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人看不上中国的作战方式,但是日本人却没办法,实在是打不下,他们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

“别开枪,自己人!朝天开枪,兄弟们。”

这天同古阵地上,出现了超乎人意料的局面,一夜醒来,中国守军突然发现对面的日军进攻部队竟然喊着中国话端着步枪慢慢往前挪动,这是什么情况。

“你们是什么人?”

“兄弟们,别开枪,我们是东北军的兄弟。”“我们是山东的兄弟。”“我们是在武汉被俘虏的。”

原来是日本人的妙计,他们因为打不下这里,不惜千里迢迢的把中国战场的俘虏拉到了缅甸。

这个情况守军很快报告给了戴安澜。

戴安澜很快下达了一个命令。

只见前方阵地上的守军,突然同时站了起来,也大声喊话道:“是中国兄弟的趴下来!”

一时间战战兢兢往前挪步的中国人纷纷趴了下去,然后守军的机步枪冲锋枪一同开火,躲在中**队后面的日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这些俘虏反而是爬到了同古阵地,再次回归自己的部队不说,手里还多了日军发的一只三八大盖。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给蒋价石发去了电报,这是蒋价石叮嘱他的。蒋价石十分关心缅甸战场,这是关乎中**队的表现和他的面子的事情,比起许多国内的大事他更在乎,只要缅甸能给他争光,哪怕重庆人都饿肚子呢,他都不在乎。

戴安澜也总算给他争气,不枉费他飞往缅甸单独三次跟戴安澜会面。

“委座,截止今日,我方仍然固守铁路以东阵地,敌势甚猛前所未有,敌机不断轰炸,战车纵横,并且出现大量毒气弹,我军尊重委座面授之机宜,誓死抵抗,最近六日间敌军在我军阵地前已经遗尸五千以上。我军伤亡亦惨重,但是誓死捍卫同古。”

戴安澜的电报发出去没多久,日军的增援到了,一个师团56师团。

这个师团外号龙师团,十分擅长山地丛林作战,该师团装备坦克、炮队、装甲车、汽车、摩托车等,是一只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非常神速,在攻击新加坡等地的作战中,让英军猝不及防。他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通过了缅甸三百公里的丛林,顿时就是200师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杜聿明决定让200师突围,保存实力。

可是史迪威坚决反对,他希望能指挥部队打一场胜仗。史迪威是战区参谋长,地位仅在蒋价石之下,可是他却是个光杆司令,英国人根本不拿他当回事,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看似好说话,客客气气的蒋价石身上,希望能亲自指挥战斗。

但是还没轮到他跟蒋价石对话呢,杜聿明就不鸟他了,杜聿明认为史迪威的不让撤退,反而是命令调集部队跟日军对攻完全是白白送死。于是两人之间争吵了起来,史迪威直接给杜聿明放话:你必须服从命令。可显然老史这美国佬没认清形势,杜聿明不是美军更不是美国人,人家听蒋老大的。

于是在日军56师团即将包围200师当夜,杜聿明命令廖耀湘新22师救援200师,从车站打通日军包围,次日凌晨中**队大部撤退到色当河对岸,跳出日军包围,但是200师这只中央军最精锐最机械化的部队伤亡过半,元气大伤,同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结束。

但是随后日本和中国两国都宣布自己获得了胜利。

蒋价石再次飞往缅甸北部,再次召见戴安澜,对他进行勉励。

当然蒋价石这次到缅甸可不是仅仅来看戴安澜的,而是为了召开军事会议的,中英美三**事会议。而蒋价石是战区司令,他来是主持的。举办这场会议倒不是蒋价石像在老外面前显摆,实在是情势危急了。

同古失守后,中英联军在战略上已经处于劣势,此时的缅甸往北一直到首都曼德勒是一马平川,而日军调集了四个师团十万余人,快速北进,打算一举拿下整个缅甸。所以蒋价石才再次来到缅甸,他这次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要调集在缅甸的中英联军二十万人,在曼德勒跟日军展开会战,消灭来犯的十万日军。

曼德勒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古失守后,这里的存亡直接关系着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负。曼德勒会战部署中,蒋价石安排新38师防守这里,师长是孙立人。此时曼德勒地区集中了中国三个军和英军的五个师的兵力,一共有二十五万兵力,而日军只有十万来人。

会战是以6月20日日军的突然行动开始的。

日军一个联队,突然出现在曼德勒西线仁安羌油田附近,包围了防守这里的英军主力七千余人。英国人炸毁油田试图突围,可惜却完全徒劳,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打开日军的包围圈。他们的士兵在悍不畏死的日军面前,可不愿意用生命去冲锋,最后只能求援了。

既然英国人已经放下了脸面向中**队求援了,中国人自然不能不管,但是谁来救援却很有难度。因为此时日军已经发动了全面的攻势,沿着伊洛瓦底江从东西两线发动了猛攻,东线有中**队防守,而西线是英军在负责。按说仁安羌处于英军防区,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救援自己的部队,而让中**队度过大江来飞渡救援也有些难为人。

唯一能有可能救援的部队就只有曼德勒的孙立人师了。

而英国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们就是给孙立人打了电话。

孙立人考虑后,认为应该也有能力救援英军,于是派了一个团前往救援。这个团人数不到一千人,但是英国人不知道,他们反复催促孙立人尽快行动。孙立人表示六个小时内一定解救他们,他亲自指挥战斗,摸清了地形后,凌晨发起了总攻。经过激战打穿了日军的防御,将英军解救出来,但是天亮了日军反攻了,孙立人又给英军断后。最终成功营救七千英军,事后英军得知解救他们的中**队只有一千人的时候,十分的吃惊,这次战役也被称作仁安羌大捷,是远征军入缅作战中的第一次大捷。

大捷在国内国际上被传为神话,就连英国人也在拼命宣传,没办法啊,他们七千人还要别人一千人救援,不把这一千人说的传奇点,就显得他们太无能了。就好像他们后来拼命的捧隆美尔一样,是为了掩盖他们的无能。

同古也好,仁安羌也罢,中国人没有打输掉气势。

但是改变不了缅甸的命运,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一块被放弃的土地。

仁安羌大捷后不久,中美英三方指挥官,更准确的说是史迪威这个光杆司令和其他两只部队发生了冲突。仁安羌的战果是不错的,英军顺利撤退了,中**队扬名了,但是请注意,他们不是把日本人打跑了,是自己撤退了。也就是说,仁安羌还是被日军占领了,这意味着日军又向西前进了一步。

而此时东线的中**队该如何?

英军要撤往印度,史迪威命令中**队往西撤往乔克巴当掩护英军撤退,但是杜聿明却希望北上防御滇缅公路要地棠吉,为中**队保留后路。史迪威和杜聿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是任务还是下达了。

但是任务归任务,当史迪威走出帐篷的时候才发现,中**队的大炮已经装上了卡车,准备往北转移了。他很生气的问军官为什么要走,军官告诉他,这些炮就是中**队的架子,有这些炮在部队就在,炮没了部队也就没了。中国人缺人不缺武器,史迪威顿时头大如斗,此时物资根本运不进来,中国人根本不依赖他,也就不愿意理他了。

史迪威郁闷了,当夜给罗斯福去电,表示了对缅甸的悲观态度。他告诉罗斯福,英国人早就已经把缅甸勾销了,指望中国人为了英国人的利益在这里跟日本人拼死作战也是不现实的。史迪威认为总统给他的任务,拉住中国人跟日本作战的任务他失败了。

比中**队更狠,给史迪威打击更大的是英军,正面防御的英军在没有通知中**队的情况下,自行撤出了曼德勒,拒绝继续进行曼德勒会战了,而且要炸毁曼德勒大桥,防止日军追击。英军的行动,让中**队对防守曼德勒也彻底失去了信心,尤其是英军一而再的自行行动,伤透了中**队脆弱的心,他们终于明白英国人从来没把他们当做友军过。蒋价石也急了,英国人太不地道了,他们撤退到印度,这样一来岂不是把东线的中**队放到了日军的包围中吗。蒋价石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命令远征军的防御作战重点放到北方的蜡戌,目的只是保证日军不能从缅甸攻击中国西南腹地而已。

跟中英联军的指挥混乱对比强烈的是,日军的执行力十分给力,他们作战统一众志成城斗志昂扬士气旺盛,就在中**队打算撤往蜡戌防守之时,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蜡戌以北出现了日军的56师团主力,并且抢在了中**队之前抢占了蜡戌。日军竟然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一次大胆的战略行动,千里迂回缅北,中**队的退路被切断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同时,英国人惊呆了,英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司令当即下令,抛弃一切物资,不顾一切的往印度撤退,而中**队则接到命令,往北撤往密支那,至此中英联军在缅甸分道扬镳了,联合作战结束,大溃败开始了。

三百八十九节 控局九

日军一万人堵住了杜聿明的退却之路,但是他们手里有六万人,一鼓作气当可以拿下。可是遭遇了一连番的不顺利之后,杜聿明太过悲观了,他选择了避开日军继续退却。结果到了密支那依然发现有日军,他们的退路完全被堵死了。

按照蒋价石的命令,各只部队自己想方设法回国,而此时一个厄运降临到了王牌师2师的身上,他们被迫要通过蛮荒野人山回国。这是一段辛酸的经历,没有倒在战场上的无数战士却在丛林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尤其是他们师长戴安澜,这更是一个悲情人物。

戴安澜赵礼不可能不知道,这是后世的历史上中**队出国作战第一个牺牲的将军,当时各个政要人物都给他发了挽联,其中包括太祖等人。而此人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之所以能做2师的师长,不是别人提拔他,而是他拔高了整个部队。自他当军官后,不管是在王牌部队还是王牌部队,他的部下在作训中总是能得到第一。包括在中央军精锐德械师中,他也是第一。做一个对比,孙立人此人后世人没有不知道的,远征军后来有名的王牌军军长,可是此时他跟戴安澜相比,还要有所不如。他的师毫无疑问比不上戴安澜的师,他们唯一的区别是,戴安澜奉命不畏艰辛的返回国内,而他则抗命跟美国人去了印度。

对戴安澜奉命殒命,而孙立人抗命活命两件事。或许永远也争论不出一个对错了。但是毫无疑问,加入戴安澜也像孙立人一样去了印度,恐怕后来就不会有孙立人的风光了。

冲着孙立人的名气,赵礼不可能不关注这么一个人。他觉得此人死的可惜。病死在雨林中,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将军的死法,更何况这可是第二个孙立人啊。于是他做了些安排,塞北的特务在远征军出兵前,就跟杜聿明搞过关系,希望关键时刻可以解救一批人。可是当远征军退却的时候,塞北特务秘密找到了杜聿明希望他能允许军队撤往印度,杜聿明可是蒋价石的嫡系。他不敢也不愿意把自家的军队送到人家的地盘上,于是拒绝了。特务又希望把戴安澜调走,他也拒绝了,最后直接找上戴安澜。戴安澜拒绝的更是彻底。戴安澜表示委员长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定要把委员长的队伍带回去。

这里就看出他跟孙立人的不同了,当孙立人看到缅甸大势已去,溃败已成不可避免之势的时候,他果断的带自己的手下跟史迪威走了。他认为那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士兵的性命,至于到了印度自己的部队还由不由得自己做主,是不是会被美国人英国人挟持,就不在他的考虑之下了。他是个典型的美国式思维的军人。而戴安澜则是典型的中国式军人,更死板的执行命令。并且对上司怀有那种报恩的心态。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责任的中国式士大夫。

当得知戴安澜殒命野人山的消息后。赵礼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人,塞北某大学的一个教授,这个教授很有本事,他的弟子遍及塞北各界,可是他却感慨他是一个失败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他没有为中国培养出一代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传统的士大夫阶层。

戴安澜死后,日本人大肆宣传,他们消灭了中国的王牌师2师。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此时的2师人数不足人,建制基本上被打残了。而不得不说这是日军有意为之的,他们一路死缠烂打就缠着2师,直到确认了戴安澜的死讯。

戴安澜死了,孙立人到了印度,被英国人拒绝入境,要求他们交出武器后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本来是去缅甸解救英军的中**队,在被英国人摆了一道不得不撤退后,竟然要变成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