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室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经管 >>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当前状态:全本
书籍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0-04-23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关注次数:1        文件大小:26K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内容简介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封面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圣凯  内容提要: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发表了《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引发时新旧唯识的论争。梅光羲以安慧、真谛之学为“过渡唯识学”,护法则是唯识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太虚则以菩提流支所传译为“泛世亲学”,真谛则误传了世亲的思想。守培是从《起信论》、《楞严经》等真常唯心思想出发,对旧译进行“我意”的解释,对新译进行批判,“旧译无一非处,新译无一是处”。印顺则维护新译唯识的立场,“旧的都错,新的都对”;从中观的缘起性空出发,对唯识进行融贯与诠释。  关键词:梅光羲 太虚 守培 印顺 新译唯识 旧译唯识作者圣凯法师,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在唐初佛教界的碰撞,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回应。唐末以后,随着唯识章疏的佚失,新旧唯识的差异便显得混淆不清了。清末民初,唐代的唯识章疏开始流回我国,唯识学开始了一种复兴的机运。[1]而且,通过对唯识学的深入研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与争辩。[2]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发表了《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考证世亲学传来中土,先后有菩提流支、真谛、玄奘三系,而且探讨了三系思想之间的差异。[3]而且,太虚在《海潮音》同时发表了《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4]。于是,引起当时佛学界的论争,守培写了《读唯识新旧两译不同论后的一点意见》[5],一一加以辨正,以为地论学派、摄论学派的思想是正确,而玄奘所传的唯识今学则是不对;印顺则为唯识宗作辨,反其道而行之,“旧的都错,新的都对”,二人便有一段文字争辩因缘。[6]...
 

 评论留言

(共有 0 条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