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文昭打算在通州买个侍妾,一路伺候起居,然后到扬州再卖掉,宋钱度对他的打算不怎么赞同,打算在船上好好看几十天的书,整年奔走于途,用心在商道之上,旅程中也是难得的放松时间。
两人正谈说间,一个俊秀少年骑马横过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两家的长随正要上前,那个少年抢先道:“我家主人请两位大爷到那边说几句话。”
李文昭顺着少年的手势一看,看到张惟功,便十分兴奋地道:“原来是顺字行的东主。”
“不对,是张大人。”
惟功的身份十分高贵,不是两个普通的商人能抗衡的,李文昭省悟过来,额角冒出汗珠,赶紧下马,与宋钱度一起步行过去。
“参见张大人。”
“两位太客气了。”惟功温和的一笑,对两个商人道:“上次不是说了,在商言商,我们就以商人的身份来交往也可以。”
“在下不敢。”
“在下万死不敢。”
商人是消息最灵通的,因为一个细微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改变,而最终影响到市道行情,惟功在幼官营的举措他们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两人在私下议论,都是想不到看起来尚未成人,年上犹有少年人稚气的张惟功居然是这么辣手的一个人,当场杀死五个舍人,全部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上报给兵部和都督府后,上头居然默许允准了张惟功的行为,而被杀者的家属也没有敢出来闹事,这令嗅觉灵敏的宋李二人深深感觉到了惟功的力量之大,手段和手腕之强悍霸道,在此时,他们怎么敢再和惟功均礼攀交。
“两位既然坚持不肯,也罢了。”惟功叫他们过来,并不是要在这种事上坚持什么,他沉吟着道:“两位这次生意做的可顺?”
“顺当。”李文昭抢着答道:“还是仰赖大人顺字行,我们的损耗极少,又省事,后来存银子在贵行,也十分放心。”
“未来一两年内,”惟功道,“本行可能在南京和苏州各开一家分行,但形式只是一种,在南方存入银子,开下票据,持票到北京来兑换。如果是两位这样家底殷实又传承日久的大商家,只要存入一定的保证金,比如正常每年存三万,那么到北方时,最高可以支兑十万两白银……当然,过后是要归还本金和利息。”
两个商人都是闻言一震!
他们这样的商人世家出身的优秀子弟,又是有十年以上经商经验的大商人,如何能听不出惟功话语里的巨大商机和泼天般的野心。
以山西晋商的实力,最多也就是将触角伸到扬州,在扬州培养代理盐商,赚取盐利,和徽商抢生意,更多的经营手法也就没有了,所以江南商人十分鄙视晋商,这些山西土财主不过是在北方无人,而且官商一体不分的情形下抢得先机,真要比经商的手腕和本事,江南商人甩他们一百条街。
就拿海贸来说,只要朝廷坚持现在的政策,不是当年那种寸板不准下海的教条,江南商人超过晋商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在此时此刻,两个傲气十足的江南商人,对眼前的这个北方少年却是敬服的五体投地。惟功的想法其实古人也有过,交子就是这样的形式,唐人也有这样的手法,但最少在大明,二百多年来没有哪家票号钱庄能这么做,有这么大的决心,当然,更叫两人佩服的是短短几句话里适露出来的崭新的经营手法。
保证金和透支,光是这两样,就够两个江南商人琢磨半天了。
“大人真是商业奇才……”宋钱度这个松江商人是很少服人的,松江府人的傲气也不是凭白来的,徐阁老就是松江人,松江府不仅是富裕地方,也是文运极昌盛的地方,富裕而又有文教,人杰地灵之余,这里的人傲气也是十足,对外地人一般很少有肯定的时候,但此时宋钱度的傲气在惟功面前无影无踪,不论是惟功的格局和经商的手法,他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现在还只是想法,不过我想想法肯定会很快变成现实。”
在江南现在开不起顺字行这样的商行,首先惟功在政治上的势力伸不到江南去,然后就是苏松一带打行盛行,一个城市最少有几万的浮浪少年,青皮无赖,每日就以各种手段敛聚钱财,打行的打手十分专业,有打死到打断手脚或是恐吓等各种标准,按标准来收费,童叟无欺,历任苏松巡抚等高官也整治过,甚至处斩过百人,但收效甚微,在这种地方,面临强大的缙绅集团生员势力,还有强大的无赖集团,想立足下去开设顺字行这样的商行,几无可能。
不过开设一个钱庄的点,通存通兑,收取钱息和手续费等等,利润会十分可观。
苏松和南京的商业会在未来越来越发达,历史上隆万大开海促进了南直隶井喷般的发展,江南发展的同时,对北方的贸易肯定也比以前要紧密和规模大上许多,现在就开始着手布置,比将来临时再设置机构要强得多。
“大人这法子好,在下也想不到可反对的理由。”宋钱度毕恭毕敬地道:“不论寒家是否支持,在下一定会存入银子。”
李文昭也道:“在下也一定会存银子支持。”
“甚好。”惟功笑笑,道:“将来两位算是我顺字行的大客户,行价之外,再打一个折扣下去。”
两个商人大喜,一起躬身致谢。
第121章 财货
“还有一事,”惟功随意道:“如果本官在天津设行,松江府寻一港口设点,两边来回代送货物,收取费用肯定比漕船要低不少,两位会给海船送吗?”
李文昭道:“这也是件好事。”
宋钱度却道:“恕在下直言,所费不小啊。”
海运在元朝还十分发达,在明初也用过一阵,一直到明朝中期还有改漕为海的呼声,其实海运的好处是明显的,省时,省力,省费,但就是因为需要精细化的管理,还有明初时禁海的阻力,结果不仅没有恢复,反而越渐式微,现在南方的航线较为发达,已经有了固定的往返日本的航线,但北方的航运一直没有恢复,要到天启年间前后,登莱往旅顺和觉华岛的航线才渐渐成型,但在建奴在辽东沿海烧杀抢掠,将沿海居民几乎杀光后,短暂的北方贸易航线就彻底消失了。
惟功的打算就是建立一条从天津到江南的海运线路,由他自己建立并掌控。
“还有一个问题,”宋钱度接着道:“海运毕竟比漕运风险大的多,漕运的费用一则是很多地段要人力运输,还有沿河的各种关卡杂费等等,但再高的费用也不抵一艘海船沉没来的大,这一点请大人明查。”
身为南直隶人,对海运的弊端和好处当然是不需人多说的,宋钱度的话,直指核心。
“这一点本官也有考量,而且也有打算了,但现在还早,我们暂且不谈这一些杂务。”
惟功笑笑,对着两个商人拱了拱手,道:“珍重再会,下次两位北上时,希望已经是我们在南方分行存入资金的大客户了。”
“一定一定!”
“我等虽然送货到北方,出清后再买一些货物回南,但资金核算不可能这么精准,而且有时也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货物,大人的两边分行搞起来,最少在这几个方面都替我们解决了难题,一旦开设成功,一定会使我等南方商人趋之若鹜的。”
惟功哈哈大笑,道:“但愿如两位所说!”
……
乾清宫中,万历容光焕发的道:“张惟功你来了,朕好些日子没瞧见你了。”
“臣惭愧。”惟功从容道:“臣这些日子一直专注马军操练之事,没有能天天进宫伺候皇上,实在是罪莫大焉。”
“兵练好了就是有功。”万历呵呵一笑,着紧道:“朕于弓马之道虽然不算内行,但朕一心还是想练一支强兵,重复祖宗的荣光。”
这倒是皇帝的真心话,张居正死后皇帝就自己练内监兵马,在文臣的强烈反对下被取消,当然,皇帝练兵完全没有招法,虚耗钱粮,也不能说文官反对的就全无道理。
因而万历此时对惟功的勉励倒是真心实意的,惟功长拜而谢,又说了一些京营之中练兵的实际情形。
不过皇帝对听这些细节兴趣不大,听了一会,便掩住呵欠,吩咐道:“一切都随汝去做。吾知道,京营之中盘根错节,很难整顿,不过祖宗留下的基业也不能就这么败坏下去,汝好生去做吧,吾是一定支持你的。”
“臣铭感皇上恩德,一定竭办做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惟功已经成孤臣,家族不支持,勋贵得罪光,文官们对他很警惕,只有武臣系统对他关系不错,但国朝的武臣地位低下,就是个屁,所以皇帝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你来看。”
说罢了正事,万历脸上露出真正开心的笑容,叫着惟功往东暖阁去。
“皇帝心情真的颇为不错……难道在某个小宫女身上告别左右手了?”
惟功心里嘀咕着对皇帝大不敬的想法,万历现在就是一个精虫上脑的中二少年,看到雌性生物都的按捺不住的危险,皇太后将乾清宫所有女人都撤走了,连替皇上穿衣服的都是相貌丑陋的中年太监,那些小太监都被撤走了,在皇后入宫的最后关头,李太后可不愿万历这里出任何意外。
“快点儿!”
“是,皇上。”
万历在里屋催促着,惟功赶紧大步进去。
他们俩人毕竟是相处了近三年时间,又都是少年人,机心较少的时候开始相处,皇帝怕是对惟功也是难得的有一点常人间的友谊的感觉。
但,也就是那么一丁点儿。
更多的时候,万历已经很明显的就是一个说一不二,猜疑心重,权力欲重的君皇!
踩在乾清宫平整光滑如镜的大块金砖之上,惟功大步进了东暖阁,一进屋,就感觉到一阵金光灿然。
大堆大堆的金锭被堆在暖阁的坑上,四周又是大金自鸣钟,各色金饰也多,皇家的用器又多是精致无比的上等货色,配着一大堆十两到五十两重不等的金锭左右,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也是袭上惟功的心头。
饶是他志向高远,心从来不曾放在发财聚敛之上,此时看到这么多黄金的时候,也是有目眩神迷之感。
万历的神色更加陶醉了,他命内监中的银作局将一万两黄金铸成五两十两到五十两不等的金锭,银作局比炉房的手艺高明一百倍,每个金锭不仅平滑严整,没有斤两上的差错,而且有刻花,看起来就更一个个工艺品。
这个时代的手工制品如果是用心制作的话,就是最上等的工艺品,加上黄金原本的价值加成,一万两黄金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令万历陶醉在其中,感觉是无比的享受。
“你是进了两千两,朕又将太仆寺储银换了两千两,再有云南贡金,他们非说产量上不去,纯粹是骗朕的胡说八道!现在朕将贡金从一年两千提到了一年四千两,不也是按时交进来了?都是贱骨头!”
惟功今日进来,原本是要说太仆存银是用来买马之事,但现在提也不要提了,另外贡金一事他也知道,云南官员说没有金子,强令交上,只能凑钱买金子交上来,云南籍贯的京官也替家乡叫苦,因为这件事,在朝野形成了一股对皇帝颇为不利的议论,只是有张居正压着,才没有形成什么真正的风潮。
云南确实有金矿,但当地官府管理水平低下,另外采矿的水平也很弱,所以一年两千的任务只是一种历史遗留,并不代表云南现在真的大量产金,其实云南易开采的是铜,在有清一代,云南产铜最高是全国的七成以上,甚至达到九成,滇铜大量开采缓解了明朝的铜荒,而大明的统治者却根本无心在经济政策上做什么有用的革新,祖宗传下来云南贡金,不论是否合理,仍然是云南贡金,在万历手中则将贡金数字翻了一番上去,而实际上山东招远一带才是金矿含量较高的地方。
当然惟功也是怀疑,云南有金当地官员和士绅也不可能如实交上,也不可能督促矿工认真开采,给皇帝和朝廷采的多了,量就加上去了,谁会这么蠢?事实上这些矿都把持在豪绅大族手中,他们的私矿才是真正赚钱的,所以联合起来,士绅和官府一起哄骗皇帝,皇帝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强令交金,真是一团糊涂帐。
不过看到万历一副财迷模样,惟功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堂堂帝王,怎么会如此贪财好货,这是什么情况?
“银作局打造这些金锭,折损了半成左右,算是尽心了,吾打算赏他们一些盐引,以为酬劳。对了……”
万历想起一事,叫来御前牌子孙海,吩咐道:“将这里的金锭搬一半到慈圣宫去,请太后随意花钱,不必俭省。”
“是,奴婢这便去。”
孙海不敢怠慢,带着几十个小火者进来,将金锭搬了一半出去。
万历眼中充满不舍,但也是没有办法,他的母亲李太后对金银珠宝的爱好不在他之下,如果万历这里独吞的话,皇太后会很不开心。
皇太后不开心就代表万历可能随时被罚跪,金子虽然很重要,但事关自己的膝盖和天子的尊严,万历还是很懂得进退取舍的。
“还有一事……”万历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转身对惟功道:“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