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虚补之,阳实泻之,必使其愈,以为工也。平按∶顺《素问》作从。)黄帝曰;病热当何禁?岐 
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肉热过谷,故少食则复;谷热少肉,故多 
食为遗也。)黄帝曰∶其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如何?(足太阳、足少阴,表里共伤于寒, 
故曰两感。冬日两感于寒以为病者,脉之应手及病成形,其事何如也。平按∶两感上《素问》有 
病字。)岐伯曰∶两伤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冬感寒时,阴阳 
共感,至其发时,还同时发也。故至春发,一日则太阳少阴俱病也。足太阳上 
头,故头痛也。手少阴上挟咽,足少阴挟舌本,手太阳络心循咽,故令口干。手少阴起于心中, 
足少阴络心,手太阳络心,故令烦满。平按∶《素问》新校正云∶《伤寒论》作烦满而渴四字。) 
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肠满身热,不食谵言。(谵,诸阎反,多言也。手阳明属大肠,足 
阳明属胃,足太阴属脾络胃,手太阴络大肠循胃,故令肠满身热,不食多言也。平按∶《素问》、 
《甲乙》作不欲食谵言,《素问》王注∶“谓妄谬而不次。”新校正云∶“杨上善云∶多言也。” 
与此正合。)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厥,水浆不入,则不知人。(手足少阳皆入 
耳中,故令耳聋。足厥阴环阴器,足少阳绕毛际,手少阳历三焦,故令囊缩厥也。手少阳布膻中, 
足少阳下胸中,足厥阴循喉咙后,手厥阴起胸中属心包,故令浆水不下,不知人也。平按∶《素 
问》、《甲乙》厥上有而字。)六日而死。(三阴三阳俱病,气分更经三日皆极,故六日死也。) 
黄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气分极者,脏伤腑塞, 
营卫停壅,后三日死,其故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之长也,其气血盛,故不知人,三 
日其气乃尽,故死。(胃脉足阳明主谷,血气强盛,十二经脉之主,余经虽极,此气未穷,虽不 
知人,其气未尽,故更得三日方死也。平按∶《素问》、《甲乙》经下有脉字。) 

卷第二十五·伤寒
热病说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伤肺则死,见《素问》卷九第三十三《评热病论》篇。自篇首至饮之汤, 
见《甲乙》卷七第一中篇,唯编次前后小异。自黄帝问曰劳风为病至伤肺则死,见《甲乙》卷十 
一第七。自偏枯身偏不用 
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篇。自偏枯身偏不用至浮而取之,见《甲乙》 
卷十第二下编。自热病热三日而气口静至末,见《甲乙》卷七第一中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 
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汗者,阴液也。热者,阳盛气也。阳盛则无汗, 
汗出则热衰。今出而热不衰者,是阳邪盛而复阴起,两者相交,故名阴阳交也。)黄帝 
曰∶愿闻其说。(请说阴阳交争,死之所由。)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 
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食而不复热。热者, 
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精者,谷之精液,谓之汗也。 
伤寒邪气,谓之热也。今邪气与精气交争于骨肉之间,精胜则邪却,邪胜则精消。今虽 
汗出而复热者,是邪战胜精,故致死也。平按∶热者邪气也《素问》、《甲乙》作复热 
者邪气也。)不能食者精毋,精毋,瘅也,而留者,其尽可立而伤也。(热邪既胜则精 
液无,精液无者唯有热也。瘅,热也。其热留而不去者,五脏六腑尽可伤之,能食也。 
平按∶精毋精毋瘅也《素问》、《甲乙》作精无裨也。而留者《素问》作病而留者, 
《甲乙》作热而留者。新校正云∶“《甲乙》作而热留者。”其尽可立而伤《素问》、 
《甲乙》作其寿可立而倾。注尽可伤之能食也句,费解,疑“能食也”上脱“故不”二 
字。)是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 
明矣。(夫汗出则可脉静,今汗出脉犹躁盛,是为邪胜明矣,知定死也。平按∶是夫 
《素问》作且夫。《甲乙》无热论曰三字,脉下无尚字。注“知定死也”,袁刻脱此四 
字。)狂言者,是失 
志,失志者死。(志者,记也,肾之神也。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动气衰矣,则神志 
去之,故死也。)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汗出而热不衰,死有三候∶一不 
能食,二犹脉躁,三者失志。汗出而热,有此三死之候,未见一生之状,虽瘥必死。 
又有三分之死,未见一分之生也。平按∶《甲乙》作此有三死。)黄帝问于岐伯曰∶ 
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身热烦满,当为汗解。今不解,故问。 
平按∶《甲乙》作病身热汗出而烦满不解者何也。)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 
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风热开于腠理为汗,非精气为汗,故身热不解 
名为风也。烦心满闷不解,名厥病也。有风有厥,名曰风厥也。)问曰∶愿闻之。答 
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肾间动气, 
足太阳所王,足太阳与足少阴表里,故太阳先受邪气,循脉而上于头,得热则足太阳上 
者从之受热,即为上热下寒,以为厥逆汗出不解烦满之病也。)问曰∶治之奈何?答 
曰∶表里刺之,饮之汤。(可刺阴阳表里之脉,以攻其外,饮之汤液,以疗其内,此为 
疗风厥之法也。平按∶《素问》、《甲乙》汤上有胀字。)黄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晚,唾出若涕,恶风即振寒,此为劳 
中之病也。(劳中得风为病,名曰劳中,亦曰劳风。肺下,病居处也。强上,好仰也。冥 
视晚,晚,迟也,谓合眼迟视不见也。唾若涕者,唾如脓也。不用见风,见风即便振寒, 
此为劳中之病状也。平按∶《素问》、《甲乙》视下无晚字,即振寒作而振寒,劳中 
作劳风。《素问》新校正云∶“杨上善云∶冥视,谓合眼视不明也。”与此小异。《千 
金》冥视作目眩。)问曰∶治之奈何?答曰∶以救俯仰,(此病多为俯仰,故救之。) 
巨阳引精者三日,中 
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微出青黄涕,其状如稠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孔中出,不 
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以针引巨阳精者三日,俯仰即愈,引阳明精者五日,少阳不 
精引之七日,方有青黄浊涕,从口鼻中出,其病得愈。若不出者,上伤于肺,不免死也。 
平按∶《素问》、《甲乙》中者作中年者。《素问》新校正云∶“《甲乙》作中若五日。” 
今本《甲乙》仍作中年者五日。《千金》作“候之三日及五日中不精明者,是其症也。” 
与此不同。又微出《素问》、《甲乙》作咳出,如下无稠字。《素问》鼻下无孔字。 
《甲乙》孔作空。)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知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 
损其有余,乃可复也。(偏枯病有五别∶有偏一箱不收,一也;有偏不痛,此不用并痛, 
二也;其言不异于常,三也;神智不乱,四也;病在分肉间,五也。具此五者,名曰 
偏枯病也。平按∶《灵枢》知不乱作志不乱,《甲乙》作智不乱。)痱为病也,身无痛 
者,四肢不收,知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痱,扶非反, 
风病也。痱风之状,凡有四别∶身无痛处,一也;四肢不收,二也;神智错乱,三也; 
不能言,四也。具此四者,病甚不可疗也。身虽无痛,四肢不收,然神不乱,又少能言, 
此可疗也。俗称此病种种名字,皆是近代医人相承立名,非古典也。平按∶注此病,袁 
刻病误作痛。)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疗法先 
取其本,后取其标,不可深取也。平按∶病下袁刻脱先字。浮而取之《甲乙》作必审 
其气之浮沉而取之。)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 
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三阳受病未入于阴至三日也。未入于阴,故气 
口静也。三阳已病,故人迎躁也。人迎,谓是足阳明脉结喉左右人 
迎脉者也。以诸阳受病,故取诸阳五十九刺泻其热气。以阳并阴虚,故补阴也。平按∶ 
实其阴,实字原抄缺下半,袁刻作泻,恐误,《灵枢》、《甲乙》作实,本注云故补 
阴也,亦宜作实。)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则泄。所 
谓勿刺者,有死征也。(阴阳之脉皆静,谓为阴阳交争,是其死征,故不可刺也。非 
阴阳争,宜急取之,若不泄汗,即泄利也。平按∶汗下《灵枢》有出字。)热病七八日, 
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指间。(七日太阳病衰,八日阳明病衰, 
二阳病衰,气口之脉则可渐和,而脉喘动头眩者,热犹未去。汗若出急,刺手小指外 
侧前谷之穴,浅而取之;汗不出,可深刺之。平按∶《灵枢》、《甲乙》作手大指间, 
与杨注异。)热病七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热病至七八日, 
二阳病衰,其脉则可渐和,而微小者,即热甚,所以溲血口干一日半死。脉小者,内热 
消瘅之候也。平按∶注而微小者,袁刻而作脉。)脉代者,一日死。(热病七八日脉 
代者,内气绝候,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庸刺,喘甚者死。 
(热病已得汗,其脉当调,犹尚躁喘,且复身热,此阴阳交,不可刺也,刺之者危。喘 
甚热盛者死,不须刺也。平按∶《灵枢》汗下有出字,勿庸刺作勿刺肤。)热病七八日, 
脉不躁,躁不数,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刺者,勿庸刺之。(热 
病七八日,二阳病衰,故脉不躁,虽躁不数者,至后三日,合十二日,三阴三阳热衰, 
故汗出愈也。若从九日至十二日汗不出者,十三日死,计后三日者三日后也。又曰∶ 
十二日厥阴衰日,即便汗出。如其不出,至十三日为后三日,从九日后以为四日也。虽 
未刺之,不须刺也。庸有本为肤。平按∶《甲乙》躁字不重。《灵枢》、《甲乙》上数 
字作散。未曾刺者,《灵枢》刺作汗,《甲乙》作未汗二 
字。庸《灵枢》作腠。)热病,先身涩,倚烦 ,干唇嗌,取之以第一针,五十九刺, 
肤胀口干寒汗。(身热甚,皮肤粗涩也。倾倚不安烦闷,唇咽干内热,肺热病状也。 
第一针, 针也,应肺,针头大末锐,令无得深入,以泻阳气,故用之五十九刺,以 
泻诸阳之气,及皮肤胀口干,令汗出也。平按∶倚烦 干唇嗌《灵枢》作欹而热烦 
干唇口嗌,《甲乙》作烦而热烦闷唇嗌干。《灵枢》、《甲乙》取之下有皮字,九下无 
刺字。肤胀上《甲乙》有热病二字。汗下《灵枢》、《甲乙》有“出,索脉于心,不 
得索之水,水者肾也”十四字。注锐字袁刻作细。)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 
定,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肝也。(热病,嗌 
干多饮,喜惊,卧不得安,肉病者,可以第六员利针。员利针应脾,故用取之肤肉五十 
有九,于脾输穴以求其肉,不得求于肝输穴也。以肝为木,克土故名也。平按∶《灵枢》 
作卧不能起,《甲乙》作卧不能安。九下《灵枢》有目 青三字,《甲乙》有刺目 
赤四字。)热病而胸胁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辟目浸,索筋于 
肝,不得索之金,金,肺也。(热病胸胁痛,手足动,筋之病,可以第四针。应肝,故 
于筋间针于四逆筋辟目浸。求肝输穴,不得于肺输穴以求筋也,以其肺金克木肝也。索, 
求也。辟,筋挛也。目浸,目 泪出也。平按∶而胸胁痛《灵枢》作面青胸痛。四针下 
《甲乙》重针字,筋辟作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 
(窒鼻,鼻塞也。充面,面皮起也。肤痛鼻塞面皮起,皆是肺合皮毛热病者也。第一 针,大其 
头,锐其末,令无得深入,但去皮中之病,故五十九取之皮也。平按∶先肤痛,先字袁 
刻误作充。)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