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在科学院任职,并肩负起启蒙教育的重任。在《论物体的固态与液态》一
文中,提出物质和能量不灭的见解。根据他的建议,1755 年创办了莫斯科大
学。他在革新俄语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写有《修辞学》、《俄语语法》等著
作,为克服当时俄语的混杂现象、创造规范的文学语言奠定基础。在《论俄
文诗律书》中,章新了俄诗格律,并以自己的诗作提供范例,促进了俄国诗
歌的发展。代表作有《伊丽莎白女皇登基日颂》,科学与哲理抒情诗《夜思
上天之伟大》和《晨思上天之伟大》。

(吴根成)


《伊丽莎白女皇登墓日颂》抒情诗。俄国诗人罗蒙诺索夫作于1747 年。
颂诗属于高级体诗歌,必须用来歌颂某种重大事件或崇高人物,一般得250~
400 行。伊丽莎白女皇(1709~1761)于1741 年11 月24 日登基,以后每逢
这一天,诗人都得奉命写颂诗,因而标题千篇一律,内容相当单调。他扩大
了颂诗的内容,由赞美性颂诗,发展为纲领性颂诗。名义上是歌颂这位女皇,
但实际上是歌颂祖国,歌颂彼得大帝,赞颂和平,讴歌科学,号召青年们为
振兴俄国的科学事业而发奋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看到广漠的疆土和无穷无
尽的自然宝藏,号召青年们献身于科学。他深信:俄罗斯大地也能诞生自己
的柏拉图和智慧超群的牛顿。这首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光彩的颂诗,成为
俄罗斯诗歌中不朽的名篇,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吴根成)


冯维辛(1745~1792)俄国讽刺作家、民族戏剧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
一个中等贵族家庭。1755 年入莫斯科大学附中学习。因成绩优秀赴彼得堡汇
报,决定了他日后献身于俄国的戏剧事业。1762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
系,进外交部供职。早期作品有政治讽刺诗《传道狐》和哲理讽刺诗《给仆
人的信》。这些诗作是反对专制制度、刺向农奴制社会的一把锋利的匕首。
成名作《旅长》上演,引起巨大反响。它是俄国最早的一部社会讽刺喜剧,
嘲笑外省的官僚地主的粗暴愚昧、爱慕虚荣和崇尚法国文化。1782 年,喜剧
《纨绔少年》上演,受到热烈欢迎。它揭示了农奴制是社会上一切不幸的根
源,在俄罗斯戏剧发展史上起了重大作用。

(吴根成)


《纨绔少年》讽刺喜剧。俄国作家冯维辛作于1872 年。从表面上看,这
是一出生活讽刺喜剧,剧情没有超出一个农奴主家庭的范围。但实际上,它
是一出政治讽刺喜剧,把农奴制的压迫问题提到了首位。在此背景上来表现
贵族的愚昧无知、专横凶残,指出农奴制是社会上一切不幸的根源。普罗斯
塔科娃是俄国农奴主的典型。她贪婪凶残,愚昧专横,经常辱骂、鞭打农奴,
是个“再恶毒不过的母夜叉。”然而,对儿子却有一种动物性的母爱。她让
儿子撑得肚子痛,不让他读书,以免头疼。结果,宝贝儿子长到16 岁,还不
会读、不会写、不会算,扬言科学与教师是他的大敌。他的三个家庭教师也
都是不学无术的无赖和骗子。然而,他深知母亲宠爱自己,嚷着要结婚,于
是其母竟诱拐少女索菲亚与儿子成亲。结果以失败告终,落得人财两空的下
场。当她前去拥抱儿子时,却被儿子推倒在地。作者通过对米特罗方的粗鲁
无知、精神空虚、冷酷无情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在农奴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地主阶级的年轻一代、在精神上的畸形状态。

(吴根成)


拉季谢夫(1749~1802)俄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生于萨
拉托夫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先后在枢密院、军事法庭、贸易部和海关任职。
1771 年开始文学活动。翻译、出版玛布里的《论希腊史》,阐明“专制政治
是最违反人性的一种制度”。创作了俄国第一篇革命诗歌《自由颂》,号召
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预言革命必将到来,成为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宣言
书。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对俄国的革命思想和文学的发展起
了重大作用。

(吴根成)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旅行笔记。俄国作家拉季谢夫作于1790
年。中心主题是抨击沙皇专制农奴制。《旅行记》共26 章,除个别章节外,
均以沿途所经驿站名为标题。各章之间在情节上没有紧密联系,都可独立成
篇,但对专制农奴制的揭露和人民革命的思想似一条红线贯穿全书。作者以
现实主义笔触真实地描绘了农奴的苦难与不幸:他们每星期为农奴主服役6
天,只有假日和月夜才能干自家的活(《柳班》);他们遭受农奴主的残酷
压迫,甚至当作货物被拍卖(《铜村》);他们的婚姻要由农奴主作主,少
东家可以任意霸占女农奴(《扎伊佐沃》);他们终年辛劳,吃的是用3/4
的鼓皮加1/4 的粗粉制成的黑面包,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难生活(《彼
什基》)。作者大声叱责:“贪得无厌的吸血鬼,你们给农奴留下了什么?
只有你们无法夺走的空气。”另一方面,作家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沙俄专制国
家机构的专横、腐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卑官小吏,个个飞扬跋扈、贪赃
在法,不顾百姓的死活。从而点明专制农奴制是万恶之源,提出人民革命的
思想,号召人民用革命的方法摧毁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这对于俄国解放运
动和俄国文学的发展都具重大意义。

(吴根成)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生于莫斯科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9 岁丧父,家境贫困,无力进正规学校,日后靠自学成才。1782 年迁居彼得
堡,任税务局办事员。早期作品有《疯狂的家庭》等喜剧,讽刺首都贵族生
活的空虚和放荡。1789~1793 年创办《精灵邮报》、《观察家》和《圣彼得
堡的玛库利神》三种杂志,发表了不少尖锐的讽刺作品。后被迫流亡外省,
直至1806 年才回到彼得堡,开始创作寓言。一生写了205 篇诗体寓言,共九
卷。别林斯基称他为“俄国唯一的一位真正的、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
言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把简
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在俄国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并被译成五、六十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

(吴根成)


《梭鱼》寓言诗。俄国诗人克雷洛夫作(一译《梭子鱼》,选自《克雷
洛夫寓言·卷八》)。一条梭鱼,因称霸池塘、使同类遭殃而被上告到法庭。
罪状有整整一车。法官是两蠢羹驴、两匹驽马和两三只山羊。审判结果,被
告罪大恶极,处以绞刑。而受贿的狐狸检察长,认为处以绞刑太轻,应当把
梭鱼投到河里淹死。法官们齐声喊道:“妙!”,于是一致通过了决议,把
梭鱼投到了河里。这则寓言揭露沙皇国家机器敌视人民的实质。那些贪赃枉
法的法官和受贿的检察官,本是一丘之貉,在这里,讽刺、夸张的手法大大
有助于揭露沙皇官僚机构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包庇匪徒的罪行。

(吴根成)


《鱼的跳舞》寓言诗。克雷洛夫作(一译《鱼舞》,选自《克雷洛夫寓
言·卷七》)是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罪恶的名篇之一,写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出巡时。因为“有人控告法官、豪强和财主,狮王听了非常恼怒,决定亲自
去巡视自己的国土。”在旅途中,它碰到管理这一带水族的“首长”——狐
狸正把捕来的鱼——“水族居民的代表”,放在锅里煎炸。只见“可怜的鱼
在锅里煎得乱蹦乱跳。”狮王问:“它们为什么摆尾晃脑”?狐狸胡诌道:
“啊!圣明的大王!它们见到你心里高兴,所以才跳起它们的舞蹈。”狮王
听了非常满意,便继续巡视去了。这则寓言斥责沙皇权力的暴虐与伪善,将
沙皇官僚体制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其中“狮王”影射伪善的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首长”影射沙皇的宠臣阿拉克切耶夫。“首长”狐狸本是
鱼肉乡民的恶霸,却花言巧语,为了取悦“狮王”将罪行掩饰得天衣无缝。
作者悲愤地指出,在这种官僚体制下,人民难以逃脱欺压、死亡的厄运。

(吴根成)


《树叶与树根》寓言诗。克雷洛夫作(选自《克雷洛夫寓言·卷四》)
歌颂劳动群众的名篇之一。一个晴朗的夏日,树叶向微风夸耀自己的青翠茂
密:“难道不是我们把整个山谷点缀得如此美丽?难道不是我们使树林显得
如此繁茂、葱郁、蓬松、雄伟?”这时从地下发出一个谦和的声音:“我们
埋藏在阴暗的地下,正是我们把你们哺育”。“如果树根枯萎,树木就要枯
死,也就不会有你们这些叶子。”寓言中“谦和的树根”是指哺育着整个国
家的人民群众。那些大言不惭、飞扬跋扈的“树叶”是指贵族上层。指出人
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贵族上层赖以生存的基础。反映了诗人进步的民主
主义观点,体现了俄罗斯文学高度人民性的特点。

(吴根成)


《狼落狗舍》是寓言诗。克雷洛夫作选自(《克雷洛夫寓言·卷二》)
反映1812 年卫国战争的爱国主义名篇之一。入侵俄国的拿破仑犹如一头灰
狼,但它找错了地方。本想钻进“羊圈”,不料却落入“狗舍”,遭到勇猛
的猎大的围攻。大灰狼急切求饶:“我是你们的老干亲和世交,我是来讲和
的。”有经验的猎人不听它的花言巧语,立即打断它的话说:“你是一身灰
毛,我可是白发苍苍,我早就识透了狼的本性,所以不会上当”。《狼落狗
舍》嘲讽了入侵俄国、陷于困境而不得不求和的拿破仑,那位勇敢的猎人就
是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作者曾托人将这则寓言转赠给他。他在全军将士面前
朗诵了《狼落狗舍》。当他读到:“你是一身灰毛,我可是白发苍苍”这句
诗时,脱下帽子,指了指自己的满头白发,将士们报之以欢呼。这篇寓言成
了鼓舞俄军士气的威力强大的武器。用寓言来反映国家大事,歌颂人民的爱
国主义精神,这不但在俄国是首创,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吴根成)


《天鹅、梭鱼和虾子》寓言诗。克雷洛夫作(选自《克雷洛夫寓言,
卷八》)一天,天鹅、梭鱼和虾子合伙拉一辆小货车。它们三个一块套上车,
个个拼命拉。天鹅一个劲地直往云里飞,虾子则使劲地往后拖,而梭鱼则拼
命地朝池塘边拉。所载货物并不重,但小车一动也没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
些办事不齐心合力,各有各的打算,相互牵时、扯皮的社会现象。作者在篇
首就点明寓意:“合伙共事心不齐,事情一定不顺利;不仅事情办不成,还
要活受罪。”具有鉴诫教诲意义。

(吴根成)


雷列耶夫(1795~1826)俄国诗人。生于巴沃沃的一个小地主家庭,6
岁入陆军学校,学习期间曾受拉季谢夫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23 年,成
为“十二月党人”的领袖之一,积极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沙皇绞死。他
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处女作是悼念库图佐夫的颂诗《热爱祖
国》,代表作《致宠臣》把矛头直指沙皇的宠臣阿拉克切耶夫,社会为之震
惊。组诗《沉思》中最著名的是《伊凡·苏萨宁》,这位质朴的护林老人,
将迷路的侵略军引入歧途,最后与敌同归于尽,诗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政治抒情诗《公民》谴责贵族青年为“柔弱的一代”,抒发了诗人崇
高的公民情怀。长诗《沃依纳罗夫斯基》,借助主人公的奋斗和其妻远赴西
伯利亚寻夫的事迹,讴歌“十二月党人”为祖国和自由的献身精神,受到普
希金的好评。他的诗歌是“公民诗”的典范。他的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对后
世影响深远。

(吴根成)


《致宠臣》政治讽刺诗。雷列耶夫作于1820 年。诗中虽没有点名,但
批判的矛头是直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手下独揽大权的宠臣阿拉克切耶夫。这
个反动的军事头目专横残暴,“整个国家都在宠臣的铁掌下颤抖,谁也不敢
诉苦”。诗人以大无畏的精神揭示人民的痛苦,愤怒地谴责这个“又卑鄙、
又阴险”的“狡猾的献媚者”和“十足的恶棍”。号召当今的勇士行动起来,
严惩宠臣,杀死暴君。《致宠臣》是诗人“给予专制政体的第一次打击”,
举国为之震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吴根成)


格列鲍耶陀夫(1795~1829)俄国喜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