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业了,充足的经费和良好的办学环境,让该大学几年后就名扬中国,被称为塞北清华。

而被徐新六骗到绥远的何廉,也在其请求下,帮助绥察蒙政府建立起了经济调查部门,最后更是留在了其中工作。

朱斌侯拉来的朱霖就更了不得了,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硕士毕业,这时候的中国人中喜欢航空的不在少数,他们大都怀抱航空救国的理念努力学习,而其中朱霖是最早的一个,相当于大师兄。因此号召力很强,在他的游说下,不但是他在北洋时期培育出的许多学生前来投奔他,就连同样毕业于麻省的几个师弟,比如1924年获麻省航空硕士学位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钱昌祚,192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毕业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惜士飞机制造厂(后成为休斯公司)、底特律沃阿格西飞机制造厂、堪萨斯美鹰飞机制造厂工作过的名家之后朱家仁都被他拉到了绥远,在德国人建立的完善的飞机厂工作。

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赵书礼还想不到此行的成果会有多大,他正在恼火的应付着李宗仁这几个新军阀。

李宗仁的兄弟白崇禧第一个来拜访赵书礼,桂系有几万人此时驻扎在北京,他们从广西经过两湖河北直到北京,在中国摆了一个纵横南北的长蛇阵。白崇禧拜访赵书礼的目的除了拉关系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赵书礼能给桂系提供军粮,当然是出钱的。现在在北方,如果没有扼守要道张家口的绥察蒙军阀赵书礼的支持,估计谁也不容易立足。

之后是阎锡山,他来的目的仍然是跟赵书礼强调晋绥一体希望共进退,晋绥一体不是一个无聊的口号,而是有历史渊源的,历史上绥远是山西省的一部分,后来才被分了出去,因此两地有扯不断的联系,比如绥远七成以上的人口要么是山西人,要么是过去从山西迁过去的。

冯玉祥也派人来联系,虽然两人不对付,但是该走的关系还是要走到的,即使不能同气连枝,但是至少也要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冯玉祥派来的人是几次跟赵书礼打过交道的宋哲元,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从赵书礼这里购买一批军火。西北军从来辛苦,粮饷供应不足,枪支弹药就更不要说了。虽然占领了河南后,有袁世凯建立的巩县兵工厂提供军火,但是远远不够西北军装备的。因为此时的西北军已经扩编到了40多万人,是五大集团军中规模最大的。

最后来的是蒋瑞元,他派来了自己的侍从文官林蔚,此人出手阔绰,先是请赵书礼的手下们天天去酒楼吃饭喝酒,还在酒店包了房间,天天邀请众人打牌,每次上桌桌子抽屉中已经放了两万大洋的本钱,打完后不管输赢全都带走。这样的手段却让赵书礼很反感,去了三天后,就禁止手下再去了。然后开宗明义问林蔚想要什么,林蔚回答说,蒋总司令希望赵书礼紧控张家口,不放一个北洋军溃兵出关。

此时北京附近被打散的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的大量军队,正成群结队的涌往张家口,想从这里出关去。这本来也是赵书礼担心的,他早都派李三江驻扎在这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溃兵进入绥察蒙然后落草为寇了。而蒋瑞元要求赵书礼这么做的原因吗,赵书礼能猜到,其实也不用猜,这些天里,蒋瑞元正挥舞着大洋大肆收买这些溃兵接受整编呢。

虽然孙传芳吴佩孚被消灭,奉系张学良也宣布了失败,不愿跟政府为敌,但是他们留在关内的军队还是以十万计的,这些军队在几大军阀眼中都是潜在的扩大实力的机会,因此都在拼命的收编,有钱的拿钱,没钱的拿【主意】忽悠。

对这些赵书礼没有兴趣,他现在的兵力不缺,而且都是绥察蒙的子弟兵,忠诚度不是这些溃兵能比的。因此乐得这些溃兵都被他们收编了的好,省得到最后变成了土匪祸患关内外。因此便也做了个顺水人情,给李三江发了个电报,让他守好张家口。

李三江得令回电让赵书礼放心,张家口驻守着他的十几万军队,严阵以待别说这些溃兵了,就是巅峰时期的奉军也不敢强攻。李三江回电后,仍然在长城以北的热河作战的魏冉也来电了,他的消息不是好消息,此时他们已经打跑了大部分的奉军,并把残敌包围在了承德、索伦和洮南等要地,但却遇到了奉军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请求支援。

六十节 哪里的部队(1)

热河都统本来是奉系军阀汤玉麟,但是此时他已经跑到了东北躲了起来,所以赵书礼的第五集团军在热河如入无人之境,步兵所向无敌,骑兵纵横驰骋,空军在天空中肆意追逐却找不到几架奉系飞机。

热河的首府是承德,此时已经被郑金声带领的第一军包围起来,正在诱降守军。

而魏冉的大军在击败追击着奉系军队一路往东往北,来到了洮南索伦地区,但是在这里遇到了敌军的抵抗,猛攻之下损失惨重,然后又被反击,溃败上百里,敌人仍旧在追击,因此向赵书礼发了请援电。

洮南县和索伦都是东三省西部跟蒙古东部相接的地域,是东三省除了山海关外,西进河套和南下入关的要道,两年前的南口战役,就是因为奉系攻占了这里,大举南下才逼溃了冯玉祥的军队。而且这里是张作霖当年剿匪起家的地方,因此奉系对这里是很看重的,守卫着重兵。

但是让赵书礼奇怪的是,此时的奉系内部不稳定,张作霖已经死亡了,虽然还没有公开出来,但高层是知道的,他们恐怕无心跟赵书礼在这个地区死磕,而驻守洮索地区的奉军将领张海鹏,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怎么就能突然反击并击败魏冉带领的骄兵呢。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赵书礼还是做了一个决定,电令陈驰立刻带第三师主力北上洮南县,援助魏冉同时一定要攻陷此地。而承德之敌,交由郑金声继续包围,争取和平劝降。

······

热河特别区历史上属于蒙古地区,但是地理上跟东三省更加紧密,因为跟东三省一样属于大兴安岭东部延伸。清前期这里是哲里木,科尔沁,库伦等蒙古王旗的领地,清末开始放恳,大量汉人迁居这里,开垦草原,尽管开拓出了大片的田地,但是也破坏了环境,原本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竟然出现沙化的迹象,后来更是发展成为著名的科尔沁沙地,年年威胁着北京。

热河的首府是承德,这个后世著名的避暑胜地,原本修建是为了稳定蒙古人,当初定期的清朝皇帝会在这里会见蒙藏的领主活佛王爷等大贵族。同时为了笼络这些凶悍的民族,康熙开始在承德修筑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寺庙,承德便也成了一个古文物聚集的地方。

这正是为什么赵书礼不愿意强攻这里的原因,但同时不能强攻也让陈驰非常的难受,他的军队刚刚扩充,从三千到了八千。而且他对这个扩充非常满意,因为赵书礼给他的不是新兵,全都是精锐的老兵。骑兵旅是李三江起家的部队,当初给陈驰调拨的时候还费了很大的口舌,因为李三江肯定不舍得吗。炮兵是本来第一军直属的炮兵旅,这可是整个第五集团军唯一的一个旅建制炮兵部队,赵书礼如此厚爱怎么能让陈驰不满意呢。

当然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没仗打,为此陈驰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电请求调到魏冉的军队去呢。总算是如愿了,不是调到魏冉军,而是去独挑大梁,攻打洮南县。

洮南地区是当初张作霖起家的地方,奉天和吉林省交界之处,现在则是第五集团军进入东北地区腹地的必经之地,如果攻陷了这里,赵军将能够直接杀入吉林省,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一切为二,占据有利的地理态势。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属于东三省范围,如果攻入这里,意味着第五集团军将是数十年来第一个攻入奉系东北的内地军队。

一接到这个命令,陈驰相当满意,心中也十分的亢奋,毫无疑问攻陷这里将是一件大功,但更重要的是,陈驰判断这里将有一场硬仗要打,赵书礼跟他说的,做别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才是最成功的,陈驰深深认同这句话,眼前的洮南可不就符合这样的条件吗,魏冉十万军队在这里吃瘪还被追击了百来里,连同围攻索伦的军队都被一起赶走,狼狈不堪。而现在他陈驰来了,他要做到看到,攻击,打败,占领,这是唯一的目标。

八千大军,一大半是骑兵部队,从承德出发,以急行军的姿态往洮南奔去。7月10日开拔,15日已经抵达了洮南县城之下,当然能有此速度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部队中新配备的骑兵的原因,这是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没人三匹马。这样一来,平摊下来陈驰可以做到自己的所有士兵每人两匹马,虽然有不少人不会骑马,但是他坚决不等,掉队的,自己找队伍,大部队一刻也不耽误。甚至期间还帮助魏冉消灭了三百追兵,让陈驰奇怪的是,这三百追兵虽然作战方式上有三分奉军的影子,但是更加规范细致和迅速。始一接触,他没有在意,就按照打普通奉军的方式来打他们,直接就用骑兵冲击,可没想到在极短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就做好了攻防转换,摆开了阵势架设好了机枪阵地严阵以待。最后陈驰硬是付出了几百骑兵后,才认真下来,调集炮兵上来轰击了一刻钟,才算消灭了这股敌兵。

这小股冯军让陈驰收起了轻慢之心,奉系能纵横北方,盘踞东北,最终占据北京看来绝不是偶然。弄不好这股军队就属于奉军中的精锐,直属于张学良指挥的那部分军队吧。如果奉军都是这样,陈驰甚至客观的判断,自己的实力恐怕都拿不下洮南,因为据说洮南现在驻扎着这样的军队两千多,又是防守,硬拼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客观的分析,有一种人从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失败,陈驰就是这样一种人,于是跟他还是果断的下令前进了。

洮南县城,跟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县城一样,四四方方坐落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

按说这里无险可守,但为何魏冉会在这里吃瘪呢?陈驰不敢大意,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不代表他是一个莽夫。

大军进入洮南县五里处,陈驰不让军队休息,立即命令修筑防线,然后命令包小松旅前出占领并原地修筑攻击的前进阵地。

毫不夸张的说,第五集团军跟其他几个集团军相比,绝对是最正规的,当然也是目前中国最正规化的部队。只见命令下达后,各团迅速进入指定的地域,构筑起阵地工事。动作标准,反应迅速,丝毫没有显现长途跋涉后的疲态。当阵地构筑好后,陈驰才下令大部分士兵可以休息,但必须保持警戒。

然后他开始视察起了阵地,他的阵地一共修筑了三层,每层相隔三百米,这个距离即可以在失败的时候从容后撤,也可以在敌人攻击到的时候,让机步枪火力达到最大。

第一层阵地是机枪阵地,当然不全都是机枪,只不过大多数机枪都配属在这里,选择坚固或有利的地形布设,还要形成交叉密集的火力点。这些都不是难事,按照训练大纲严格训练的第三师士兵完全可以做到这点。

这个阵地上的机枪有两种,一种是苏联当初答应援助给赵书礼,后来经过亲自面见史太林后才要到的机枪厂出品的俄制1905/10式马克沁重机枪,另一种是德国人到来后引进的捷克出产的机枪,这款机枪1926年被捷克选择作为制式武器,同时因为捷克跟德国的渊源德国人选择把这款机枪引入绥西,建立机枪厂专门生产,还给了捷克人专利费得到许可。

俄制1905/10式机枪是一在种│马克沁机枪,属于重机枪,本来是沙俄在1905年设计制造的,最初的1905式重约31公斤,全铜制的冷却水筒注满水后枪体重约35。4公斤。不过很快沙俄就将这款机枪做了改进,大量使用钢制构件,将重量降低到了18公斤,并开始使用一种改进型枪架,这种枪架配有两个小轮以及配有防护盾。这种枪架可以让M1910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三脚架或车轮作为稳固支撑,车轮还能帮助机枪手快速移动机枪,后来这款机枪被苏军接受和大量使用在卫国战争中非常显眼。捷克式机枪则是一款纯粹的轻机枪,采用弹夹供弹,这本是一个缺点,因为换弹夹必然导致持续火力的中断。但是这个时期军械制造领域的观点是,轻机枪本来就不是为了提供持续压制火力的,压制的任务应该是重机枪的。因此这款机枪才能得到捷克人的认可,而且他的性能确实不凡,丝毫不输于美国的勃朗宁机枪,并且在日后被英国人也选为制式武器,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军队中大量装备,被称为布伦式机枪,也是二战明枪。

但德国人之所以选择这款武器,除了他优良的性能外,德国人更是为了要做实验,一战后德国不被允许装备和制造重机枪,因此研究一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