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悲门中,见于利他须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于利他中执唯
寂灭为足之心,不能遮前满足执故,又无余法能遮彼故。又于自
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非不须遮,以于小乘唯脱生死,唯有一分
断证功德,其自利义不圆满故。又此虽脱三有衰损,然未解脱寂
灭衰故,又经宣说圆满自利是佛法身故,故于佛德净修信已则能
观见,况云利他即办自利,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为不退小乘最
大因缘。又前所说初二发心,曾未见说慈悲所引,诸余经论亦多
仅说见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发心。又说誓愿
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发心。故此二中,虽一一分亦应预入发心
之数。圆满一切德相发心者,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
之心犹非满足,即于自利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亦非
弃舍利他,亦须为求利益他故,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
欲正等菩提。」此说双求菩提与利他故。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
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三从四力发心者。谓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
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习大乘,今暂得闻诸佛菩萨称扬赞美
而能发心,是名因力,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
长修善法,名加行力,依此四力而发其心。菩萨地说依上总别八
种因缘,若由自力或由因力,而发心者是名坚固,又由依止此诸
因缘,或由他力或加行力,而发心者名不坚固。如是善知总诸圣
教及大乘教,将近隐灭,较诸浊世最为恶浊,现于此世应当了知
至诚发心极为希少。当依善士听大乘藏,谛思惟等,勤修加行,
非唯他劝非随他转,非为仿效其规式等,当由自力至诚发心树立
根本,以其菩萨一切诸行皆依此故。
  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从大觉{左口右窝}所传来者现分二
种,一修七种因果教授,二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今初
  七因果者,谓正等觉菩提心生,此心又从增上意乐,意乐从
悲,大悲从慈,慈从报恩,报从念恩,忆念恩者从知母生,是为
七种。
 此中分二,一 于其渐次令发定解,二 如次正修。 初中分
二,一 开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二 诸余因果是此因果道
理。
  初中有三。初重要者,若由大悲发动心意,为欲拔除一切有
情出生死故起决定誓,若悲下劣不能如是。故荷尽度众生重担,
赖此悲故,不荷此担便不能入大乘数故。悲初重要,如无尽慧经
云:「大德舍利弗,又诸菩萨,大悲无尽,所以者何,是前导故。
大德舍利弗,如息出入是人命根之所前导,如是诸菩萨所有大悲,
亦是成办大乘前导。」伽耶经云:「曼殊室利,诸菩萨行,云何
发起何为依处。曼殊室利告曰:天子,诸菩萨行,大悲发起有情
为依。」若不修学至极广大二种资粮,终不能满如是誓愿,观见
是已转趣难行广大资粮,故为转入诸行所依。
  中重要者。如是一次发如是心趣入正行,然因有情数量众多
行为恶暴,学处难行,多无边际经劫无量,见已怯畏退堕小乘,
非唯一次发起大悲,应恒修习渐令增长。于自苦乐全不顾虑,于
利他事毫无厌舍,故易圆满一切资粮。如修次初篇云,「如是菩
萨大悲所动,全不自顾,极欲希求利益他故,而能趣入至极难行
长夜疲劳集聚资粮,如圣发生信力经说。其大悲者,为欲成熟一切有情,
全无苦生是所不受,全无乐生是所不舍,若趣如是极大难行,不
久即能圆满资粮,决定当得一切智位,是故一切佛法根本唯是大
悲。」
  后重要者。诸佛获得果位之时,不如小乘而住寂灭,尽虚空
住义利众生,亦是由于大悲威力,此若无者同声闻故。如修次第
中篇云:「由大悲心所摄持故,诸佛世尊虽得圆满一切自利,尽
有情界究竟边际而善安住。」又云:「佛薄伽梵无住大涅槃,因
即大悲。」譬如稼禾初以种子,中以雨泽,后以成熟而为最要。
佛之稼禾,初中后三,悲为最要。吉祥月称云:「以许悲为佛胜
苗,初如种子增如水,长时受用如成熟,是故我先赞大悲。」由
见此义,正摄法经云:「世尊,菩萨不须学习多法。世尊,菩萨
若能善受善达一法,一切佛法皆在其手。一法云何,所谓大悲。
世尊,由大悲故,一切佛法皆能自来菩萨手中。世尊,譬如转轮
圣王轮宝所至,一切军众皆至其处。世尊,如是菩萨大悲所至,
一切佛法咸至其所。世尊,譬如命根若在,余根亦在。世尊,如
是大悲若在,菩提余法亦当生起。」若于如是胜道扼要,无边教
理之所成立,获得定解,于菩萨心根本大悲所有法类,何故不执
为胜教授。故如响那穷敦巴说,「于觉{左口右窝}所虽请教授,
终唯教云,舍世间心,修菩提心。」
善知识敦巴讥笑告曰:「此是掘出觉{左口右窝}所有教授中心。」
知法扼要,获决定解,唯此最难。故应数数集聚净治,阅华严等
诸大经论,求坚定解。如吉祥敬母云:「尊心宝即是,正等菩提
种,唯尊知坚实,余凡莫能晓。」
  第二诸余因果是此因果之理。初从知母乃至于慈,为因之理
者。总欲离苦,数数思惟其有情苦即能生起,然令此心易生猛利
及坚固者,则彼有情先须悦意爱惜之相。如亲有苦不能安忍,怨
敌有苦心生欢喜,亲怨中庸若有痛苦多生舍置。其中初者,因有
可爱,此复随其几许亲爱,便生尔许不忍其苦,中下品爱下品不
忍,若极亲爱,虽于微苦亦能生起广大不忍。见敌有苦,非但不
生欲拔之心,反愿更大愿不离苦,是不悦意相之所致。此亦由其
不悦大小,于苦欢喜而成大小。亲怨中庸所有痛苦,既无不忍亦
无欢喜,是由俱无悦非悦意相之所致。如是应知,修诸有情为亲
属者,是为令起悦意之相。亲之究竟是为慈母,故修知母,忆念
母恩,及报恩三,是为引发悦意可爱。爱执有情犹如一子,此悦
意慈是前三果。由此即能引发悲心。欲与乐慈及拔苦悲,因果无
定。故知母等三种所缘,即是与乐慈及拔苦悲二者根本,故于此中当勤修学。又发心因,修诸有情皆为亲者,是月称论
师及大德月莲花戒论师等之所宣说。
  增上意乐及以发心,为果之理者。由其如是渐修其心,悲心
若起,便能引发为利有情,希得成佛即此便足,何故于此添增上
心。欲令有情得乐离苦,慈悲无量声闻独觉亦皆有之,若自荷负
一切有情与乐拔苦,则除大乘决定非有,故须发此心力强胜增上
意乐。是故仅念一切有情,云何得乐云何离苦,非为满足,须自
至诚,荷此重担,故当分辨此等差别。海慧问经云:「海慧,如
有商主或有长者,唯有一子,可悦可爱可惜可意见无违逆,然此
童子因其幼稚而作舞娱,堕不净坑。次其童子若母若亲,见彼童
子堕不净坑,见已虽发号哭忧叹,然终不能入不净坑拔出其子。
次童子父来至其所,彼见一子堕不净坑,见已急急举止慌措,欲
出其子心甚爱顾,全无呕吐,跳不净坑取出其子。」此说三界为
不净坑,独爱一子谓诸有情,若母若亲者谓声闻独觉,见诸有情
堕生死中,忧戚叹嗟然不能出,商主长者谓诸菩萨,法譬合说。
又说独一爱子落不净坑,如母之悲,声闻独觉亦皆共有,故依悲
愍,当发荷负度众生担增上意乐。如是若发度有情心,然我现时
不能圆满利一有情。又非止此,即使证得二罗汉位亦仅利益少数
有情,利亦唯能引发解脱,不能立于一切种智。故当思惟无边有情,谁能圆满此诸有情现前究竟一切利义,则
知唯佛方有此能,故能引发为利有情,欲得成佛。
 第二如次正修分三,一 修习希求利他之心,二 修习希求菩
提之心,三 明所修果即为发心。初中分二,一 引发生起此心
所依,二 正发此心。初中分二,一 于诸有情令心平等,二 
修此一切成悦意相。 今初
  如前下中士中,所说诸前行等所有次第,于此亦应取来修习。
又若此中不从最初遮止分党,令心平等,于诸有情一类起贪,一
类起瞋,所生慈悲皆有党类,缘无党类则不能生,故当修舍。又
舍有三,行舍受舍及无量舍,此是最后。此复有二,谓修有情无
贪瞋等烦恼之相,及于有情自离贪瞋令心平等,此是后者。修此
渐次为易生故,先以中庸无利无害为所缘事,次除贪瞋令心平等。
若能于此心平等已,次缘亲友修平等心。若于亲友心未平等,或
由贪瞋分别党类,或贪轻重令不平等。此亦平已,次于怨敌修平
等心,此若未平,专见违逆而起瞋恚。若此亦平,次当遍缘一切
有情,修平等心。
  若尔于彼由修何事能断贪瞋,谓修二事。就有情者,谓念一
切欣乐厌苦,皆悉同故,缘于一类执为亲近而兴饶益,于他一类
计为疏远,或作损恼或不饶益,不应道理。就自己者,当作是思,
从无始来于生死中,未经百返为我亲属,虽一有情亦不可得,于
谁应贪,于谁当瞋,此是修次中篇所说。又于亲属起贪爱时,如
月上童女请问经云:「我昔曾杀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杀害,一切
互相为怨杀,汝等如何起贪心。」及如前说无定过时,一切亲怨
速疾变改所有道理,当善思惟,由此俱遣贪瞋二心。此取怨亲差
别事修,故不须遣亲怨之心,是灭由执怨亲为因,所起贪瞋分党
之心。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者。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
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
所说慈者,谓于诸有情,见如爱子悦意之相。又此所说由修等舍,
息灭贪瞋不平恶涩,如调善田。次以见为悦意慈水而润泽已,下
以悲种,则大悲心速疾当生,应当了知极为切要。此中有三,初
修母者。生死无始,故自受生亦无始际,若生若死辗转传来,于
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处决定非有,亦无未作母等亲者。如本
地分引经说云:「我观大地,难得汝等,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
生死,我观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未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若余尊重,若等尊重。」此复非仅昔曾为母,
于未来世亦当为母,无有边际。如是思惟,于为自母,应求坚固
决定了解。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发生,此若未生,则念恩等
无所依故。
  二修念恩者。修习一切有情是母之后,若先缘于现世母修速
疾易生。如博朵瓦所许而修,先想前面母相明显,次多思惟非唯
现在,即从无始生死以来,此为我母过诸数量。如是此母为母之
时,一切损害悉皆救护,一切利乐悉皆成办。特于今世先于胎藏
恒久保持,次产生已黄毛疏竖,附以暖体十指捧玩,哺以乳酪授
以口食,口拭涕秽手擦屎尿,种种方便,心无厌烦而善资养。又
饥渴时与以饮食,寒时给衣,乏时给财,皆是自己未肯用者。又
此资具皆非易得,是负罪苦及诸恶名,受尽艰辛求来授与。又若
其子有病等苦,较其子死宁肯自死,较其子病宁肯自病,较其子
苦宁肯自苦,出于自心实愿易代,用尽加行除苦方便,总尽自己
所知所能,但有利乐无不兴办,凡有损苦无不遣除,于此道理应
专思惟。如是修已,若念恩心非唯虚言真实生者,次于父等诸余
亲友,亦当知母如上修习。次于中人知母而修,若能于此生如亲
心,则于怨敌亦应知母而正修习。若于怨敌起同母心,次于十方
一切有情,知母为先渐广修习。
  三修报恩者。如是唯除转生死故,不能相识而实是我有恩之
母,彼等受苦无所依怙,舍而不虑自脱生死,薄无惭愧何甚于此。
如弟子书云:「诸亲趣入生死海,现如沉没大水中,易生不识而
弃舍,自脱无愧何过此。」故若弃舍如是有恩,于下等人且不应
理,况与我法岂能随顺。如是思已,取报恩担,即前书云:「婴
儿始产全无能,饮谁慈力授乳酪,依慈多劳此诸母,虽最下等谁
乐舍。」又云:「由得谁腹而安住,由谁悲慎而取此,此母烦恼
苦无依,最下众生孰乐舍。」无边功德赞云,「有情无明盲,意
乐衰损慧,为父子承事,慈悲饶益我。弃此独解脱,非是我之法,
故汝发愿度,无怙诸众生。」若尔如何报其恩耶,生死富乐母自
能得,然彼一切无不欺诳,故我往昔于由烦恼魔力所伤,如于重
伤注硝盐等,于性苦上更令发生种种大苦,慈心饶益,应将彼等,
安立解脱涅槃之乐而报其恩。中观心论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