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顽石宝玉-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玉此语可是一石三鸟。一为水澈解燃眉之急,卜家此次不死也能扒层皮;二能确立自己在外人眼中的地位,自己便可代表荣国府表态,为日后争权埋线伏笔;三是拉近在外人眼中自己与水澈的距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水澈心知如此,面上却是一副,“你为我好,我很感激”的表情。

    两人你来我往,半真半假的依依不舍一番。

    次日,水澈便奉旨前往山东。

    而宝玉,三日后发榜时,则是如愿以偿的稳坐会元之位,一举跃入龙门!依着当权者的性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治内能传出一段佳话,因此宝玉这个小三元,只怕跑不了了。

 61第六十一章 状元郎

    殿试对于宝玉来说;要容易的多。

    水晟睿和李先生那点需要拉灯吹蜡烛说的事儿;让宝玉对于这个英明伟大的皇帝;实在没有什么畏惧。从感情上来讲;这个别人眼中喜怒不定、英明神武的皇上,在宝玉眼里,就是一个傲娇缺爱、需要包容的长辈。因此宝玉对水晟睿那点时不时的有意为难;吃醋,吹胡子瞪眼,都只做浮云。

    可水晟睿却不是这么想的。

    李致彼时和他分开;两人相思相望不相亲,心中都只作凄苦。自己有皇位需要稳固;有家国需要治理;有皇子需要教养。可李致不同。李致当年为了自己,不婚无嗣,举目无亲。这么多年,独有贾宝玉相伴。贾宝玉虽是豪门望族的嫡子,身上却一点骄纵都没有。真真是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劳,端茶倒水讲笑话,捶肩敲背逗乐子,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了。因此水晟睿嘴上不说,心里对贾宝玉还是很满意的。

    而忠顺王事件,起先不过是贾家想要反击罢了。以贾家这么多年息事宁人的作风,按理来说不会这么铤而走险。像上次一样,无非是把忠顺身边得用之人拉下马,断忠顺王一个臂膀罢了。贾家此次之所以会让嫡子以身犯险,十岁庶子步军衙门敲登闻鼓,为的就是水晟睿的一句话。

    近几年边疆不定,东北的契丹和西边突厥,加上北部的蒙古人,时不时的就来边境骚扰。水晟睿有心平外,却不敢大举出兵。

    太上皇当年退位时心有不顺,又唯恐水晟睿亏待兄弟,分了很大的权给自己其他几个儿子。先北静王虽是被太上皇过继出去了,手里却握着礼部行走,去世后这份差事落到了现在的北静王水溶手上。

    南安郡王府的老太妃是太上皇的表妹,年轻时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从来不怎么让人省心。仗着和太上皇青梅竹马的情分,虽然出身一般,却仍能从一群豪门公府的小姐中脱颖而出,占得南安郡王府正妃的位置。南安郡王府这么多年被她把持的滴水不漏,庶子庶女均无。先南安郡王去世后,她进宫求了太上皇恩典,大儿子袭了郡王位,二儿子点了从三品官位,又将独女送进宫里。至此,南安郡王府一脉再次势大。手握西北兵权,朝中宫中又互有照应,一举成为继忠顺王之后,水晟睿又一眼中钉。

    忠顺王尤其嚣张跋扈,仗着最受太上皇宠爱,素日不讲水晟睿放在眼里,即便水晟睿登机十几年,却仍旧不行跪拜。水晟睿是个能忍的,硬生生把太上皇从丈二金刚供成了观音菩萨,夺权争势立威,这些都不在话下。却唯独那这个“孝”字没办法。无论忠顺做的怎么过分,只要太上皇保他,水晟睿就拿他无可奈何。

    唯有西宁郡王,虽与皇上没什么血缘关系,却最是乖觉。手握兵权,最为皇上信任。屡次获得战功,义胆忠心。

    宝玉心知李先生和皇上都有心平定边疆战事,但是唯恐引发内乱。又忧虑贾家近几年处事不周,处处留下把柄。心知一旦皇上想要对四王八公动手,贾家绝对逃不掉。因此豁出去以身犯险,也要卖皇上一个好。

    皇上的人情不好欠,一旦欠了,却极为值钱。而皇上不仅领了人情,心里还对宝玉“慧极必伤”抱有愧疚。自忠顺王事件之后,宝玉的地位可谓一日千里。

    于是便有了殿试上“如宝似玉,国可安矣”之语。

    贾宝玉面若桃花,少年扬名,出身豪门,文采风流,又有忠顺王三番五次谋害之事,诸多因素都注定了他不可能低调。于是宝玉的水晟睿都不约而同的,给铺了一条高调的前途。水晟睿如今一句“如宝似玉,国可安矣”,就将宝玉定在了安邦定国的位子上。过分的高调,也是一种安全。日后无论是谁,想要动宝玉之前都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风险值不值。否则一不小心,就有了妄图谋逆的嫌疑。

    四月殿试之后,宝玉再次成为京城焦点。

    殿试上,一身红衣,艳而不俗,人品相貌据说一流的玲珑公子,一篇《定国八策》,被万岁爷钦点为状元郎。本朝首位三元及第的豪门公子。跨马游街时大姑娘小媳妇抛的鲜花和手绢差点没把宝玉淹死。

    历届状元都会被指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到了宝玉这儿,万岁爷脑子一抽,大手一挥,直接封了宝玉正六品内阁侍读。

    内阁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等官。李先生就是内阁大学士,负责先用蓝批批阅各部送过来的奏章,而后交由皇上行朱批。而宝玉这个内阁侍读,则是负责对奏章进行校对。另外还要随行御前,以防皇上提问。离皇上近啊,有什么风吹草动,内阁绝对是最先闻见肉味儿的。

    因此这个职位最是清贵无比。不需要干什么活儿,却还能在皇上面前露脸。

    宝玉这个特殊待遇,惹了好多眼球,大家都知道这个新科状元如今是皇上眼前的红人。

    宝玉择日去内阁报道,先拜见顶头几位上司,

    李致被水晟睿时时拘在身边,因此宝玉在内阁两眼一抹黑。多少人熬了一辈子才熬进来的啊,宝玉初入官场竟然就进了内阁。要说状元,在内阁真不值钱。那个谁谁谁一甲状元,那个某某某前科探花。宝玉这个状元算个啥。因此有人一合计,不会是走李致的路子吧,这也算是裙带关系了。因此宝玉颇不招人待见。

    宝玉是什么人啊,你们不待见我,我还不待见你们呢。

    那些还为表态的,宝玉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十分热络。那些整天拿鼻孔看人的,宝玉直接赏人家一对儿白眼仁儿。至于内阁里面那些老爷爷们,宝玉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年纪大了,就算官位比宝玉低,宝玉也会高看三分。端茶倒水好不殷勤。

    有人说宝玉真性情,也有人说他不知事故,也有人说他阿谀奉承。这些话对于宝玉来说,什么影响都没有,因此也不甚在意。

    不过随后一件事,引得众人日后再也不敢小瞧他了,唯恐“小心眼儿”把刀子挥刀自己头上。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瘦点儿,大家见谅,明天一定更一章肥的!!

 62第六十二章 甄家进京

    这日;众人聚在贾母处凑趣。

    凤姐儿如今得了儿子;心里欢喜不尽;行动处都比原来多了三分底气;因此更加张扬。这日,凤姐儿抱着哥儿,平儿抱着贾桂;另有嬷嬷抱着巧姐儿,浩浩荡荡的来贾母处请安讨喜。

    古人起名字说法很多。一般多是父母在儿子出生时起个小名叫着,待上学时;由祖父起个正式的大名。及至弱冠,再由师长赐字。贾桂虽记在凤姐儿名下;终究身份不够;因此先起了名字。倒是凤姐儿如今这个嫡子,全家或真或假,都当成宝贝似的捧着。如今只叫哥儿就是了。

    贾母见凤姐抱着孩子们来,笑道:“呦呦哟,这是嫌我老婆子清闲呢,哄我帮你带孩子吗。”

    凤姐儿听了,手里的帕子不禁紧了紧,忙道:“瞧老祖宗说的,我不过是想偷会子懒儿,哪里就像您说的似了。您是祖奶奶,多疼疼小辈们又有什么干系。我呀,只怕您老日后心里眼里只记得哥儿,就忘了我这个孙子媳妇去了呢。”

    贾母笑得前仰后合,道:“你们瞧瞧她这张嘴,得理不饶人的厉害。我不过白说她两句,就扯出这么一篓子话来。鸳鸯,还不快去替我撕了她这张嘴。

    鸳鸯也乖觉,放下手里的美人锤,来到凤姐儿面前,道:“二奶奶也发发慈悲吧,老太太亲自发了话,我们这也是奉命行事,奶奶日后千万不要记恨才好。”说着,就作势往凤姐儿身上扑去。

    凤姐儿怀里抱着孩子,鸳鸯当然不会上前。几人不过又嬉笑逗骂一番,哄贾母开心罢了。

    凤姐儿道:“瞧瞧,瞧瞧,老祖宗还说我嘴巧。看看鸳鸯姐姐就知道了,老祖宗调理出来的人儿都这般能说回道,我们如何比得上呢。不过笨嘴笨舌的,惹人笑话罢了。”

    宝钗听了,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哪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她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她。”

    贾母这话说的意味不明,众人不敢往下接话。生怕得罪了王夫人。倒是探春,打眼一看,宝钗是凤姐儿这边的人,黛玉因着贾母的缘故,也不能说话。如今正是遇到女儿的时候,便忙道:“若这么说,不大说话的就不疼了?”

    贾母道:“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这话便有些意思了,不是在有意为难王夫人。

    探春听到此,心放了下来,安心奉承贾母,道:“这就是了。我说大嫂子倒不大说话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的一样看待。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话里话外既抬高了二房婆媳的好处,又点出了凤姐儿和黛玉。既奉承了王夫人李纨,又对凤姐儿示了好。可谓一举两得。

    黛玉心知探春的意思,也笑道:“我笨嘴拙腮的,哪里会说话了呢。要我说,还是三妹妹最会说话。刚刚一番话说下来,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哪里有这么夸人的呢。”

    众人又笑做一团。

    正笑着,外面有人来回话,道外面甄家派了两个婆子来给贾母请安。

    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纪,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别。请安问好毕,贾母便命拿了四个脚踏来,她四人谢了坐,待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

    贾母便问:“是你们太太打发你们来的?”

    四人忙起身回说:“是老太太嘱咐奴婢们来的。”

    贾母道:“你们老太太也来了?多早晚进的京?”

    四人忙道:“昨日进的京,今日老太太带了太太和姑娘们进宫请安去了,故令我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

    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

    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来了。”

    这甄家与贾家相似。大房太太不招老太太喜欢,只生了两个个女儿。倒是二房有个哥儿,全家宝玉似的。二房另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嫡女是已故的前北静王妃,一个庶女续娶的现北静王妃。这就能看出二房的手段了。

    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

    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

    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

    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贾母笑道:“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这话就是贾母的孩子气了。甄家的哥儿比宝玉小一岁,也叫宝玉,还是个“真宝玉”,惹得贾母心中甚是不快。只是十几年前甄家正是风光,贾母不便发作。如今这个甄宝玉进京,贾母便想起此事了,有意为难一下。便叫人去把宝玉叫来,道:“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这是如何比呢,如今的贾宝玉谁人不知?本朝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玲珑公子,皇上亲口封的三等将军,一句“国可安矣”的国之栋梁。甄家的宝玉,不过仍旧如原著一般,整日在内宅厮混,只与丫鬟们顽笑,虽有几分外才,却与仕途无用。

    甄家四位女人忙围着宝玉奉承一通,哄得贾母得意万分,眉开眼笑,这才递上帖子。原来甄家老太太此次进京,便打了小住一段时日的主意。因此要择日宴请世交,再次步入京城社交圈,请各家老太太、太太、姑娘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