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知道真相的人并不多,尘烟散去,许多人走近,看着地面上那个炸出来的大黑窟窿,表情更严肃。陶谷说道:“此大凶器也,不可不防。”
“陶卿,朕知道了。”
宋九的信他也看过,并且明确说了,它的作用非是在军事上,主要还是在民用,这没必要马上就说。
又有人用古怪的眼神看着宋九,宋九正看着不远处那片树林。九月快到了,草木都有些昆黄,大雁南飞,荒凉的沙洲上卷起一片萧瑟。整个河洲上,只有这个小树林略有些亮色。但赵匡义哑然失笑,小树林景色似乎是不错,可里面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坟墓。
……
随后赵匡胤派了禁兵对那个小院子曰夜看守。
有人提出来将宋九二十个学生一起调到火药作,意思是怕技术泄露,变相地将二十个学子控制起来。不是对技术重视,而是这个城墙倒了,实打实地危胁到了他们的安全。
赵匡胤没有同意,宋九信中说得清楚,还画了图,尽管看得不大懂,证明它确实有破解方法。再说后面还有好东西,控制了二十名学子,宋九一人怎么弄出来?象自己做皇帝一样,未上去之前,上面有人拉着,上去后下面有人抬着,到时候不用自己说,皇袍披上来了。
又开始选拨前去学习的官吏,作风浮浪,嘴巴不严实的不要,非京城人氏不要,不是搞排斥,家人在外地,容易被人利用,脑袋瓜子不灵光的不要,似乎与算术有关,算术不好的不要,四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不要,四十岁以上不易接受新事物,三十岁以下又不稳固,有过恶习的不要,贪婪的不要,家庭背景差的不要……敢情比选大臣还要挑剔。
这才下诏迁坟。
赵匡义悲催来了,大臣这边没事,百姓那边却有事。我管你城墙倒不倒,祖坟就是不能迁。特别有几十家子背景好的,带着老百姓闹事。重内治嘛,结果只好劝说,讲道理,补偿,并且承诺一坟一个棺材,重新安葬尸骨,若嫌朝廷备的棺材不好,朝廷可以拿出一笔钱让他们自己备,甚至还有其他的条件。
仍然不行。
软的不行,来硬的,软硬兼逼才是王道。
硬的也不行,有的百姓就在开封府哭闹撒泼,朝廷缺理,又不能拖来重杖一百,闹得开封府一度都无法正常办公。
赵匡义又踱出来,他这个开封府尹身份非常寻常,后面还有一个皇太弟的身份,想说服大家。其实在一系列措施下,闹事的百姓渐渐不多。正在说话,看到一个人手中拿着一个面包,嘴中咬着一个面包,美味,舍不得吃,慢慢咀嚼。
这个太熟悉了。赵匡义带了几个回去,家里面都喜欢吃。赵匡义就让家中仆人学着去做,尝出来,有蜂蜜,糖霜,鸡子,奶酪,苹果汁,少许油,于是厨子去做,结果烤出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它只出现过两回,让赵匡义侥幸遇到一回。据传那群衙内们将它带回家,家人喜欢上了,然后衙内去逼宋九,宋九说没空。他要办正事的,诸衙内怏怏不乐地回去。
现在它怎么出现在一个百姓手中,便问:“你这个果子从哪儿得到的?”
“大王也喜欢啊,它是小人路过相国寺,有人在散发它,得到两个,是美味,小人舍不得吃,这一个带回家给孩子吃。”
赵匡义被百姓吵得不行,一听恶相胆边生,对衙役说道:“随我来。”
不是很远,带着衙役来到相国寺,正好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长队,一大群学子维持着治安,宋九与玉苹站在边上低声交谈,两个学子站在桌子后面,桌子上放着一排排面包。
一个排队的人上去,大约那么多人看,不大好意思,羞羞答答地说了一句:“天上美味,地上无双,天上rén间,独一无二。”
大家伙一起发出嘘声,此人领着一个面包飞奔而逃。
又一个人上来,其中一个学子问:“台词你可记好了?”
这人胆子大,大声道:“记好了。”
学子说:“那你大声读给乡亲们听。”
“天上美味,地上无双,天上rén间,独一无二。”
“敢不敢再来一遍?”
这人又大声读了一遍,不是读,是吼出来的,学子道:“不错不错,你可以领两块果子。”
那人拿着两块面包得意洋洋地冲大家一挥手,下去。下面又是一阵哄笑。
赵匡义气得不行,对衙役说道:“去将他的果子一起查没,将那小子抓过来。”
想想不对,又说道:“他是官员,不能强行抓,押过来。”
第五十五章 爹爹
面包还有不少,一百多个,但下面托着纱布,衙役上前抓住纱布,一下子就“没收”了。又有一个衙役走到宋九面前说道:“九郎,府尹有请。”
赵匡义说押,当真押啊,听赵匡义说话语气,也不能真押。连这点察颜观色的本领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当开封府的衙役?宋九抬头看了看赵匡义,呵呵一乐。权谋术,玩心眼,赵匡义能pk掉一百个宋九。但宋九也不傻,迁坟闹得厉害,宋九多少听说了一些。他还刻意问过大姐,显德迁坟修东京外城墙,那个宋九已出世,才几岁。大姐已经嫁人了,那个宋九记不得能理解,大姐一定能记得。一问才知道比赵匡义讲的还要夸张,都有老百姓殴打衙役的,最后朝廷出动了禁军。
以彼观此,赵匡义想来也不大好受,看到自己在做广告,能高兴吗?
宋九也不怕,这时赵匡义姓格略有些阴骛,但在未转变成化学大师之前,还算是一个好府尹,能力出众,会拢人心,不会真拿自己怎样。
笑嘻嘻地走过去,忽然听到一个奶气奶气的说话声:“大母,我好想吃。”
宋九转过头,看到路边一个老妇带着两个小孩子,面前放着一个陶碗,碗里面有几文钱。老妇五十多岁,两个孩子大的男孩六七岁,小的女孩只有三四岁,说话的是女孩子。宋九朝他们看,小孩子又说:“爹爹,我要吃。”
喊宋九爹爹。
老妇一把将小孩子的嘴捂上。
玉苹道:“好可怜。”
宋九从衙役手中抢过几个大面包,京城有乞丐,不多,不过今年河中受了旱灾,宋朝开国时两税并不重,根据地的优劣十税一,二十税一,苛吏也不多,属于一种轻徭薄敛式的税务,但产量太低了,一旦有天灾(*),许多百姓不得不流离失所,出外就食。朝廷似乎也派人赈灾救济,免税,但还有一些乞丐流亡他乡,包括京城。
不知是不是河中的灾民,将面包拿到老妇面前问:“媪媪,孩子他父母呢?”
“死了,”老妇木然地答道。
“吃吧,吃吧,”宋九将面包递给两个孩子,又从衙役手中抢来几个面包,递给老妇。
仅是一个小动作。
赵匡义看到后心忽然软下去,不管怎么说,宋九虽姓子顽劣不化,就象那只无法无天的孙猴子,但一颗心不恶。他也踱到老妇面前,问:“你是哪里人?”
“使君,我是沁州人氏。”
“沁州人氏?”赵匡义眉毛蹙了起来,答案也出忽宋九意料,沁州属于宋汉边境,今年也被旱灾波及,河中百姓过得苦,北汉那边会更苦。当然,孩子父母死了也比较容易理解了,宋汉打来打去,北汉许多劳力一起战死,到处都是孤儿寡母,一有灾,母亲饿死,作为祖母只好象宋朝逃亡。赵匡义又走了几步,说道:“宋九。”
“在。”
“这孩子喊你爹爹……”
一群衙役提着面包个个大乐。
宋九只好干咳,赵匡义一本正经说道:“也算你们有缘,你家中又没有仆人,让老妇到你家做仆役,替你打扫,没有太大问题吧?”
宋九为难。
玉苹拉着宋九衣角,道:“九郎,你就收下他们吧。”
宋九点头。
赵匡义又对衙役说道:“你们一人留一个,余下的全部散给穷人家的孩子。”
这小子心贼黑,说不定以后就能真售五百钱一千文钱一个,穷人家孩子那有口福吃到。衙役下去发面包,赵匡义问:“你自己胡闹,为何带着学子胡闹?”
“二大王,没有胡闹。”
“还没有!”
“二大王,微臣打一个比喻,当初我租御街两边百姓墙壁悬画,诸衙内笑话我钱多人傻,实际微臣并不傻,大家不明白它的价值,何止一年一百缗钱,一年租金一千缗钱也值得了。”
赵匡义仍不明白何为广告,不过这个派发面包,那个悬画,姓质都差不多。对此他不做评价。
“再打一个比喻,比如燕博士与张博士为人方正,算是一个君子,然而让他们到地方担任官员或者长吏,又会是如何?我朝草创,制度不严密,就是不草创,制度也不能森严,越多越容易寻漏洞,为贪官苛吏用来鱼肉百姓,因此不仅需要官吏德艹,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学子臣不知道朝廷会如何用,但肯定会用一部分人,以后还会陆续地用,臣立师规,是树德育人,臣带他们看火药爆炸场面,是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强大,能用功学习,臣带他们来宣传面包,是让他们学会变通。这样,他们以后才是一个有道德,有能力的长吏。”
不能说宋九说得不对,只是这时代人们难以理解,读书,就是死读书!
赵普读了半本论语是好宰相,然而后面的那些士大夫读了何止论语,不知读了多少儒家书籍,结果呢?应当来说宋朝的士大夫还不是太恶,明朝的才叫可恨。于是满朝入主中原,别要什么明煮了,连做奴才都没资格,与皇上谈话,得跪着,而不是象现在站着与坐着讲话,但一个个很老实很听话,奇怪来哉!
有的赵匡义未想明白,不过他终是高智商的人物,眉毛拧得越紧,没有反驳。最后问:“两博士呢?”
“他们带着一些学子在河堤上授学。”
让宋九支走了。
“本官知道了,你宣传面包,正好本官将坟迁走,你再贴画,于是京城百姓对你这个面包会家喻户晓。”
“二大王英明,得到容易者不会太珍惜,就象二大王如此艰难地得到了火药,一定会珍惜,而不是将它当成小道。”
“去!”赵匡义气冲冲而来,反而说不出什么话,又对玉苹说道:“玉娘子,你听到了吗?得到的容易就不会珍惜。”
说着带着一群衙役扬长而去,但给宋九留下一个难题,看到老妇,老妇紧张地将两个孩子拢在怀中说道:“我张家子孙不会做你的奴仆。”
实际宋九才叫烦,一个人多逍遥自在,院子里卫生有学生轮流打扫,自己衣服就那么几件,又不做什么体力活,随便洗一洗就解决了。至于吃的,高兴了就做做,不高兴了就去大姐那边蹭食,以后补偿她就是。但是现在凭空多出三人,老妇能做什么?两个孩子还要照料。奴仆,我再收奴仆也不能收你们这样的奴仆。
女孩子伸出脏乎乎的小手,冲宋九喊道:“爹爹。”
“他不是你爹爹!”老妇要打。玉苹拉住,柔声说:“媪媪,九郎是好人,专门教学子学问的,若你们不放心,可以签一个契约,先寄养在九郎家,等孩子稍大,你们可以自立门户。”
“我不识字。”老妇道。
不能说老妇人不讲道理,唐朝部曲奴婢地位低下,自周威柴荣赵匡胤三人努力,才将这丑陋的陋习渐渐改正,有买卖人口的,特别是女子,妾婢家记,那也不能算为卖,仅是卖年限,多少钱,我服侍你多少年,过了这个时间,就有人身自由了。感觉不错,也可以继续留下。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故事发生,例如后来宰相皇帝老师陈执中家的小老婆逼死了好几个奴婢,然而这惊动天了,最后陈执中为此罢相。总之,比唐朝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北汉那边制度还是很落后,并且老妇的儿子就是宋朝军队干掉的,虽迫于生活逃到宋朝,对宋朝有本能的仇恨。
一群学子不乐意了,可怜归可怜,但不能误会九先生,在边上纷纷指责老妇不识好歹。有的京城百姓也听闻了宋九事迹,这个小伙子还是不赖的,小时候父母早去,河中百姓对他略有照顾,长大后马上回报河中,大兴教育,看得其他诸坊百姓都感到眼红,乍自己坊中没有出这样的读书人?便一起劝,老媪媪,别不识好歹哪,那是二大王的命令,不然你们才没有能力进宋家的门。宋九郎是未收,若收,我们良人家的孩子都愿意送到宋家哺养。
老妇听了忽信忽疑,问宋九:“你真的不让我孙儿做奴仆?”
“是真的。”
“你真是好人?”
“好人算不上,但不能算是坏人。”宋九额头上冒汗。
“我孙女不是你女儿。”
“……确实……不是!”
“我要那个二大王做证人。”
不但学子傻眼,玉苹傻眼,连边上老百姓一起傻眼。宋九咬牙道:“好。”
带着三人往开封府走,路上又买了布料,宋朝“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