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全新的、奇特的、有时让人感觉可怕的在线经历变成家家户户都能接受的安全生活内容。 
到1991年年中,公司已经拥有了13万客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接着,在凯斯的提议下,公司开始改名为“美国在线”,一方面强调其所提供的在线服务,一方面着眼于整个美国,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力,当然,后来的它不仅震撼了美国,也震撼了世界! 
 
 

 
第253节:“美国在线”创始人(3) 
康丽
独辟蹊径的奇迹 
1992年,在凯斯的领导下,只有120名雇员的美国在线在纽约股市挂牌上市,一举筹集了6600万美元,这笔资金在公司的迅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凯斯雄心勃勃,准备把“美国在线”建成像微软、苹果那样的大公司。 
为此,凯斯确定了“美国在线”重要的战略核心,这是从早年的工作经历和快餐店得来的启示,任何技术再好,如果不实用,一样会被市场淘汰,而人们都喜欢方便、简单的东西,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他认为美国在线也该如此——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这使美国在线与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有显著区别。 
凯斯不出售复杂软件、复杂电脑,或暗地做其他生意。他只把方便和网络出售给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厌倦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讨厌复杂软件,但是愿意同美国在线的使用者朋友或陌生人交流他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热门话题,或喜爱的音乐,甚至生意经。 
凯斯坚持的就是这样一种面对普通消费者的战略,这在硅谷的技术精英们看来简直是在发疯。但是这种面向消费者的简单思路却给他的公司在华尔街股票市场上带来1200亿美元的价值。正如美国在线创始人史蒂夫·凯斯所说的那样:“美国在线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要成为一个大众媒体,成为普通客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凯斯的客户选择决定了网站的外观、感觉、风格和内容:即使在那些刚接触电脑的用户看来,美国在线给他们的感觉也是简单、友好的(在90年代初,电脑生手众多)。尽管“强大的用户”和信息专家瞧不起美国在线的大众化风格,但它对公司的客户价值理念来说却非常关键。美国在线是为数不多的能令电脑使用变得更容易、更有乐趣的公司之一。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品牌效应,让“美国在线”深入人心,为此,美国在线不仅在内部发展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时关注外界,有些品牌,在美国在线之外已经生成,那么,美国在线所采取的做法就是,将它们买下。从ICQ,Spinner,到Winamp,MovieFone等等,都是美国在线曲线救国政策的产物。 
事实证明,这些名牌的确给美国在线增光不少,而它们也因为加入美国在线,得以扶摇直上。品牌,在美国在线眼里,也意味着边际效应,它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当然,还有广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只有两家公司通过网络赢利,而美国在线就是其中之一的最大原因。 
在别的公司还对网络广告没什么概念的时候,美国在线已经开始实施自己的广告策略了。先是一家不出名的长途电话公司与美国在线签下了100万美元的生意。因为网上广告比在电视、报纸上做要便宜太多,而通过网络与美国在线的用户结账,也可省去不少额外开销。紧接着是两个大客户——亚马逊网上书店和最大的零售书店Barnes & Nobel,它们都开始利用美国在线进行书籍的销售。 
凯斯从来不会放弃每一个机会。当时的美国在线有着网络世界里最庞大的聊天社区。每天有14000个聊天室在运行,每个聊天室平均有23人。1997年3月,美国在线又将它的14000个聊天室向广告商开放。 
紧接着,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开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之旅,因为在线一贯所持的平民作风,它的电子商务获得了极大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体会了第一次网上购物。1996年6月26日,美国在线与美国第一合作推出了第一种网络信用卡——美国在线VISA卡。当人们持有这种网络信用卡时,购物变得更加方便。 
在凯斯的领导下,不过短短的十几年,美国在线的资本总额已经达到1640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收入48亿美元,利润7.62亿美元,雇员12100人,成为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它的即时网上寻呼产品称雄美国。可以说,美国在线是代表美国“新经济”的最为著名的网络公司。今天的美国在线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身价最高、经营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其股票市值高达1600亿美元,相当于电脑巨人IBM的两倍。 
   
美国在线的神话并没有结束,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交易额达1660亿美元,而新公司的价值在合并后高达350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两公司合并后,将成为世界第七大公司,年销售总额300亿美元以上,将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娱乐和通讯服务”。 
互联网从来不可捉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神话却在2003年1月12日落下了帷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董事长凯斯因公司陷入业绩直线下降的困境而引咎辞职,这其中问题重重,或许过多狂热的扩张已经埋下了一定的祸根,或许,网络股本来就是泡沫,美国在线这个巨大的“泡沫”会不会消失,人们还在疑虑和观望中。 
离去之后的凯斯将何去何从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无论如何,他的创业和神话都将给后来的互联网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成功秘诀 
信奉“胆量决定规模”。 
迎合并推动了电子商务的时兴潮流。 
 
 

 
第254节:“戴尔”电脑创始人(1) 
康丽
“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财富档案 
著名的个人电脑品牌“戴尔”的创始人,“戴尔”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计算机系统公司,他开创了网上直销电脑和为用户量身定做电脑的方式,带来了最新的全球革命,被公认为是   
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的网上供应商,每天在线销售额达3000万美元。是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拥有个人资产为214.9亿美元。 
企业类型 
计算机业。 
成长记录 
戴尔(Dell)公司女职员说:“谁比我们老板年轻?谁比我们老板有钱?谁比我们老板更帅?”她们完全有理由骄傲,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做为全球最年轻、最优秀、最有身价的CEO,戴尔是如此的光辉照人,让所有同龄人自惭形秽。 
但这只是别人眼中的戴尔,真实中的他依然保持着他一贯朴素务实的作风,他把心中最重要的部分都留给了对手和顾客。这一点就连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和微软的比尔·盖茨都大加赞赏。格鲁夫这样评价戴尔:“他虽然没有拉里·埃利森那样的影响力,也不具有史蒂夫·乔布斯那种傲慢的气质,但迈克尔具有超凡的胆识,在处理那些别人认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时,他总显得那样的从容不迫。” 
一、辍学去创业 
1965年,戴尔出生在美国休斯敦,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父母希望小迈克尔以后能成为一名医生,在美国,这是最正确不过的选择,也是一条光明大道。 
但现实并没有朝着父母想要的方向发展。中学三年级时,戴尔开始迷上了电脑,他喜欢把他那台Apple Ⅱ拆散,又重新装上。与此同时,一种经商的本能也在他内心蠢蠢欲动。 
16岁上中学时,戴尔找到一份差事——替休斯敦《邮报》拉订户,他设想新婚夫妇是这种报纸的最佳订户,于是雇同学抄录下新领结婚证者的姓名和地址。他将这些资料输入电脑,并向新婚夫妇们寄去一封颇具特色的信,并免费给每对夫妇赠阅两周的《邮报》,结果他大获成功,赚了1.8万美元并买了一辆宝马汽车。 
1983年,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一片期望,戴尔进入了德克萨斯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但事实上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很想大干一场。他从当地的电脑零售商那里以低价买来了一些积压过时的IBM的PC电脑,开始做起了二手商。 
事实上,戴尔的生意出奇地成功。下课后,他宿舍门口总是排满了来买他装的电脑的人。由于他丰富的电脑知识和敬业精神,他组装的电脑质量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价格便宜。同样一台电脑,IBM当时卖2000美元,他只卖700美元。因为IBM电脑最后售价中的2/3让中间商、代理商给赚走了。后来,戴尔回忆说:“由于批发商的高价与用户得到服务有差距,这给我做直销创造了机会。”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戴尔在组装、升级电脑方面已是名声远扬,并屡屡获得合约。从这件事上,这个虽然年轻但已经有好几年市场经验的人看到了商机,针对传统销售组织的不足之处,戴尔开始自己的事业: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去除零售商的利润剥削,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从而改进电脑的销售过程。 
这个想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尝试过。而年轻的戴尔发现了,他要开始这个伟大的冒险尝试。 
1984年1月2日,戴尔凭着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经营起个人电脑生意,“戴尔电脑”成为第一家根据顾客个人需求组装电脑的公司,而且不经过批量销售电脑的经销商控制系统,直接接触最终用户。 
他的事业越做越忙,大学第一学年一结束,戴尔就打算退学创业,此举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不令人满意的话,他就继续读他的医学。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第255节:“戴尔”电脑创始人(2) 
康丽
辉煌与挫折 
此后的成功就像神话一般,戴尔攀升的速度几乎比火箭还快! 
1986年,戴尔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1987年3月,才22岁的戴尔就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的“青年企业家”,就此在美国商界脱颖而出。 
1987年10月,戴尔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获利了1800万美元。这一年,他只有23岁,他开始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88年戴尔的名字受到华尔街关注,DELL公司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融资3000万美元,市场价值达到8500万美元。 
接着,他开始向海外进军,戴尔在加拿大和当时的西德创办了全资子公司。随后,他大胆改革公司结构,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全球范围统一的产品资源,使销售和市场配套集中起来。 
1989年,戴尔收入高达2.5亿美元。随着全球的销售形势越来越好,他又分别在法国、瑞士、爱尔兰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开设了分公司及办事处,并于1991年3月在爱尔兰成立了欧洲制造中心。进入90年代,Dell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收入平均年增97%,净利更是达到166%。 
而他成功的惟一秘诀就是,电脑直销,取消中间环节,成为一个不生产零件只搞组装的   
商人,其根本诀窍就是把原来的中间商的利益归为己有。 
其实这没有什么创意,就像山姆·沃尔顿把每一家连锁店开到小城镇一样,但戴尔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知道沃尔顿的原则同样也能在电脑业所向披靡。 
Dell公司的副总裁康尔特·托福尔说:“在我看来,迈克尔的天赋并没有得到应得的肯定,对市场的每一丝动向都有敏锐的洞悉,是他创造了Dell公司经营模式的要素。”Dell公司奉行的是一种最朴素最实际的哲学:组装和销售计算机。但是越是朴素、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容易被人忽略,而戴尔就在这个缝隙中生存、发展、壮大,用最快的速度! 
但是过分的顺利使得戴尔有些飘飘然,他还太年轻,所以没有想到乐极生悲。随着公司的发展,日益膨胀的规模与它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像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公司一样,它面临着一个飞跃或深渊。太过快速的增长引发了功能失调的问题,公司无法根据产品类型理清盈利和亏损,在基础设施和管理经营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它陷入了失控状态。 
戴尔想通过惯常的零售渠道来挽救这种局面,但已经来不及了。公司出现了一个季度的亏损,股票价格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