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晨曦》报,他因而常与记者、作家、妇权运动者、社会主义者接触,受到
影响。1887 年发表诗《共和之歌》,次年第一篇小说《他父亲的伙伴》发表,
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曾深入西部农村体验生活,与牧民、赶车工、农
场工人广泛接触。1894 年,他的《诗歌与散文短篇小说集》出版。1896 年,
诗集《在海阔天空的日子里》和短篇小说集《当罐里的水沸腾的时候》相继
问世,因而闻名。他先后出版近20 部诗集和短篇小说集。他的主要成就在于
短篇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富于幽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口语特点,他的作
品在题材、风格、语言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奠定澳大利亚文
学的基础作出了贡献。
怀特(1912~)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生于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
皇家学院攻读现代语言,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
皇家空军情报部门工作5 年。1948 年回到澳大利亚定居,经营农牧场,后专
门从事写作。他先后发表了11 部小说,2 部短篇小说集,6 部剧本和1 部自
传。主要有他的成名之作《人类之树》(1955)描写一个拓荒者家庭变迁的
故事。此外,还有刻划19 世纪上半叶企图横跨澳大利亚大陆的德国探险家的
《沃斯》(1957)。1973 年发表著名小说《暴风眼》,同年,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金,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奖金的澳大利亚作家。怀特在澳大利亚文艺界
有相当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刘欣)
《风暴眼》长篇小说。澳大利亚作家怀特著。作于1973 年。小说的主
人公亨特夫人本是悉尼一个富翁的遗孀,是一个很要强的女性。虽已80 岁高
龄,又双目失明,不能行动,但仍不示弱,还要顽强地自我表现,称王称霜。
她有两个远在欧洲的子女,儿子巴兹尔和女儿多萝茜,为了继承遗产,兄妹
两急急从欧洲赶回澳大利亚,希望母亲尽快去世。而当他母亲的死讯真的传
来时,这对不孝的同胞男女正在发生乱伦关系。亨特夫人已到了风暴眼——
风暴的中心处——这里往往是最平静的冥境了,但她如果得知儿女的丑事,
对她这样的不忠不孝,一定会不感到平静而要大发雷霆的。作品通过对人物
形象的塑造和心理刻画,隐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嘲弄,在语言运用上有
独特风格,是作者的代表作。
(申海田)
新西兰
曼斯菲尔德(1888~1923)新西兰女作家。1888 年10 月14 日生于新
西兰惠灵顿。父亲是新西兰银行行长。19 岁到伦敦,从事文学创作。她的文
学创作有短篇小说、诗和文学评论,并与人合译过契诃夫和高尔基的作品。
1923 年1 月9 日在法国枫丹白露镇阿翁村去世。她最早的短篇小说集《在德
国公寓里》(1911),批评了对奴仆的非人待遇、妇女所受的屈辱和压抑,
嘲笑了没落贵族和民族偏见。以后出版的有《幸福》(1920)、《园会》(1922),
以及死后出版的《鸽巢》(1923)、《幼稚》(1924)等,4 部短篇小说集,
表达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阶级对立的抗议,探讨了婚姻悲剧的主题。曼斯菲
尔德困于多病和环境的限制,笔墨时或流于纤细。她有正义感,在摒弃议论
的客观叙述中常能引人同情弱小,憎恶强暴,感受到不合理社会现状所造成
的各种创伤和不幸。对新西兰文学有重大影响。
《园会》短篇小说。曼斯菲尔德著。作于1922 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
写谢太太的一位穷苦的近邻由于偶然的事故不幸身亡,遗属正伤心落泪,悲
恸欲绝,而她却在园中奏乐娱乐,大宴宾客。小说从侧面反映了阶级对立和
贫富悬殊的情况。在艺术上,她深受契诃夫的影响,不设奇局,不求情节的
离奇曲折,注重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小处去发掘人物情感的变化,在客观叙述
中流露出对不合理社会的抗议。作品色彩鲜明,文笔简洁而流畅,富有诗意。
(刘欣)
美洲各国
加拿大
哈利伯顿(1796~1865)加拿大英语作家。生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
的温泽。1815 年毕业于当地皇家学院,曾任律师、议员、法官。他的见闻录
《新斯科舍编年纪事》被认为是新斯科舍省的第一部史书,提供了有关加拿
大早期历史的可贵资料。他的代表作《钟表商》收入21 篇讽刺小品。作者通
过美国商人山姆·斯利克之口,嘲讽了新斯科舍省人的懒散、怠惰、怨天尤
人和不求进取,同时又描写了斯利克的投机取巧和浮夸善辩。作品反映了当
时托利党人的心理状态:他们留恋英帝国的统治,鄙视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
革命,又为当时美国人勤奋的创业精神所动,对本国同胞的精神状态感到失
望。作品独具一格,寓幽默讽刺于故事情节和妙趣横生的对话之中。机敏而
耐人寻味的谐语、双关语和北美方言的运用,都为斯利克这个人物增添了情
趣和活力。哈利伯顿也因此书的成功而成为加拿大第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作
家,并有加拿大文学奠基人之称。
(广原)
弗雷歇特(1839~1908)加拿大法语作家、政治活动家。生于魁北克省
莱维市,肄业于拉瓦尔大学法律系,后为律师。早年诗作有《悠闲集》。1866
年移居美国芝加哥,《流亡者之声》讽刺了加拿大保守党人和文学上反对改
革的传统派,诗中表现出他的论辩和讽刺才能,使他成为魁北克的知名人物。
他的创作模仿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有“小雨果”之称,成为加拿大法语
地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诗集有《杂诗》、《北国之花》、《雪鸟》、
《人民传说》、《飞叶》、《诗的残骸》,其中《北国之花》和《雪鸟》获
法国法兰西学院蒙蒂翁文学奖,在加拿大文学中他是第一个获法国文学奖的
作家。他还著有剧本和散文作品。是加拿大皇家协会创始人之一。
鲁瓦(1909~)加拿大法语女作家。青年时曾去英、法等国旅行。1939
年定居于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第一部长篇小说《转手的幸福》通过一个饭
店女招待员的经历,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特利尔一个工人区的生
活,主要描写劳动人民因经济萧条所遭受的失业和贫困的痛苦,获1947 年法
国费米娜文学奖,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另有长篇小说《亚历山大·谢纳韦
尔》、《秘密山岗》、《世界尽头的花园》等表现了开发者不断探索的精神
和人们追求新生活的愿望。还有以她家乡中部平原偏僻农村为背景的长篇小
说《小水鸭》;具有自传性质的中篇小说《德尚博街》和长篇小说《阿尔塔
蒙之路》以及回忆录《我生命中的孩子们》等。她的作品描写了从东部到两
部几乎整个的加拿大以及普通劳动者和社会下层的人民,表达了他们的愿望
与要求以及他们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语言洗练,文笔朴素,被认为是当代加
拿大法语文学最重要的小说家。
(广原)
美国
弗瑞诺(1752~1832)美国诗人。生于纽约一酒商家庭。1768 年进入普
林斯顿大学,次年发起建立北美第一个革命学生组织——“美洲独立者协
会”。1771 年与休·亨利·布雷肯里奇合写长诗《美洲光辉的升起》,揭露
英国在北美的暴行。大学毕业后曾任教员、律师、编辑、记者以及船长。在
独立战争前期,写了《为美洲自由而战》一诗,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为
争取独立、自由而战。在《美国独立》等诗中,提出“不自由,毋宁死”,
不怕牺牲,战斗到底等口号,以鼓励士气。1791 年他应托马斯·杰弗逊的要
求,主编民主派的喉舌《国民报》,与联邦派进行斗争。1789 年法国革命爆
发后,写了一系列诗歌赞扬法国革命,认为它是世界革命的前奏,提出驱逐
所有暴君,让世界人民获得自由。1801 年,杰弗逊当总统,他不满政府对联
邦派的妥协态度,拒绝任职,1812~1811 年英美战争中,写大量的诗再次号
召美国人民独捍卫独立和自由而战斗。他的诗被杰弗逊称赞为“拯救了我们
的国家”。他被誉为“美国独立革命的诗人”。
(刘欣)
《为美洲自由而战》诗歌。弗瑞诺著。作于1775 年。在诗中,作者号
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暴虐行径,提出不怕牺牲,战
斗到底的口号,鼓舞北美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斗。1786 年,弗瑞诺
出版了诗集,被誉为“美国独立革命的诗人”。《为美洲自由而战》是一首
政治抒情诗,感情充沛,想象丰富,音韵和谐,铿镪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
节奏感强,在当时的中下层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刘欣)
欧文(1783~1859)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个纽约富有的五金
商人。欧文幼年体弱多病,16 岁辍学,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里学习法律,对
文学感兴趣。1807 年,他和哥哥等人共同创办了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
开始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含蓄的讽刺才能。1809 年
发表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风靡一时。1818 年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发
表了《见闻札记》和《布雷斯布里奇田庄》和故事集《旅客谈》,后又曾担
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皇家学会也
向他颁发了勋章。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他是美国第一个在世界上
赢得声誉的文学家,有“美国文学之父”的誉称。
(刘欣)
《见闻札记》散义集。欧文著。1820 年出版。由32 篇散文、随笔、故
事集成。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它既取材于书本,又
取材于生活;既有当时的所见所闻,又有孩提时代的往事。从德语直译过来
的大段文章被充作创造性的写作,而实际上现时观察到的事物却又被蒙上历
史的色彩。《瑞普·凡·温克尔》的故事也许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短篇小
说,它有一气呵成之美。“罗斯科”札记则是煞费苦心山笔记拼凑而成。其
它一些很久以前写好的散文现在又重见天日拿来充数。《见闻札记》没有连
贯的主题,没有中心思想,除了笔风以外,前后很不统一,然而全书充满令
人陶醉的友好情谊,使它的魅力经久不哀,为世人普遍欣赏。其中的散文如
《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胎炙人口的佳作。
(刘欣)
库珀(1789~1851)美国小说家。1789 年9 月15 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
灵顿。第二年,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琅斯敦,库珀的童年就是在此度过的。
31 岁开始写小说。第1 部小说《戒备》于1820 年自费出版。以后又写边疆
冒险小说《拓荒者》,海上冒险小说《舵手》,革命历史小说《间谍》。1826
年,他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写出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
《黑衣教士》和《刽子手》。1835 年,回到美国,写出了小说《归途》和《家
乡面貌》,不仅讽刺了美国社会,还讽刺了库珀斯顿的一些人的伪善和愚蠢,
因此受到攻击。库琅在30 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50 多部小说,对美国小说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最有名的作品《皮裹腿故事集》五部曲,至今仍拥有很
多读者。他开创了反映革命历史,边疆冒险和海上生活三种类型的小说,具
有鲜明的美国民族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刘欣)
《皮裹腿故事集》系列长篇小说。库珀著。描写边疆冒险生活的五部曲。
按内容顺序排列,1841 年出版的《杀鹿者》应居先,依次为《最后的莫希干
人》、《探路人》、《拓荒者》和《大草原》。以猎人纳蒂·班波为主要人
物。《拓荒者》主要描写独文战争后纽约州开发地上的小城镇生活。因使用
鹿皮护腿而得到“皮裹腿”绰号的纳蒂·班彼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与印第
安人为伍,因两次救过法官的女儿,法官企图把班波置于他所代表的“文明”
的保护之下。班波不喜爱这种“文明”,走向西部未开发的土地去过他热爱
的森林生活。五部曲中最出色的是《最后的莫希干人》,主要写18 世纪中叶
英法殖民主义者为掠夺印第安人而发生的战争。印第安人一方面被屠杀或充
当炮灰,另一方面又互相残杀,终于使整个部落濒于绝灭。《大草原》中描
写班波90 岁高龄仍充当带路人,以后死在西部草原他视为兄弟的印第安人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