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干业绩水分+八种高招判断年报虚假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0-05-07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3 文件大小:4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榨干业绩"水分" 八种高招判断年报虚假税项分析法笔者曾指控两家上市公司虚构收入数亿元,突破口是其欠税十分异常,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竟然欠税几千万元,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既然是虚构的,收入和利润自然也是虚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此外笔者根据“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某上市公司期末应交所得税余额,发现其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笔者由此怀疑该公司在造假;还有最近笔者在分析一家新股时,也发现其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收入根本不能配比,由此笔者怀疑该新股的招股说明书上的收入和利润也是虚的。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当然,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它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它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些虚构收入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急剧增加(注意:不能仅仅看应收账款,实际上往来账要结合一起看,如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此外,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也担心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会引起投资者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他就把应收账款往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转移,手法是上市公司先把资金打出去,再叫客户把资金打回来,打出去时挂在其它应收款或预付账款,打回来作货款,确认收入,所以要注意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往往名不符实;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然后少结转成本,以使存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