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6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依然对尼克松非常不利。

原因只有一个:第三舰队处于守势,而中国舰队处于攻势。

任何一名海军将领都应该知道,舰队不是用来防守的,采取单纯的防御战术只能削弱舰队的战斗力。

以当时的情况,尼克松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岸基航空兵。

在他看来,只要第三舰队暴露行踪,根本用不着中国舰队出手,中国空军的数百架战略轰炸机、以及中国海军的数百架反潜巡逻机就能全歼第三舰队,而在拿下新加坡之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还能在前沿部署战斗机,为攻击机群提供掩护。如此一来,只要第三舰队暴露行踪,死期也就不远了。

正是如此,尼克松才让第三舰队后撤了五百公里。

问题是,接下来几天,情势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

原因是,美国空军针对中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行动很不成功,导致美国空军不得不首先打击中国的外围地区,而东南亚又是主要用兵地点。结果就是,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军战斗机不再为第三舰队提供掩护。准确的说,当时能够调来掩护与支援第三舰队的美军战斗机减少了四分之三。

可以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尼克松在十一月十日就向五角大楼请示,希望能让第三舰队再次向南撤退五百公里。

只是,五角大楼没有批准,而是答应给第三舰队提供警戒支援。

也就是说,空军不能派遣更多的战斗机掩护第三舰队,但是能够派遣大型预警机轮流为第三舰队提供防空警戒。

可以说,这已经是尼克松能够得到最好的答复了。

之前的好几场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早已证明,舰载预警机的区域探测与警戒能力远不如大型预警机,特别是在用被动雷达探测隐身战斗机的时候,效率仅有大型预警机的一半左右。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除非双方都在大洋深处作战,不然谁能得到大型预警机支持,谁就有信息优势。

对尼克松来说,最需要的也就是大型预警机了。

得到空军的支持之后,尼克松不再需要派遣舰载预警机升空,或者可以把舰载预警机放在舰队南面。如此一来,就算中国空军出动了大型预警机,发现了美军的大型预警机,也无法准确判断第三舰队的行踪。

也正是如此,第三舰队留了下来。

只是,到了十七日凌晨,情况再次出现变化。

得知第四舰队已经把舰载战斗机派往以色列,正在全速向东航行,预计在十九日夜间与第三舰队会合的消息之后,尼克松差点一口气没有接上来,因为五角大楼此举意味着公布了美军舰队的部署情况。

由此,尼克松不难想到,中国海军肯定会趁此机会倾巢而出。

当天上午,拿到五角大楼发来的详细消息后,尼克松稍微松了口气,而且对局势发展抱有一丝幻想。

在他看来,战局还有可能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事实上,牧浩洋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即利用美军为第四舰队补充战斗机的机会,首先在西太平洋上击败美军舰队。

从战略上讲,至少从保护本土安全来看,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远在印度洋之上。

当时,已经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美军正在为攻打冲绳岛做准备,而冲绳岛是中国本土外围防线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中国当局坚持本土防御战略,就会不惜代价的挫败美军的进攻行动。

显然,中国舰队出兵西太平洋的可能性并不小。

事实上,这也正是牧浩洋在安排战略部署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在十七日上午,牧浩洋在隐约感觉到很快就能获得进军印度洋的机会时,就跟庞跃龙通了电话,详细询问了冲绳岛的防御部署情况,以及陆战队有没有能力守住冲绳岛。当时,牧浩洋还让庞跃龙做了保证,即陆战队无论如何也要在冲绳岛坚守三个月以上。

得到这个保证之后,牧浩洋才在十七日夜间做出了出兵印度洋的决定。

当时,牧浩洋没有进军西太平洋,还有一个因素,即他无法肯定美军将从西太平洋的航母战斗群抽调舰载航空兵去补充第四舰队,而要确定这一点,至少需要两到三天,也将因此错过进军印度洋的最佳时机。如此一来,如果他选择进军西太平洋,很有可能撞上拥有九支航母战斗群的美军优势兵力,而选择进军印度洋的话,则有几乎百分之百的把握只会立即遭遇第三舰队。

有了这个判断,再做出选择就不那么困难了。

十七日下午,与中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不期而遇之后,尼克松不敢掉以轻心,再次让舰队向南规避。

只是,这次他选择的不是五百公里,而是一百五十公里。

原因很简单,如果继续向南移动,第三舰队就无法监视巽他海峡,也就不可能及时攻击进入印度洋的中国舰队了。

到了晚上,情况稍微有所好转,至少前来支援的大型预警机没有发现反潜巡逻机。

尼克松似乎松了口气,所以在夜间十一点左右就离开了指挥中心。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两天没有睡觉了。

凌晨四点不到,情况急转直下。

尼克松被参谋叫起来,急匆匆的赶到指挥中心的时候,空军的大型预警机已经发来了详细的空情警报。

中国海军像是发疯了一样,竟然一口气派出了上百架反潜巡逻机。

显然,这绝对不是前几天那样的警戒性搜索,而是有针对性的侦察行动,针对的就是落单的第三舰队。

尼克松不是傻蛋,立即想到,中国海军已经知道第四舰队还没赶过来,所以打算首先干掉第三舰队。按照他的判断,中国舰队即将进入印度洋,甚至很有可能参与攻击第三舰队的作战行动。

问题是,这个时候他仍然无能为力。

拦截中国反潜巡逻机的任务不由第三舰队负责,而是由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空军战斗机担负。可惜的是,这些战斗机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部署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所以只能拦截对第三舰队构成威胁的反潜巡逻机,以及那些飞往澳大利亚,负责对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进行侦察的反潜巡逻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尼克松感到担忧。

这些反潜巡逻机没有飞往澳大利亚,而是重点搜索了苏门答腊岛南部,特别是离巽他海峡不到一千五百公里的海域。

显然,中国舰队正在驶往巽他海峡,而且即将进入印度洋。

此时,尼克松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么让舰队继续向南规避,要么冒险北上封锁巽他海峡。

天刚亮,尼克松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五角大楼发来了新的命令。

鉴于中国舰队很有可能正在开赴印度洋,乔丹上将建议第三舰队做好战斗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投入战斗,并且明确告知,第四舰队正在全速赶来,预计将在十九日夜间与第三舰队会合。

显然,这根本就不是命令,因为没有明确告知尼克松该怎么办。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当时乔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他也有类似的想法,即中国舰队有可能开赴西太平洋。结果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乔丹上将给尼克松准将下达了这道模棱两可的命令。

第四十二章 四个小时

第四十二章 四个小时

十八日上午七点半,中美军队在东印度洋上的第一场战斗打响。

当时,交战双方分别是美国空军的四架F44C型战斗机与中国海军的四架J32型战斗机,引发战斗的是一架在巽他海峡南端大约五百公里处,即圣诞岛附近突然转向朝澳大利亚飞去的反潜巡逻机。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这架部署在印度尼西亚坤甸的反潜巡逻机应该在凌晨…半起飞,因此在天亮之前就应该到达圣诞岛附近,然后向西南方向搜寻。因为在起飞前地勤人员发现了一处具有严重安全隐患的故障,所以该机直到凌晨五点才起飞,结果在七点半到达圣诞岛附近。这个时候,其他反潜巡逻机已经向西南方向转向了,而且后方指挥中心适当的调整了反潜巡逻机的航线,弥补了缺少一架产生的问题。结果就是,这架反潜巡逻机受命向东南搜索。

不是如此的话,一直在远处监视的美军战斗机根本不会前来拦截。

也正因为一直在远处监视,所以美军的大型预警机没有及时发现伴随反潜巡逻机活动的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当时海军为所有反潜巡逻机都安排了护航战斗机。

因为海军的舰载航空兵在开战的时候没有遭受多大损失,所以打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并不缺乏战斗机。

这场战斗,成了一根导火索。

接下来的数个小时之内,中国海军与美国空军陆续向该地区投入交战力量,到后来连中国空军也搀和了进来。

似乎,美军在这边抵抗得越激烈,就意味着第三舰队在此方向上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收到陆续发来的战报,牧浩洋首先产生怀疑,随后连龚继飞都认为,第三舰队在澳大利亚西北近海海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原因很简单,第三舰队有二十多艘大型战舰,根本不适合在近海活动。

与周渝生提供的潜艇部署情报对比之后,牧浩洋更加肯定了这个判断。

当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投入了三十多艘潜艇,其中绝大部分是全电动潜艇,只有几艘攻击核潜艇。因为全电动潜艇不太适合在远离基地的远洋活动,所以大部分都被派往东印度洋的近海活动。这其中,有六艘分别部署在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另外二十多艘都在澳大利亚附近,而且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西北近海海域,只有四艘远航到了西南的珀斯港外。

如此大的潜艇部署密度,早就应该发现第三舰队了。

问题是,海军司令部没有收到任何一艘潜艇发回的情报。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值得考虑,即在第四舰队向东赶路的时候,第三舰队会不会前去接应?

综合这两个因素,牧浩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第三舰队没在澳大利亚近海。

当然,他也没有阻止海军与空军向圣诞岛东南投入更多的兵力,因为舰队处于无线电静默之中,他也无法下达命令。此外,圣诞岛东南方向上的战斗,没有对海军的大范围搜索行动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这边的战斗中,不需要动用反潜巡逻机,出动的全是战斗机,而且以空军的战斗机为主。

换个角度看,圣诞岛东南方向上的战斗,对牧浩洋还很有利。

原因很简单:该方向上的战斗能够给敌人造成错觉,让敌人认为中国军队将攻击澳大利亚本土。即便美军指挥官没有这么愚蠢,也会认为中国舰队指挥官做出了误判,认为第三舰队就在澳大利亚西北近海海域。如此一来,美军肯定会在这里加强投入,让中国舰队指挥官坚信不移。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能够用来掩护第三舰队的战斗机将大幅度减少,从而使第三舰队变得更加脆弱。

对牧浩洋来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第三舰队,然后予以致命打击。

当然,他还得让舰队经过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

下午,圣诞岛东南方向上的战斗打得更加激烈了。只是,到这个时候,中国这边唱主角的已是空军。

在双方接二连三的投入制空力量之后,空中战斗以及由小股战斗机的遭遇战,演变为大批机群的空中大决战。似乎,圣诞岛才是整个印度洋的核心战场,交战双方都不惜为此投入全力。

主动扩大交战规模的不是美军,而是中国空军。

根据中国空军的作战记录,命令是由周渝生从总参谋部下达的,目的就是掩护特遣舰队通过巽他海峡。

虽然当时特遣舰队还没有暴露行踪,但是海军在凌晨发动的大范围侦察行动,以及上午的空战,已经表明特遣舰队正在驶向巽他海峡,因此美军有足够的理由向巽他海峡派遣侦察机。为了避免特遣舰队暴露行踪,就得在圣诞岛东南方向上投入重兵,迫使美军不得不动用更多战斗机争夺制空权。

为了增强打击力度,空军还在下午出动轰炸机,攻击了澳大利亚西北的几座机场。

当然,正在关注这场空中“消耗战”的不仅仅有中国将领。

中午的时候,美军参联会主席、海军参谋长乔丹上将就给尼克松准将发了一封电报,要他密切注视巽他海峡,并且提醒他,中国舰队很有可能正在赶往巽他海峡,预计最快在十八日傍晚,最迟在十八日夜间通过巽他海峡。只是在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乔丹上将依然没有替尼克松做出决定,而是让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在巽他海峡拦截中国舰队,还是等到第四舰队到达后再与中国舰队决战。

显然,这等于给尼克松出了个难题。

当时,第三舰队在巽他海峡南面二千三百公里处,具体位置在澳大利亚西北角以西大约八百公里处,离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