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画师,主张“作画贵有古意”,山木画取法董源,巨然:人物鞍马画学李公
麟,上追唐人,并以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自称”石如飞白木如籀”。他变
革南宋院体格调,开创元代画风。传世画迹有《鹊华秋色》、《秋郊饮马》、
《重江迭嶂》、《东洞庭》、《红衣天竺僧》等。赵孟钅苁模嬉莺屯瘢
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有《松雪斋集》。只是由于书画名气之大,掩
盖了这些方面的才华。妻管道升,字仲姬,善画墨竹梅兰。子赵雍、赵奕,
都在书画方面有根深的造诣。
(艾临)
刘敏中(1242~1318)字端甫,济南章丘人。至元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直言弹劾权臣桑哥的奸邪,没有成功,便辞官还乡。后被起任御使台都事,
当时正值好友王约因直言丢官,刘敏中便闭门称病不去就任。他说“如王约
无罪被弹劾免官,我本就不应复出;如王约有罪,那么,我作为他的莫逆,
没能劝止,这本身就是有过啊!”大德七年,应诏出使辽东等地,所到之处,
惩治刁顽,赈济灾民。刘敏中一生忧国优民,常常半夜洒泪湿枕,而自己则
身不带钱,口不谈市。死时七十六岁。有《中庵集》行世。追封齐国公,谥
号文简。
(艾临)
王约(1252~1333)元代政治家。字彦博,祖居开封,后北迁到真定(今
河北正定)至元二十四年(1287),任监察御使,因为桑哥所诬陷的大臣直
言鸣冤而丢官。几年后,又奉诏赈济京畿东道饥民,使五十多万人得救。又
替高丽王整冶朝纲,民心大快。后因治狱有方,升为刑部尚书。大德年间,
又迁为礼部尚书。至大年间,擢为太子詹事丞。仁宗曾对大臣说:“没经过
王彦博审阅,不要奏启”,礼遇可见一斑。皇庆元年,提升学集贤大学士。
至治元年参酌《大元通制》,对于罢征东省,建三辖省一事,王约说:“高
丽离京四千里,地瘠民困,风俗来兴,远不能和中原一带相比。一旦出现不
测,我治理起来将会格外费劲,不如守祖宗旧制。”这个建议被采纳后,高
丽人画了王约的像,在国内建庙堂祭把。延祐二年,拜枢密付使,至治二年
致仕,元统元年卒,年八十二。王约的著述中,有《史论》30 卷,《高丽志》
4 卷等流传于世。
(艾临)
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宋元之际史学家。饶州乐平(今属江西)
人。南宋有相马廷鸾之子。南宋亡后,隐居不仕。以二十余年精力著述《文
献通考》348 卷,补充唐朝杜佑《通典》之不足,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
要著作。他熟知宋时七大夫的议论,书中收采很多。因身当南宋灭亡,对宋
末统治集团的腐败极为愤慨,书中也常加揭发。晚年任慈湖、柯山两书院山
长、台州(今浙江临海)教授。
(王军)
《文献通考》宋代史学家马端临所著的一部专记历代典章制度的史著。
全书共348 卷,约469800 字,分为24 门(又称24 考),各门起止时间不尽
相同,大至在上古至宋末之间。在全书编排上,作者将舆地和四裔两门置于
卷末,分七个层次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和民族中外关系等
方面全面地、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面貌。该书是继《通典》、
《通志》之后又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巨著,在继承中有独特之处,一般采取“三
段式”的做法:将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后,先用史寥作为例证,然后大量援引
前人关于这些典章制度的议论,最后发表作者的考证意见和对先儒们的批
评,在体裁上创造性地、成功地将文、献、考三部分有机结合在地起,在史
学史上具有根高价值。
(吴秀霞)
元明善(1269~1332)元代政治家。字复初,大名清河人,二十岁游历
吴中,已有文名,被浙东使者推荐为安丰、建康两地的学正。后在枢密院任
职时,深受上司的赏识,仁宗时,元明善升为翰林侍制,参与修编成宗、顺
宗的实录。奉诏节译《尚书》中有关治国的文章,以资皇上参阅。延祐二年,
会试天下进士,明善是主考官,廷试时,又是阅卷官,被录取的后来多成为
元代名臣,升为翰林学士后,参与编修《仁宗实录》。英宗亲自祭祀太室,
礼官们纷纷要求给自己留下签名,皇上让明善代笔签了三个。礼遇之高,当
世所仅有。至治二年,死在位上,年仅五十四岁,谥号文敏。生前撰有《龙
虎山志》3 卷,明善还对古文有研究,可惜著述已失传。
(艾临)
揭傒斯(1274~1344)元代文学家、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
人,延祐元年,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迁为国子助教。天历初年,升为奎章
阁授经郎,文宗对他只称字而不直呼其名。每当中书省奏用儒臣,皇上必问:
“其材何如揭曼硕?”足见皇上对他的看重。揭傒斯参与编修了《经世大典》,
皇上一再称赞他的“纯实”,封为侍讲学士。还任辽、金、宋三史的总裁官,
丞相问:“修史何以为本?”答:“用人为本。”《辽史》编成后,还督促
及早修完金、宋二史。揭傒期留住史馆、夜以继日、不幸染上“寒疾”,七
天后便谢世了。皇上闻听此事,也为嗟叹哀悼。揭傒斯一生清俭,至老不渝。
热衷推荐人才,“扬人之善唯恐不及,揭傒斯文章简达,诗韵清丽。善长书
法,楷、行、草具精,有《揭傒斯临智水千字文》传世。《元史》上讲“殊
方绝域,咸幕其名”,以得到他的文章和书法为束。
(赵元乾)
瞻恩(1278~N51)元回回人,字得之。其祖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初就业于王思廉,天历三年(1330)为应奉翰林文字,未几辞官。后至元间,
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浙西、浙东肃政廉访司事,曾多次平冤狱,颇有政绩。
对经学、史学、天文、地理、历算、水利皆有研究。著有《河防通议》等。
(赵元乾)
于钦(1284~1332)字思容。元朝大臣。益都(今山东)人,后随父迁
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因有才名,荐征为国子助教,升山东廉访司照磨。
后迁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泰定初年,上书请杀铁失等。累官至中书左司员
外郎。历任御史台都事、兵部侍郎,出为益都般阳田赋总管。著有《齐乘》
六卷。
(王军)
《齐乘》元朝于钦撰。6 卷。地方志。记述了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
都、般阳、济南及高唐、禹城、聊城、东阿、临邑等县舆地,分沿革、山川、
郡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八门。书中叙述简洁清晰,可谓地方志中
之善本。清人有《齐乘考证》6 卷,于钦子潜有《齐乘释音》1 卷。
(朱玉婷)
《史集》波斯人拉施德丁(Rashid—ad 一Din)撰。3 集。成书于1310—1311 年。第一集是蒙古史,第二集为世界史,第三集为世界地理志。现仅
存前两部。蒙古史又分为三卷;第一卷上编为突厥蒙古部族志,下编为成吉
思汗及其先祖纪;第二卷为窝阔台,察合台,拖雷、贵由、蒙哥、忽必烈,
铁穆耳等成吉思汗后裔史:第三卷是伊利汗国史。《史集》蒙古史部分内容
丰富,材料比较可靠,可与《蒙古秘史》、《元史》互相参证补充,有很高
的史料价值,有原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史集》波斯文校勘本和俄译本;
有余大均,周建奇据俄译本转译的中文本,商务印书馆出版。
(刘超文)
《太平金镜策》元赵天麟撰。8 卷。赵自称东平布衣,生卒无考。是书
以建八极、修八政、运八枢、树八事、畅八脉、宣八令,示八法、举八纲为
纲,而系以六十四子目。元刊本8 卷,极罕见。明永乐间编的《历代名臣奏
议》中已收录,散见于有关各门。其文皆俪偶之词,无所建白,又冠以进表
一篇,语意弇鄙,两江总督于《四库全书》编纂时揉得以进,《四库全书》
收于存目中。
(刘超文)
《无冤录》元王与编著。2 卷。法医学著作。元至大元年(1308),王
氏任浙江海盐县令时以《洗冤集录》和《平冤录》为蓝本,参照当时的检验
制度,结合自己的心得写成此书。上卷分尸帐式,尸帐例等官吏章程十七项,
下卷分今古验法不同,检验用营造尺,食气嗓之辨和妇人怀孕死尸等死伤辨
别十三项。后该书曾传入日本和朝鲜。
(刘超文)
《河防通仪》我国10 至14 世纪(宋、金、元三代),治理黄河的重要
文献。记述了当时的河工结构,材料和计算方法,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经
验。原著者沈立,在宋庆历八年(1048 年)“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为
书曰《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宋史·沈立传》)。原书早已
失传,现存本为元瞻思(清改为沙克什)在至治元年(1321 年)根据沈立原
著及建炎二年(1128 年)周俊编著的《河事集》和金代都水监所编的另一《河
防通议》整理改编而成。由四库馆臣从《水乐大典》中辑出,书分六门,门
各有目。“凡物料、工程、丁夫、输运、以及安椿,下络,叠埽、修堤之法,
一一咸备。”
(刘超文)
王思诚(1291~1357)元代政治家,字致道,究州嵫阳人,七岁时便能
背诵《论语》、《孝经》,出身农家,至治元年进士,授管州判官,改翰林
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二年升为监察御史,建议“拘囚至于饿死,不若加杖而
使速死”。(语出《元史》183 卷),对于为取贿赂而诬告良民的松州贪官,
如数治罪。王思诚调任秘书监丞,修撰辽、宋、金三朝历史。召为国子司业
时,国于监之间相互哄斗。王思诚罢免带头起哄者五人,降级七十人,使相
互间和睦处事。曾“夜不解衣”镇压红巾军起义。行枢密院椽史田甲,因受
贿东窗事发,畏罪潜逃,有人便把田甲的老母逮了起来。王思诚见后,于心
不忍。田甲老母得以释放。至正十七年(1357),王思诚被召为国子祭酒,
当时正卧病在床,闻命即起,死在赴任的旅舍中,年六十七岁,谥号献肃。
(艾临)
苏天爵(1294~1352)字伯修,人称滋溪先生。元朝大臣。真定(治今
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至湖北查案,平反
了许多冤狱。顺帝初年历充淮东、山东肃政廉访使,又宣抚京畿,大事兴革,
以此遭宰相所忌,不久罢官。后再起为江浙行省参政。至正十二年(1352 年)
在饶信(在今江西东北部)等地镇压红巾军,死于军中。其谙熟元代文献,
辑有《国朝(元)文类》,著作有《国朝名臣事略》和《滋溪文稿》。
(王军)
《元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撰。15 卷。原称《国朝名臣事略》,成书
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以前。从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其他文章中辑录元
代前、中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四十七人的有关资料,扼要说明他们
的生平活动。体例仿朱熹《名臣言行录》和壮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而
又有所变通。所载碑记、行状、家传为多,而有删节。元代许多重要碑传,
早已散失,赖此书得以部分保存。明修《元史》的一些列传即取村于此。有
中华书局影印元刻本。
(刘超文)
《元文类》元苏天爵选编。元代诗文总集,原名《国朝文类》。70 卷,
目录3 卷。选录元代诗文,分为四十三类。元中书省认为所收诸篇“有神治
道”足以”黼黻太平”,命江南行省以学校钱粮刊板印行。书中保存了若干
篇原集已佚的诗文、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后人或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
《宋文鉴》并称。有影印元刻本,有《四部丛刊》本,通行有清光绪间江苏
书局刻本。
(刘超文)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号廉夫,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母李氏,梦见月亮上的金钱落在怀里,生下维桢。父在铁崖山建一座楼,
绕楼植梅百株,集书数万卷,去掉梯子,叫维桢在上面苦读五年,终使考中
泰定进士。故杨维桢自号铁崖。因洁身做物,竟一直当了十年的场盐司令。
曾为辽、金、宋三史作《正统辨》。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年值兵荒马乱,杨
维桢浪迹于浙西山水间。张士诚屡召不赴。洪武二年,朱元璋召修礼乐书志,
也被谢绝了,杨维桢说哪还有快入士的老太婆再嫁人的呢?作《老客妇谣》
一文,以示不仕两朝之意。第二年,朱元璋派车把他接到阙廷。杨维桢只住
一百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