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朝野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中愈加不悦。待得船已泊定,始皇便命驾上岸游行。瞥见山
上有一古庙,红墙碧瓦,又齐整,又庄严。因问左右:“庙中
所祀何神?”左右答道:“据士人说,此名湘山庙,庙中之神
号为湘君。”始皇心想:“古语相传,天子出行,百神拥护。
朕今日渡江,几遭不测,不知湘君究系何神?不来保护,累我
吃惊!”遂召博士问之。博士奏道:“古史相传,湘君乃尧之
女,舜之妻,死于江湘之间。因葬此地,故土人立庙祀之。”
始皇闻说,勃然大怒!立命官吏拨遣犯罪刑徒三千人,将湘山·9·
树木尽数砍伐,算是代湘君受罪。名胜之地,变成一片童山!
始皇也就无情无绪,回到咸阳。
过了一年,始皇又照常出游。不料行至博浪沙地方,忽听
得响亮一声,如天崩地塌。从人慌得一齐拥至始皇车前。未知
始皇又遇何事,且听下回分解。·10·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下邳桥张良受书
话说秦始皇当征服六国时,每灭一国,必囚杀君主,毁除
宗庙社稷。又搜括妃嫔子女,宝器珍玩,一齐运入秦宫受用。
当时六国人民见此情状,思念旧君,往往泣下。尽有忠臣志士,
愤心切齿,痛恨始皇,欲报国仇,未得机会。中有韩国人姓张
名良,字子房,其祖开地,父平,相继为韩国宰相,历事五君。
张良生长宰相之家,资财甚富,单是家童一项,已有三百人。
但他虽生长富贵,却极有志气,足智多谋,与寻常纨袴子弟大
不相同。只因年纪尚少,故不曾出仕。到得韩国既灭,张良心
想:“我虽不曾食禄拜官,然祖、父世受国恩,为子孙者当图
报效。眼前手无寸柄,无法挽回。就是将来要将祖国恢复,亦
非易事。惟有设法刺死秦王,以报灭国之仇。纵使性命不保,
死后也有面目见先人于地下。与其长作亡国遗民,偷生一世,
埋没无闻,何如轰轰烈烈,拼却一死,尚得留名后世!但是秦
王出入,护卫甚严,等闲近他不得。且恐行刺不成,空送生命,
必须觅得专诸、聂政一流人物,作个帮手,方可行事。”张良
主意既定,便暗地将家财尽数散去,交结宾客。
张良有一弟,因见国亡,气愤而死。张良痛哭一场,将弟
棺殓,停柩野外,也无暇替他埋葬。专心寻求侠士,一时竟不

可得。张良心想:“天下甚大,何不出外云游,向风尘中结识·11·
豪杰,以成吾志。似此长坐家中,终非了局。”于是,借游学
为名,独身出门。一连奔走三年,到处留心察访,却未访得合
意之人。正是:大千虽踏遍,一士最难求!
一日,行到淮阳,闻说仓海君豪侠好义,门下素多奇士,
张良遂往见之。彼此倾谈,意气相得。因托仓海君代寻侠客。
仓海君也是有心之人,知得张良意思,便荐一位力士。张良见
其人勇力绝伦,相貌雄伟,心中大悦。遂深相结纳,礼待殷勤。
到得相交既久,张良便将心腹之事告知。自古道:士为知己者
死,力士欣然应允。张良因密铸铁椎一柄,重一百二十斤,交
付力士。自己身边也藏兵器,预备相机行事。
恰遇秦始皇二十九年,命驾东游。张良探得确实消息,便
与力士议道:“寻常天子出门,先有官吏清道,禁止行人,并
不许在旁观看。若照此办法,不能近他身边,如何行刺?此次
想是他恶贯满盈,命该横死,所以开筑驰道,出外游行。那驰
道平日不许人民行走,当然无须清道。况那驰道中间高,两旁
低,加以树木罗列,容易埋伏。虽有前驱官吏,也就不甚在高。
我辈可预先埋伏其旁,临时突出,两人并力将他刺死”。计议
已定,循着驰道行去。
一路拣择埋伏地方。到得博浪沙,见其地丘壑隐伏,树木
丛杂,最便隐身,遂与力士在此守候。约计始皇将到,张良整
顿衣服,东面向韩国跪下,拜了两拜。望空默祝道:“君父有
灵,鬼神辅助,使我得报灭国之仇。虽死无恨”!张良此时一
腔义气,直贯云霄。祝毕,立起,收拾兵器,与力士前往驰道
旁边埋伏。
等了许久,始远远望见一簇人马从驰道前面呼拥而来。张
良知是始皇到了,蔽在树下,定睛观看。只见前导仪仗,打起
日月龙凤旌旗,金瓜钺斧,云幡宝盖,一队队由面前经过。两·12·
旁护驾武士,顶盔贯甲,刀枪剑戟,排列如林。中间千乘万骑
簇拥着始皇,风驰而至。张良遇见灭国仇人,怒从心生,勇气
百倍。此时性命已付等闲,全然不顾危险,看看始皇銮驾将近,
急与力士奋身一跃,从人群中直奔向前,势如流星闪电。觑定
乘舆,手起椎落。此时只听得响亮一声,正如青天打个霹雳。
一班护驾武士只顾前行,出其不意,惊得手足无措,自相扰乱。
张良仔细一看,被击中者却不像天子乘舆,乃是从官乘坐之副
车。方知忙中错误,枉费气力,心中自悔鲁莽。又想:“事既
不成,当留此身,以图将来。岂可束手就缚!”便趁着众人慌
乱之时,与力士分头逃走。其时始皇相跪不远,随从人员闻变,
一齐拥至始皇车前保护,未及擒拿刺客。始皇见此情形,心中
又惊又怒,立饬当地官吏严密捕拿。并通令天下,大行搜索十
日。只累得人民家家户户鸡犬不宁,张良竟得逃脱。
张良刺始皇不成,一路逃走,也不知力士所在。见诏书捕
拿甚急,便改换姓名,逃到下邳,寻个僻静地方住下。起初风
声尚紧,过了一时,渐渐平静。自古道:静极生动。张良旅居
无事,郁郁不乐,时常出外散步。
一日,偶然闲游,到一桥头。士人呼桥为“圮”,后人因
称此处为“圮上”。张良独自一人立在桥边,十分无聊。举头
看见前面来一老人,须眉皓白,身穿灰色宽大之衣,手持藜杖,
足着赤履,徐徐行来。将近张良身边,不知何故,竟将足上所
穿一履坠落到桥下去。那老人瞧了张良一眼,说道:“孺子,
汝可下去取履?”张良国亡家破,满腔冤愤,正在无可发泄。
忽闻老人之言,心中错愕,觉得此人陌路相逢,素不认识,竟
敢如此无礼!一时怒从心起,即欲动手将他殴打。蓦然转念:
“他是老人,我若打他,于理不顺。”立即住手,正要走开,
又念:“老人精力已衰,自己不能下桥拾取,失却一履,如何·13·
走路?我今遇见,何妨行个方便。”于是依言前往桥下取覆,
却见此履坠在桥柱之旁。张良搊起衣服,蹑足下去,取履到手,
回身走上桥来。方欲交与老人,又听老人说道:“可将履与我
着上?”张良心想:“既已替他取履,索性人情做个到底。”
便跪下去,一手捧住老人之足,一手将履套上。那老人伸足纳
履,对张良笑了一笑,也不称谢一声,扬长而去。
张良不觉大惊!细想:“此人行径甚是奇怪!不可当面错
过。”遂远远望着他走。老人走去约有一里之路,却又回来,
向张良点首道:“孺子尚可教训!由今日起算至第五日,平明
时候,汝可来此地与我相会。”张良听了,知他必有道理。遂
恭恭敬敬跪下,应声曰:“诺”。
到了第五日,张良一早起来,依着老人言语,行至其地。
却见老人早已在彼等候。一见张良来迟,便怒道:“汝与老人
约会,何以后至?”张良被责,也不言语。少停,老人又道:
“如今仍旧回去,再过五日,定要早来。”张良依言回去。又
过五日,张良一闻鸡鸣,立往其地。谁知老人又已先在。复责
张良来迟,再约五日后相会。张良两次约会都被老人占先,心
中甚是过不去。及至第三次,未及夜半,便即前往。到得其地,
等候片刻,老人方至。老人见张良此次果然早来,心中欢喜,
说道:“正该如此。”乃向袖中取出一书,付与张良。嘱道:
“汝读此书,使可为王者之师。过后十年,功成名就。后十三
年,汝至济北谷城山下,见有黄石,即我是也。”老人言毕遂
去。
张良得老人所授之书,携归寓中。披开一阅,原来是《太
公兵法》,惊喜异常,无事时便将此书熟读。后来佐汉高祖平
定天下,都得力于此书。过了十年,张良竟得封侯。又过三年,
张良随高祖行经济北谷城山下,果见黄石,张良取归,当作老·14·
人,香火供奉。及张良死后,将黄石一并埋在墓内。后代子孙
每值春秋扫墓,年节祭祖,一体祭祀黄石。因此后人呼老人为
“黄石公”,此是后话。
当日张良住在下邳,为时已久,地方情形渐渐熟识。又读
得《太公兵法》,学问阅历都大长进,比前不同。只有复仇之
心并未改变。他生就一种侠性,最好扶危济困。遂结识当地一
班少年豪杰,专替人抱不平。到得交游既多,声气广通,凡有
急难之人,都来投奔,竟包庇起犯事人来。张良有朋友项缠,
时人称为项伯,因事杀人,被官中追捕甚急。奔到张良处藏匿,
竟得免祸。从此张良便在下邳收召党羽,暗中预备。待至陈胜
起兵,他便也聚众举事。唐人李白有诗一首,咏张良行刺始皇
不成逃匿下邳之事,其诗道: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圮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且说始皇自在博浪沙遇刺未中,仍到海上考察方士,方回
京师。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5·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筑长城蒙恬防胡
话说始皇自博浪沙受惊回京,一连三年都未远出。但始皇
生性好动,不肯安居宫中,便时常微服出游。又因前回博浪沙
中之事,常恐遭人暗算,遂挑选精壮武士四人,怀着兵器,随
侍左右保护。
一日,始皇正行之间,忽闻路人口唱谣歌道:
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
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
帝若学之腊嘉平。
始皇闻此谣歌,便召父老问故。父老对道:“近有仙人姓
茅名濛,字初成,于本年九月庚子日,在华山中乘云驾龙,白
日升天。当茅仙未升天之前,邑中先有此谣。如今其事果验,
所以路人常唱此歌。”父老述毕,因劝始皇修长生之术。始皇
听了,欣然又动求仙之念。遂下诏将腊月改名为“嘉平月”,
以应仙谣。至今世俗尚称阴历腊月为“嘉平”,由此始也。
先是始皇因连年求仙,都未成事,便在咸阳地方开一大池,
引渭水灌入。此池共长二百里,阔二十里,名曰“兰池”,就
池上筑起宫殿,以像蓬莱瀛洲。池中生成有一大石,始皇命工·16·
匠刻成鲸鱼模样,长二百丈。唐人杜甫诗所谓“石鲸鳞甲动秋
风”是也。始皇此数年中未到海上,便常来此间游玩,以慰求
仙之志。
始皇在宫中夜来无事,乘兴换了便服,步行到兰池宫去。
武士四人随侍在后。趁着月光,愈增清兴。方到半途,所遇一
群强盗,见始皇服饰华丽,以为买卖上门,却不料他便是当今
皇帝。便呼哨一声,拥至始皇面前,团团围住,要想劫取始皇
身上财宝、衣服。始皇此时真如游浅水,纵有权力,无从施展。
正在危急之际,幸得武士拼命保护,奋力上前,击杀强盗数人。
余众不敌,始各四散。始皇吃此一次惊恐,比在博浪沙更甚。
心想:“辇毂之下,竟至盗贼横行,真是不法已极!”回宫之
后,下令严拿余盗。饬关吏“闭起关门,按户搜检二十日,务
获究治”。从此,始皇也就不敢微行。
光阴迅速,又过一年。始皇求仙心切,按捺不住。遂起驾
东游碣石,使燕人卢生入海,寻求古仙人羡门。自己复往北边
游行一番,然后回到咸阳。说起卢生,本是儒士出身,因为利
欲薰心,遂学着方士口吻说自己具有何等道术,花言巧语买得
始皇宠信,故使他入海求仙。
卢生奉命前往,心想:“大海中一片汪洋,何处有羡门踪
迹?但平日在始皇前何等夸口,今若空手回报,重则贬官罚罪,
轻则失宠见疏,如何是好?”卢生左思右想,正在为难之际,
忽然思得一计,便乘船径向海中空走一回。却暗地写成一书,
回奏始皇道:“仙人虽未遇得,已将仙书私下抄来。”说罢,
将书呈上。始皇披阅书中言语,大抵觑无缥渺之谈。惟中有一
语道:“亡秦者,胡也!”始皇读到此处,暗吃一惊!心想:
“胡是匈奴别号,现在国内一统,人民无力造反,内乱可保无
虞,不消说得。将来与我子孙为敌者,定是胡人。不如趁此时·17·
将他逐出塞外,就中外交界地方筑起一座城墙,遣兵把守,方
免后患。”始皇想罢,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