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金投资必读-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铜合金及焊料208215247270301

胶片用量120140176180190

首饰和银器208229291358426

银币和奖章3847657272

总计15751644191421072322

近年来,我国在白银的深加工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包括银化合物、银基钎料、银基接触材料及电子浆料等白银深加工。

三、白银的历史背景

1。世界使用白银的历史

人类使用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7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商人们开始用白银作为交换形式。后来,其他先民开始认识到白银作为交易金属的内在价值。

古希腊人铸造了德拉马克(drachma)银币,含银量为1/8盎司。在罗巴,基本的钱币为迪纳里厄斯(denarius)银币,重1/7盎司。英国的先令货币最初也是表示一定数量的白银。

如今,全球数百万人认识到白银的内在价值,并普遍将白银作为买得起的投资。在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的参与者将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投资于纯度等于或超过99。9%的银币和银条。
第二节白银(17)
2。白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主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明朝:明代初期,由于禁止商人及金银铜锡出海,国内使用铜钱,禁止私铸极严,对银矿并不重视。永乐晚年,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宦官,出使西洋有郑和、景弘,西域有李达,是北有海童,西番有侯显。朝廷为了应付开支,开始重视开采银矿。先后遣官开采陕西、福建等地的矿产,设立葛容溪银场局,云南大理银冶。宣德以后,金银开采时停时续,民采、官采及所谓“奸民”私采,不断发生纠纷,政府军与“盗矿者”常发生武力战斗。各银场有朝廷派驻的官员督办税课。此后,采银潮开始,其高峰在嘉靖万历年间。明代至嘉靖时,银两已成为全国流通货币,价值大的交易均用银计价,民间也普遍使用白银。嘉靖、万历年间,河南、云南、山东、四川等地开始开采银矿。直至明末,各地私矿徒结聚甚多,与农民起义军汇成历史大洪流。

清朝:清代货币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使用铜钱和银两,短时期局部使用过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一般大额交易使用银,小额及零星交易使用铜钱。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用白银更为普遍,白银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清代中期以后,市场上通行使用白银铸币,向外国购买机器铸造银元,与当时流行的西班牙、墨西哥银元及其他外国银洋,以及新铸的铜元并行流通。光绪十四年,张之洞督粤,用机器仿照外国的铸币样式铸造银币,李鸿章继任粤督,续成正式开铸名曰“光绪元宝”(俗称龙洋)的银元,自此,中国开始自行铸造银元本位币。清代晚期通行的货币则以银元和银行兑换券为主,这是中西贸易、经济交往扩大的结果。
第二节白银(18)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币流通日广,各种旧银元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流通,通商贸易也仍以银两为标准,银元要折合成银两计算。南京民国政府成立后,统一币制成为巩固政权的要务之一。1933年3月,民国政府财政部决定先在上海试行“废两改元”。根据规定,自3月10日起,上海各业的交易往来,一律改用银币计算。之后,财政部又颁布了相应的铸造条例,规定由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银本位币,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每枚重26。6971克,成色0。88,即含银量为88%,含铜量为12%,公差不超过3‰。“废两改元”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统一了全国货币;白银货币由计重改为计数,有利于发挥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功能,削弱了钱庄和外国银行的势力,有利于国内银行的加速发展。

然而,银本位制的确立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大量的白银被用作币材,原本白银产量不丰的中国更显出白银短缺,白银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世界银市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中国货币币值的稳定,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1933年7月2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秘鲁、西班牙八国参加的《国际白银协定》在伦敦货币经济会议上正式签订。协议的有效期为4年,即从1934年1月1日起至1937年12月31日止。签订《白银协议》的目的在于缓和国际银价的波动,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出售白银的限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等5个产银国家同意在协定期间不再售限,并每年从市面收回3500万盎司白银。中国保证在协议期间不将熔毁货币所得的生银售出。

1934年6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白银购买法案》,规定总统有权将全国白银收归国有,财政部长可酌情随时收买国外白银,使银准备达到法定货币准备的1/4,并将国内存银的价格限于每盎司50美分。美国实行这一白银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刺激银本位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购买力,以利倾销美国过剩商品,转嫁危机。该法案出台后,美国政府便开始在世界市场大量收购白银,国际银价扶摇直上。国际银价飞涨,在中国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国内白银的大量外流,引发“白银风潮”,并直接导致1934~1935年的金融危机。1934年,中国的白银出口量为以往最高记录的5倍,而其中的5/6(约2。14亿元)是白银法案通过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运出的。中国国内银根奇紧,信用萎缩,物价跌落,工商业衰退,财政金融和国民经济遭到沉重打击。银本位制已难以继续维持。
第二节白银(19)
为了制止白银继续巨量流出,国民政府决定提高白银出口税税率,并加征平衡税。1934年12月8日,财政部又公布《缉获私运白银出口奖励办法》,对缉获私运出口的银币或银类,除全部充公外,照偷运银数加倍处罚。1935年2月,国民政府应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上海市商会、上海钱业同业公会等合词呈请,颁布《奖励白银输入办法》,规定以后凡由国外输入白银,应向海关登记,由海关开发凭证,将来复出口时,可执证换取原额白银的出口免税护照。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金融紧急处分令》,实施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①统一货币发行。从11月4日起,以中、中、交三行(1936年增加农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②白银国有,禁止流通。各地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团体、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银行兑换法币。③实行汇兑本位制。确定法币对外汇率(1法币元=1先令2。5便士,此汇价系根据1930~1934年5年平均数确定),由中、中、交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自此,银本位被废除,白银的货币角色淡出。

1935年11月15日,财政部公布《兑换法币办法》,规定除用作工业艺术原料、古稀币、银质文物及此前已制成或存有的银质器具和装饰品外,所有银币、厂条、生银、银锭、银块及其他银类者,应在3个月以内,就近交各地兑换机关换取法币。具体兑换机关包括中、中、交三行及其分支行或代理处,三行委托之银行、钱庄、典当、邮政、铁路、轮船、电报各局及其他公共机关或公共团体,各处内地税收机关,各县政府等。银本位币、厂条按照面额兑换,其他银币、银类按其成色估定兑换。

至1936年9月25日,中、中、交、农4行收兑的银币已达3亿元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俱兴,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这一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新中国的白银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蓬勃发展,国内白银也从过去供应不足,一跃成为世界主要的白银生产国之一,每年还大量出口。中国的白银工业已经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白银消费也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白银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第二节白银(20)
新中国白银工业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3):新中国是在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府金融储备有限,中央人民政府金银库存多数是在接管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的。基于金银储备有限,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铅锌铜锡金企业的副产,充实政府储备。在此期间,国内白银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此时白银供销采取统销统购,优先定点保证少数民族和国防等工业之需。

第二阶段(1983~1999):1983年,国家对有色工业的管理加强,有色工业的管理从国家冶金工业部剥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宣布成立,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也归有色总公司管理。为了加强白银工业的领导与管理,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随后成立了金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金银工作办公室,强化对全国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在原有色总公司领导下,相继争取到了有色系统伴生金银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金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向贷款、地勘基金以及免缴部分税种等,使中国的白银生产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第三阶段(2000年至现在):200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白银的“统销统购”政策,白银市场放开。白银放开后,允许白银生产企业与用银单位产销直接见面,白银征收17%增值税;取消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国家对白银出口实行配额管理。白银放开促进了国内白银生产、流通、贸易、产品深加工的不断发展,中国白银工业进一步蓬勃发展。2003年3月,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和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全国性社会中介组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宣布成立,我国白银生产企业终于有了自己的行业管理组织。中国白银产量从以前的国有企业生产伴生副产、原生白银,变为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副产原生再生并存的局面,生产加工用银量也连年扩大,供需市场得到不断培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白银应用消费的一个新兴市场。
第二节白银(21)
四、白银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1。近十年白银价格回顾

1991年,盎司白银价在3月曾跌至4美元以下,不及其最高价的1/10,原因是大家以为白银供过于求。但5月中旬,美国一家机构认为白银恰恰是求过于供,1991年白银产量为4。81亿盎司,需求则达5。9亿盎司。于是白银大幅上扬,最高达4。64美元。走势派指出,白银好淡的分水岭在4。22美元,已进入上升轨道。

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在制造业需求和常规供给之间越来越大的缺口下,地表银块及银币库存以何种速度被消耗,并且,这种库存的消耗何时开始显著地影响白银价格。1990~1999年间,矿产的新白银仅增加了4%,而同期的白银制造业需求却增加了22%。

在这十年中,白银的基本面强劲,价格由1990年均价4。82美元/盎司缓慢攀升至1999年的5。22美元/盎司。

20世纪90年代末,投资家巴菲特买入了11120万盎司白银,从他开始买入的1997年7月到他承认买入白银的1998年2月,银价几乎翻了一番,随后银价回落。

在多事的1998年之后,1999年白银价格较上年下跌了5。8%,但当年年终的价格较年初水准上涨了6。7%(年初的价格为4。99美元/盎司,年终时为5。33美元/盎司),其交投区间为4。88~5。79美元/盎司之间。

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出使1999年的银价受限,并在2000年早些时候起到同样的作用。

2000年的大多数时候,白银价格仍承压,均价为4。95美元/盎司。交投区间按年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