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曲黎敏黄帝内经 讲义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1部分
第3部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
3。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
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那么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一想。
所谓魄,你这个人有没有魄力,做事有没有决断性,那么这个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实际上这个魄在中医里它涉及到一个词,它是肺的神。所谓神在这儿要解释一下,什么叫神呢?就是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做神。他的表现,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神,精气神的那个神,神足不足,实际上都是说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现,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样,那个叫神。那么这个魄指的是肺神,而力关系到我们另外一个脏器就是肾。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都是从腰这儿来,所以力量是从肾来的。那么这两个概念,像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本能的,我们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魄力它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你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是你自己肺气足不足,和你自己的肾精足不足的问题。
那么另外一点,精神,说你这个人看上去真的很有精神,生命活力很旺盛,要不然你就特别萎靡,可是这个精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精同样是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在中医的概念里就指的是精,而神在这里边,神是心的神明,心之神为神。那么所谓精神,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在中医里有一个固定的词汇,是心肾相交的能力,就是你心和肾相交通的能力如何,它的能力的外现就是精神。如果你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你这个人就显得没有精神,所以这个精神也是指的我们身体层面上的一种东西。
那么胆识,在《黄帝内经》里认为,胆是主决断的,那么你有没有决断力,这也是你的一个领导力的一个体现。那么决断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胆气的足不足,并不是说这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关键是一个胆气的足不足,胆精的问题。
那么意志,意志也涉及到,男人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那么这个意志是由什么来,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它的物质基础,意是中医里脾(精)的外现,脾的神为意,那么脾,心之所存谓之意,那么就是说脾的外现是神,是意,因为脾主运化,所以说如果你的意很足,你的脾的脾精很足的话,你运化的能力就强,而运化的能力强,意味着我们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比如说你头脑非常灵活,你看到这个事物,你马上就能够关联到那个事物,当你把这两个事物能够很关联起来,这种关联性就是意。这就是运化,就是灵活,就是头脑非常灵活的表现。那么志也是肾,志是肾之神,所以说像意志这种词,就是在说肾的这种能力,那么在这个意志来讲,实际上如果精神是心肾相交的话,那么意志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运化,人体的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因为肾主收藏,是运化和收藏能力的体现。你能够运化多少,然后你又能够定得住多少,这是你的意志力。你如果只是运化很聪明的话,而你又定不住,你又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所以这也是我们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那么聪明就很好解释了,聪明在中医里认为,肾开窍于耳,就是说肾气是开窍于耳的,肝开窍于目,肝是开窍于目,所以你这个人聪明与否,关键在于看你的肝肾的能力,这样讲来就是说学习《黄帝内经》,可以使我们更多的向内看,向内在的去观察我们人身,是在培养我们向内看的能力,但是向内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也是《黄帝内经》在所有的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就是说的向内看实际上很痛苦而且很难,这也是自古圣贤皆寂寞。比如说在西方社会,它追求的目标是认识你自己,而我们中国社会,是要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刚才我已经讲了,天下,天下就是人身,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外面这个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所以关键要看这种和谐度,这是向内看的问题。
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那么人身难得就是说,从学习《黄帝内经》开始,我们要开始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我们懂得了人体,实际上我们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这个肉身,用佛教的观点来讲,实际上是我们花了很多年的修行,来得到的一个身体,所以这个用后来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的精品。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很多程度上是毁之害之。
第二就是真法难闻,我们大家都知道,像佛经你有缘才可以听闻,那么《黄帝内经》同样是这样,也不是可以说随随便便你就可以听到的,包括《黄帝内经》本身,它自己本身都是黄帝和他的老师的一些对话,当他问到一些很核心的问题的时候,他的老师都会告诉他,你必须通过一种斋戒的方式,所谓斋戒不是单纯的洗洗澡刷刷牙饿几天就可以的,而是要告诉你保持着精神上的一种,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俗欲所控制,不要被那么多的欲望所控制的一个状态。是没有私心杂念的一个状态。包括圣王学习《黄帝内经》,他也要抱着一种很认真的态度,而且要坚持的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自己的身,同时修自己心的态度去学习。要真正的能够看到里面去,所以这是第二点叫真法难闻。
第三句话就是中国难生,实际上大家都应该非常的感恩,生为中国人是一种光荣,一种难得的福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恩心理和自豪。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可以让我们重新反省人生,甚至包括好好的认真的重新体悟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所以这是中国难生的一个涵义,只有中国有《黄帝内经》。这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
那么第三点是什么呢?就是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内在的洞察力。而这种洞察力实际上就关涉到两个方面,就是它会告诉我们一种很好的认知方法。中国人实际上对医学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东西在里边,我们学习《黄帝内经》,比如说好像很多人不懂得医学,可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用着这些东西,所以这在古代里边来说,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这些东西,但是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说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那么这种洞察力里边第一条是要培养我们对天地自然的感悟,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大家去认真的想一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说买东西不买南北,想过没想过,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首先解释一下这个图,我们现在这个图,一般大家都认为是上北下南,然后说老师你这个图肯定是画错了,为什么南在上面呢,但是实际上这个图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很多的人都觉得这个图难以解释,在哪里呢,就说为什么南要放在上面,那么这个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学医,就是中国古代讲的从医入道最容易。你要想把这些东西弄明白,你首先要知道人体,那么在人体来讲,我们的人,心火,心在最上,而心就是它代表,你要是俯卧大地的话,心在最上,所以上边为南,那么从这个图,你先知道这个图,一会我再说这为什么是心的代表。那么从第一个层面来讲,就是大家想想,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实际上东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它按照一种取向比类的方式,它把东归属于木,把西归属于金,南是火,北是水。那么在远古来讲,在用竹篮子打水的那个年代,一般的来讲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木和金为可承受之物,是可以拎着走的,然后火和水是不可承受之物,这是第一个层面,所以我们中国人是买东西不买南北。实际上从另外一种意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