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春入旧年-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人家也不多说,先着意瞧了瞧江芝的面目,见她面色虽还算红润,但眉间难掩愁绪,该是有些七情不畅的。
再将三指搭到她手上,凝神切了两三分钟,方问些年龄婚育史的常规问题,听她婚后三年小产两次,谭老皱了皱眉。再问平日起居,闻她日日卯时就得起,不论严寒酷暑皆是要触冷水的,冬日里四肢亦不温,就是腰背亦是常酸痛的。老先生就不再问了,只引着她聊闲,说起家中营生来。
江芝委实是蒋家的顶梁柱了,蒋家虽住东昌府城里,家有青砖瓦房,但那都是老蒋家积攒几辈子的“财富”了,现今三个儿子皆无出息,媳妇又一个个作夭的,哪有心思经营那豆腐摊子。只江芝嫁过去后苦心整改,日日起早贪黑的维护,才又将那生意经营起来,每日也能进个几百文,遇到好日子了几两银子的赚头亦是有的。待生意好些了,那两个嫂子又见不得了,吵着闹着也要插一脚,直将好好一波生意弄糊了才肯罢休,至此,江芝亦不愿将生意交出去了,只将它作自己姑娘儿子般的爱惜。
她这三年劳心劳力的,身子养不好,心也静不下来,在谭老与江春看来,病根子还是在“心”上。
江春始终觉着,那豆腐生意以后定是会被蒋家人收回去的,她现呕心沥血苦苦经营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罢了,若她一直这般无生养,那蒋小二这两年瞧着她颜色鲜艳自是百依百顺,往后老了哪还是只手里的蚂蚱?只怕是要变吸她血的蚂蝗了……
可能江芝亦是明白这道理的,头晚间听到最后,江春还听到她将三十两的汇票交与了王氏,道是她这三年来攒的私房,求王氏替她管着,又将王氏惹哭了一场……看这架势,她该是有打算了的。
果然,江芝听得连谭老也只劝她“看开些”,这就与劝家属“她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玩去哪玩,好好过完最后这几个月”一样的效果了……忍不住又掉下泪来。
其实倒是她自己误会了的,谭老并非特指令她看开“不会生养”这一事实,而是劝她看开家中杂事,放开胸怀……可惜一个说“刘备”,一个听成了“牛笨”。
到了下午,众人用过午食后,纷纷将周岁贺礼送了三个小猴子。倒是将二婶乐得合不拢嘴,她家秋姐儿也顺带着得了一堆银镯银锁的。暗爽之余,又气不得揪着江夏耳朵骂:且望望春丫头,你也与她学着些,多做些交际,整日埋头书堆里有甚用?书里能读出个银镯子来不成?
江夏自是不敢顶嘴的,心内却道:可不是有银镯子吗?不闻“书中自有黄金屋”?
完了礼,县里的几人就约着家去了,江春因心中还有事挂念,自是不着急走的,只与他们送着,眼见着众人上了各自府里的马车,方才转回家去。
对于农村人来说,下午的晚食才是重头戏,众村人拖家带口地上门来,又得了一顿肉吃,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次县里的四叔照样是快到晚食时间才到的,亦只来了他一人,意思地包了三个红包,贺礼却是无的,李家自也是无人来的。
王氏满心挂念姑娘,至于李家的失礼,她可能是习惯了的,只随意招呼了四叔一声。倒是四叔听闻远嫁的妹子家来了,少不了兄妹两个攀谈上半日。
待上门的人散完了,家中锅碗瓢盆收拾干净,江春还是与王氏将“实情”说了的,只道谭老说了,嬢嬢这般起早贪黑不要命的劳作,怕是再难怀上孩子的,除非她能放下心来,好好调养个几年,否则……
想到自己姑娘那般为蒋家做牛做马,最终落得这下场,老人家忍不得就淌下一脸的浊泪来。
江春于心不忍,冲口而出道:“奶,要不就让我嬢嬢和离了吧?现到处皆是自立女户的,就是今后再嫁亦是多见的,待她转回了,您帮她把着关,选一个附近的好男子,就嫁在您眼皮子底下,若是新姑父敢多说一个‘不’字的,我阿爹他们三兄弟定能打到门头上去……”
王氏被“新姑父”逗得一乐,骂道:“你个丫头莫乱说话!”其实内心却是有些意动的。
若蒋小二有些真本事也就罢了,自己姑娘跟着他不愁吃穿的,可他自己的饭碗皆是姑娘求来的,又与那寡妇有过些首尾,家中又是群狼环视的……自己这般能干的姑娘,甚样的好男子找不着?凭什么要陷在那烂泥潭?
不被江春提到还好,一被她点出来,这想法就似荒地里的野草,被风一吹就疯狂地生了根发起芽来……
哪知她二人的对话,却被在外的江芝给听到了的,本心里那念头还无甚的,如今一听侄女的话,再想起白日间双胞胎侄子的童言稚语、憨态可掬,这心绪愈是难平的。
到了夜里,母女两睡一张床上,难免就要说些今后打算。
王氏忍不住又将孙女的说法给讲了,江芝起先是一语不发的,待到后头却是蒙着被子哭起来。
王氏一再追问,她才道出实情来。原来这次回娘家,她本就是有点这念头的,只怕家中父兄不愿,怕嫌丢了江氏门中的脸面,故不敢直接提出来,只肯与亲娘吐露实情……现亲娘老子居然都这般劝说她,那岂不是可行的了?若有父兄愿意替她出这头,那还是有些希望的。
“那我阿爹与三个哥哥……”
“你且放心,只消你愿意,阿嬷会替你想法子的,我就只你这么个独姑娘,你怎不早说,这三年……你可是要挖了我的心窝子了!”母女两个说着说着又哭作一团。
“阿嬷,我错了,我晓得错了。当日我若是肯多听您一句劝,又何至于此?既如此……我这副身子,也不作他想了,只盼着能家来与您做做伴,今后就是死,我也要死在家中了……说句不切实际的,我只盼着以后由文哥儿三兄弟挑一个来养老哩……”只见她边说边觑着王氏的脸色。
王氏倒也未说甚。
待第二日,王氏自是抽了空闲与江老伯将这事给说了的。
只江大年也是种了一辈子地的人了,不懂青年男女的情情爱|爱,只晓得低下头来踏踏实实出力才是过日子的正理。这女婿虽有错,不该与那寡妇婆娘扯到一处去,但若要因此就和离,他就有些不知该怎说了。
王氏又将姑娘三年里掉了两胎的艰辛给着意哭诉了,江老伯自是心疼的,可还是有些顾虑:“万一亲家那头不离可怎办?”
“我呸!谁是你亲家?人家拿你当亲家不曾?我恁大个黄花大闺女嫁与他家,他老两口全当了缩头乌龟,这三年来可曾踏过我江家门槛一次?就连下定接亲都未来露过面!我管她是方是圆的,不离只管打上门去!”
江老伯抹了一把被老妻溅到的吐沫星子,安抚道:“好好好,听你的,咱们现今也不缺她一口饭吃,离就离罢。”
自此又与三个儿子说定,过几日让老二媳妇跟着他们去东昌府,毕竟家中所有男人皆去了,王氏自是再离不得家的,而杨氏那张嘴皮子不消多说,有的是泼皮办法。
亦不知江芝与蒋小二是怎说的,才初九那日,蒋小二就跪到江家二老面前,痛哭流涕,道他对不住江芝,对不住二老,哭着求着令再予他个机会。
江老伯是有些动摇的,他觉着男人犯错只要能改就不消走到拆散小夫妻的地步,王氏则是被江芝的哭声扰得头痛,两个抱了头,对着家里父子四人哭成泪人……双方就这般拉锯了半日,当然最终还是江芝胜出的。
因着田里稻谷将要收成了,谷子收完还得收包谷,这一收少说也得到九月底了,江芝是等不及的。江家众人无法,只得约定好他们先自回东昌去,待中秋前后谷收完了再往东昌去为她做主。
于是初十那日,江芝领着不情不愿的蒋小二又回了东昌府。
接下来半月,农家进入谷收季,江春在学里又要跟进学业,又要上熟药所做工的,自是无时间归家了,也就不晓得爹老倌五人在谷收完后第二日就带上婚书,跟在小两口后头,出发去了东昌。
要问江春为何知晓得这般清楚?还得感谢文哥儿那小传话精,大人说话被他在旁听到了,待江春二十二那日家来才晓得他们已走了。
她只觉着有些突然,蒋家那头也不知会怎想他们江家,明明小两口回娘家前还好端端的,怎来了一趟回去就要闹和离?事情怕不是那般简单的。
田里收回的谷子几个妇人日日守着晒,小心着才未丢,地里的包谷也早黄了,只等着他们回来才能掰。
果然,自父子几个去了后,家中妇孺日日念,终于在九月初四那日将几人念回了家。只是去的时候五个人,回的时候亦是只有五个人。
王氏望眼欲穿也未望见江芝。
她不问还好,一问起来,江家父子几个就有些气恼。
原是几人晚了江芝二人十日上路,待紧赶慢赶到了蒋家,江二婶方提和离之事,就被那两妯娌奚落了一番。两家人拉扯半日,江芝才哼哼哧哧憋出一句:“既然相公已认错了,老话说得好,‘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就让我俩好好过吧。”
这话可把江家人气狠了,甚叫“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他们是来毁她好姻缘的吗?是不让他们小夫妻好好过的吗?本就是她自己求到王氏的,来帮她做主了还反倒成了多管闲事?
几人放着家里粮食烂在地里收不回,千里迢迢揣着婚书去替她做主,哪个晓得就是“狼来了”的故事,还被蒋家奚落一顿,出气不成反倒吃了一肚子的气,几人又羞又恼灰溜溜地家来了。江老伯难免要将王氏埋怨上一通,道怪她太惯姑娘了,如今在亲家面前闹了乌龙。
就是几个儿子也是气恼的,当日被那蒋家人拦在门外头数落的场景还如芒在背,小夫妻两个能好生过下去他们是欣慰的,可这被哄着去了一遭,又觉着不舒坦……到底是离了好,还是不离好,是几个头脑简单的汉子想不通的。
王氏只能吞下那满肚的疑惑与委屈,盼着姑娘能给她来封信说清楚,可惜直到年前皆未等到。
江春却是有些猜想了:怕是蒋家给的条件达到江芝的预期目的了罢。
她这位嬢嬢果然不一般,若不是被困在家宅内,定是女诸葛式的人物了,只可惜江家众人好似成了他行军布阵的棋子?亦或是另有隐情?
至此,江家众人开始进入忙碌的掰包谷时节,而江春也回归学馆,做起学霸来,只这学霸生活却不似从前轻松了。
先是发现那徐纯与胡沁雪关系分外奇怪,吵架不像吵架的,只整日间一对面了就“哼哼哈哈”,仿佛谁也见不得谁似的,就算是以前吵架了,也未曾出现过这般长时间的不理人啊。
其次,徐绍也有些奇怪,有时与她随意说几句话就会清嗓子,就与得了慢性咽炎似的,她一问,他又脸红,亦是说不出的奇怪。
当然,最奇怪的当属窦夫子了,以前除了课上会与她有些交流外,师生之间几乎无接触的,怎这半年来对她格外关照似的,她只能归结为——只要学习好就招老师喜欢。
第60章 重阳
初九这一日,虽才卯时将过,外头天色却已有些放亮,馆里钟声又准时响起,江春放下手中书册,先将洗漱温水兑好了才喊胡沁雪。
“这早就得起身,为甚就不能定个晚些的时间?夫子也是折腾人,每年都得来这一遭……”
原来今日九月初九,有学馆里组织的每年一度的重阳登高节,江春往年皆是家去了未参与的,今年却是临结业前的最后一个菊|花节了,故她初七晚上就与家人说定不再家去了。
在大户之家,上巳节要“踏青”,重阳节也得“踏秋”,这自然也是胡沁雪第一次参加由馆里组织的登高节。
“九”为阳数,双九即为重阳。曹丕曾云“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少不了在金江亦有登高远望、赏菊饮酒、插茱萸的风俗。历代诗人专颂九月九的诗篇数不胜数,对于江春这个现代人来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都是耳熟能详的佳句。
二人换上馆里统一订制的窄袖短衣,作为今日的登高装束,穿上那鞋底专作了防滑处理的长靴,上下杏红色的一套再配上绣了菊|花与茱萸的腰带,有些类似于少数民族的胡服。
胡沁雪一米六几的身高,长得苗条细长,自有一股英气之美。江春才一米五过点儿,将头发高高扎了个马尾,光看脸倒是雌雄难辨,但因着衣裳贴身显紧,曲线也就有些明显。
她见着天色有些暗,怕是会有雨,想要再披件褙子,被胡沁雪拦住了,道:“就这般穿好看,作甚像老婆子似的披褙子。”
好吧,江春欣然接受,哪有年轻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