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杀斯大林1939-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月十日,日本驻苏联大使重光葵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认输。
这是后话。
事实上日本多年来就一直将苏联视为他们头号的潜在敌人。
早在一九二七年召开的一次日本内阁以东方为主要议题会议上,当时的首相田中义一就宣称:“我国再一次与俄国展开斗争,将是我国国运发展上势所难免的”。
一九三四年三月,日本裕仁天皇曾经批准了一个庞大计划:以中国东北为前进基地,攻占苏联整个远东地区,使其同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连成一片,成为日本争夺欧亚,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
张鼓峰简介(公共文献摘编)“张鼓峰”是中国、朝鲜、苏联三国交界处的一个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一座小山,山的名称叫张鼓峰。以“张鼓峰事件”而闻名于世。
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小山的旁边流过,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八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二百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是,到了四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亭亭玉立的东北美人松,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政府与大清政府在一八五八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按一八八六年的《中俄条约》,此处为两国国界,但无标桩,界线不明。
苏联称长湖为哈桑湖。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是俯瞰海参崴的战略要地。
张鼓峰准确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敬信镇防川村北一点五公路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一百五十五点一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俄罗斯的哈桑湖和波谢大特草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一百四十一点二米的另一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二点五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二公里处的我国境内,海拔七十七点一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一点二公里。
张鼓峰事件简介(公共文献摘编)所谓的“张鼓峰事件”,就是一九三八年七月末八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规模不是很大、但影响巨大的军事冲突。
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徐州会战”结束后,日本大本营(日本战时内阁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又称军部)就已经拟定了进攻武汉的详细作战计划。并把驻扎在台湾的日本陆军波田支队编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让该支队在海军配合下从镇江乘船,溯长江往西进攻,第十一军主力五个师团向九江和黄梅集结,第二军四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在合肥、舒城一带集结。
日本大本营命令要求各部于一九三八年六月底前集结完毕,并发起对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总攻,于八月占领武汉,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
但是,因为诸多的其他原因,日军大本营推迟了这个计划的执行。
一九三八年六月底,苏联红军一支小部队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并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
已经把东北划为“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
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了张鼓峰,就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在这一地区的战略要地。
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军队正在作频繁的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同时,内阁紧急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癸与苏联进行调解。
苏联方面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地区撤军,重光癸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
于是,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用武力夺回张鼓峰。
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使战火引向整个中国东北,从而影响与中国军队决战的华中战局,大本营命令日本朝鲜驻屯军完成此项任务。
七月初,日本朝鲜驻屯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和部分装甲车、飞机的配合下,经三天的战斗就夺回了这个地方,并把苏军赶到了乌苏里斯克一带,日军大获全胜。
但是,裕仁天皇还没有来得及为日本军人颁发大获全胜的勋章,八月一日,苏联远东军区的两个甲种师、两万余人在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苏可洛夫将军指挥下,配属近百门火炮、二百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的“咔秋沙”飞机,开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
一开始,苏军敞开门户,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放进到乌苏里斯克大草原上。
日军原来还担心苏军不容易对付,但是,苏军在“皇军”面前同样节节败退,这让日军兴奋无比,苏联人也不过如此而已。
八月一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突然被天上由远而近的滚雷般的轰鸣声惊醒了。
还没有等到惊慌失措的日军进入阵地,呼啸而至的苏军“咔秋沙”飞机机群倾吐下了雨点般密集的炸弹和机关枪子弹。
同时,远处怒吼着的苏军大炮,喷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烟和烈火顿时吞噬着日军的阵地。
猛烈的轰炸和炮击刚一过去,一幅让日军永远不会忘记的恐怖场面出现了: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百余辆苏军坦克轰鸣着,排成数百米宽的钢铁洪流,以决战姿势向日军阵地猛烈的碾压过来。
百余辆坦克发动机喷出的滚滚浓烟如同天边卷来的乌云,近两百条履带碾过的草原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在剧烈的抖动。
坦克炮和机关枪猛烈的射击把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带在日军工事上压来压去。
尽管大和武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勇士,但是,这一切全都无济于事。
苏军以绝对的优势把日本人的狂妄抛进了图们江。
战斗仅仅持续了五天,一个师团的日军就如同一缕轻烟般烟消云散了。
日本内阁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的坂垣征四郎急忙奏请裕仁天皇,为防止苏联军队的进一步进攻,应当立即往张鼓峰调派军队,但是,却遭到了比他小近二十岁的裕仁天皇的训斥。
此时,裕仁天皇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华中的战局,他不愿意因为与苏联扩大争端而陷于被动。
毕竟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
日本政府被迫于八月十日与苏联签字认输,维持日军进攻张鼓峰之前的边界状态。
八月十二日,莫斯科塔斯社宣布了这样的消息:
“苏联红军远东第一集团军歼灭入侵的日军八千余人,击落飞机二十四架,击毁坦克四十七辆。苏联红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
这里需要说明单是:
苏军占领张鼓峰的理由在于《中俄瑗珲条约》俄文本的边界划在张鼓峰的南面。
日方所持的中文本中的边界则划在张鼓峰的北边。
两本都是正本,这里面的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恐怕永远也没有人能说清楚。
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张鼓峰事件”的突然发生,推持了日本华中派遣军进攻中国武汉的时间表。
(通告:将连发三章,即附录一、二、三,均是与本书有关的背景资料)
附录:文献资料之一
附录:文献资料之一日本文献记载的“张鼓峰事件”摘编失败的试探(摘自《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一九三八年七月(第一届近卫内阁)上旬,苏军进入山岭地带。这时,正是日军攻打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联的冲突,朝鲜驻屯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关东军从二月起就着手准备对苏作战,并提出所用战费最好从中国事变费中支出。在此之前,他(时任关东军司令官是植田谦吉?——作者注)还命令参谋政情等人前往现场视察,同时,将其强硬主张上报大本营和朝鲜驻屯军。这是因为关东军在“干岔子事件”中信心大增。
陆军自中国事变以后,以战线扩大为借口,要求支付庞大的临时军费,以建立装备完善的五十一个师团。四年半期间,军费已增加到六万亿日元以上,其中一半消耗于中国战场,其余用在以后的扩充军备,包括对苏作战的费用。
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十九师团(尾高中将)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就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
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
然而,倒霉的只有士兵及其家属。
海军反对陆军的做法,认为汉口登陆作战需要大批军舰护卫,以保证武器和兵员的运输,因此要避免同对手玩弄危险的游戏。
陆军置之不理,执意打一场有限战争,即只动员一个师团,而又不向苏联境内追击。
陆军大臣板垣和参谋总长闲院官都表示赞同。
闲院宫对天皇说:“必须以武力夺取那个有争议的地区。”
同时,他还提醒说:“陛下如不批难,当然不能行动。”
而宫内大臣汤浅却对天皇说:“从大局来看,目前不应同苏联交战。”
天皇问道:“即使我不同意,他们仍要独断专行,怎么办?”
汤浅回答;“这样就无法控制陆军。若引起战争,不知日本的命运将会如何,实在令人担忧。”
天皇摆出一副旁观者的姿态说:“大概不到这种地步,陆军是不会醒悟的。”
天皇是陆军大元帅,眼看着部下将国家拖入危险的境地,却仍任其胡作非为。作为大元帅,应该说这是极不负责的。
元老西园寺对秘书原田谈道:“陛下的看法似乎很不对头。对陛下来说,眼下需要的是坚决不予批准。万一对苏联使用武力而引起战争的话,近卫(首相)最好辞职。”(《西园寺公和政局》第七卷第五十页)板垣和闲院宫为获取天皇批准而进宫。
宇佐美侍从武官长传达天皇的旨意:“如为奏请使用武力而来,我则毫无赞同之意。”
后经再三请求,天皇才接见了他们,并问道:“你们同有关的大臣协商得怎么样?”
板垣回答:“外务大臣(宇垣)和海军大臣(米内)都赞成。”
实际上,在此之前天皇已得知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是“反对使用武力”的。
因此,天皇大为震怒,正言厉色地说:“陆军的做法太不象话。满洲事变时在柳条沟也好,后来在卢沟桥也好,完全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在当地独断专行。作为朕的军队,竟然屡次采取不应有的卑劣手段。今后没有联的命令,不能动一兵一卒。”(《西园寺公和政局》第七卷第五十一页)据外务大臣字垣的记载,在他奏请和平处理这一事件的第二天,闲院宫上安天皇,请求批准向苏联边境派兵。
天皇看到奏折后扣压下来。
没有批复闲院官。
奏折的内容是:命令朝鲜军一个师团和关东军的两、三个师团驻防于“满洲国”东部边境。在奏折末尾的“备考”中奏明:“有关今后这些部队的调动,请委任参谋总长负责。”
如果天皇就这样批准奏折,那么,按照“备考”的要求,对苏作战等重要权限将交给参谋总长,统帅权也将由参谋本部掌握,从而剥夺了天皇的权限。
这样重大的事情竟未写入正文,而放在“备考”之中,显然是想用障眼法骗取批准。
事后,宇垣感动地说:“陛下不予批准,真是英明。”
军队企图夺取天皇的统帅权,策动大规模战争,而天皇处事谨镇,没有勿忙批准,这一点是引人注目的。
大本营命令日军从冲突地区撤退,而师团长尾高率领部分士兵固守不动,打算依据《军队内务令》独断专行。
七月二十九日,十名苏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下令进攻,苏军坦克随即出动。尾高不向大本营报告,擅自命令佐藤联队出击,攻占山岭地带,完全违背了天皇的旨意。
可是,天皇听到参谋次长多田骏的报告后,一反常态地命令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同苏联远东军的决战》,见《昭和秘史》)也就是说,天皇高兴地承认事态的发展,向多田表示满意日军的行动。
“事巳至此,无可奈何”,这是天皇自满洲事变以来的一贯态度,因为事态的发展有利于日军。天皇既然违背了自己的方针,那么不管胜败,都无意恢复原状。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虽然各国反对,但只要不使用武力,天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