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励志]星云大师_宽心-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空性。一提到〃空〃,人们就会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还是〃有〃,有什么呢?有〃空〃的观念!
其次,我想应该找到大我的人生。光是为了自己,光是为了个人的物质生活庸庸碌碌地穿衣吃饭,如同衣架饭桶一样的人生就太没有意义了!所以要找到大我的人生,把我们的生命和一切众生相应成为一个共同的生命;把我们的生命扩大到世间之上,到处都有我们的生命,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到处都是我们的人生。我们若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篱拆除,则那光明朗朗的世界就能展现在眼前男女老少无所差别,你与我与他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我们生命的本体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来临也只死了肉体,死不了永恒的真我。
第53节:我找到了(2)
当衣服破了,可换套新的衣服;身体坏了,同样可换个新的色身。这道理虽然相同,但当〃我〃搬家时,由于业力的不同,因而有住体面的高楼大厦与微贱的茅舍矮屋之差。唯生命的价值是不二不异。
懂了以上的道理,就能感到人生前途的无限光明,就能对未来的生命生起无穷的希望。这便是学佛给我们的真正受益。我们若能进一步追寻到佛法的真理,则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绿色杨柳无非如来法身,潺潺流水、鸟啼莺叫皆是如来说法。此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是也。从前的禅师们有些闻打铁而开悟,有些见花落花开而见道,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本来面目!
佛光菜根谭
关闭六根之贼,禁足妄想之心;
正观三毒魔军,清净身口意业;
了悟五蕴非有,不受烦恼缠缚;
如是实践之人,方为有道圣者。
第54节:精神修持的好处(1)
精神修持的好处
时自在命自在;处自在心自在;
物自在舍自在;周遍自在业自在;
大小自在生自在;有无自在心自在;
动静自在信自在;深浅自在愿自在;
无碍自在法自在;不自在亦自在智自在。
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最主要是重视实践,也就是修持。《金刚经》有一句经文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说:〃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我觉得这两句话十分耐人寻味,可以说有很深的涵义。将此二句经文演绎开来,即为: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相反,不是佛法的,有时候却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诵经、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时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贪嗔痴,当你在行布施时一直抱着沽名钓誉的心,这时,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精神修养,我以为用佛教的方法来修炼精神不失为一种好的修行。修持有很多好处,我归纳为下列六种:
一、训练身心强健。
修持可以使身心强健。譬如拜佛,晨起拜佛,睡前拜佛,是一种最好的健身运动。如饭后跑香,帮助消化,〃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如朝山礼佛,一则可以接触大自然,舒展心胸,二则可以增长信心,广结善缘。
称名念佛,是修养心性的一种妙法。譬如等候公车时百无聊赖,与其为车久久不来而烦躁,不如静心念佛,毫无气恼。打坐、修观,亦是澄净思虑的最好方法。
信仰佛教,不可把它看成百宝灵丹。一般人的无理要求,是以为一有信仰就没有痛苦、没有死亡。其实,烦恼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的现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后,身心的力量加强了,才可以无惧于生老病死之苦,如证果阿罗汉,一日一食,树下一宿,山林水边,逍遥自在。原因是有了修行以后,身心的抵抗力增强,对于外在物质的缺乏、灾难苦恼等都能够忍受。若无修行,则心力脆弱,见到别人轿车洋房的生活,内心受不了诱惑,因此苦恼不堪。所以说修行可以令身心强健。
二、净化烦恼习气。
一个人的大小烦恼之多,如同恒河沙数,若没有修行则绝对无法对治。习气亦然,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欲净化这些习气,唯有修行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当你烦恼的时候,该怎么对治?诵经、拜佛、观想佛陀的慈容,或者高声念佛,借助佛的慈悲力来化除你的烦恼。当你拜佛时,专心一意,头虽然低下去,心灵却因此而升华。当你拜佛而获得法喜时,无明烦恼也因此而消失净尽。一个不懂得修行的人,当烦恼生起,无法自抑,因此大发脾气,与人争执,非但烦恼不能消除,反而旧恨未去,又添新愁。在《普门品》中,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修行可以获得很多益处。
三、蒙受三宝加护。
一个修行的人,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嘴巴不乱说,心里不乱想,身体不乱做坏事。当身口意三业清净时,即使三宝慈光不加被,本身亦会清净。何况做各种功德,修各种善行,人间天上都赞美了,三宝岂能不加护持呢?所谓〃得道者昌〃,一个善良的人尚能获天降祥瑞,何况一个修行的人?
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时曾感猿猴献果。唐朝善导大师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虽寒冰亦须念至流汗,以表至诚。后来善导大师每念〃阿弥陀佛〃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声百声,光明也是一样,旁人皆能见到。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陀说,若有执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无论在什么大火之中也不会恐怖火的燃烧,这是由于菩萨的威德神力的缘故。又说,如果面临伤害或杀害的时候,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个刀或杖就会一段一段地折坏,既不能打又不能杀。这些都是说,一个人只要有修行,随时都能获得三宝的加护。
第55节:精神修持的好处(2)
四、常得人天尊敬。
一个有修行的人,他的举止安详、语言慈和、富于慈悲心,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
佛住世时,大弟子须菩提在岩中宴坐,入定在空三昧的禅思中,那很深的功行感动了护法诸天。很多的天人出现在空中,散着天花,一朵朵色彩缤纷,都飘落在须菩提面前,并且合掌赞叹道:〃尊者!在世间上做人,有高远的名闻,有众多的财宝,并不让人觉得尊贵。即使那些国王、富豪,他们一样终日给烦恼欲望所囚。尊者!世间上真正尊贵的是如你这样的大修行者,你的威德之光照彻了天宫。伟大的须菩提,请接受我们天花的供养,我们向你顶礼,表示我们的敬意!〃
五、可以明心见性。
古时磨镜,若不经过一番琢磨,则镜子的亮光就显现不出来。越是上等的艺术品,所需的琢磨工夫越多。人类亦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空中的乌云覆住了太阳的亮光,唯有除去烦恼的乌云才能显出真如本性。如何驱除烦恼的乌云?这就得靠修行的力量。唯有修行,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唯有修行才能证得真如实相。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天生的释迦,也没有自然的弥勒,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精进不懈,要明心见性就必须认真修行。
六、永断生死苦恼。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过于生死。当亲人临将命终时,那一份生离死别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乱割,真是肝肠寸断。如何才能免去这种痛苦?佛陀告诉我们,唯有永断生死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怎么才能永断生死苦恼进入涅槃呢?佛说,唯有修行。
一个人若不修行,则永远不能出头。平时若只做些功德,至多仅能获得人天果报虽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当福报尽了,仍须堕落受苦,不能出离生死。唯有发出离心,厌离尘世的欲望,不为欲望所缚,再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弘法度众的工作,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过去诸佛以及大菩萨等,能出离生死苦海,逍遥于常寂光中,都是经过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与磨炼,才能有所体证。
佛光菜根谭
四念住,可以安顿身心;
四威仪,可以规范行为;
四摄法,可以广结善缘;
四圣谛,可以明白真理。
心生万法
对感情不执不舍,
对五欲不拒不贪,
对世间不厌不求,
对生死不惧不迷。
第56节:万般烦恼皆因心动(1)
万般烦恼皆因心动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但是老师最近又说'非心非佛'呢!〃法常听了,不为所动:〃别的我不管,我仍是'即心即佛'。〃马祖禅师听了侍者的报告,欣然颔首道:〃梅子成熟了!〃
古时的有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法常既悟了〃即心即佛〃的道理,就稳坐泰山,即便老师真的一百八十度地改成〃非心非佛〃,对他来说也不过是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扫不动一点尘埃。
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无时或了;心一静,浮荡人生复归平静,纷争遁形,尘劳消迹。心的动态千差万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的静态是〃涅槃寂静〃。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世间不管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看起来,千差万别仍然归于平等,动乱颠倒终亦归于寂静。
佛教中常用〃明珠在掌〃比喻佛心般若并不在高远之处,而是人人可握之物。然而,〃石中之火,不打不发〃,石头虽可发火,不经敲打,火不出来;虽然人人心中都有佛性,但若不修不证,就如同怀中虽有巨宝而不知取用一样枉然。
日本铃木大拙在欧洲弘扬禅宗时,有人问他:〃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是什么?〃铃木大拙答道:〃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就是:抛弃依赖的心。〃人的心常依赖别人,自己不能做主,又常受外界牵引,自己无法把持,这就是万般烦恼的根源。如何来稳定我们的心,求得恒久的平静呢?
我们心中常有妄想心、是非心、恶念心、自私心……所有这些妄动的心,要用正动的心去对治它。比方说我们要有惭愧心、忏悔心,时时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要有欢喜心,对别人的一切都以欢喜之心来包容。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欢喜心,便可以接触到佛心。要有感恩心、知足心,要常想〃我能给别人什么〃,不能自私自利,只计念〃别人能给我什么〃。那些危言耸听、挑拨离间的言论,或讹言诋毁、言不由衷的人,实在是〃别有用心〃。
先有慈悲心,后能进入静心。什么是静心呢?平等心是静心,广大心是静心,菩提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
第57节:万般烦恼皆因心动(2)
其一,静心就是对感情不执不舍。人是有情众生,要放弃感情不可能,但若过分执著也不好,所以我们要用理智来引导感情,要用慈悲来净化感情。感情太淡就冷冰冰,感情太浓就热烘烘,冷冰冰、热烘烘都不大好受,最好用中道的智能来处理。中道的智能可以升华我们的感情,可以使我们趋近于静态的心。
其二,静心就是对五欲不拒不贪。五欲是指财、色、名、食、睡。有人对五欲贪得无厌,有人却惧之若洪水猛兽。其实五欲并不可怕,〃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可怕的是我们的心不知如何去化导五欲。若在欲海中打滚沉浮,当然会被吞噬,然而人在世间却应该有正当的五欲生活。吃得过多就太胀,睡得过多就太昏沉,但不吃不睡则力气无从生起,精进无从做起。所以,我们对正当的五欲生活要不拒不贪。
其三,静心就是对世间不厌不求。有人对世间多所要求,有了女儿就想要有儿子,有了洋房就想要有汽车,希求愈多,欲望愈大,幻灭的可能就愈大,就如小儿吹五彩泡沫,愈吹愈大愈美,同时也就愈危险。又有人过分厌世,离群索居,弃名唾利,一谈到跟名有关就说:〃我不要名,就替我写个无名氏吧!〃其实〃无名之名〃也是一种名。所以,我们对这世间要能不厌亦不求,而以平常心安然处之。平常心就是静态而又活泼的心。
其四,静心就是对生死不惧不迷。生者死,死者生,生生死死犹如旋火轮,哀莫大于心死。迷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