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jt叔叔医学资料合集-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陽起石),並且要加大破肝氣的鮮剝綠橘子皮,這又是修理厥陰區的烏梅丸的法。
恐怕這個患者傷少陽的情志「不甘心」、「生悶氣」背後,還有傷厥陰的種種人格
模式在撐腰。 

一般人受情志所傷,壞能量會留在經絡上,而經絡是走在「三焦膜網」(也是少
陽)上的枺鳌K裕鞣饺耸怯冒磽I三焦經(無名指根的中渚穴)來作情志療
癒的;那我們中醫,一般而言,要清洗心臁畡搨乃幏剑覀兪沁x擇「清洗三焦」


的柴胡龍骨牡蠣湯。可是,有的人,情緒壓抑得太久了,已經不純是能量的身體
的事情了,已經具象化到有形的身體了,變成皮膚下面摸得到一坨「筋結」了,
或者是肌肉沾粘,變成厚厚重重的一坨死肉一樣的枺鳎茨Φ娜巳绻吹剑
會說「先生你這裡累積很多壓力湼!」,這種的,少陽藥就對付不了,要用外治鬆
筋法,或者是「開腠理」的吳茱萸去把那個枺魅艿簦盟幍穆窋担致涞截赎帯!
……說起來,我剛剛舉的例子其實都是片段的、殘缺的;而且嚴格講起來,少陽
膽是屬木又屬火,不是純粹的風木之氣,並列在一起舉例,有學術上的瑕疵。可
是如果各位的身體有這樣的狀況,或者是去觀察周遭的人,說不定可以找到更有
意義的線索。 



「藥勢」──古典本草藥理學及其於經方之應用舉隅(上篇) 
案:本文為未成之草稿,或有不合實際之處,拜大家務必不要留手,重罵下
來即可,這樣我也才有一個反省訂正的機會。謝謝大家。 
楔子 
在中醫的學習之路上,不只一次聽見老前輩對學習者的提醒:「要明白一味
藥的藥性、藥理、效用,若走上西方化學的『成分分析』這條路,就完蛋了。 
那麼,一味藥的藥性,自然就該照中國傳統的看法:性味如何,歸於某經……
等等論述了?這,就一般學中醫的同好而言,是對的。但,如果是對於學「經方」
也就是學《傷寒雜病論》的學習者而言,光以《本草備要.藥性總義篇》的理
論作基礎,而詳熟該書中的諸般藥性,恕我撂下一句惡毒一點的風涼話:你對
《傷寒雜病論》的理解,就會是「時方醫」的領域,想不通的,就認為那是錯
字、錯簡,而與「經方派」的出手工夫有所出入。 
時方派的本草學,和經方派的本草學,有著根本上不同的「認識觀」,而
講難聽一點,經方派之所以會墮落成今日的時方派,「本草理論」的改變,亦是
其中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之一。 
即使去中國醫藥學院,也會聽到那裡的學生在說:「我們系的某某大教授說
啊,光學《本草備要》是不夠的啦,學藥理還是要研習《神農本草經》才行!」
講得是得意洋洋,但是《神農本草經》的功夫,終究還是練不成。 
因為,他們所學的本草學認識觀,絕大多是西方研究的「有效成分」,那是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垃圾;而少數幾個有志之士,專心研究中國本草學,曉得
「桂枝解肌、麻黃散寒」,曉得「以皮行皮,以枝行肢」、「清氣出上福В瑵嵛冻
下福А沽恕侨允恰笗r方藥理學」,對經方中使用的「古典藥理學」只沾上
一點邊兒。所以不夠。 
這篇文章,便是講一些不正經的雜談,就當做與諸同道閑聊,來說說什麼是
經方中歷然可見、而時方派蒙然未知的藥理、藥性。讓初學的同好可以稍稍分辨
其中的不同,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理路可循。但是,雖然說是「和初學的同道」
聊聊,如果有讀者是還未讀過《傷寒雜病論》的,JT還是覺得可以不用看,怕
會徒增混亂。 
JT的論點,大部份來自於清末唐容川的《本草問答》和鄒潤安的《本經疏
證》,許多好朋友們對這兩本書想必並不陌生。 
中醫藥理學的分水嶺與本草史概說 

中醫分為經方派、時方派,這,不但中國人曉得,日本人也曉得。經方派在
日本叫作「古方派」,而時方派在日本叫作「後世方派」,意思一樣。而不論是在


中國還是日本,也都曉得,經方派和時方派的「分水嶺」是什麼──那就是所謂
的「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雖然齊名並稱,其實他們的生卒年是頗有差
距的,並不是同生同死。而比他們更早出名的一位,相傳是李枺畮煹娜耍
是張元素,也就是張潔古(易水先生,易老)。而,張潔古做了一件「功德蓋世,
罪惡滔天」的事情,造成了經方派從此變成時方派。而那件事情,就是現在學
傳統中醫的人耳熟能詳的「歸經理論」──某某藥入某髒某腑、哪一條或哪幾件
經。 
歸經理論是錯的嗎?不能算錯,很多時候是很有道理的,臨床上也大大有用,
尤其是示人一條明徑,使人更能掌握用藥一事,對學習中醫者而言,是甚有幫助
的。但,它是對的嗎?也並不全對。因為,它大大地「窄化」了一味藥的藥性。 
同樣是用中藥,以「《神農本草經》、張仲景(或《湯液經法》的作者)所知
道的藥理學」創出來的方叫作「經方」,漢朝到唐宋,都還算是經方的時代。而
以「歸經理論」創出來的方,就叫「時方」,其中對每一味藥的看法,都和經方
是很不同的。最古的《神農本草經》,其中提到的藥性只有「性.味」,也就是「什
麼味道」、「溫涼寒熱如何」,而五色入五髒的概念,則是「稍微提及」,例入「五
色臁ジ魅肽囊惑v」,不是通盤性的認同。而其後,魏晉的《名醫別錄》,唐代的
《新修本草》、《日華子本草》、《海藥本草》、寇宗姡А侗静菅芰x》,或是宋朝具代
表性的《證類》、《大觀》二本草……等諸多書籍,大都只是順著《神農本草經》
之後補入新發現的「效能」,卻未曾對「本草理論」作更多的理論分析。 
(在張元素作大系統的歸迹埃虢浰幍恼撌觯缮⒁婌叮骸
漢.《神農本草經》大棗:助十二經。 
魏晉.《名醫別録》甘草:通經茫!
唐.《食療本草》胡桃:通經茫蝗楦阂媸浢};綠豆:行十二經茫!
唐.《海藥本草》阿勒勃:通經絡。 
宋.《本草圖經》瞿麥:通心經;蘇葉:通心經。 
11世紀末《史載之方》某方:宜行其腎經、清涼之藥:解利肺經。 
宋.《本草衍義》天竹黃:涼心經;桑白皮:治小腸熱。 
宋.《本事方》真珠母:入肝經。……等等。至於引經藥之記載則如下: 
《神農本草經》菌桂:為諸藥先聘通使。 
《名醫別録》桂:倡導百藥;白附子:行藥勢;酒:行藥勢。 
5…6世紀《雷公炮炙論》綠蛇:令引藥。 

唐.《食性本草》薄荷:能引諸藥入榮衛;酒:引石藥氣入四肢。 


《本草衍義》澤瀉:引接桂附等歸就腎經。 
《本事方》椒:引歸經;粥:引風濕之藥徑入脾經。 
宋.《楊氏家蔵方》酒:引藥入經絡。──尚未有整體性之論述。) 
到了張潔古,他對古代的方劑做了一番整理,發現到「太陽病病到太陽、陽
明之間時,會用到『葛根』這味藥……」,於是就以此歸迹隽艘痪湓挘骸父鸶
陽明引經藥,如果感冒太早用了,反而會引邪入陽明!」同樣,對於柴胡,後人
也看做是少陽引經藥,說它會「引邪入少陽」(明.李中梓),而至於桂枝,因為
有帖「桂枝湯」是治「太陽病」的第一主方,於是「桂枝」的歸經也就變成是「太
陽經藥」了。石膏,他也說是「大寒之藥,不可輕用」。 
這,有洠в绣e?從某個角度來說,復方「桂枝湯」的確是「會」作用在太陽
經,而單味藥的柴胡、葛根和少陽、陽明二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相關性。可是問
睿驮陟叮骸覆恢蝗绱硕眩 贯崾赖膶W者,因此就隨隨便便把某味藥找幾條經
隨意歸類,做學問是簡單化不少,可是卻變成「見樹不見林」,迷失了那一味藥
真正的本性。 
可是,因為這種「時方藥理學」方便好用又好記,而張潔古先生又的的確確
是一位醫術甚高明的醫者,於是緊跟在他之後成名的「金元四大家」,也自然迹
入了張潔古的這個系統,而有了相當好的成就,比如說李枺詣摰摹秆a中益氣
湯」或是修改了宋朝陳自明《婦人良方》中的龍膽瀉肝湯而成了「去男人下陰臊
臭」專方的「枺埬憺a肝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堪稱「偉大之方」。 
可是,歸經理論,卻是一套「反映了一部分真理卻不等於真理」的不完全的
理論。潔古本人、金元四大家都是苦讀《內經》起家的,偏得還不太多,但愈
用到後來,紕漏愈大,新創的方劑效果愈來愈差,「一劑知,二劑已」變成了今
日的「你回去吃半個月再來看看有洠в泻茫绻麤'好我們再換藥試試!」到了後
來,當然有人覺得好像事情不對頭了,想要扳回如崩牆倒壁般的中醫「末法」劣
化狀況,明朝不少醫家都在重注《神農本草經》,想要從這個大根頭去重新尋回
些什麼。當然也都是小有成就,但效果並不明顯。 
明朝那一位「把之前有的理論、藥性全都收錄」而編成《本草綱目》而被
倪海廈先生痛批的李時珍,其實不是中藥學劣化的源頭。源頭在張元素。光是
他以降的幾句「葛根引邪入陽明」,「柴胡引邪入少陽」,「石膏大寒不可輕用」就
把經方中這三味藥封印了八百年。明明洠в羞@麼一回事兒的,太陽初感,證齊全
了,就可以用葛根湯;傅青主也用柴胡湯小制其方治傷風初感而很有效,並不會
因此引邪入裡,石膏更只是「涼」而已,不用八錢到四兩甚至一斤,很難顯出藥
性。可是張元素之後,人人都跟著這麼說嘛,絕大部份的醫者,小心翼翼地就都
「盡量不要用《傷寒》、《金匱》方」了。 

直到清朝,事情才有了轉機。如果以醫術而論,陳修園、徐臁サ热耍


為臨床功力夠,其著作《神農本草經讀》或《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都有卓然不群
之見,但那是臨床上的強而讓他們得以重新明辨了歷代本草的得失,並不是真正
在本草理論上有所革新。本草理論在清代得以翻身,主要的功勞,其實起自「儒
家」。清代的儒家,對四書五經有了很大的「革命活動」,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
古經典的注疏,絕大部分都被宋朝的朱熹壟斷了,朱熹亂改原文,後代也只好照
單全收;朱熹說某句如何如何解,後代也不好意思說不是。可是,總覺得有問睿
但,離先秦時代那麼遙遠了,連同一個中文字的字義都古今不同了,要如何平反
才是?於是清代的儒者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同時代的文獻,做平行比對!」比
如說《論語》中的某個字,朱熹說是這個意思,可是先秦時代的《莊子》、《列
子》、《左傳》、《詩經》、《尚書》等等其它書中出現這個字時,卻都不是朱熹說
的那個意思,於是他們就曉得:那是朱熹弄錯了,那個字應當是某某意思才對。
比如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習」字,先秦當時是「實邸怪獠艑Γ
使是現在的日文中也是『學到上手、會用』的意思,唐代傳去的字義還在),「學
到的常常能用在生活中,很快樂。」如照朱熹的說法,學了就一直溫習,就會快
樂了嗎?正常人類怎會有這麼一回事兒呢? 
這麼一種做學問的方法,一種新創的格物訓詁之學(日本人也很愛用這一
套),影響了中國少數幾位由儒而醫的醫家,而其中有一系的傳承,是:明.盧
之頤《本草乘雅半偈》→清.劉若金《本草述》→清末.鄒澍《本經疏證》→清
末.周岩《本草思辨錄》。鄒澍在《本經疏證》以及周岩《本草思辨錄》用了「平
行比對」的方式來批注《神農本草經》。而他比對所用的範本,就是中國醫學史
上唯一的一本「只要『證』合,藥投下去,一定會好」,總有效率達到「神的絕
對領域」的《傷寒雜病論》(用其它的書也不行,因為有時有效有時洠В吹
『絕對領域』,比對會出錯)。他用「減法」來檢證每一味藥的藥性,比如說,
《傷寒論》中某一個湯劑比另一個湯劑只多了白芍三兩,而這兩個湯劑所治的主
證卻大不相同,於是,去推敲這兩個主證之間病機的差異,就可以得到「這三兩
白芍在此處是做什麼用的」之結論。而某幾十個方用生甘草,某幾十個方用炙甘
草,慢慢減來減去,就推敲出了甘草生用炙用的藥性之別…… 
這樣一點一點的「相減」,彷佛在玩「數獨游戲」,漸漸摸索出一味藥藥性的
不同層次……而結果,說也奇怪!減出的一句一句,竟恰恰就符合了《神農本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