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杂集]郭德纲话说北京 郭德纲 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说排行榜:/top。html               
最新小说:/newbooks。html  
《郭德纲话说北京》 作者:郭德纲 著  
作者简介: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其间又潜心学习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04年拜师相声艺术名家侯耀文。 
    郭德纲现居北京,在北京德云社相声团体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长年在天桥乐茶楼、宣武区少年宫春晖剧场演出,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         
前言    
  这本书即将出版了,我很欣慰啊!这本书不仅凝聚了我多年的心血,也凝聚了我对北京的热爱。与其说这是反映京味民俗的幽默短文,倒不如说是一篇篇单口相声,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职业病吧。 
  幼时,疯魔般地酷爱各种民间艺术,终于在八岁那年投身艺坛。学评书,学相声历经寒暑,洒尽汗水,尝尽个中滋味。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檀板丝竹声中,又知道了汗浸胖袄的滋味。难啊!演员的难处是行外人难以理解的。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也逐渐地理解了前辈艺人的教诲:“成角儿?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盼着吧!”长夜闷坐,细品此语。对?错?经验之谈?牢骚之语?不知道。只是觉得这一辈子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足矣! 
  我的原籍是天津,对京都民俗并不熟悉。但辉煌的古建筑,灿烂的文化,神秘的传说,多彩的民俗给古都北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我向往,令我心醉。近年来,在搞影视编剧时接触了大批的反映北京风土人情的小故事,引起我的浓厚兴趣,其中既有正史记载、史料流传,也有掌故轶闻、家长里短,上自帝王将相改朝换代,下至街巷传说俚语俗谚,包罗万象,洋洋洒洒。许多内容颇与一些传统单口相声相似,遂信笔涂鸦,不觉集成数十篇,虽不成文,也算为民间文学添一小小的瓦片儿。 
  所选六十篇小文,有根据口头流传整理的民间故事,也有整理加工的传统相声。在此,向相声界前辈先师及民间文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书出版过程中,承蒙好友欧阳卫东先生及编辑李青先生鼎力扶持,在此一并致谢。 
  废笔废墨废纸废话,啰啰唆唆说了一大筐,感谢您观看此书,欢迎多提意见。 
                                                    郭德纲 
                                                   2006年3月改于北京      
砂锅居与天坛祭天    
  北京历史悠久,五朝古都。可说的事太多了:香山的红叶,北海的荷花,曲折幽深的小胡同,温馨亲切的四合院,紫禁城中的暮色,昆明湖上的朝霞,六必居的酱咸菜,穆家寨的炒疙瘩,是数不胜数,说不胜说。咱们这里既有正史记载史料流传,也有街坊大妈婶子说的闲话,您自管沏上一壶茉莉花茶,切上两片紫心萝卜,悠悠哉哉,轻轻松松,您那,听我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咱们这为上谷郡。三国时候,这儿叫涿州。唐朝时叫范阳。现在北京菜市口西边的法源寺就是唐朝修的,当时叫悯忠寺。宋朝时这属幽州,您听杨家将“七狼八虎闯幽州”,哎,就是打这儿。元朝,此地是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嘛!您看德胜门外土城儿,那就是元大都城墙的遗迹。到了明清两代,才叫北京。 
  北京的中心是天安门。哎,这正是清朝的名称,明朝叫承天门。这门有什么用呢?有用。每一代皇帝登基的时候,都在这上边发布诏书,用木头刻一个凤凰,贴上金箔,这叫金凤,金凤嘴里叼着诏书,从上边系下来,这还有个名叫“金凤颁诏”,多好听。后来,取消帝制,宣统退位,也在发布诏书,这回,不是“金凤颁诏”了,应该叫“今天搬家”了。 
  天安门后边是紫禁城,如今叫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宫。在建筑上有独特风格,布局周正,四平八稳,前朝后寝,左右均衡,两边对称,您看,中间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东边文华殿,西边武英殿,东边体仁阁,西边弘义阁,东边日精门,西边月华门,东边御膳房,西边官厕所。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连颜色都分等级。黄色尊为正色,高贵。您看故宫、颐和园凡是皇上住的地儿,都是黄琉璃瓦,而且房子一律坐北朝南,面南背北嘛。可也不全这样,天坛的斋宫就例外。为什么呢?天坛是皇上祭天的地方,皇上自称天子,天子就是天的儿子,皇上在天的面前,哪敢妄自尊大呀?所以,斋宫是坐东朝西用绿琉璃瓦。我这么一细琢磨,敢情皇上到天坛不是祭天,是瞧他爸爸去了。 
  天坛的建筑可费了脑子了,挖空心思突出一个天字,代表天圆地方,而且北边墙高南边墙矮,这叫天高地矮。 
  您就说当初的琢磨劲儿。 
  每年冬至,皇上得到天坛祭天,举行祭天大礼,也就是天子给他爸爸上供。 
  不光皇家祭天,民间也有祭天还愿一说。但是,祭天还愿也因家庭经济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豪门巨富之家,有钱,排场也大。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大多在夜半之后子丑寅三个时辰。还愿时高搭彩棚,张灯结彩,请和尚老道念经祝福,准备祭品活猪活羊各一个,还得预备几个陪祭猪羊。到时候,彩棚中设立神坛,供奉黄表一道,香炉蜡烛不能少哇。供碗供碟酒杯都得木头的涂红漆。时辰一到,让猪羊吃一口供米,然后把一壶滚烫的白酒灌入猪羊左耳,这酒烫,猪羊一摇头叫唤,这叫“领牲”,旁边等的那厨师,马上过来,杀猪宰羊。主祭人过来点香,叩头答谢上苍。完事了,大伙过来吃。这猪羊,头、蹄、尾扔到大门外,任人拾去,五脏扔房上让鸟吃,剩下的,人才吃,这叫吃供尖,调料只有盐、酱油,不许用别的佐料,规矩么,这是有钱人家。普通人家,没这么麻烦,只是在院里放个神宗,夜半子时开祭,准备一个小猪秧子,洗干净,尾巴丛一挂炮,拿热酒一烫耳朵一叫唤,点尾巴上的鞭炮,一开门把猪轰出去,谁爱捡谁捡,这叫放生。您说这多危险,黑更半夜,有人捡走还不错,回头再没人看见,带着鞭炮钻进人家屋里,着了火,这位睡觉再死点,一睁眼,哟!家没了。全烧了! 
  因为这祭祀的肉实在不好吃,剩下的也多。最早的办法就是赏给看街的,或者赏给杆上的,也就是乞丐头。北京西单牌楼北缸瓦市的砂锅居饭庄,就是从这儿兴起来的。缸瓦市一带有礼王府皇王府,以及很多官僚府第。这些府接二连三祭祀,剩下肉就赏给了看街的,看街的在这搭个棚子弄个桌子,添点碗筷,卖这些肉,这就是砂锅居的原型。看街的死了之后,他的后人跟东四牌楼姓刘的和顺居白肉馆合并,买卖越做越好。和顺居牌子挂出去了,可人们仍习惯喊它“砂锅居”。老北京都知道砂锅居“过午不候”,这是它的特点,上午八点开门,十二点摘幌子不卖了。本来祭神的白肉改人吃,可经砂锅居一制作,是别有风味。 
  一提起这祭天的白肉来,这里也还有一个笑话呢。什么时候呢?在清咸丰九年。这年冬至,皇上祭天,在祭天大典有一个读祝官,按现在话说,就是司仪。一般由礼部侍郎担任。这是个肥缺,俗话说:心到神知,上供人吃。祭天大典是大事儿,完了之后,所用祭品归他处理,每回都赚几万银子。 
  咸丰九年的读祝官叫黄桐,是新上任的礼部侍郎。他是个捐班,也就是花钱买的,三万两银子捐个礼部侍郎,心想,买礼部侍郎合算,光当读祝官这赚就不小。果然,这年祭天,读祝官是他的,心里高兴:“该我捞本。”可是,冬至前一天,他关键了。为什么呢?黄桐,嗓子不好。那么当官跟嗓子不好有什么关系?哎,关系大了,因为祭天的时候,读祝官得喊,那年月又没有麦克风,全凭肉嗓子,必须嗓音洪亮,一嗓子出去,整个祭坛都得听见。 
  可是,黄桐天生破锣嗓子,齁难听,一说话这味儿:“祭天大典”。这不麻烦吗?在屋子里正转腰子呢,哎,就听门口:“豆腐——”嗬,这声吆喝,侯门深似海,几层院子全透了,嗓子太好了,当时灵机一动:“来,把门口卖豆腐的叫进来!”工夫不大,卖豆腐的进来。 
  “给老爷请安。” 
  “你叫什么?” 
  “回老爷话,我叫黄津。” 
  黄桐心说,“冲这名就比我值钱,我叫黄桐,他叫黄金,怪不得比我嗓子好呢。” 
  “黄金,我打算照顾照顾您。” 
  “好,谢谢老爷,您要多少?炸豆腐,冻豆腐,干豆腐,鲜豆腐全行。” 
  “嘿,我用那么些豆腐干吗?你呀,别卖豆腐了。” 
  “不卖豆腐吃什么?” 
  “吃‘大典’”。 
  “大点,老爷,点大了发苦,没法吃。” 
  “噢,点豆腐呀,不是,是让你到祭天大典当差。” 
  “干什么呀?” 
  “替我喊话。” 
  “怎么喊?” 
  “你站前边,我蹲后边,我说一句,你喊一句。” 
  “跟你学话。” 
  “这事办好,比你卖豆腐强!” 
  “试试吧。” 
  “我先说一句,你学一学,仪程开始。”(学嘶哑)。“仪程开始——” 
  “嗨,别学我这味儿。你平时怎么喊的?” 
  “平时,哦,豆腐——” 
  “对,就这味儿,仪程开始。” 
  “仪程开始。” 
  “迎帝神。”“迎帝神——” 
  “奠玉帛”“奠玉帛——” 
  “奉福胙。”“奉福胙——” 
  您见过演双簧吧,就是从这留下来的。 
  到了转天,天坛里头热闹,日出前七刻,虽说才凌晨五点多,天还黑呢,吉时已到,大典开始。 
  香烟缭绕,鼓乐齐鸣,皇上主祭,百官陪祭,台上边站着黄津。黄桐就蹲在他身后,小声说“仪程开始。” 
  黄津真不含糊,收小腹抖丹田:“仪程开始——” 
  嗬,这嗓子脆,天坛有回音,这声围着嗡嗡嗡转三圈,绕回来还震耳朵! 
  皇上心说:“嗯,黄桐嗓子不错。” 
  合着台上俩人,看也没看出来。 
  据我分析有仨原因:天色不亮,离台太远,皇上还近视眼。全赶一块了。 
  黄桐一看,头一句拿下来了。第二句:“迎帝神——” 
  皇上一听,嘿!又长一个调门。 
  前边几项都挺顺当,到吃祭肉这出错了。这祭肉用白水煮,还不能熟,半生不熟,一点味都没有,咽不下去呀。有人出了主意,每人预备张纸托着,这纸用酱肉汤泡过,舔舔纸就有味儿啦。到吃肉时候,上至皇上下至亲王郡王贝子贝勒,全是一边吃一边舔,这份出息。 
  黄津头回吃祭肉,又没预备酱肉汤泡的纸,——咳,难吃,呸,吐了。黄桐一瞧:哟,怎么给吐了?赶紧说:“哎,别吐哇!” 
  黄津一挺胸脯:“哎,别吐哇!” 
  皇上纳闷:怎么来这么一句? 
  黄桐也急了:“没这句!” 
  “没这句——” 
  皇上也说:“没这句,你喊什么?” 
  “不对!” 
  “不对——” 
  “照在家教你的词说!” 
  气得黄桐往起一站,“嗨,你原来是怎么喊的?”      
乾隆逛北海    
  北海公园是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园。“先有琼华岛,后有紫禁城”的民谚也足以说明这座皇家园林的悠久历史。 
  北海是金世宗于1179年仿照北宋汴梁城中的艮岳建造而成的。当时水中堆成的山岛称为琼华岛,山上的宫殿叫大宁宫,山上的太湖石就是从汴梁运来的。至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 
  琼华岛上,到处是太湖石构筑的景点。尤其是白塔山的北坡,一道道假山屏障,盘旋环绕,漫步其间,确是妙趣横生。 
  北海内的仿膳饭庄可说是享誉中外。它以仿制清宫御膳房菜点为特色。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原来御膳房的厨工随之失业,散居北京。1925年北海公园开放,原清宫御膳房菜库当家的赵润斋,集合原来御膳房当差的厨工,在北海北岸开设仿膳,1959年迁到琼岛上的漪澜堂。仿膳的牌匾是由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题写的。老舍先生的墨迹罕有流传,所以此匾可称弥足珍贵。 
  北海的大批景致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但在封建时代北海是皇家禁地,老百姓们不让来。只允许帝王之家到此消遣。 
  清朝乾隆年间,这一天乾隆皇帝散朝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