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批评的魅力-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Page 48…

  会过程,首先是作为劳动者在资本剥削下的现实苦难来分析,认为克服这种 

  异化的唯一途径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消灭剥削,使劳动不再成为 

  个人生存的手段。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物质极大地丰富,人人不 

  必再为生存而担忧,劳动成为人的自觉需要时,异化才能最终得到克服。 

       然而,这一观点却遭到法兰克福学派的驳斥。他们认为,马克思仅在“劳 

  动”,即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层面上分析异化现象,把革命的目的局限在劳动 

  者贫困状况的改变,似乎只要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消灭了剥削,物质上 

  富裕了,人的异化便会得到彻底克服。马尔库塞指责说,这种理论是极其片 

  面的,人的解放并不仅仅是物质——技术层面上的解放,而是整个生存层面 

  上的解放,物质生活的富裕并不等于人的自由和幸福,这在今天的资本主义 

  社会已经得到证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尽管已大 

  大提高,但在精神上却陷入了更加沉重的统治,人的物化现象更加严重。哈 

  贝马斯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只注重物质的生产与分配,从而把人类种 

  群的自我保存和发展仅仅归结为“劳动”,这一理论将人完全视为客体化对 

  象,将其思维和行为等同于一种仅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相关的理性行为,从 

  而完全忽略了人在精神和文化上的需要。 

       二、绝对的否定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哲学上反对黑格尔的辩 

  证法,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最终导致肯定,导致同一性,因而是不彻 

  底的。批判理论主张彻底的否定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肯定和同一性。霍克 

  海默宣告,批判理论遵循的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目的在于“揭露一切 

                                                              ① 

  阉割、扭曲、压制人性,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现象。”马尔库塞认为,哲学 

  在本质上是否定现实、批判现实的,因为只有否定现存的一切,才能打破旧 

  的现实,开创一种新的、超越一切旧事物的现实。阿多尔诺在这方面更加激 

  进,他把“否定的辩证法”视为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认为辩证法的灵魂就 

  在于它的否定性,它是一种摧毁的逻辑,是“对彻底的非同一性的意识”。 

  而否定之否定导致肯定的黑格尔辩证法“最终趋向了同一性原则,趋向妥协, 

  趋向矛盾的调和”,因而是“向现存的统治制度投降”的不彻底的哲学立场。 

  ②阿多尔诺指出:“将否定之否定与肯定等同起来构成黑格尔同一性哲学的精 

  髓,它把形式原则提升到纯形式的高度……假如总体是不真实的,那么部分 

                                                                ① 

  的否定绝不能导致总体的肯定,而只能是总体的摧毁。”以他之见,辩证的 

  矛盾运动不可能上升为更高一级的综合和肯定的整体,不论这种整体是返回 

  自身的世界精神或所谓必然实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无产 

  阶级社会。总体总是不真实的,因此,对现有的一切作彻底的、具体的否定 

  应当是唯一的可能。否定的辩证法首先反对同一性原则,因为这种原则用普 

  遍性概念压制了一切个性和特殊的事物,创造了一种普遍的虚假联系,“意 

  味着统治和压迫”,它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市场交换原则,而理性由于容忍 

  这一原则已将自己出卖给同一性。否定的辩证法坚持矛盾的绝对性和非同一 

  性,在它看来,事物永远不可能与自身同一,辩证法除了否定之外不可能是 

  别的东西,因为批判本身就是否定。所谓否定,是一种“连续的、开放的、 

  彻底超越现存的一切的否定”,它决不包含任何肯定。此外,阿多尔诺还声 



①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法兰克福1967 年,第174 页。 

② 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法兰克福1966 年,第15 贞。 

① 阿吉尔诺《否定的辩证法》,第28 页。 


… Page 49…

  称,否定的辩证法是反体系的,因为体系本身便是一种肯定意识,它阻止自 

  我反思,使人陷入不能真实地看待现实的虚假概念之中,而否定的辩证法不 

  是一种普遍的理论,不是一种世界观,仅仅是一种批判,一种意识形态批判 

  和社会批判。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尖锐的批 

  评。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总体上是一个“不真实的”(阿多尔诺语)、 

   “病态的”(马尔库塞语)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有了 

  很大改善,但却陷入更加严密的统治。这种统治建筑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上,并以“科学的管理”出现,因而是一种“新极权主义的统治形式”。它 

  从思想上消灭了反抗,使人彻底丧失了判断事物的能力。资本主义已完全耗 

  尽了它的“乌托邦潜能”,再也没有改善的可能,不可能再给予人以任何希 

  望。马尔库塞号召人们开展一场“大拒绝”运动,与这个社会全面对抗。 

       在这一点上,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与老一代批判理论家如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有明显的不同。哈贝马斯虽然看到了资本主 

  义社会制度固有的弊病,指出它业已陷入日益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但并 

  不否认西方社会制度的历史成就,认为这一制度仍存在着自我改善的可能。 

  它的“乌托邦潜能”并未像阿多尔诺所说的那样已经耗尽。在他看来,克服 

  当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消除人的异化,改善社会状况的唯一途径在于“重 

  建交往理性”:不仅理论研究的重心应当由“认识——工具理性”转移到交 

  往理性上来,而且在生活领域必须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对“生活世界的殖民 

  化”、人际交往结构的破坏、日常生活的贫乏化提出强烈抗议,反对以利润 

  为目的的职业劳动的工具化,抵制竞争机制的普遍化,以及日益沉重的“效 

  率压力”,反对服务性行业、人际关系和时间的金钱化,批判无休止的“消 

  费追逐”。他提出,生活世界应当从官僚管理机构的控制下挣脱出来,在人 

  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支援的基础上按照自助和互助的形式重新组 

  织起来。然而,最重要的是在公共生活 (包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实现 

  符合“交往理性”要求的“话语意志”的民主和自由。这意味着,话语的一 

  致性必须在反对使用权力和暴力、人人都有权参与的前提下按照交往理性的 

  原则来实现。 

       三、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尖锐地批判近代社会 

  理性的片面化倾向。在他们看来,理性在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如巴门 

  尼德)那里本来是统一的,存在与”思维、真理与理性具有不言而喻的同一 

  性。从柏拉图开始,理性显露出分裂的最初迹像。柏拉图在理念论中,试图 

  把认识论问题同本体论 (存在论)问题、伦理问题同审美问题区分开来,从 

  而第一个将理性划分为不同的表现形式。真正使理性发生分裂的应当是亚里 

  士多德。他把智慧视为人的最高品质,认为“道德使人制订出正确的目标, 

                                                   ① 

  而智慧则使人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手段”。在他看来,智慧是实践理性 

  与理论理性相结合的产物。这样,他便明确地把理性划分为两种:体现在实 

  践中的实践理性以及体现在在道德中的理论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性的 

  分裂日益明显。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立的知识领域,理 

  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家和一些 

  唯心主义哲学家试图恢复理性的统一性,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因等曾 



①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亥伦理学》,第6 篇第13 章。 


… Page 50…

  论证上帝是一切知识与合理的生活秩序的主宰 (统一的基础),笛卡尔试图 

  从所谓的“宇宙原则”(mathesis universalis)中导出本体论知识和伦理 

  知识的统一性基础,但这种努力再也无法使理性重新获得其原初的统一性。 

  在哲学史上,使理性的分裂最终得到肯定并固定下来的是康德。康德不仅批 

  判了统一的理性观,而且指出,不同的知识领域各有其特殊性和固有的规则, 

  因此,在这些知识领域中,不但应该而且必须遵循不同的理性原则。在以客 

  观世界为对象的活动中起作用的是理论理性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一 

  点得到详细论证),在社会领域,人必须服从于实践理性原则 (《实践理性 

  批判》对此作了深入的阐述),而在主观意识即思维领域,审美——伦理理 

  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判断力批判》中,这一点得到全面论述)。 

       理性的分裂带来了近代社会理性的片面化倾向,而兴起于18世纪的工业 

  化过程又将理性完全纳入了工具化的轨道,并使它成为压制批判理性的手 

  段。马克斯·韦伯在资本主义官僚国家机器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解释社会的 

   “理性化”过程,认为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资本主义能够按既定目标,通过 

  最合理地使用所拥有的手段来行动,从而在统治自然和商品生产方面取得了 

  巨大成功。现代资本主义创造了一种适合这一社会制度的组织形式,它高度 

  重视效率,确立了“系统地立足于面向现实、权衡目的与手段,重视预测的 

  理性态度”。这样,韦伯便把西方社会的理性化过程仅仅限定在目的——手 

  段理性的范围之内,为理性概念的片面化作了具体的辩护。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对韦伯的观点进行了驳斥,并指责这一观点带来 

  了严重的后果。他们指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的片面化已走向了极 

  端,理性业已萎缩成目的——手段理性或工具理性,而这又导致了对自然和 

  人日益严密、日益沉重的统治。霍克海默在《工具理性批判》中认为,理性 

  由于被局限于目的——手段的关系,已蜕变为“技术理性”,“既被当作统 

                                                         ① 

  治自然的纯粹工具,也发展成一种社会统治形式”。这种统治使人的生活领 

  域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切变成资本主义法律管理的对象,把诸多复杂的现象简 

  化为可以用规则来处理的“典型案例”,从而彻底抹杀了个性的自由与个体 

  间的差异。它把是否合理的问题变成了程序与形式问题,一件事在内容上是 

  否正确的判断则变成了对一种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的判断。在这种统治形式 

  中,金钱与权力是决定性的调节杠杆。哈贝马斯把这种统治形式称为“生活 

  世界的殖民化”,指出它导致了“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意 

  义的解体和判断标准的模糊化,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货币化”。资本主义的 

  统治机构业已与它自身的原初宗旨发生了异化,它们寄生于生活世界,所遵 

  循的仅仅是“技术原则”。哈贝马斯指出,过去,经济剥削和意识形态控制 

  造成了人的物化,而今天,传统价值的解体则带来了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物化。 

       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法兰克福学派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它自称是一种“关于危机 

  的理论”,是“在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中由消除危机的愿望而引出的批判的 

  认识”。它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固疾,并对此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但是, 

  这种分析并非建筑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分析之上,而是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