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之个人见解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0-04-07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2 文件大小:3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伤寒论中涉及到猪苓汤的只有三条,我就先说条文,最后总结,和相同作用的方子鉴别比较。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本条有渴欲饮水,有发热等可以算阳明的“证”,但没有恶寒恶风也没有痛疼等表证,所以我理解本条的浮为脉浮微滑,或者是脉浮微洪。有人把这条理解成湿邪为主,如果是湿,为什么会出现渴欲饮水呢?得到的答案是气不化津。什么是气不化津?总的来说两方面:1、脾胃被湿邪所困,对水的吸收作用减弱,体内缺水引起渴。真是这样的话,应该渴不欲饮,大便应该稀。2、肾被湿邪所困,津不能上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肾的水分不能被有效的吸收,排出的水多了,加上脾胃吸收的水分不足于弥补损失的,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如果真是这样那小便应该多。所以这条描述的情况不是湿邪为主,而是阳明有热,伤了津液,所以出现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能。简单说下皮肤水分的蒸发:冬春600ML,夏季炎热时可多达2500。发热汗出和身外夏季的人很像,水分损失加大很多。另外发热时呼吸散发的水分也增加了很多。这可以算热邪伤津的西医注解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