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6-4-10李敖系列之13李敖秘藏日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不愉快等等,“根本不提”的态度极好,不论在谈话中。在信中。
三、听子冀、祝公等情史,觉得每个人的故事皆类似,吾不可为之。当木落俗,快乐始终。
四、袁与男人气,为什么不干脆决绝利落呢?
五、只追新途,时时砍断回头路、归路、旧时路。
六、张天师,大成至圣先师奉把官府,每月给钱,真无道理,不劳而获,政府奖励,真是两不当也!尤其是张天师,从来没立过天师府,今竟立之(敖按:这段日记,是我五年后写“张天师可以歇歇了!”的张本。我在五十二年七月一日的台北《文星》杂志第六十九号上,写《张天师可以歇歇了!》一文,内容颇有文献价值,我当时说:原文附后)。
张天师可以歇歇了!
六月十四号的台北(征信新闻)上,有这么一条消息:
延续道教传统·张天师请立嗣
[本报则由江西来到台湾现在台湾设立天师府的张天师六十三代孙,近曾向内政部申请立嗣,以使延续道教的命脉与张天师的烟火。
据内政部的一位官员说:张天师第六十三代孙,系大陆撤退来台后,政府为体恤其忠贞,曾由主管全国宗教业务的内政部,每年编列二万四千元的预算,作为天师府的津贴费用,五年以前,增加为每年三万六千元,去岁再增加为四万八千元——月支四千元新台币。 但由于张天师六十三代孙迄今尚乏子嗣,而其本人年事已高,为延续道教命脉及继承天师烟火计,势须立嗣,故天师六十三代孙,呈文内政部,准其收养子嗣,内政部对其所请,已做慎重考虑。
看了这条消息,我不能再忍耐了!我必须要说:张天师可以歇歇了!不但张天师可以歇歇了,其他一切拿百姓钱、吃祖宗饭的人——不管他是孔子之裔也好、曾子之后也罢——都可以歇歇了! 我说张天师可以歇歇了,并不是说他不必立子嗣、延烟火,他自己生不出儿子,想找个别人的儿子过继,这是他的自由,我不能干涉,就如同他要登坛作法、炼汞烧丹我不能干涉一样。但是他为了过继个儿子,竟要政府移转预算,用老百姓的税捐来延续他们那“一道青烟”,这就未免得寸进尺了!因为张天师六十三代以来,一直是老子生儿子、儿子生孙子,生生不息的,很少“及身而绝”的前例,故向历朝各代的政府讨便宜,政府慎于传统,没有话说:但是这回就说不过去了,过继别人的儿子,照我们现代的法理,显然已经没有“血缘”的关系,显然已失掉了他们血液里的“道性”,显然不该再拿政府每月四千块的干薪,——显然不值得内政部“慎重考虑”了! 张天师的这次史无前例的“申请”,引起我一点探源的兴趣,我翻开历史书,一下子便查到三个张天师:
一、张鲁——(后汉书)刘焉传:“(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于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
二、张修——(三国志)魏书张等传注:“(张)修为五斗米道,……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日‘五斗采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 三、张角——(后汉书》皇甫蒿传:“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由此可见,一开始,道教的老祖宗就出了双胞案或三胞案,也许是四胞案,反正不管是几胞案,杀杀砍砍做做密医以后,最后总算定于一尊了。
张天师既然逐渐确定,自然要附会出个体面的祖宗来。首先他们抬出来老子,可是老子姓“李”,是我们本家,只适合做祖师爷,不适合做祖宗。于是他们向上追,直追到历史上第一个姓“张”的大名人——张良(子房),算是认了亲。所以来人陈元静在(汉天师家传)里指出:“真人讳道陵,……留侯子房八世孙也。” 光彩的祖宗既然发掘出来,泽及子孙的局面自然就此定开。宏开的场面起初并不太好,因为闹了派系。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就谈到:
道家之术,杂而多端。……清净一说也、炼养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钱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这些派系林立的分歧,最后总算好转,慢慢的,他们洗掉了“黄巾贼”的干系,偷来了周易老庄的心法,形成了“丹鼎派”和“符钱派”。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势力逐渐膨胀,开始朝上流社会里钻。赵翼(该余丛考》记“张真人”中说:
魏晋以来,但私看传授,而未尊于朝廷。世说注都情与弟昙奉天师道,此人间本道教之始也。过了不久,所谓“嵩山道士”寇谦之出来了,他居然打动了魏大武帝和大臣崔浩,君臣二人乃如赵翼所说: 迎致谦之弟子,起天师道场于平城东南,……此朝廷崇道教之始也。这下子老道们可抖了!他们一下子得君行“道”,浩浩荡荡,打垮了所有的佛像,烧光了所有的寺庙,活埋了百分之八十的和尚,为张天师奠定了空前的威严(四四六)。这种威严在三百年后笼罩在一个皇帝身上,那就是杨贵妃的负心郎唐明皇。唐明皇在中国文化上送了两个划时代的礼物:第一、他弘扬了平剧,给梨园子弟开创了先河;第二、他册赠了张天师,使“汉天师子孙嗣真教”,明定了道教教主的世袭,称他们为“太师”。在这里,张家的天师们又占了我们李家老子的便宜,因为唐代的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老子又被道教抬来做祖师爷,所以,李家的皇帝对张家的教主自然另眼看待。果然,一世纪后,唐武宗补足了“三武之祸”(八四五),让张天师的师徒们来了一次绝后的表演——拆掉了四万个佛庙,强迫二十六万和尚和尼姑还俗。三十九年后(八八四),唐僧宗封张天师为“三天扶教大法师”。于是,张天师名至实归地迈进了宋朝。 来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一O一六),找到了信州道士张正随,比唐朝进一步的予以优待——开始封号了,赐为“真静先生”,不但给他立投禄院及上清现,并且还不必纳税。随着又来了一个“老道迷”的皇帝——宋徽宗,他在崇宁二年(—一O三)赐了张天师的后人张继先为“虚静先生”,不但宋徽宗对这位“虚静先生”很着迷,连后宫的仕女们对他也迷透了。这位“虚静先生”是第三十代的张天师,他唯一对不起他祖宗的是他竟没结婚,使三十代的嫡派传统及身而绝!所以只好找个族人来接香火。当然了,他当时并没像今天的六十三代张天师一样的“呈文内政部,准其收养子嗣”,他大概也不敢这样做,因为即使在专制时代,也有些特立独行的好汉们,挺身出来,指斥张天师“袭封”的木对,使张天师们有所畏惧。例如在清人王棠(知新录)中,就提到宋朝的一位林太守,曾把张天师关在牢里,然后向皇帝上奏说:“其祖乃汉(黄巾)贼,不宜使子孙袭封。”朱熹还特别称道这件事,可见在民智未开的古代,毕竟还有明白人!
接着又到了元朝,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七六),赐第三十六代张宗演为“灵应冲和真人”,最初只给三品,再升到一品,冠盖京华,非常神气。美中不足的是,“张天师”的称呼,还只限于民间俗称,并未法定。历来的帝王只育用“真人”“太师”“先生”等名称,甚至到了明朝,朱元库还曾公开责问民间俗称“天师”的不当,认为“至尊者‘天’,岂有‘师’也?”所以只肯给第四十二代的张正常一个二品,称做“正一嗣教真人”。从此张天师开始走下坡路,但是还是常到京师来走动。明朝神奈万历年间,北京闹了旱灾,皇上叫张天师作法求雨,求了一阵,可是雨还是不来,张天师非常难为情,皇上也不开心,只好把他请回江西龙虎山老家去。到了清朝,张天师的声望更不行了,高宗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索性改二品为五品,削减预算啦!不但削减预算,皇帝也不许张天师朝觐了,也不赐宴了,最后还把给张天师的银图章要了回去,对张天师小气透了!幸亏在十九年后,张天师又表演了一次求雨,算他造化,居然下雨了,皇帝一高兴,又把他升到了三品。可是到了六宗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又降回到五品,打入冷宫,听任他们去搞符禄祈祷了! 于是,可怜的张天师开始潦倒了!他们的服食导引、斋蘸科仪,……一切一切都引不起皇帝的兴趣和重视了!到了民国成立,张天师更是被遗忘了!天师所享的特权,也愈来愈少了!他似乎颇为怀念那帝王时代的日子,所以民国六年,张勋复辟的消息一传来,张天师便赶紧兼程就道,“晋京讨封”。倒媚的是,他还未得到好处,复辟就失败了。七月十号,在丰台地方,跟封建余孽雷震春、梁敦彦、张镇芳等一起被讨逆军抓起来,饱受了一阵虚惊。 流年不利的张天师,只好又回到了民间,被民间奉为祈雨大师。在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七月二十号的上海(新闻报)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那年上海天旱时,沪上名流王一亭等的奉请张天师来“登坛斋涛”。那时的张天师,若回想到当年他的列祖列宗们,被黄巾的流风和烧佛殿的余韵,他真要感慨系之了!
大陆撤退来台的张天师是第六十三代的张天师,他到台湾后,据前面(征信新闻)的报道:“政府为体恤其忠贞,曾由主管全国宗教业务的内政部,每年编列……预算,作为天师府的津贴费用,……月支四千元新台币。” 内政部主管单位这个举动,是我最不能了解的。因为我丝毫不认为国库里的钱,有这样“月支”的必要,这个举动明明是开时代的倒车:
第一、所谓“张天师”,是连专制帝王都不屑承认的名目,可是民主时代的内政部却糊里糊涂地承认了。
第二、所谓“天师府”,是连专制时代的帝王都不准设立的“府”,可是民主时代的内政部却莫名其妙地设立了。
第三、所谓“体恤其忠贞”,试问拿另外的“忠贞”的同胞的税捐来“体恤”另外“忠贞”的教主,这是什么逻辑?
第四、所谓“预算”“津贴”,不管是占国家总预算里多么微小的一部分,也不能乱编乱给。在开明的现代化的民主政治里,没有理由用国库的钱来养一个宗教偶像,“中华民国宪法”第十三条中明定“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却没有明定“人民有赡养教主的义务”。 第五、张天师“天”生其材,必有其用,他也有独立的人格,他该有自力谋生的能力与职业。自力谋生之余,登坛做法,炼汞烧丹,克绍祖裘,广被群生,都随他的便。总之,他不该打着祖传的招牌,四体不勤,白吃白喝。
上面五个理由之中的每一个,都足以证明内政部“月支四千元”的举动是一个愚昧的、落伍的、开时代倒车的举动。并且,这也不是爱护天师保障宗教的好法子!这种“津贴法”,是藐视六十三代张天师的人格,是看轻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宗教! 并且,更值得忧虑的是,内政部主管单位这种举动,乃是违背了“国民革命的历史传统”。主管单位的先生们何不读读历史,查查民国十七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到江西后革去张天师位号的那一进步措施,那是何等开明、何等现代化的气象?那时候谁会想到,二十年下来,内政部竟跑到台湾,在同一“天师问题”上,开了这么大的倒车!这不是违背“国民革命的历史传统”是什么?
这个“天师问题”,乍看起来,是一个芝麻大的小问题、是个每年四万八千块预算的小问题,但是它所引申出来的意义却并不小。因为在模式上,它是与“孔圣问题”、“孟子问题”。‘嘈子问题”、“活佛问题”等完完全全一样的——完全一样的一个花公家钱、吃祖宗饭的问题。 试看“孔圣问题”。试问孔德成的“大成至圣先师奉把官府”每年花了我们老百姓多少钱?试问孔夫子可敬,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难道还要敬他的子孙不成?敬他的子孙也罢,可是一敬要敬到他的七十七代重重重重孙子的孙子,这就未免有点那个罢?敬也可以,可是没有理由不让他自食其力。没有理由让他白吃祖宗饭、没有理由让老百姓们来分担他祖宗牌位的重量,和牌位下的这位又白又胖的重孙子!在某些职务上(保管四库全书除外),孔德成先生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并且有维持“大成至圣先师奉把官府”的能力,他何苦来抓住这份“津贴”不放?台大教授、师大教授、国大代表、总统府资政、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这些荣于华衮的职务难道还不够他的?他又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