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7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休恩登沦陷,北面的美澳联军更加不可能直接向南突围了。

到二月十日,二十个陆战师已经在汤斯维尔到克朗克里之间展开,形成了一条宽度达到六百公里的战线。

这下,北面的美澳联军要向突围,就只能向西前进,越过巴克利台地、或者沿着卡奔塔利亚湾南面的沿海平原前往达尔文港。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死亡之路。

要知道,在诺曼顿到达尔文港之间,只有两条东西向的公路,一条在沿海平原上,一条在巴克利台地上,而这两条公路都是普通公路,通行能力非常有限。更要命的是,在诺曼顿与达尔文港之间,正是澳大利亚最荒凉的地区,不但人烟稀少,大多数城镇的距离都在一百公里以上,而且只有几条季节性河流,缺乏淡水。要知道,四十万人,一天至少需要八十万升淡水。如果算上车辆等耗水大户,在这片荒漠地区的水源,根本不可能保证四十万人全部到达达尔文港。

可以说,只有疯子,才会不顾一切的进入荒漠。

别忘了,现在是二月份,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亚最为炎热的月份,北部荒漠里中午时的最高气温在四十五摄氏度以上,夜间却骤然降到十度以下,就算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探险家,也不会贸然进入这片荒漠。

事实上,直到二月十日,美澳联军都没回过神来。

二月十一日,唐纳德上将被解职,由马歇尔钦点的陆军五星上将赫里斯出任美澳联军总司令,同时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当天,赫里斯就来到了布里斯班。

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被困的美澳联军向西突围,随即着手组织救援行动,以确保四十万大军顺利到达达尔文。

赫里斯很有魄力,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只是做事欠缺考虑。

严酷的自然环境是一大问题,守在附近的中国陆战队是更大的威胁。毫无疑问,中国陆战队绝对不会看着四十万美澳联军突围。

结果就是,从当天晚上开始,阻止美澳联军突围成为中国陆战队的首要任务。

第一道阻击线,就在诺曼顿西面,即弗林德斯河。

因为来不及派遣地面部队,主要是庞跃龙一口气把二十个陆战师全都派出去了,而充当战役预备队的八个陆战师还在所罗门群岛上,预计要到二月二十日,才能到达澳洲,陆战队暂时无兵可派。所以这场阻击战,以火力打击为主,即动用克朗克里附近的五个陆战师的全部远程火炮,外加上千架战斗机,轮番打击渡河的美澳联军,让美澳联军无法顺利越过这道天然障碍。

当时,陆战队也出动了一些地面部队,不过基本上都是负责前沿观察的侦察兵。

四十万美澳联军花了三天才渡过弗林德斯河,火力打击也持续了三天,结果只有不到三十万人顺利到达对岸。

根据美澳联军的作战记录,在渡河的时候,很多官兵都死于炮火打击。

几天之后,美澳联军官兵的遗体到达弗林德斯河河口,散发的血腥味引来了成千上万条鲨鱼。后来,弗林德斯河河口被称为“血湾”、也被称为“鲨鱼湾”,就与这场导致十多万美澳联军官兵阵亡的战斗有关。

渡过弗林德斯河,只是突围的第一步。

接下来,美澳联军还要强度穿越两百公里的荒漠,渡过紧挨在一起的奥古斯塔河与格雷戈里河,然后选择进入巴克利台地、或者继续在沿海平原上行进,前者需要前行大约两千公里才能到达达尔文港,后者则需要行进一千八百公里,而在进入澳洲北部荒漠之后,最近的补给站在一千公里之外。

事实上,中国陆战队根本没有必要派地面部队去阻击美澳联军。

在奥古斯塔河与格雷戈里河再次以火力阻击美澳联军之后,中国陆战队只需要保持高强度的空中打击,迫使美澳联军不断深入荒漠,并且重点打击美澳联军的辎重部队,就能让美澳联军永远留在荒漠里。

最终,活着到达达尔文的美澳军人不到一万。

也就是说,每四十名突围官兵,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在穿越澳洲北部荒漠的时候,因为物资紧缺,一些走散了的小股部队,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即便那些活着到达达尔文的军人,也变成了废人,再也无法拿起武器战斗。

后来,为了安顿与处置这些军人,美澳联军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仅用来照顾这些人的军医与护士就有一千多名。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澳联军向南突围的话,肯定能有更多的官兵冲破包围圈。

原因很简单,在二月中旬,中国陆战队的防线是分开了的,没有连到一起,相邻部队之间有很大的空隙。只要美澳联军分散突围,而且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力条件,肯定有更多的军人到达后方。要知道,在这四十万军人中,有十万澳军,其中至少有两万人是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的本地人。毫无疑问,这两万澳军官兵肯定比中国陆战队官兵更加熟悉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可惜的是,赫里斯太想建功立业了,而且错误的认为人定胜天。

第二百一十九章 火线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一十九章 火线

美澳联军突围,实际上帮了中国陆战队大忙。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四十万美澳联军就算原地待命的价值也比突围大,因为这会迫使中国陆战队盯住北面的敌人。

既然美澳联军选择突围,中国陆战队就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南面了。

当时,只有克朗克里附近的五个陆战师在盯住突围的美澳联军,另外十五个陆战师都开始为南下做准备。

事实上,直到三月底,中国陆战队才出兵占领了凯恩斯与诺曼顿。

占领这两处地点,也主要是为了修建前线机场,以便让空军把战术战斗机派过来,加强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别忘了,凯恩斯与诺曼顿都是港口城市,虽然港口规模不大,但是总能发挥一些作用。别的不说,一艘大型货轮运来的物资,就够大型电动运输机飞上百个架次了。

当时,鉴于北面的美澳联军已经选择突围,庞跃龙提前发动了第三阶段进攻。

按照原定计划,围歼北面的美澳联军,避免陆战队腹背受敌属于第二阶段作战行动,因此计划作战时间为二十天,将持续到二月底,要到三月初,陆战队才向南推进,以攻占布里斯班为目标。

结果就是,二月二十日,庞跃龙就让陆战队开始向南推进。

这种提前发起进攻的行动,肯定存在弊端,比如物资准备不充分。

所幸的是,牧浩洋安排的战前准备工作极为充分,空军集中了一万多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近万架战术运输机,海军还能提供大量战术运输机,空运能力是按照同时支持五十个陆战师准备的,而实际投入战斗的只有二十个陆战师。如此一来,后勤保障根本不是问题,所有陆战师都获得了充足的作战物资。

攻打布里斯班,首先就得攻占罗克汉普敦。

事实上,澳洲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情况,非常不适合地面部队以传统方式发动进攻。

拿铁路来说,澳洲东北部的主要铁路干线都是东西向的,而且好几条铁路干线都没有连通,只有沿海铁路线是南北向的,把几条东西向的铁路连接了起来。如此一来,如果地面部队按照传统方式发动进攻,就只能集中在沿海地区,深入内陆之后,补给很难跟上,也就无法持续推进。

可以说,这也是牧浩洋与庞跃龙坚决采用新式进攻战术的根本原因。

这次,陆战队同样没有沿着铁路与公路推进,而是以空中突击的方式,直接攻占位于美澳联军防线后方的战略要地,特别是交通枢纽中心,切断美澳联军的补给线与退路,再围歼美澳联军。

当时,赫里斯已经在朗里奇到罗克汉普敦部署了一条战略防线。

在这条防线上,赫里斯投入的兵力高达一百二十万,而且防御纵深达到两百公里,几乎是美澳联军的防御极限了。要知道,决定防区纵深的是前线支援火力的射程,即部署在战线后方的远程炮兵能够把炮弹打多远。当时,美澳联军装备数量最多的远程火炮的最大射程就是两百公里。虽然美军有一些射程达到了四百公里的远程火炮,但是数量并不多,不足以支撑整条防线。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美澳联军仍然不可能守住这条防线。

要知道,中国陆战队的突击距离是由运输机的航程决定的,即便是战术运输机也能把部队送到一千五百公里之外,再返回出发机场。

在发动进攻之前,陆战队在澳洲大陆上已经搭建了五十五座野战机场,还设法让十五座美军机场恢复运作。也就是说,当时总共有七十座机场可供使用。这些机场,除了支持四千多架战术运输机之外,还能部署大约两千架战斗机。只是实际部署量没有这么多,只有大约一千二百架,主要是需要留出一定的运作能力,让大型电动运输机起降,不然物资就无法送到前线。

当然,一千二百架战斗机也不少了。

别忘了,在不远处的海面上,还有十五支航母战斗群,在必要的时候十五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能投入战斗。此外,即便是朗里奇,离珊瑚海的深海区也不到一千公里,完全在海军大口径电磁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当时,海军的三十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六十艘反潜战舰上,总共有一百二十门大口径电磁炮,其中六十门是三百毫米电磁炮,炮火打击力度相当于陆战队的六十个远程炮兵营。

综合这些因素,庞跃龙把下一条“火线”定在了查尔维尔到布里斯班。

也就是说,陆战队将跳过罗克汉普敦,直接攻打布里斯班。准确的说,是直接跳到美澳联军战略防线后方,一口气包围北面的一百二十万敌人,在攻打布里斯班的同时,围歼美澳联军的主力部队。

要知道,当时美澳联军的总兵力也不过四百万,其中地面部队在三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歼灭朗里奇到罗克汉普敦的一百二十万大军,就已经歼灭了美澳联军的半数地面部队。

不可否认,理论上,澳大利亚的战争动员能力不亚于俄罗斯。

原因很简单,澳大利亚的人口总量与俄罗斯相当,而且人口结构更加合理,适合服兵役的公民比俄罗斯多了大概一千万。

问题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澳大利亚根本不可能扩大动员规模。

要知道,俄罗斯打了一年,才完成全民战争动员。在中国陆战队登上澳洲大陆前,大概在二零五四年十一月份,澳大利亚国会才通过了进行第三阶段战争动员的提案,正式实施则是十二月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全面动员只开始了两个多月。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澳大利亚公民的战争积极性远不如俄罗斯,对服兵役的态度截然不同。

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国家。

与美国一样,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几乎被殖民者赶尽杀绝,剩下的一小部分也被严格限制在保留区内。在大战爆发前,澳大利亚的人口总量超过一亿,可是其中白种人只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个比例,比美国还低。除了白人之外,澳大利亚的第二大种群就是东亚人,约占百分之三十一,然后是占比百分之十七的黑人、百分之九的南亚人与百分之五的伊斯兰教徒。

从人口结构上就看得出来,绝非所有澳大利亚公民都支持政府的战争行为。

事实上,战前的澳大利亚政治格局就能说明问题,即在过去二十年内,没有一届澳大利亚政府的民意支持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大多数时候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下,澳大利亚的国内分歧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实际战争动员能力远不如俄罗斯。

全面动员两个多月,澳大利亚皇家军队的总兵力只增加了两百万,而俄罗斯在参战后的两个月里就动员了三百万军人。

没办法扩大动员规模,澳大利亚离战败就不远了。

当然,就算扩大了动员规模,以中国陆战队的推进速度,澳大利亚最多也就多坚持几个月而已。

二月二十一日,在八个充当预备队的陆战师到达之后,第二轮进攻开始。

有趣的是,当时充当预备队的八个陆战师才是真正的王牌部队,因为这些部队全部参加过攻打所罗门群岛的作战行动,其中两个师还全程参与,官兵的作战素质与实战经验远远超过后面组建的陆战师。

庞跃龙没有让这八个陆战师打头阵,也有他的道理:这些部队都过于熟悉传统战术,对新战术的理解还不够,而且在过去几个月里,没有接受过新战术的训练,实际作战力不见得比新组建的陆战师强多少。

要知道,中国陆战队的新兵训练周期在一年以上。

实际上,新兵期只有半年,也只需要半年就能让招募的官兵掌握基本战术技巧,接下来的半年全是协同作战训练,即在编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