇头道:“且但凡文豪,都玩不好官场。他们太冲动、太随性、太自我、太直接,这都是官场的大忌……连官都做不好,又何谈但当?”
“包拯?
“包弹,一言官儿,担当不起国之重任。”
“张方平?”
“一能吏尔,唯听命是从,无力开创局面。”
“贾昌朝?”
“一丧家之犬、冢中枯骨尔,何足道哉!”章惇依旧摇头。
“文彦博?”
“聪明过头之人,安肯为国为民不惜己身?”章惇还是摇头。
“那么如曾公亮、宋庠、王拱辰等辈皆何如?”
“此等碌碌之辈,何足挂齿!”章惇放声大笑道:“你还能想到谁?”
“本朝名臣,我已经数了一遍了。”陈恪摇头道:“结果都被你否了,反正我是想不出来了。”顿一下道:“那你说谁能当之?”
“夫担当天下者,需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章惇沉声道:“我观遍朝野,见能担此社稷者,惟仲方与一人耳!”
“此人你也见过,论才华不亚于大苏,”章惇淡淡笑道:“但他不屑为之,偶尔小试牛刀,便有石破天惊之感。”
“你就别卖关子了。”陈恪心中一动,已经知道他说的是谁了,笑道:“是不是那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错,”对于陈恪能猜到,章惇一点不意外,闻言笑道:“正是那位‘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介甫!”
说着看看陈恪道:“论执天下牛耳者,汝与介甫也!”
陈恪闻言并不欣喜,而是似笑非笑道:“子厚,说客也!”
分割
第一天四更结束,算作对昨天的道歉,因此还有九天四更。
第三一九章 谁主浮沉(中)
“呵呵……”章惇笑笑道:“这么说也无不可。”
“看来这几个月,你是去江东,听介甫新学了。”陈恪淡淡笑道。
“不错。”章惇点头道:“其实这两年在家乡,我虽然闭门读书,却不能不闻窗外事。在南方,王介甫的学说,可是大行其道的。”顿一下道:“当时专心举业,无暇分神细听,科举一结束,我便赶往江宁府,听王介甫讲学两月,顿觉胜读二十年之书。”
“评价如此之高?”陈恪笑道。
“唐季五代以来,政教废弛,儒学衰微、礼崩乐坏、圣人之道尽废、先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章惇正色道:“王公新学,可明经义、正人心、济社稷、匡大道也!”
陈恪夹一筷子笋丝,细细咀嚼。身为宋朝知识分子,又二世为人,他看得很清楚,儒家从汉朝衰落后,便一直式微,在两晋隋唐的佛道思想冲击下,甚至有消亡的危险。但几百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佛道思想无法维护大一统、无法维持中央集权,所以这几百年来,也是历史上最混乱,朝代更迭最快的时期……尽管其中夹着个盛唐,但实事求是的说,盛唐的一部历史,就是各种对皇权的挑战史,恰恰说明佛道思想的无能。
到了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弱肉强食更是到了极点。’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社会仿佛回到了丛林时代。
宋太祖因缘际会,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后周政权。他看到。若不能改变这一现状,确立伦理秩序,宋朝也会很快被权臣取代。所以一立国,他就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巩固内部统治上。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儒学捧起来定为国教,希望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忠君思想。能为天水一朝维系江山万载。
但汉儒之学已经纰漏百出,之后数百年,又没有杰出人物补救。自己都站不住脚,如何担负其历史重任?
好在宋朝科举只考儒学,把所有读书人都转变为儒生。儒生们在学习儒家典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去思考,去完善这们学说。他们很快便抛弃了汉儒伪学,只是破旧容易立新难,从赵二兴儒教到现在一个甲子,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却仍然没有出现一个赢得广泛认同的学说。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理想,缺乏凝聚人心的道德力量,必然思想混乱、人心不一,国家也就无法强大。百弊由此生焉。因此整个士大夫阶层迫切期望,有人能立新说,对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的体系,做出有效论证。只有证明儒家学说是站得住脚的,人们才会真心相信它。它才能起到收拾人心、重振纲常的作用!
很显然,谁能建立起被广泛认同的学说,谁就会成为活着的圣人,到那时,挥一挥衣袖,便会掀起漫天的狂风。轻轻咳嗽一下,就会引来天下人的聆听。到那时,你的话就是纶音仙语,连皇帝都不得不听,你的观点,就会是千万人的思想,整个世界都会因你的心意而变!
圣人之位空悬,引多少儒者竞折腰?多少年来,无数大儒皓首穷经、讲学一生,为的就是将自己的学说推为显学,问鼎圣人之位。
尽管目前还无人成功,不过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王安石的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已经走在了前头。
而在这六家之中,无疑是同气相生的濂学、关学、洛学组成的道学一派,信众最为广泛。但目前影响力最大、呼声最高、最耀眼的却是王安石的新学。
这十几年来,王安石几乎无一日不著书、不讲学,早已经门徒广大信者众多了。虽然他一直偏居一隅,但他的学说和名声,早已经传遍天下,满朝公卿无人没拜读过他的文章,许多人都是他坚定的支持者,所以他才会得到那么多破格的推荐和提拔,所以他蓬头垢面、不徇人情,会被人们看成是他非凡的表现,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这就是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任命,一直在地方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