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叶天士医案精华-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诊得脉弦形衰。舌白。不渴饮水。日泻数行。全是胃倒气夺。中宫损极。下关不摄。
谷不能咽。焉能承受汤药。药味气劣。胃衰必恶。久痢久泻。务在能食。古人非醒
脾胃。即安肾摄纳。再询粉浆下咽。或呛或噎。议以上脘宜通其清阳。下焦当固
其滑脱。仿古方中参苓白术散末。当以米饮日服二次。间以不腻滑之物。食些
少勿多。以示胃之所喜为补。必须胃气渐苏。方可转危为安。
人参 焦术 茯苓 炙草 炒扁豆 苡仁 桔梗 砂仁 炮姜炭 肉豆蔻
邪陷疟后变痢。伤及厥阴。症见气上撞心。饥不能食。干呕腹痛。全是肝病。
肝为至阴之脏。相火内寄。仲景治法。不用纯刚燥热之药。以肝为刚脏故也。今
正交土HT 。土木为雠。五日内未为稳当。
人参 炒当归 炒白芍 炒乌梅肉 茯苓 淡吴萸 生香附汁 真北秦皮
当年痢久。用三神丸得效。是脾肾两困。兼由气分之滞。体质阳虚。遇冷病
加。今病起长夏。小水不通。必系夏热阻其宣化。久则气血凝着。而为肠红。先与桂苓甘露饮。分消其湿。
于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滑石 桂心
泄泻
属性:平素操持积劳。五志之火易燃。上则鼻窍堵塞。下有肛痔漏红。冬春温邪
是阳气发越。邪气乘虚内伏。夫所伏之邪。非比暴感发散可解。况兼劳倦内伤
之体。病经九十日来。足跗日肿。大便日行五六次。其形粘滞。其色黄赤紫腻。小
便不利。必随大便而稍通。此肾关枢机已废。二肠阳腑失司。所进水谷脾胃。不
主营运。酿湿坠下。转为瘀腐之形。正当土旺。入夏脾胃主气。此湿气内淫。由乎
脾肾日伤。不得明理之医。一误再误。必致变现腹满矣。夫左脉之缓涩。是久病
阴阳之损。是合理也。而右脉弦大。岂是有余形质之滞。即仲景所云。弦为胃减。
大则病进。亦由阳明脉络渐弛。肿自下而上之义。守中治中。有妨食滋满之弊。
大旨中宜运通。下宜分利。必得小溲自利。腑气开阖。始有转机。若再绵延月余。
夏至阴生。便难力挽矣。
四苓加椒目 浓朴 益智 广皮白
三疟劫截不效。必是阴脏受病。衄血热渴。食入不化。痛泻。二者相反。思病
延已久。食物无忌。病中勉强进食。不能充长精神。即为滞浊阻痹。先以胀泻调
理。不必以疟相混。
草果 浓朴 陈皮 木香 茯苓皮 大腹皮 猪苓 泽泻
经营劳心。纳食违时。饥饱劳伤。脾胃受病。脾失运化。夜属阴晦。至天明洞
泻粘腻。食物不喜。脾弱恶食柔浊之味。五苓通膀胱。分泄湿气。已走前阴之窍。
用之小效。东垣谓中气不足。溲便为变。阳不营运。湿多成五泄矣。
人参 生白术 茯苓 炙草 炮姜 肉桂
脉沉缓。肌肉丰盛。是水土禀质。阳气少于营运。水谷聚湿。布及经络。下焦
每有重着病痛。食稍不运。便易泄泻。经水色淡。水湿交混。总以太阴脾脏。调理
若不中窍。恐防胀病。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广皮 羌活 独活 防风 泽泻
晨泄难忍。临晚稍可宁安。易饥善食。仍不易消磨。其故在乎脾胃阴阳不
和也。读东坦脾胃论。谓脾宜升则健。胃而降则和。援引升降为法。
人参 生于术 炮附子 炙草 炒归身 炒白芍 地榆炭 煨葛根 煨升麻 炮姜灰
能食不化。腹痛泄泻。若风冷外乘。肌肉着冷。其病顷刻即至。上年用膏石
安肾丸。初服相投。两旬不效。知是病在中焦。不必固下矣。自述行走数十里。未
觉衰倦。痛处绕脐。议用治中法。足太阴。阳明主治。
生于术 生茅术 生益智 淡干姜 胡芦巴 茯苓 木瓜 荜茇
便闭
属性: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之土。得阴自安。以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今能
食不运。医家悉指脾弱是病。但诊脉较诸冬春。盛大兼弦。据经论病。独大独小。
斯为病脉。脾脏属阴。胃肺属阳。脉见弦大。非脏阴见病之象。久病少餐。犹勉强
支撑。兼以大便窒塞。泄气不爽。坐谈片刻。嗳气频频。平素痔疮肠红。未尝安适。
此脉症全是胃气不降。肠中不通。腑失传导变化之司。古人云。九窍不和。都属
胃病六腑为病以通为补。经年调摄。不越参术桂附。而毫乏应效。不必再进汤
药。议仿丹溪小温中丸。服至七日。俾三阴三阳一周。再议治之。
小温中丸
汤食下咽。嗳噫不已。不饥不食。大便干坚若弹丸。大凡受纳饮食。全在胃
口。已经胃逆为病。加以嗔怒。其肝木之气。贯膈犯胃。斯病加剧。况平昔常似有
形骨梗脉得左部弦实。气郁血结甚肖。进商辛润方法。
桃仁 冬葵子 皂荚核 郁李仁 大黄 降香 郁金
服咸苦入阴。大便仍闭涩。针剌一次。病无增减。可谓沉锢之疾。夫病着深
远。平素饮酒浓味酿湿聚热。渍筋烁骨。既已经年不拔。区区汤液焉能通逐议
以大苦寒坚阴燥湿方法。参入酒醴引导。亦同气相求之至理。
黄柏 茅术 生大黄 干地龙 金毛狗脊 川连 萆 晚蚕砂 穿山甲 汉防已
仙灵脾 海金沙 川独活 北细辛 油松节 白茄根 黄酒烧酒各半浸七日
阳明脉大。环跳尻骨筋掣而痛。痛甚足筋皆缩。大便燥艰常秘。此老年血
枯。内燥风生。由春升上僭。下失滋养。昔喻氏上燥治肺。下燥治肝。盖肝风木横。
胃土必衰。阳明诸脉。不主束筋骨。流利机关也。用微咸微苦。以入阴方法。
鲜生地 阿胶 天冬 人中白 川斛 寒水石
肝血肾液久伤。阳不潜伏。频年不愈。伤延脾腑。由阴干及乎阳。越人且畏。
凡肝体刚。肾恶燥。问大便五六日更衣。小溲时间淋浊。尤非呆滞补涩所宜。
炒杞子 沙苑 天冬 桂拌酒白芍 茯苓 猪脊筋
少腹微胀。小便通利方安。大便三四日一通。而燥坚殊甚。下焦诸病。须推
肝肾。腑络必究幽门二肠。阅所服药。是香砂六君以治脾。不知肾恶燥耳。
当归 苁蓉 郁李仁 冬葵子 牛膝 小茴 茯苓 车前 蜜丸
五窍
属性:先起咳嗽。继而耳 胀痛。延绵百日不愈。此体质阴虚。触入风温。未经清
理外因。伤及阴分。少阳相火陡起。故入暮厥痛愈剧。当先清降。再议育阴。
苦丁茶 鲜菊叶 金银花 生绿豆皮 川贝母 鲜荷叶梗 益元散
因大声喊叫。至右耳失聪。想外触惊气。内应肝胆。胆脉络耳。震动其火风
之威。亦能郁而阻窍。治在少阳。忌食腥浊
青蒿叶 青菊叶 薄荷梗 连翘 鲜荷叶汁 苦丁茶
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内根据。
是以耳鸣时闭。但病在心肾。其原实由于郁。郁则胆阳独亢。令肝火上炎。清晨
服丸药以补心肾。午服汤药以清少阳。以胆经亦络于耳也。
水煮熟地 麦冬 龟板 牡蛎 白芍 北味 建莲 磁石 茯神 沉香 辰砂 丸服
夏枯草 丹皮 生地 山栀 女贞子 赤苓 生甘草 煎服
肾窍开耳。胆络脉亦附于耳。凡本虚失聪。治在肾。邪干窍闭。治在胆。乃定
例也。今年已六旬。脉形细数。皆是肾阴久亏。肝阳内风上旋蒙窍。五行有声。多
动真气火风。然非苦寒直降可效。填阴重镇。滋水制木。佐以咸味入阴酸以和
阳。药理当如是议。
熟地 龟板 锁阳 牛膝 远志 茯神 磁石 秋石 吴萸 五味
高年。目暗已久。血络空虚。气热乘其空隙。攻触脉络。液尽而痛。当夜而甚。
乃热气由阴而上。想外科用酒调末药。必系温散攻坚。因此而痛。虚症可知。
羚羊角 连翘心 夏枯草 青菊叶 全当归 川桂枝 丹皮
头面诸窍。皆清阳游行之所。邪处于中。则为堵塞。阳气不司流行。必畏寒
形颓。内痹必郁而成热。有鼻柱鼽衄矣。论理当用通圣散。远处江外。仓猝就诊。
不可轻投。用轻可去实。
苦丁茶 干荷叶边 蔓荆子 连翘心 飞滑石 白芷
素有痰火气逆。春令地中阳升。木火化风。上引巅顶。脑热由清窍以泄越。
耳鸣鼻渊。甚于左者。春应肝胆。气火自左而升也。宜清热散郁。辛凉达于头而主治。
羚羊角 黑山栀 苦丁茶 青菊叶 飞滑石 夏枯草花
性情躁急。阳动太过。气火上升。郁于隧窍。由春深加病。失其调达之性。经
言。春气病在头也。考五行六气。迅速变化。莫若火风。脑热暗泄。而为鼻渊。隧道
失和。结成瘿核。夫东垣升阳散火。丹溪总治诸郁。咸取苦辛为法。然药乃片时
之效。得能久安。以怡悦心志为要旨耳。
连翘心 土贝母 海藻 昆布 黑山栀 川芎 小生香附 郁金 羚羊角 夏枯草
干荷叶边 青菊叶汁泛丸苦丁茶煎汤送
形瘦尖长。禀乎木火。阴精不足。脑髓不固。鼻渊淋下。并不腥秽。暖天稍止。
遇冷更甚。其为虚证。显然明白。医者愈以风寒中脑主治。发散渗泄。愈耗正气。
岂但难愈。劳怯是忧。用天真丸。
人参 黄 白术 山药 苁蓉 当归 天冬 羊肉
咽喉痛痹。发时如有物阻隔。甚至痛连心下。每晚加剧。是阴液日枯。肝脏
厥阳化火风上灼。法以柔剂。仿甘以缓其急耳。
细生地 天冬 阿胶 生鸡子黄 元参心 糯稻根须
阴涸于下。阳炽于上。为少阴喉痛。乃损怯之末传矣。用猪肤甘凉益坎。有
情之属而效。今肉腠消烁殆尽。下焦易冷。髓空极矣。何暇以痰嗽为理。议滑涩
之补。味咸入肾可也。
牛骨髓 羊骨髓 猪骨髓 麋角胶 建莲肉 山药 芡实 捣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