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菩萨戒律仪论+堪布益西彭措-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部,观待福德和智慧二资粮又分福德菩提心和智慧菩提心。依靠仪轨而生的粗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依靠修证而生的细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如《大般涅槃经》云:“世俗胜义二谛别,菩提心亦分二类。”
第三部,观待三学:清净相续的戒律、安住本性的禅定、解脱障碍的智慧,菩提心可分三类。观待三聚戒: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律,菩提心又分三类。
第四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提心为胜解行发心。所谓胜解行,指依分别心了达法界的甚深见解而行菩萨道。不净七地菩萨为清净意乐发心。一地至七地菩萨还没有断尽俱生烦恼障的种子,故称不净七地,但他们了悟通达自他平等的本性,远离为求自利的垢染,只为利他而发心,所以其菩提心清净。三清净地菩萨为异熟之殊胜发心。八、九、十地大菩萨已将烦恼障的种子彻底消尽,称三清净地。所谓异熟之殊胜发心指他们自在地获得无分别智,任运成就利他事业。如《十地经》云:“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排牵而去,若至大海,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视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菩提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
佛地之发心是断除一切障碍之发心。与大智慧无二的大悲心圆满的同时,断除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以及微细的二障习气。由于断除了诸障碍,故又称为清净佛地发心。所谓第四,即指胜解行、清净意乐、异熟及断障之四种发心。
第五部,对应于大乘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菩提心分五,如《般若二万颂》云:“初学者菩提心、修治菩提心、见法性菩提心、解脱菩提心、不可思议菩提心。”资粮道菩萨之初学者菩提心,为刚入大乘行者所发之菩提心;入大乘道的障碍通过加行道修行对治,故加行道菩萨之菩提心称修治菩提心;因为见到了法界胜义的本性,故见道菩萨之菩提心称为见法性菩提心;修道菩萨之解脱菩提心,是通过修道而得的无漏智慧解脱一切俱生的障碍后所生的菩提心;无学道现前究竟圆满之无为法的智慧,住于不可思议境界,能任运度化一切众生,所以其菩提心称为不可思议菩提心。
第六部,观待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提心可分六类。相应于布施的菩提心,能满足众生种种心愿;相应于持戒的菩提心,是一切功德法宝所生之源;相应于忍辱的菩提心,不被一切违逆之法所动摇;相应于精进的菩提心,勤于殊胜之修行。无有能毁坏者;相应于静虑的菩提心,不被诸多分别执著想所动摇;相应于般若的菩提心,善能疗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病根。
丁二、依地划分
颂曰:地金月火等二十二者,
依地划分乃至十地间。
菩提心以比喻、友(心所)、相应法分为地、金、月、火等二十二种。将此二十二种依资粮道、加行道乃至十地进行划分。如《现观庄严论》(又名《现证庄严论》)云:“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一。 与乐欲菩提果的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最初发心,如大地,是产生一切白法的基础。
二。 与安住乐欲菩提果的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依相应发心,如黄金,利益安乐众生乃至获得菩提果之间无有改变。
三。 与殊胜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勤相应发心,如新月,能使菩提善法渐渐增上。
四。 与加行之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极依相应发心,如火,烧尽引发见道智慧的障碍。
五。 与布施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檀波罗蜜相应发心,如大藏,布施无有穷尽,能满足众生种种心愿。
六。 与持戒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尸波罗蜜相应发心,如宝源,是一切功德法宝所生之源。
七。 与安忍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羼提波罗蜜相应发心,如大海,不被一切违逆之法所动摇,勤于崇高殊胜之修行。
八。 与精进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毗梨耶波罗蜜相应发心,如金刚,勇猛坚固,无有能毁坏者。
九。 与静虑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禅波罗蜜相应发心,如须弥山,不被诸多分别执著想所动摇其禅定相续。
十。 与般若智慧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般若波罗蜜相应发心,如良药,善能疗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病根。
十一。 与方便善巧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无量相应发心,如善友,凡一切善根不空耗,对利他有情有善巧方便。
十二。 与愿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神通相应发心,如如意宝,能成办自他二利,圆满所愿。
十三。 与势力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摄相应发心,如太阳,如日成熟谷物能成熟所调伏的众生。
十四。 与智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辩相应发心,如歌声,于所调伏的众生善巧能作调伏的教法。
十五。 与神通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量相应发心,如国王,自在无碍地从事利他的事业,非以学识地位等功用作度生之事。
十六。 与二资粮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聚相应发心,如库藏,广积二资粮如无尽之大库。
十七。 与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相应的菩提心为觉分相应发心,如大路,一切圣者皆依此路而般大涅槃。
十八。 与止观相应的菩提心为止观相应发心,如车乘,不偏于生死涅槃二边,能平等快捷方便地修行。
十九。 与总持和辩才相应的菩提心为总持相应发心,如涌泉,摄持含藏已得与未得之法,不忘失宣说妙法无有穷尽。
二十。 与大悲和胜观智慧相应的菩提心为法印相应发心,如雅声,求解脱之所化众生乐于听闻。
二十一。 与大自在信心相应的菩提心为自性相应发心,如河流,所作利他之行坚固无有止息,自在地行入一切智智的大海。
二十二。 与法身相应菩提心为方便相应发心,如大云,给予众生广大布施,降下甘露法雨,成熟无量众生的心相续。
上述二十二种菩提心依地划分如下:前三种菩提心分属于下、中、上资粮道,第四种属于加行道,第五至第十四种分属于见道和修道的十地,第十五至第十九种属于三清净地,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种分属于十地的加行(第九地出定),正行、后行(金刚喻定)。如是划分于资粮道乃至十地间。
有人说此二十二种菩提心不仅属于有学道,亦摄于无学道佛地,如大云菩提,乃不离法身,任运降澍法雨,成熟有情。然而,十地是佛果的不共近因,可以取佛的名相。如《现观庄严论》云:“超过九地已,若智住佛地,应知此即是,菩萨第十地。”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自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广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经观庄严论释》、《智者入门论》中均把二十二种菩提心划分在有学道,没有涉及无学道佛位。那么,真正无学道佛位是否具有菩提心呢?
无学道佛位无有依仪轨而生的世俗菩提心,因为世俗菩提心相应于心与心所,佛地已将心与心所消融于法界。如《入中论》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月称菩萨在《入中论自释》中说:“智慧自性身,尽焚一切如同干薪之所知。所知既不生,其具不生行相之智即是诸佛法身。由于此智真实义境,诸心心所毕竟不转,故依世俗立为唯由身证。”佛地不具世俗菩提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最初发菩提心的时期已圆满,佛地已现前菩提果。但是佛地具有胜义菩提心。佛果时,现见法界实相的智慧圆满,断除了诸障碍,具有无缘大悲心,以智悲双运的胜义菩提心从事普度一切众生的事业。
丙三、摄义
颂曰:总摄归纳愿行此二相,
彼亦以意心愿行广遍,
恰如欲走或者行进般。
总摄以上七种菩提心的内容,归纳在愿行二种菩提心中,所谓愿菩提心即是依靠第六意识的善心希求菩提之心愿。也就是说,仅仅是为利他而求菩提的心愿。正如一个人想要走路,但还没有行动。行菩提心指周遍行持一切利他之行,亦即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行六度万行。如一个人正在路上行走。《入行论》云:“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如人皆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如一个人正在路途中行进,此人最初欲行的心愿不会中断,其目的也不会舍弃。同样,以行菩提心行六度万行时,愿菩提心不会中断消失。宁玛派的大成就者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华智仁波切于《普贤上师言教》(亦名《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若依发心本体而分,则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二种。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譬如,一人去拉萨。最初他想我要去拉萨。同样,首先发愿:我要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犹如欲行,为愿菩提心。已经准备好了真正去拉萨途中所需的口粮、驴马等后,正式启程上路。同样,为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真实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犹如正行,为行菩提心。如此愿行菩提心二者为世俗菩提心。”印度的中观论师莲花戒在《修次初篇》中说:“为利一切诸有情故愿当成佛,初起希求是名愿心。受律仪后修诸资粮,是名行心。”
资粮道、加行道及一至十地位菩萨出定时具有世俗菩提心。资粮道、加行道菩萨依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行,最后于见道位现见诸法实相,证悟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智慧,智慧与大悲双运为胜义菩提心。一地至十地菩萨入定时以及果地佛具有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属于心法,胜义菩提心属于无分别的无漏智慧。真实的胜义菩提心唯依修证力获得,而不依赖仪轨产生。
天降塔
乙三、未得者令得
分二:一、宣说生起世俗菩提心的仪轨;二、宣说获得胜义菩提心不必观待仪轨。
丙一、宣说生起世俗菩提心的仪轨
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丁一、略说
颂曰:首先未获律仪令获取。
补特伽罗心相续中未获得菩萨戒者,依何获取?
一般来说生起世俗菩提心可分四种情况。如《经观庄严论》云:“友力及因力,根力亦闻力,四力总二发,不坚及坚固。”无著菩萨在《经观庄严论注释》中说:“若从他说得觉而发心,是名受世俗发心。此发心由四力:一者友力发心,或得善知识随顺故。二者因力发心,或过去曾发心为性故。三者根力发心,或过去曾行诸善根所圆满故。四者闻力发心,或处处说法时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故。又习善根者,或现在如法常闻受持等故。复次彼四力发心总为二种:一者不坚发,谓友力发心故。二者坚发,谓因等三力发心故。”
一、友力发心。在阿阇黎(友)面前依靠仪轨受持,因为随顺善知识,自己的心不自在的原因,这样的发心为不坚固发心。
二、因力发心。由于过去曾发菩提心,此类补特伽罗具大乘种姓,通过大悲心引发其菩提心。
三、根力发心。由于广行善行,诸善根圆满而发菩提心。
四、分二:(一)闻力发心。随于何处由听闻佛法,使无量众生发起菩提心。(二)习善根者。因闻思佛法并再三串习的力量而发起菩提心。
后三力或四力属于坚固的发心,因为这种发心不被违缘障碍所破坏。
以下广说如何在阿阇黎面前得受菩萨戒。
丁二、广说
分四:一、从何相阿阇黎处受;二、弟子如何受戒之仪轨;三、特殊可于佛像前受戒;四、认定获得戒体的界量。
戊一、从何相阿阇黎处受
颂曰:受戒当依具戒阿阇黎。
甚深见派与广大行派二大车轨同说菩萨戒应从具戒阿阇黎处求受,而且传戒阿阇黎必须通达菩萨戒的学处及传授仪轨,有善巧方便的开示,能引导弟子趋入大乘正道。如《入行论》云:“为命亦不舍,善巧大乘义,安住菩萨戒,珍贵善知识。”大乘具相善知识应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他必须精通大乘法义,对菩萨戒的学处善能通达,并能善巧摄受引导弟子。第二、他必须安住于清净菩萨律仪。此善知识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会舍弃大乘法义和菩萨戒。《菩萨戒二十颂》云:“从彼具有胜智力,具戒上师而受之。”《梵网经》云:“若佛子!应学十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