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家人都来到红丸的商店进行现场观察,之后一致决定破除赊账,实行现款买卖,而这正符合了和田一夫早先的打算。 
1955年11月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就在这天,八佰伴正式实行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新举措。由于事先已做宣传,还没开门,八佰伴门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开门,顾客蜂拥而进,一边啧啧惊叹售价便宜,一边抢购商品。店员忙得满头大汗,应接   
不暇,两部收银机没有一刻停歇。 
第二天,八佰伴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消息就在热海一带广为流传,顾客更是纷至沓来,有的人甚至从几十里外乘车赶来八佰伴购货。 
此后的八佰伴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价廉物美商店,而在“台风事件”中,八佰伴坚决不涨价的措施更是赢得了不少顾客,发展的速度是一日千里。 
但和田一夫并不满足,1961年,32岁的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组织,赴美国洛杉矶考察。考察的项目主要是当时在美国零售业十分流行的超级市场,向他们学习管理技术和经营策略。 
在考察中,和田一夫发现,超级市场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顾客来说,自由挑选商品,一次性付款,能获得很大的便利;对店主来说,可节省大笔人事开支。和田一夫把未实施自选的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店员数做了一个比较,二者大约是1∶5的悬殊。这就是说,光营业员的开支,超市就可节省五分之四。 
和田一夫决定把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今后的主营方向。两个星期的考察日程匆匆而过。他觉得,走马观花的考察,还不足以应付日后开办超级市场。视察团解散后,他又独自留了下来,来到一家超市做杂工,对商品的存库、分类、包装、上架、标价等都仔细揣摩,收工后把原始数据和心得记在笔记本中。赴美3个月,和田一夫记下的笔记就有四大本。 
回到日本后,和田一夫便着手将自家的老店改成超级市场。也就是这一年,33岁的他正式接替了父亲的社长职位。从此,八佰伴进入和田一夫时代。 
 
 

 
第166节:不死之鸟(3) 
康丽
海外扩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百货业开始大分化、大改组、大兼并。许多像八佰伴这样规模的公司遭到兼并的厄运。八佰伴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业绩不俗,但仍有遭外强吞噬之虞。和田一夫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子。 
他最先把目光放在了巴西。当时巴西正处于经济发展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1969年5月,和田一夫乘飞机飞往巴西东南海岸的大都市圣保罗,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他发现,当地的服务业十分落后。日本的服务水平比这里至少要先进一个世纪,八佰伴来圣保罗发展,大有可为!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间百货公司开张。和田一夫带领全体职员站在店门口,一边频频鞠躬,一边不停地说:欢迎光临,请多关照。 
开张仪式后,顾客如潮水般涌进商场。不到一小时,已有超过一万人进入店铺,店内挤得水泄不通,收银机前排起长队。这种情景,和田一夫在国外从未遇到过! 
在巴西开设分店成功后,和田一夫决定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他的国际化最明确的构想就是“环太平洋连锁化”。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开张;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号分店开张;1987年马来西亚八佰伴第1号店开张;1988年,台湾八佰伴第1号店在台中市开业……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当年,和田一夫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了解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发的宏大计划毅然决定在浦东建世界最好的百货店。1995年12月,“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开业当天,一共接待了107万名顾客,这不仅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一个新纪录,而且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他在日本的分店数增至58间,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而八佰伴集团在日本国内总收益才900多万美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1992年,他又斥资3.4亿美元在上海合资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他更石破天惊地宣布:要在2000年,在中国内地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3000家汉堡包快餐店 
然而,他犯了欲速则不达的经营大忌。他不惜负债求发展,令集团潜伏下巨大的危机。由于过度扩张和市场定位不准,1994年八佰伴兵败北京;1995年,上海新世纪商厦也陷入严重危机……八佰伴的经营开始极度恶化,债台高筑,欠下13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不得不于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产!他的破产也同样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死之鸟 
一夜间,和田一夫变成一个连累八佰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破产”一词,更像恶魔似的纠缠着和田一家,夫妇俩最终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两房一厅居室。 
和田一夫一生经历过三次失败。第一次是他21岁时热海的那场大火,第二次失败是遇到经济危机,和田一夫在海外的第一笔投资———20世纪70年代在巴西的投资全部损失,第三次失败就是八佰伴破产。 
在经历了最初的痛苦、伤心、绝望之后,他在书本之中寻找慰藉。他曾经回忆说,八佰伴宣布倒闭以后,他就捧着《邓小平传》读了好几遍。好似找到一个知己,因为邓小平和自己一样,失败过三次。他还说:“邓小平最后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时是74岁。之后,他提倡改革开放,留下丰功伟业。而当八百伴倒闭时,我才68岁,我深信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1998年,年已70的和田一夫设立经营顾问公司,并开办国际经营塾,决心将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年轻的经营者们,NHK电视台等日本传媒称其为“不屈之人”。这位昔日“八佰伴舰队”叱咤风云的舵手,如今只是一位靠退休金生活的72岁的日本老汉。不过,那种骨子里的浪漫和豪气依然没有消褪。 
泡沫经济崩溃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日本的经济景气依然没有曙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倒闭破产的企业家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而像他这样70多岁的老人在企业倒闭之后依然乐观向上,寻求东山再起,也许会给那些事业失败、生活无着的人一些鼓励。 
和田一夫说过:“火凤凰必将重生,在燃烧自己后,会再创新天地,大不了从零开始。”“一切都是我的错!真是,72岁重新登攀。有梦想,就有可能。” 
成功秘诀 
勇于从零开始的“不死鸟”精神。 
勇于承担责任的硬汉胸怀。 
 
 

 
第167节:“英特尔”的心脏(1) 
康丽
“英特尔”的心脏——戈登·摩尔 
财富档案 
在IT行业有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一条定律把一个企业带到成功的顶峰,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信息产业几乎严格按照这个定律以指数方式领导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个定律的发现者不是别人,正是世界头号CPU生产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在摩尔主导Intel的十几年时间里,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工业萌芽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摩尔以其敏锐的眼光,准确地预测到了PC的成功。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随着PC在全球范围获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从一个存储器制造商成长为一个更加辉煌的Intel。戈登·摩尔正是这场变革和进步的最大推动者和胜利者。 
企业类型 
计算机业。 
成长记录 
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什么,当然是电脑和网络,哪个行业最赚钱,当然是在风口浪尖上的IT行业,那么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是谁,也许会有一些犹豫,不过看看自己的电脑,瞅瞅无处不在的广告,这个答案就一目了然,当然就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尔”,它是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生产着电脑的“心脏”——CPU,是真正的芯片巨人,任何一个计算机制造商,没有谁敢拒绝英特尔的产品,没有谁敢不使用著名的奔腾系列,虽然计算机战场硝烟四起,但几十年来,它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几乎成为完美的化身。 
而这个完美的化身是由三驾马车所驾御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安迪·格鲁夫,每一个都是那么赫赫有名,功勋盖世,他们是完美的最佳组合,诺伊斯被尊称为“圣人”,引领着企业发展方向,安迪被称为“偏执狂”,用铁碗管理着公司,摩尔则是出类拔萃的技术天才,计算机产业发展第一定律的发明人,尤其擅长技术趋势的分析与谋略的策划,是英特尔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它的“心脏”。 
科学家的梦想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尔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佩斯卡迪诺。父亲没有上过多少学,17岁就开始养家,做一个小官员,母亲只有中学毕业,但一家人日子过得也温馨和乐。 
11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年幼的摩尔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当时邻居的孩子有一个独特的圣诞礼物,那是一个化学装置,里面有许多真正的化学试剂,可以制成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可以制造炸药,摩尔简直完全着了迷,整天跑到邻居家里去,研究这些小东西,他开始想成为一个化学家! 
在学校里,摩尔不是最用功的那个人,但却是最会学习的那个,他整天跑出去做运动,搞发明,但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化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想。1950年,摩尔获得了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深造,于1954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摩尔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当时他的研究方向是观察红外线吸收性状和火焰分光光度分析。但不久研究小组因两个上司的离去而名存实亡。而摩尔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他说:“我开始计算自己发表的文章,结果是每个单词5美元,对基础研究来说这相当不错。但我不知道谁会读这些文章,政府能否从中获得相应的价值。” 
几年之后,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合作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邀请下,1956年,摩尔回到加利福尼亚,作为一名化学专家加入了肖克利半导体公司,他想放弃以前那种太过于虚无缥缈的理论研究,做点事情,让自己的研究得到应用。 
事实证明,摩尔加入肖克利半导体公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合作伙伴,成就了一番最伟大的事业。罗伯特·诺伊斯、布兰克、拉斯特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也有缺憾存在,因为肖克利是天才的科学家,却缺乏经营能力。他雄心勃勃,但对管理一窍不通。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曾评论说:“肖克利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 
于是,公司里意气相通的8个人决定“叛逃”,带头人是诺伊斯,他是摩尔最好的朋友。他们向肖克利递交了辞职书。肖克利怒不可遏地骂他们是“八叛逆”。但青年人还是义无反顾离开了他们的“伯乐”。不过,后来就连肖克利本人也改口把他们称为“八个天才的叛逆”。在硅谷许多传说中,“八叛逆”的照片与硅谷第一位创业者惠普的车库照片,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 
 
 

 
第168节:“英特尔”的心脏(2) 
康丽
从仙童到英特尔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华尔街日报》,按纽约股票栏目挨家挨户寻找合作伙伴,他们找了35家公司,但被拒绝了35次。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家地处美国纽约的摄影器材公司,这家公司名称为Fairchild,音译“费尔柴尔德”,意思就是“仙童”。已经60多岁的费尔柴尔德先生已经没有多少心情和动力了,他只提供了3600美元的种子基金,要求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器件,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于是,“八叛逆”创办的企业被正式命名为仙童半导体公司。 
“仙童”们商议要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克利重视的项目。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答应提供财力,总额为150万美元。诺依斯给伙伴们分了工,由摩尔负责研究新的扩散工艺,而他自己则与拉斯特一起专攻平面照相技术。 
1958年1月,IBM公司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