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对洪氏“争功”之说,我觉得也靠不住。期待云贵内变,一直是洪氏希望之所在,精力专注之目标。若他再耐住性子,等待三个月,事情就完全如他所预计的一样,根本不存在争功的嫌疑。再说,他争到了什么?他可有资格争功?虽然孙可望一经投降,他立即病愈,表示要振励精神,勉图竭蹶,慎终如始,却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地位了。清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分三路进攻云贵,洪氏只是其中的一路,尚且要与宁南靖寇大将军、宗室罗托协商'278',地位陡然下降。顺治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洪承畴再次乞病解任'279',可见他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还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自己的使命宣告完成,只能以体力不支这种最平常、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告退,或许带着走狗良弓之悲,但绝对不敢表露。分内之事还得勉力完成,如“为诸军任饷,十七年八月以前仍不能卸经手之责”'280'。可以说,这就是洪氏第二次乞病解任的内情。
对于洪承畴的乞请,清廷也没有加以挽留。洪氏乞病解任的揭帖在十月十六日到达朝廷,仅仅一周之后的二十三日,清廷即“特准解任回京调理”'281',行政效率如此之高,如此不假思索,这只能证明以往的信任有加,仅仅是一种权宜,一篇迫不得已的权宜,并非真正信任无猜。敕命以来一直如梗在喉,此时洪氏自寻阶梯,正中清廷下怀。五省经略的赫赫威权,只是历史长河遇到坚强礁石激起的一朵小小浪花,转瞬即逝,从来就不能当作铁板钉钉的真实旧事重提,更不能成为洪氏争功的砝码。顺治十六年之后洪氏地位的尴尬,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他最终只能成为又老又废的闲人,凄凄惨惨死在北京,是心机过度还是被清廷无情抛弃?历史是残酷的,又是顺理成章的,这与洪承畴个人天良是否存在关系不大,倒是与他关键时刻总是不够坚定的个性大有干系。我们不可能重演历史,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的原貌,但应该追求对历史作出更合理、更接近真实的解释。当然,本文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而已。
原载《燕京学报》新7期(1999年)、新8期(2000年)
注释:
'219'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60页,顺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28册,A28…13,同日《五省经略洪承畴揭为自陈不职请敕罢斥》。
'220' 《清世祖实录》卷91,顺治十二年四月壬戌条。四川巡抚李国英奏言:“我国家兵威无敌,而小丑敢逆颜行,非兵不强,饷不足,由封疆之臣畏难避苦、利钝功罪之念先入于中,以致贻忧君父耳。”很显然,矛头就是针对洪氏的。
'221' 《清世祖实录》卷91,顺治十二年四月己巳条。
'222' 以上未指明出处者,均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50页,顺治十一年七月初二《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23' 《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38页,顺治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24'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46页,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
'225' 《清世祖实录》卷89,顺治十二年二月戊午条记载顺治帝得知洪承畴此时正“在彼操练军兵,整修器械”,故取消了派驻八旗官兵驻防武昌的决定。
'226'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46页,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
'227' 黄榜元:《兴宁县志》卷18,《杂记·纪异》记载,顺治十一年“红寇复扰”,知县“合桂东官兵进剿,贼众乏食,尽从江西、广东散去。”这时“红寇”活动频繁,看来与李定国的军事行动有密切关系。
'228' 郭岐勋:《桂东县志》卷7,《兵防志》;杨岳方:《酃县志》卷11,《事记·兵燹祥异》。
'229' 《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63页,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经略洪承畴密揭帖》,《明清档案》第25册,A25-4,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备战明年秋冬会剿滇黔贼寇事宜》。
'230'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32页,顺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军前十二年分收支兵马钱粮事揭帖》。
'231' 如顺治十三年南明知府郭子治等率士民投诚,洪氏十分兴奋,认为“巫夔之间耕凿久驰,竟成荒土,贼之外地无委积可恃,动多掣肘。”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成就并非是军事胜利。见《明清档案》第30册,A30-12,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投诚文职姓名请准照例降授》。
'232' 《明季南略》卷16,《洪承畴传》,第522页。
'233'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06页,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常德剿贼大兵已旋荆州会议另发大兵驻扎澧州事密揭帖》。
'234' 戴联壁:《城步县志》卷5,《形胜》,同治七年修,民国十九年重刊本。
'235' 周思仁:《武冈州志》卷8,《流寇纪略》,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236' 《永历实录》第1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237' 《清代档案史料从编》第六辑,第172页,顺治八年七月十一日《沈永忠为沅州失陷请拨军粮以资进剿事题本》。
'238'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07页,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常德剿贼大兵已旋荆州会议另发大兵驻扎澧州事密揭帖》。
'239' 十月十五日据紫阳中路坐拨把总向应芳报称:“高、丁贰家拨兵,自南岳庙一带,于十三日酉时撤转”,“已上靖州。又闻武冈杨武亦要上靖州”,十五日“逆贼将磨阳隘、野猪冲一带预拨尽行撤回”。十七日据刘先扬报称,“逆贼于初九日到武冈,调杨武兵转,杨武心中十分不快。十一日,吩咐各兵收拾,十六日起身,只见各贼甚是慌忙。又云,初八日,逆贼调高贼,于十三日掳掠洞口而去。”载《清代档案史料从编》第六辑,第296页,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初七日《张长庚为孙可望递书降清事揭帖》。
'240' 周思仁:《武冈州志》卷9,《艺文志》,车万育《改复大学碑记》。
'241' 《清史列传》卷4,《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一·阿尔津》,第一册,第241页。
'242' 以上未指明出处者,均见《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70页,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43'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46页,顺治十四年二月初六日《辰州大兵粮米署道玩误事密揭帖》。
'244' 黄志遴虽然“解常德料豆,浅阁湖中,未免迟缓”,“但本官勤慎,会计职前,时未遽同参。”见《明清档案》第31册,A31-24,顺治十四年七月十六日之三《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署道运解粮米迟误有因请准宽宥》。
'245' 《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62页,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经略洪承畴密揭帖”,《明清档案》第25册,A25-4,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备办明年秋冬会剿滇黔贼寇事宜》。
'246'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61页,顺治十三年八月十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28册,A28-77,同日《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兵粮未足难以预期进兵滇黔》。
'247' 《清世祖实录》卷104,顺治十三年十一月辛亥条。案:这实际上是兵部错误理解(抑或是故意如此)洪承畴揭报中的字面意思引起的。在洪氏十三年八月初十的揭帖中,他汇报了从各处调兵增设湖北、湖南、粤西官兵的情形,行动最迟缓的粤西新增一万五千官兵,“必今岁冬春之交乃可齐集”,意思是十三年秋冬之交,自己不敢轻举妄动,以后能否大举出兵,尚须视官兵齐集、粮饷充足、时机凑合这三个条件是否完全具备。但兵部就抓住粤西官兵“今岁冬春之交乃可齐集”的字眼,而将他一再强调的事机凑合抛到一边,决定顺治十四年春天出兵,并上报顺治帝,大概是想拉大旗作虎皮,借顺治帝压迫洪承畴应承十四年出兵。
'248' 《清世祖实录》卷98,顺治十三年二月庚午条。
'249' 《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九月己巳条。案:祖泽远降调后,由原郧阳巡抚胡全才继任,但胡全才很快死去,继任者李荫祖,时年二十九。见《清史稿》卷231,《列传》18,《李思忠附荫祖》,第31册,9338页。
'250' 《明清档案》第18册,A18-97;顺治十一年一月初八日《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简用湖广抚臣》。有意思的是孙可望投降后,洪承畴留任经略,进剿云贵,再以“职军前机务重大,全藉大小贤才分猷共济”为由,将林天擎再次调赴军前,“共商剿抚重务”,十月又荐他任云南巡抚。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83页,顺治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33册,A33-29,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举林天擎预备云南巡抚之任》。
'251' 见《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九月己巳条;卷104,十月己丑条、十一月丙寅条。
'252'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第28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53' 《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六月癸卯条。
'254' 海外散人:《榕城纪闻》,载《清史资料》第一辑,第11页。中华书局1980年8月版。
'255' 《清世祖实录》卷112,顺治十四年十月庚寅条。
'256' 《清世祖实录》卷102,顺治十三年六月壬辰条。
'257' 《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七月庚午条诏云:“如贼中伪官人等有能悔过投诚,带领兵马家口来归者,察照数目分别破格升擢,更能设计擒斩孙可望贼渠来献者,首功封以高爵,次等亦加世职,同来有功人等显官厚赏,皆所不吝。”
'258' 姚文燮:《无异堂文集》卷5,《洪经略传》记载:“经略七省,驻湖南总大兵数十万皆听节制,渐次剿抚,贼不敢东窥,致自相戕灭,公之力也。”北图藏康熙年间刻本。
'259' 《雪桥诗话三集》卷2,第78页:“沅江水,何深沉,沅江桥,长百寻。上有修廓多阴凉,内有卧病之军士。或悲泣,或呻吟,出望军幕遍四野,无船不得过桥下。不闻军中歌舞声,但见壮士戚颜哀音半如哑。过桥北,还入城,屋无壁,惟空楹。其中病军和纵横。死人相望,贵者以火葬,贫者委尘泥,鸢鸟快其上。又见马骨蔽地,行者掩鼻不能前,填塞巷陌,不知战骑之死凡几千。疫气郁郁,瘴云元黄,遗黎狂走心皇皇。”
'260' 顺治十五年五月发生了洪承畴部下随调进攻贵州的提督各镇、各营汉兵于中途逃赴湖南的大规模逃兵事件,逃兵波及的范围北起湖南益阳、安化、衡州府之安仁县,南到桂阳州的桂阳县、广东仁化等地。逃兵杨定国、李世龙等共有693名,“内凡经略及经制提督各镇、各营所在俱有,惟多寡不同,且中有不食粮饷随从余丁。”这说明尽管清军已经开始战略进攻,但军心在长期的对峙之后已经有所动摇和涣散的事实,一旦遇到适当时机就爆发出来了。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顺治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61' 彭而述:《读史亭诗集》卷12,《七言律》,《长沙感怀》之二。
'262'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75页,顺治十四年五月十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30册,A30-136,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两淮协济粤西饷银如期征解请叙录饷司官员》。
'263' 《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78页,顺治十四年七月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31册,A31-23,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兑收江南协济粤西饷粮》。
'264' 《清史稿》卷232,《列传十九》,《范文程》,第31册,第9353页。
'265' 《清史稿》卷244,《列传三十一》,《王命岳》,第32册,第9614页。
'266' 顺治十二年孙可望亲族、妹妹、妹夫等“奸细黄恺附来黄绢内有名亲族”多人被清军拘捕,因“经略辅臣有或看守羁养意味招抚机括等语”,故三法司会审后仍“将各犯羁监收养”。见顺治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刑部尚书图海题本《清政府审拟孙可望家族》,载《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一册上,第302-303页。
'267' 参见李光涛:《李定国与南明——兼论洪承畴之经略南疆》一文,载《明清史论集》下册,第591-61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4月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