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脉学阐微-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虚不能维阳,阳气上泛的虚象。所谓有力,是脉力超过正常。一般正常人脉力假设为五个脉力单位,若脉力在5个脉力单位或6…7单位,都称有力。如在5单位以下,甚至为2…3单位,都称无力。总之差距愈大,阴虚愈甚。若浮取力较弱,重按全无,则为散脉。如浮取脉力超过正常,而重按仅一脉力单位左右,则为革脉。这些脉象都可通过浮沉脉力对比确定。这种脉象调整,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浮取有力应抑阳养阴,即削弱阳邪的偏盛,增强阴气潜敛,使之取得暂时的阴阳平衡,即强者抑之,虚者扶之之义。如阴寒偏盛,脉多沉缓或沉细,为升浮之力不足。而潜敛偏胜,阴盛则阳衰,甚则脉现沉迟、沉微,如阴寒暴侵则脉多沉紧。其证候常见脘满腹胀,大便溏泄,四肢厥冷之阴寒症。治宜扶阳温中散寒,新病宜温中散寒为主,久病应扶阳益气,俟沉脉转浮,迟脉转缓即为阳复阴化之佳象。总之阳偏盛,则现浮大滑数之阳脉,阴过强则现沉细濇迟之阴脉,如阴阳平衡,则脉浮沉适中,大小合度,为正常脉。以阳性升浮而阴性潜敛,阳气之升浮,得阴气之潜敛以维系之,方能浮沉适中。阴虚者,当阴气渐复则脉象即由浮而转沉,如因失眠、过劳、烦恼损伤阴气,则脉即由沉而转浮。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贫血严重时脉虚数而浮,迨用育阴潜镇,健脾养血之剂,血象渐复,而脉象日趋沉敛,数象渐缓。在阴血渐复、脉象沉静之际,精神清爽,身觉有力,而心悸气短亦不明显。如脉象突然浮越,略有数意,是阴气损伤,不能维持阴阳平衡,应防止近期将有发热出血证候。同时也证实浮与升,沉与降的紧密联系。浮与升即脉浮,机体功能趋向于上与表,沉为人体功能趋向于下于里。如发汗药,为使气血趋表以抗病,同时血压上升,头眩面赤,是表与上的关系。用泄药,为使机能趋向于里于下。外邪未解,而用下药过早,每致外邪内陷,诱发结胸痞症,及邪热内陷之坏病,数脉虽为阳热之体现,如温热症在气分,脉洪大是温热炽盛抗病力强的表现。初期脉多不数,如温热凶猛,或阴气灼伤,则脉滑数,数是阳的特性。迟缓是阴的良能,阳的数急得阴的迟缓维系,脉象方能不急不徐,雍容和缓。当热邪外袭,抗病力猛增,阳气亢盛之际如阴气尚能维持平衡,则脉洪大浮滑而不数或略数,及阴液耗伤,则脉现数,毒热壅盛时,或阴气耗伤,则脉象变数,阴气损伤愈重,数象愈甚。关于阴阳互相维系、相互制约和脉象演变之原理,如不洞悉胸中,对于临床观察病人,不能早期探测疾病的变化,很难作到尽快地阻止疾病的发展。故阴阳互相维系的理论,是脉象演变的规律,探测病机的转化和揆度机体阴阳胜负的主要方法。
八、辨证应以脉证为依据,常见疾病要掌握脉象的演变规律疾病的发生,多由于外邪侵袭,正气之虚损。而抗病机能衰弱,更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正如《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病成,机体由于病理的反应,产生种种不适症候和脉象的变化,临床即据以“辨证”,分析疾病的性质、部位和虚实情况。医者临床辨证,主要依据病人脉证、体质情况,病程长短、病势的强弱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中医辨证以八纲为辨证纲领,外感病多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入手,内伤病则求之于脏腑辨证。由于外邪侵入的原因、性质、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和脉象。病邪侵入某经,即呈现出某经之证候,也正由于出现某经之证候,可测知病邪侵入某经。或病邪侵入某脏某腑,即可表现某脏某腑的证候。如邪陷于肝,则有右胁胀痛,脘满心烦喜怒,现弦大之脉证。侵及心可能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脉结代不整之脉证。犯脾则有消化不良、腹胀脘闷、食少纳呆,脉弦虚或沉滑之脉症。六经辨证也以脉证为基础,如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为太阳病,其脉必浮。如脉不浮而反沉,虽现发热恶寒之太阳表证,因其脉沉,而称为少阴病。所以六经辨证并非单纯在证候上的分析,更主要的是在脉象上的识别。只有四诊综合运用,脉证兼顾,才能全面了解病情,正确拟订治疗方案。以头晕为例:头晕的原因很多,肝阳上亢,虚阳上泛,痰火上涌,血虚气陷皆可致头晕。如不根据脉象和头眩情况,作深入细致的鉴别,辨证必成空谈。并发症在辨证上,也有一定作用,如认真诊清脉象,即如深夜燃犀,则病情即无所遁其形矣。如头晕脉浮弦伴寒热往来,为少阳病头晕;脉浮,身热恶寒为太阳头晕;如脉左关弦大、弦数,为肝热上冲之头晕;右关弦滑上午较重,多为痰火头晕;脉象细数或虚数伴失眠多梦,健忘神疲,多属阴虚火泛;脉象沉细,心悸气短、脘满身倦、消化不良、舌淡便溏,每见于血虚气陷之头晕。又如临床常见之咳嗽,表面看来有咳嗽、气短、有痰,可以止嗽化痰法治其标,但不能彻底治愈。只有针对病因、症状,标本兼治,效果才能理想。咳嗽常见的有风寒咳嗽,同时伴发热恶寒,头疼肢痛,鼻塞流涕,痰稀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寒化痰止嗽法。风热咳嗽,咳不爽痰黄稠咽痛,脉浮数,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嗽法。伤暑咳嗽,头眩心烦,恶风身痛,脉濡数,宜清解暑热化痰止嗽法。燥热咳嗽,干咳无痰、或痰粘不易咳出,鼻咽干燥,脉细数或虚数,宜清肺润燥止嗽。热毒陷肺之咳嗽,身壮热恶寒或寒战,咳痰带血呈铁锈色,脉洪大滑数舌红,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嗽。湿痰咳嗽,痰多稀白,脘闷便溏,脉弦细或虚弱,宜健脾化湿止嗽化痰。肝气犯肺咳嗽,胸满胁痛,食少脘闷,脉弦数或弦滑,治宜平肝宣肺清热止嗽。虚痨咳嗽,咳嗽潮热,盗汗痰中带血,脉细数或虚数,宜养阴抗痨清热化痰止嗽。故辨证时应认清六经之脉证及在某一疾病过程中,何者为主证,何者为兼证,何者为主脉,何者为兼脉,何者为变脉,临床应在复杂脉证中,认清病在何经,是并病,还是合病,治疗方有把握。如右胁胀痛,身倦脘满心烦喜怒,左脉弦大有力,知为肝中郁热,宜用疏肝清热宣郁法。如胃脘胀满腹痛,消化迟钝,脉沉细,为脾阳不振,气滞不宣,宜健脾和胃导滞。如脉不沉细而现弦滑,为食热壅滞、胃失和降,宜清化食热和胃导滞。若腹胀脘满,身热疼痛较剧,脉象滑数,为湿热壅滞,气郁酿毒,治宜清热解毒,理气化瘀。由此说明脉诊在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医学临床常见各种疾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其发生发展和转化,亦与脉象的演变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有规律可循,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防治疾病及预测转归,也有一定作用。仅就管见所及,简述如下:
1。急慢性肝炎脉象演变规律:肝炎初期,多左关弦大、弦滑、弦数、舌质红而苔黄腻,如伴冷烧时,左脉多弦滑而浮,左部大于右部。迨服清肝解毒疏肝化郁药后,症状减退,食欲好转,身觉有力时,则脉象大脉渐小,弦象渐柔,脉不滑数,而浮象逐渐沉敛,为病情好转稳定的阶段。如感冒发热,或忿怒伤肝,劳累过度,则左脉突变弦大而浮,知为肝病复发之脉。肝炎凡左脉弦大弦滑、弦数之脉,其转氨酶多高,凡脉弦细多为慢性肝炎,每多见于“麝浊”偏高患者。急性期,或因劳累、感冒、忿怒、脉再现弦大、弦滑、弦数,皆左脉大于右脉。肝炎慢性稳定期,脉弦细,弦虚、弦细数,多左脉小于右脉。盖初期或再发热毒壅盛,右脉不受影响,大为邪盛,故左脉大于右脉。慢性肝炎,脾胃恢复正常,而肝脉因损伤而气弱,故右大于左。凡阴虚型之肝炎,脉皆弦虚,或弦虚数,弦细数,其舌偏红或舌尖红,必失眠多梦或头眩腰酸遗精等证。脾虚型脉多弦细无力,舌淡边缘有齿痕,脘满腹胀食少纳呆,便溏等,如能掌握其脉象演变规律,常可掌握防治疾病的主动权。
2.再生障碍性贫血脉象演变规律:初期右手脉象多现浮大弦滑,常发热恶寒,或高热头眩鼻衄、齿龈出血。脉浮大滑数,右脉大于左脉,为热毒外袭,宜清热解毒,宣表凉血,以退热止血。迨热退身凉血止,脉现虚数,而贫血现象较前明显,宜育阴养血解毒清热滋补血液,防止发热。本病初期,多因反复发热,出血,促使病情发展,迨脉象沉敛不数,重按较有力时,可减清热解毒加健脾和胃之剂以增进饮食,育阴养血,在脉沉静虚软阶段为阴复血长之候,如脉象渐浮数,以阴伤阳泛为发热出血之先兆,宜养阴清热凉血。益阴以维阳,清热以退烧,如服养阴清热药过久,脉象沉细,病情稳定,而食少便溏,脘满舌淡,血象不增,是阴复阳微之象,宜健脾气,扶肾阳。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细心体察脉象变化,认清阴阳胜负,妥善调剂阴阳平衡。脉象由阴虚到阴阳平衡,阴虚脉初期为虚大,即浮取为4…5个脉力单位而重按1…2单位,为阴气虚损,不能维系阳气,故脉象偏浮而重按无力,如阴虚较重则脉现虚数,如阴虚甚而阳亦伤,则脉多现细数,及阴气渐复则数象渐减,即由每分钟100而95、90、85至,浮象亦见沉敛,沉取逐渐有力,迨浮沉适中,脉象缓和,重按有力,为阴阳暂时平衡。如再用养阴,则阴偏盛,脉现弦细无力,或沉细而微,宜扶阳益气。此即阴阳胜复脉象演变的规律,明乎此,可以补偏救弊,掌握防治主动权。
3。卫气营血脉象演变规律: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治疗各种传染病,和烧伤病人发热的主要辨证方法。病邪侵袭到卫气营血,虽各有其本经见证,而脉象变化每见于证候出现之前,掌握其演变规律,防治可以主动。一般外感热性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必然引起机体卫气营血变化,从而发生各部分的复杂证候。机体和这些证候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都能从脉象上体现出来,细心体察,可早期作好防御措施。
根据临床体验,一般外感热性病和各种急性传染病,初起多现卫分症状。迨热邪内犯,病势加重,则由卫分转入气分。邪在卫分,则发热恶寒,脉浮大或浮数,舌质偏红,苔微黄。及深入气分,则身发壮热,而不恶寒,脉象洪大滑数,脉力较强,沉取每在5个脉力单位左右,浮取多在6…7个脉力单位,脉力愈大表示毒热愈猛,应放胆大剂用清热解毒药物,以防止病邪内陷。如邪在气分身热不退、心烦不宁、脉象转沉,是病邪由气分犯营的先兆,应予清解毒热宣邪外出,分化其内攻之势。如神识模糊、嗜睡、心烦不安、左脉数急、舌质红绛,是已入营,应以清解毒热,清营宣透为主,辅以醒神熄风。由营分再深陷血分,则脉多沉数虚数,弦细数之脉。其它各种疾病的脉,于其发生发展和转化亦均有其规律,应细心体察。
4.从伤寒的临床观察,研究探讨卫气营血和脉、舌的演变规律: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肠道内淋巴组织增生和坏死。临床特点有持续性体温升高,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本病不同于祖国医学《伤寒论》中的伤寒,可包括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今据几年来临床治疗31例伤寒的资料,研究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在卫气营血和脉、舌变化规律,供临床讨论。
31例(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者23例,培养阴性者8例。伤寒血清凝集试验:21例中有27例“O”及“H”抗原的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仅4例为 1:80,此4例伤寒杆菌培养均阳性)初起均有恶寒体痛发热、头痛、目眩、心烦,不思食、脉现浮濡、浮大、浮数,以邪在卫分故舌多淡,如内有郁热,舌质亦能淡红或红。迨邪入气分,则发壮热不恶寒,心烦口渴引饮。邪入气分之里者,主要症状为身热不退或潮热、腹满痛、大便燥结、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褐而燥,甚或舌起芒刺,系因热邪伤津,郁浊不降所致,脉沉实、或沉弦有力。邪深陷营,则身热心烦、神识不清,抽搐、或发斑,昼轻夜重,或大便下血、舌质红绛少津,或红绛光亮、无苔或黄燥、脉弦数有力、或弦细数、沉弦数。入血分,则身热不退、烦躁不宁、神昏谵妄、或便血发斑、舌红绛光滑、无苔,或黄糙、灰糙、脉虚数、细数,为阴津枯竭、热邪未解所致。
舌质舌苔和脉象的演变规律,对临床辨证很重要。张石顽说:“凡舌苔白滑,为邪在表,苔现白腻,为湿邪郁滞,舌苔渐黄,为热邪渐盛,黄而滑为热尚未盛,黄而干燥为热盛入府,苔现黄腻为湿热壅滞。”若邪热不解、损伤津液,则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