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赵书礼回来了,他们主动把银行交还赵氏。
银行经营的是什么,信用而已。
而赵书礼就是最大的信用,他回到塞北的消息一公开,塞北的股市应声大涨十个百分点就是明证。因此他一收回赵氏银行,不但没有发生挤兑事件,反而是储蓄额度大规模提高,让徐新六那些银行家十分头痛,感到了汹汹的压力。
银行加实业在加上商业网络,赵氏产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盘盘活了。而且这种模式很显然是一种财阀模式,跟日本的财阀没有两样,赵氏集团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新名字,赵氏财阀。
外界褒贬不一,但是阻挡不了他席卷中国的势头。
赵氏的八骏汽车销量不大,但是利润很好,因为走的是高端路线,一辆车可以买到两三万元,还是供不应求。蒋价石、李宗仁等名人赵书礼都送了一辆给他们,这是无形的广告。而八骏公司下属的金刚力士牌卡车也打出了名堂,这是一款载重卡车,跟严裕棠的t型卡车不同,这款卡车完全是为了长途运输设计的。借助塞北高速网络的修建,也是大火大热。
电话机、收音机这样的产品也开始走入百姓家中,起码城市的中产阶层开始添置这些电子产品,而赵书礼的名字这时候在塞北的号召力不亚于乔布斯,因此这是大家采购的首选,别说上海的粗制滥造产品了,就是洋货也竞争不过。
两年后,赵氏实业持续扩张,从冶金、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后,开始大规模对化工领域进行投资了。
赵书礼涉足化工已经是很早的事情了,当时是跟高星桥、范旭东合资成立的永华联合化工公司。公司一成立就立足于大而全,从各种化工原料的生产到炸药化肥无一不生产。地址分别在鄂尔朵斯煤化工工业园区与星桥煤化工企业比邻而居,在二连盐池则建在永利公司的永利镇上。高星桥的煤化工工厂给两家公司提供原料,而两家公司则给高星桥提供氨来生产炸药。同时三家企业共享技术,而且共同出资在国外收购技术专利,先进设备。诚然永利公司自己对研发很重视,可是这也是逼出来的,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专利,比如他们的王牌产品红三角牌纯碱就是因为英国人对他们的生产技术开价过高,范旭东才让侯德榜研发出了新的生产工艺。现在有了赵书礼和高星桥的注资,资金压力大降,加上他们利用盐池丰富的资源,这些年没少挣钱,因此这几年引进了相当多的化工生产技术和生产线。现在永利化工和永华联合化工在东亚化工业,可以进入前三,在报纸上可是一个明星企业,算是给中国企业界争光了。
同时永华联合化工也是赵家在遇刺事件后存留不多的企业之一,这也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当时掌控在范旭东和高星桥手里,赵书礼只是股东之一,傅清荷没有权利从这里调动资金。而出卖股份又被范旭东和高星桥两人联手抵制,没有人敢于接手,这才保留下了这个赚钱的企业。
赵书礼一回来,范旭东和高星桥立刻就赶来看他,同时谈论化工的发展方向。
现在三家化工公司彻底垄断了塞北的市场,同时整个中国的市场也几乎被他们垄断,原因是抵制洋货的行为让他们的市场大增,加上本来就有成本优势,运输上除了日本外也没有哪家西方企业竞争的过他们,而日本的化工这时候并不算强,不是没技术,而是缺乏原料,即便自销自用的一些产品,原料相当多还是来自塞北的供应,所以日本的化工产品在中国也没有竞争力。
这么庞大的市场,自然是让三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可是中国的市场,尤其是化肥市场实在是太过庞大了,拼了命的扩张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可是资源不是无限的,总是要面临一个发展瓶颈的问题。尤其是一个四年建设大纲后,他们的规模更加巨大,煤炭还好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优质的产煤国,可是盐就不好办了,要是在海边还好,可是光靠盐池,尽管成本比滨海还要低,但是地方总是有限,而且公共设施不好解决,现在在二连盐池畔的永利镇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人口八万人,在增加实在是压力很大,因为这里不管是用水还是其他生活必须资源都是要从外地运来,而当地是无法生产的,因为这里现在是盐池而千百万年前则是大海,这意味着现在永利镇所在位置原来是海底是海床,现在海干枯了,但是土地是盐碱的。
同时靠着一个盐池,而两个巨型的化工公司原料的采集上有些跟不上生产的速度了。
所以必须开辟出新的资源地。
经过考察,范旭东认为往西部还有不少盐池,而他最后被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打动了。
二连只是一个盐池,而察尔汗却号称盐湖,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察尔汗盐湖,面积广大,长达一百多公里,宽也有二三十公里。站在岸边看着拍岸的蓝色湖水,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是在海边呢。而且这里的湖水浓度一点不比盐池差,富含的矿物质更加丰富,唯一的顾虑是这里是高原,而且这里的道路情况很制约。
但是几年过去了,一切都解决了。是该到了开发这里的时刻了,相比于日本人,我们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让资源成为我们的力量吧!
二百三十节 大盐湖
察尔汗盐湖比美国着名的盐湖还要大几倍,其中蕴含的资源量也比美国要大,不开发出来实在是可惜了。
范旭东盯上这里已经有好几年了,只是没有能力开发,这不是资金和技术的问题,还牵扯到政治问题。因此只有赵书礼的回归才是解决的契机,因为跟青海沟通,不是赵书礼出面,他范旭东的面子显然不够看。
赵书礼一回来范旭东就来游说他,说这里富含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资源,总储量达20多亿吨,足够他们化工企业开采一千年。但是赵书礼考虑的更多,第一是当时塞北还不稳定,第二开发青藏高原他有些顾虑,这里的生态是不是能承载化工行业,这里的局势够不够稳定,这里的当局是不是配合等问题,都需要认真沟通。
结果很乐观,马步芳马步青兄弟俩很配合,在他们打青藏战争和拒孙战争的时候,塞北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加上地理上毗邻,他们也不敢得罪塞北,毕竟他们依仗的不过是高原的环境,万一塞北较真了,拿下他们不过是翻手之间。更重要的是,马家兄弟很羡慕塞北经济的发展,只是一来他们基础太差,二来太偏远,想发展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但是作为本地人,发展当地的经济是真心和迫切的,就像阎锡山经营山西,张作霖经营东北,李宗仁经营广西一样,贪归贪独裁归独裁,能让乡里乡亲日子过的好点,谁不想啊。况且自己地盘的经济发展了,也能养活更多军队,增加自己的本钱,提高在中国说话的声音不是,这不也是每个军阀的追求的吗。
所以一拍即合,青海方是很热心的,最后需要解决的就是青海落后的基础设施了,尤其是道路问题,现在他们只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从西。宁通往兰。州。至于铁路根本没有,而要开发盐湖,不可能小打小闹,否则也不用白费周折来青海了,随便在蒙古开发一个盐池就有了,而大规模的开发离不开铁路。
所以从三年前也就是1933年开始,塞北就开始在青海投资修建铁路和公路了,公路从西。宁通往大盐湖附近的城市格尔木,这里也是西藏跟内地经济交流的纽带,是一个商业重镇之一,铁路则还要从兰。州经西。宁同到格尔木去。
其实塞北对青海的援助早在中原大战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给与了马家兄弟资金援助,希望他们修建通往塞北统治区的公路,可是最后是钱花了,路也修成了,可是没法走。马家兄弟可是够狠的,他们要来了钱,可是没打算好好修路。把资金都挪用到了军队中,青海太穷困了,好不容易突然多了一大笔钱,哪里舍得扔到路上呢,当时他们认为青海都是骑兵,要什么公路啊。
但是表面文章是要做的,路还是要修的。可他是怎么修的呢,强征民夫,超负荷劳动。这里可是高原,连他们强征的藏人百姓最后都受不了了,工地上的劳工,最后鼻孔眼睛里都流出血来,进了工地就没有在出来。最后是路修成了,人也死够了,可是道路却完全不能使用,只是一个表面工程。为了瞒过塞北方,马家军禁止青海百姓使用这条路,只有中央和塞北的官员来视察的时候,他才允许车辆通行,就这样还是坑坑洼洼的。
事发后,赵书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给马家军发了最后通牒,要求重修道路。结果马家军一阵紧张,摆开防御架势,同时联络中央请求裁决和调解。赵书礼当时也不想把他们逼死了,逼到中央一方也不好,真打起来也不好,说实话那块地方他还真是不想要,穷不说了,即便打下来不付出比马家军多数倍的牺牲是不可能的。
最后赵书礼要求修路,不在要马家军掏钱了,从这穷鬼腰包里掏钱比要命还难。塞北继续出资,但是这次修筑要塞北自己来修。就这样马家军还是有顾虑,历史上的有先例。当年秦国想灭掉巴蜀,于是说要送一个女儿给巴蜀国王当老婆,巴蜀国王信以为真,帮着秦国修建了一条道路,结果路修好了,国也灭了。这还有一个着名的典故,叫做五丁开山。因此马家军也害怕这是想进攻青海的准备,但是不修吧,挨揍就是眼前,修吧好歹能拖后几年。
最后是没办法才允许了修路,路通了,但是战争没有来临,反而是青海牧区的各种产品源源不断的从青海输出到了塞北地区,青海经济大发展了起来,这下子才放下心来。因此这次赵书礼再次提出修路要开发盐湖,他们表里面里,发自内心的支持。甚至不惜自己也出资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这对只有两百来万人的青海来说难能可贵啊。
用了两年时间,塞北展现了塞北速度,修建了一条建议的公路和一条单线铁路线。
尽管运输能力不算太大,但是开发盐湖的契机成熟了,只是一个盐湖来使用的话,这些交通设施就足够了。
赵书礼现在就坐在这条铁路线上,随行的有上千名专业?)的警卫人员,编制为一(人?)个警卫旅,比普通的?)旅要小点,但是战斗?)力未必就小,从装备到待遇都是冠绝全军的,人员素质那自然也是全军第一了,除了赵登禹的空降师没有望其项背的。
因为要视察自然是看的越多越好,赵书礼才没有选择坐飞机,而是坐这条通车没多久的铁路。一路上几乎没什么人迹,不是荒山隔壁就是枯草原,偶尔见到的活物不是草原上的黄羊,就是仍旧在铁路上后续完善施工的工人。
火车在晃动着,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
赵书礼想到了青藏铁路,他要不要也修一条青藏线,现在这条铁路既然都已经通到了格尔木,那么何不干脆延长到拉萨呢。技术上的难度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说大不是不能修,而是修建困难其中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修建工人的生命代价,说小吧也不小,这么条铁路可不是在平地上铺轨,不说修建的时间恐怕比之平地要多耗费几倍,花费的金钱估计也是天价。而修建这条铁路的意义在哪里,后世是因为跟印度的领土问题才修建的,算是一条战略铁路,经济意义上只能说是一条扶贫路,效益上并不划算。现在修这条路有必要吗,耗费巨额资金,最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不过也许应该提前布局了,二战后印度独立,然后跟中国争夺边境的土地,那时候这条铁路不但能起到增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也能起到威慑作用。赵书礼决定不下来,想着想着他突然笑了。为了印度阿三也要如此布局,实在是太可笑了,不服气就打呗。有争端不应该只防御,进攻手段改用还是要用的。
二百三十一节 资源啊
好容易到了盐湖,这里的气象第一时间就征服了赵书礼。
一望无边的蓝色湖面,常年不停的草原风一吹,碧波荡漾。
“那是什么?”
指着远方湖中一道道白色的条带,赵书礼问随性人员道。
“那是大盐桥!”
随性的是一个带着黑小帽,留着小山羊胡子的半百老人,他是青海比较有名的学者。
“大盐桥?”
赵书礼还真的没见过这玩意。
“哈哈,是啊,赵司令。这湖里不是高低不平吗,高的地方有些接近甚至露出湖面的一些湖底慢慢就有盐出来了,就形成这厚厚的盐桥了。”
马步芳笑呵呵的卖弄着,他表达的并不准确,不过是临时恶补的知识,他才不会关心这几把是怎么形成的呢,只要能变成钱咋弄的都不要紧,反正是阿拉送的礼物。
赵书礼倒是明白了:“哦,是结晶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