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为什么啊?它显的用不一样。这么显,那么显,怎么显都可以。不能给他规定一个套路,只有这样才是对。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好,娑婆世界就不好。不是这样!我们释迦牟尼佛就在娑婆世界成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都是佛,谁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娑婆世界太苦了!正因为苦,磨炼多,成就才快。这里的众生更需要佛菩萨来度化拯救!
一切贤圣掌握了佛法真理之后,怎么讲,怎么做全对。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人,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倒行逆行全是真理。没有任何死的规定。规定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见性人自己有定则,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众生的利益,一切事情都可以做,不为虚幻的名声限制套死。如果为了名声,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并未真正见性。现在好多人,包括家长,为了他自己的名声。应该做的事情,他不敢去做。害怕影响到名声。被虚名和规定套死了,事后悔恨无穷。
佛讲的法无定法,讲得太好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是无愧于无上正等正觉!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两分的去看问题。半部哲学观天下。事情发生了,必然有正反两面。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这样吧。即使最不好的东西,它也可以吸取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吗!不失败你怎么能成功?
在一个人的所有经验中,有一种非常非常难得的经验,叫做挫折。人必须受过挫折,才珍惜他眼前的这种生活,眼前的这种成果。 不经过挫折,你根本就不会珍惜。所以所有的挫折,所有的艰苦的经历,全是他成功之母,成道的加行,成佛的资粮。你这样看问题,那你就成熟了。
有些人说,小孩子是花。如果是花棚里的花,暖室里的花,放到外面去,它就枯萎了。大自然中长出来的花,就不怕风雨。对小孩子你整天宝宝,宝宝的,不放他到外边去经风雨见世面,最后他走上社会,根本没法立足,他没有生存的能力。我见过几个这样的人。大学毕业了之后,他工作了。看到工作单位这样那样,处处不满意不顺心,他把工作辞掉回家。回家干什么?回家坐在自己房间里玩电脑,把门一关。爸爸妈妈叫他,他也不理。他把自己和家庭社会隔离了。他怕这个世界,怕这个社会,怕这个家庭。爸爸妈妈叫他,他也不开门。反正吃饭的时候出来吃饭,也不跟人说话。吃完饭就回到房间里关起门来玩电脑。
因为在家庭和社会上没有经过任何磨练,从小孩子的时候,整天宝宝宝宝,把他保得很好。生理发育成年,心理娇嫩柔弱,稍一接触社会,一点小小风浪,人格立刻崩溃,一退就退到童年的电脑小房间。再也不敢走出婴儿时的生活环境。
其实对于正常的人格,每种挫折,每一种失败,它都是一种走向成熟的资粮。能这样看问题,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影响你的心?任何事情,不一定就是坏,也不一定就是好。法无定法。这样看问题,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得开,就不会为了某件事情破坏你内心的祥和平静。修行不就上路了吗?
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修行悟到空性,修到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我已经证得空性之想,就是已证空性!
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你如果已经得定,心时时很清净,一切处都无心,你有得到如此境界的想法,我得定了,我清净了,我一切处无心。你这样去想就是妄想。一点都不能着。有些人说,我开悟了,你有一个我开悟了的想法。你说我明心见性了,有我明心见性的想法。就是粘在“开悟明心见性”上面了,你是大外道,大魔头。
即被系缚,不名解脱。修行的事要自已心里明白,不要向人家夸耀,向人家显示。“哇!我明心见性了,你们知道吗?”那不是成了大魔头吗?明心见性人心中有数就行,道理明白就是。不要去向人家显示,也不要这么想。想是大妄想,即被这个概念系缚,即被这个想法捆住。清净无染的佛性之中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心中了了分明,我自己知道,你说我不是,我就是!我不说而已。我明白了之后问一个师兄。这师兄说:“你这不是,你这哪是见性!”我心里说:“我这是见性,你才不是呢!”自己心中时时空灵自在,了了自知,别让人家糊弄去。也不要向人家自夸,我这个是,你那个不是。你不要争这个,佛学无诤。有什么好争?根本没什么好争的。
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有些人说:哎哟!我成佛了。真成佛的人不会说自己成佛。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为什么?众生本来是佛,还有佛可成吗?这是头上安头!自性是佛,从未离开过你,还整天执着什么佛不佛的?于本来清净自性上,多加的第一念,就是无始无明。说到底,成佛是成佛之性空,空性本体上什么也不能加,加个佛字也是污染!更不要提什么别的想法。
佛所讲的许多法,让你一点傲慢心都不能生,一点执着都不能有。要你完全那么谦虚,那么恭敬,那么诚恳。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他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他一点都不会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有时候夸一句,也是为了众生修行而说。“你们要学习乘一法师吃大苦的勇猛精进精神!”你们说应不应该学习?有这种精神,还怕不能见道吗?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真正夸自己了不起。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不管什么心,都是妄想妄念,一起就是执着。别认为精进心是好东西,凡起心动念,全是佛头着粪。对清净本体都是很大干扰。若执着你有个精进心,自以为我很精进,我天天努力精进,这就成了妄想,而非精进心。根本就不能起任何心,一起就是妄念妄心。
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离相精进,其心不妄。如果不离相而取相,那就是妄心。心不妄就是离妄,离妄就是心不着相。“我很精进。”就是一个相,这个相你不能着!外不随境转,内不随念牵。心起精进之念,你就着在精进上了,还是妄想。心不妄就是不起妄念 不执着,那才是真精进。心不妄,实际上就是保持心空无住状态。或观照,或念佛,或持咒,甚至参话头,都是让此心处于不妄。也就是外不随境迁,内不随念牵。这才是真精进,无边永恒的精进!
问:云何是中道?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什么是真正的中道?我们常说,左边右边之中间是中道。你不要有个中间的概念。无中间,更无两边,那才是真正的中道。如果两边不立,中道还有吗?三者皆空,那才是真正中道。
云何是二边?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有彼心,有此心,就是有彼此之心。彼此之心就是相对,有相对之心,那就是两边。有此心有彼心,有这个有那个,都是两边。
云何名彼心此心?答:外缚色声,名为彼心。内起妄念,名为此心。外面着相,里面打妄念,两个心不停运转,称为彼心此心。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就是达妄本空。每个念都是毕竟空,这样就既无彼心,也无此心。此心彼心皆无,正是心空无住,毕竟空寂。
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此心不落于两边,就是你这个心不落在两边,二边没有,中间自然也没有。两边中间皆没有,此心无有落处,即是无所住心。无所住心即中道心,中道即真如来道。
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如来道者,就是十方诸佛如来成就的修行道路。也就是一切见性觉悟之修行人彻底的解脱道路。
经云: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虚空你看上去,有两边;有中间吗?没有中间两边嘛!诸佛的法身无相,无相就是像虚空那样,没有中间和两边,灵明空寂,无边无际,浑然一体。
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一切外相毕竟空,一切境界毕竟空。一切处无心,就是一切境界你都不执着,不执着就是无心。
一切处无心者,即一切色性空,二义无别,亦名色空,亦名色无法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空则万法皆空,一切处无心,就是一切色相本来性空。色性空就是这些色相,这些境界,本性为空,叫色性空。一切的相本来就空叫色空,色空就是色无,亦名色无法也。
汝若离一切处无心,得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一切处就是一切境界,你如果要离开世间法,你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人群去修行,你要得菩提,要得解脱,要得涅槃,要得寂灭,要得禅定,要见性,无有是处!
意思就是说,你要成道,要菩提,要涅槃,要解脱吗?那你不能离开人群,不能离开众生。离开人群,你想要成道不可能。六祖《坛经》上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离开这个世界,你要想寻找菩提,那就象找兔角。兔本来没有角,觅兔角根本不可能。
现在好多修行的人非常挑拣,哎哟!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烦?这么吵?找不到个安静的地方了。哎呀!这些人没几个相处得来的。整天埋怨环境,埋怨周围的人,觉得没法修行了。想找个僻静处,找个安静的地方去修行。我对你讲,不要这样找。你千万不要离开这一切人,事,处,物。离开这一切,你想要无心,要得菩提,无有是处。真正成道的大菩萨,一定是在人群当中磨练成就。古大德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当然首先要明白,要明心见性。明白真理才能继续磨练。不明白真理,就跟着别人走了,跟着众生走了。明白之后,用明心见性的道理,指导你的言行,虽然同在一起,但是你不和他同住。你住毕竟空,人家住在色相上。这样你才能够成道。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一切处就是一切时空交汇点,你不要离开这一切时空交汇点,也就是不要离开这个世界,不要离开这种环境,但是你在这些环境中,在这一切处,你能够无心。无心就是你不执着,不粘着,能够毕竟空。一切处毕竟空就是一切处无心。
《金刚经》讲:“应生无所住心。”大家细细体悟一下,一切处无心不就是无所住之心吗?若能真一切处无心,处处心空无住,此心已无所住,已经是佛心,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那么解脱,寂灭,涅磐,六度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吗?一切都是见性处,见一切相即见性,一切时中,每个起心,每个念头,都见性。修六度也见性,修一切禅定也见性,修见性,不修也见性,时时刻刻都见性,处处在在不离佛性。此时再讲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少法可得,就是见一切相无所着,见一切相无所得。为什么?一切相毕竟空。什么都没有,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做到很不容易。我们凡夫看一切相,看什么着什么,看什么粘什么,看什么都是有,什么都想要,都想得。你怎么叫他毕竟空,他也空不了。所以必须要有智慧。
有大智慧者,深明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空不二的法理。因为明白得彻底通透,转念都不要,看一切都毕竟空,想起个妄念都起不来。这样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若有修一切诸行俱足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妙法莲华经》中,描述了释迦牟尼佛给一些弟子授记的公案。这里说,如果有人修一切诸行俱足成就,能不能得到授记?这句话问题出在哪个地方呢?有法可得,有法可修,即不得授记。一切法毕竟空,你还有法可修,有法可得,二乘小果,那授什么记?本来就是,要无修无证无得,本来面目一切现成,达到这样,可以授记。因为你修一切诸行俱足成就,因为你有修有得,还有成就。法执还在。不得授记。
问:若以一切法无修,得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也不得。你还是着两边,一个是有修,一个是无修 你着在无修上,还得了成就,这是无修而有得,与有修有得一样,不得授记。
问:若恁么时,当以何法而得受记?我有修得成就了,不得授记,我无修得成就了,也不得授记。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得授记呢?
答: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即得受记。不要错解这句话,既然不能着在有修行上,那我不修了。也不要着在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