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叶天士医案精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及营络。五志之阳动扰不息。咽干舌燥。心悸久痛。津液致伤也。症固属虚。但参 
术归 诸方。未能治及络病。内经肝病不越三法。辛散以理肝。酸泄以润肝。甘 
缓以益肝。宜辛甘润温之补。盖肝为刚脏。必柔以济之。自臻效验耳。 
炒桃仁 柏子仁 新绛 归尾 橘红 琥珀 
古人治胁痛。法有五。或犯寒血滞。或血虚络痛。或血着不通。或肝火抑郁。 
或暴怒气逆。皆可致痛。今是症脉细。弦数不舒。此由肝火抑郁。火郁者络自燥。 
治法必当清润通络。 
土栝蒌 炒香桃仁 归身 新绛 炒白芍 炙甘草 
询左胁下每日必有小痛超时。其痛势布散胸臆背部。从来不延及于腹 
中下焦。是腑络为病。凡久病从血治为多。今既偏患于上。仍气分之阻。而致水 
饮瘀浊之凝。此非守中补剂明甚。但攻法必用丸以缓之。非比骤攻暴邪之治。 
当用稳法。议以阳明少阳方法。俾枢机开阖舒展。谅必有稗益矣。 
生钩藤 生香附 风化硝 炒半夏 茯苓 生白蒺藜 竹沥姜汁泛丸 
诊脉右弦。左小弱涩。病起积劳伤阳。操持索思。五志皆逆。而肝为将军之 
官。谋虑出焉。故先胁痛。晡暮阳不用事。其病渐剧。是内伤症。乃本气不足。日饵 
辛燥。气泄血耗。六味滋柔腻药。原非止痛之方。不过矫前药之谬而已。内经肝 
病三法。治虚亦主甘缓。盖病既久。必及阳明胃络。渐归及右。肝胃同病。人卧魂 
藏于肝。梦寐纷纭。伤及无形矣。议用甘药。少佐摄镇。 
人参 枣仁 茯神 炙草 柏子仁 当归 龙骨 金箔 桂圆肉煮浓汁捣丸 
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当脐腹痛。十五年渐发日甚。脉来沉而结涩。此郁勃 
伤及肝脾之络。致血败瘀留。劳役动怒。宿 乃发。目今冬深闭藏。忌用攻下。议 
以辛通润血。所谓通则不痛矣。 
桃仁 桂枝木 穿山甲 老薤白 阿魏丸 
腹痛三年。时发时止。面色明亮。是饮邪亦酒湿酿成。因怒左胁有形痛绕 
腹中。及胸背诸俞。乃络空饮气逆攻入络。食辛热痛止复痛。盖怒则郁折肝用。 
惟气辛辣可解。论药必首推气味。 
粗桂枝木 天南星 生左牡蛎 真橘核 川楝子肉 李根东行皮 
脉小涩。久因悒郁。脘痛引及背胁。病入血络。经年延绵。更兼茹素数载。阳 
明虚馁。肩臂不举。仓猝难于奏效。是缓调为宜。议通血络润补。勿投燥热劫液。 
归须 柏子仁 桂枝木 桃仁 生鹿角 片姜黄 


头风
属性:右偏头痛。鼻窍流涕。仍不通爽。咽喉疳腐。寤醒肢冷汗出。外邪头风。已留 
数月。其邪混处。精华气血。咸为蒙闭。岂是发散风寒可解。头巅药饵。务宜清扬。 
当剌风池风府。投药仍以通法。莫非气血周行。焉望却除宿病。 
西瓜衣 鲜芦根 苡仁 通草 蜡矾丸 
头形象天。义不受浊。今久痛有高突之状。似属客邪蒙闭清华气血。然常 
饵桂附河车。亦未见其害。思身半以上属阳。而元首更为阳中之阳。大凡阳气 
先虚。清邪上入。气血瘀痹。其痛流连不息。法当宣通清阳。勿事表散。以艾KT 烙按 
法灸治。是一理也。 
熟半夏 北细辛 炮川乌 炙全蝎 姜汁 
阳气为邪所阻。清空机窍不宣。考周礼采毒药以攻病。藉虫蚁血中搜逐。 
以攻通邪结。乃古法而医人忽略者。今痛滋脑后。心下呕逆。厥阴见症。久病延 
虚。攻邪须兼养正。 
川芎 当归 半夏 姜汁 炙全蝎 蜂房 


温热
属性: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上焦进肺。肺气不得舒转。周行气阻。致身 
痛脘闷不饥。宜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医谓六经。辄受羌防。泄阳气。劫胃汁。 
温邪忌汗。何遽忘之。 
杏仁 香豉 郁金 山栀 栝蒌皮 蜜炒橘红 
劳倦嗔怒。是七情内伤。而温邪感触。气从口鼻直自膜原中道。盖伤寒阳 
症。邪自太阳次第传及。至于春温夏热。则鼻受气。肺受病。口入之气。竟由脘中。 
所以原有手经见症。不比伤寒足六经之病也。其原不同。治法亦异。仲景论温 
邪不可发汗。汗则劫津伤阴。身必灼热。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又云。鼻息鼾。 
语言难出。剧则惊痫螈 。无非重劫津液所致。今病发热。原不是太阳客邪见 
症。所投羌防。辛温表汗。此误即为逆矣。上窍不纳。下窍不便。亦属常事。必以攻 
下希图泄热。殊不知强汗劫津而伤阳。妄下劫液更亡阴。顷诊脉。两手如搐而 
战。舌干燥而无苔。前板齿干。目欲瞑。口欲开。周身灯照而淡晦。斑纹隐隐约约。 
几日来时有呃逆。因胃乏谷气而中空。肝阳冲突。上冒肆虐耳。为今返正。先与 
糜粥。使胃中得濡。厥阳不致上冒。而神昏之累可已。进药之理。甘温可以生津 
除热。即斑疹亦不足虑。观仲景论中。邪少虚多。阴液阳津并涸者。复脉汤主之。谨仿此义。 
炙甘草 人参 生地 白芍 阿胶 麦冬 
温邪有升无降。经腑气机交逆。营卫失其常度。为寒热。津液日耗。渴饮不 
饥。阳气独行。则头痛面赤。是皆冬春骤暖。天地失藏。人身应之。患此者最多。考 
古人治温病忌表。误投即为劫津。逆传心包。最怕神昏谵语妄狂。治病以辛甘 
凉润为主。盖伤寒入足经。温邪入手经也。上润则肺降。不致 郁。胃热下移。知饥渴解矣。 
嫩竹叶 桑叶 杏仁 蔗汁 麦冬 生甘草 石膏 
久患虚损。原寝食安舒自服阴柔腻补。不但减食不寐。脘中常闷。渴欲饮 
凉。此口鼻吸入温邪。先干于肺。误补则邪愈炽。气机阻塞。弱质不敢开泄。援引 
清扬肃上。兼以威喜丸。淡以和气。上焦得行。可用养胃法。 
白沙参 苡仁 天花粉 桑叶 郁金 威喜丸 
积劳伤阳卫疏。温邪上受。内入乎肺。肺主周身之气。气窒不化。外寒似战 
栗。其温邪内郁必从热化。今气短胸满。病邪在上。大便泻出稀水。肺与大肠表 
里相应。亦由热迫下泄耳。用辛凉轻剂为稳。 
杏仁 枯梗 香豉 橘红 枳壳 薄荷 连翘 茯苓 
温邪中自口鼻。始而入肺为咳喘。继传膻中则呛血。乃心营肺卫受邪。然 
邪在上焦。壅遏阻气。必聚为热。痰臭呛渴。是欲内闭。惜不以河间三焦立法。或 
谓伤寒主六经。或谓肺痈。或泄气血。致热无出路。胸突腹大。危期至速矣。即有 
对症药饵。气涌沸腾。势必涌吐无余。焉望有济。夫温热秽浊。填塞内窍。神识昏 
迷胀闷欲绝者。须以芳香宣窍。佐牛黄金箔。深入脏络。以收锢闭之邪。今危笃 
若此百中图一而已。 
紫雪丹 
仲景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不寒瘅热。令人消烁肌肉。条例下不注方。但 
曰。以饮食消息之。后贤谓甘寒生津。解烦热。是矣。今脉数。舌紫渴饮。气分热邪 
未去。渐次转入血分。斯甘寒清气药中。必佐存阴。为法中之法。 
生地 石膏 生甘草 知母 粳米 竹叶心 白芍 
温邪逆传膻中。热痰蔽阻空窍。所进寒凉消导。徒攻肠胃。毫无一效。痰乃 
热熏津液所化。膻中乃空灵之所。是用药之最难。至宝丹。芳香通其神明之窍 
以驱热痰之结。极是。但稚年受温邪。最易亏阴津耗。必兼滋清。以理久伏温邪为正。 
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心 丹皮 石菖蒲 至宝丹 
腹满已久。非是暴症。近日面颔肿胀。牙关紧闭。先有寒热。随现是象。诊脉 
右搏数。左小。乃温邪触自口鼻。上焦先受。气血与热胶固。致清窍不利。倏有痹 
塞之变。理当先治新邪。况头面咽喉结邪。必辛凉轻剂以宣通。若药味重浊。徒 
攻肠胃矣。仿东垣普济消毒意。 
连翘 牛蒡子 马勃 射干 滑石 夏枯草 金银花露 金汁 
脉左数。右缓弱。阳根未固。阴液渐涸。舌赤微渴。喘促自利。溲数。晡刻自热。 
神烦呓语。夫温邪久伏少阴。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但今见症。阴分固有伏 
邪。真阳亦不肯收纳。拟仿刘河间浊药轻投。不为上焦热阻。下焦根蒂自立。冀 
其烦躁热蒸渐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 
丰腴体质。适值过劳。阳气受伤。呕吐食物。无头痛身热。已非外感风寒。而 
间日烦躁。渴饮。唇焦。舌黑。是内伏热气。由募原以流布三焦。亦如疟邪分争营 
卫者然。然有年积劳既久。伏邪客病本轻。脉小缓。按之不无鼓击。可为征验。且 
二便颇通。略能纳谷。焉有停滞积聚。仲景于瘅热无寒之条。不出药方。但曰。以 
饮食消息。后贤参圣意。甘寒以养胃阴。其热自解。要知表散之辛温。消滞之苦 
温。以及苦寒沉降。多犯圣训戒律矣。 
鲜生地 甜杏仁 麦冬 花粉 竹叶心 青蔗汁 连翘 
夏季温热上受。首先入肺。河间主三焦。极是。今世医者。初用非发散。即消 
食。散则耗气。消则劫胃。究竟热蕴未除。而胃汁与肺气皆索。故不饥不食不便。 
上脘似格似阻。酸浊之气。皆是热化。病延多日。苦寒难以骤进。先拟开提上焦气分。 
苏子 杏仁 土栝蒌皮 枇杷叶 黄芩 降香 


疫毒疹
属性:朱某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受。分布三焦。弥漫神识。不是风寒客邪。亦非停 
滞里症。故发散消导。即犯劫津之戒。与伤寒六经。大不相同。今喉痛丹疹。舌如 
朱。神躁暮昏。上受秽邪。逆走膻中。当清血络以防结闭。然必大用解毒。以驱其 
秽。必九日外不致昏愦。冀其邪去正复。 
犀角 连翘 生地 玄参 菖薄 郁金 银花 金汁 
暴寒骤加。伏热更炽。邪郁则气血壅遏。痧疹不肯外达。痰气交阻。神迷喘 
促。渐入心胞络中。有内闭外脱之忧。热注下迫。自利粘腻不爽。法当开其结闭。 
消毒解其膻中之壅。必得神清。方保无变。 
连翘心 飞滑石 石菖蒲 炒金银花 射干 通草 煎化牛黄丸 
舌边赤。昏谵。早轻夜重。斑疹隐现。是温湿已入血络。夫心主血。邪干膻中。 
渐至结闭为昏痉之危。苦味沉寒。竟入中焦。消导辛温。徒劫胃汁。皆温邪大禁。 
议清疏血分。轻剂以透斑。更参入芳香。逐秽以开内窍。近代喻嘉言申明。戒律宜遵也。 
犀角 玄参 连翘 银花 石菖蒲 金汁 牛黄丸 
发瘰热肿。独现正面。每遇九十月大发。五六月渐愈。七八年如是。因思夏 
令阳气宣越。营卫流行无间。秋令气凛外薄。气血凝滞。此湿热漫无发泄。乃少 
阳木火之郁。及阳明蕴蒸之湿。故上焦尤甚耳。法以辛凉。佐以苦寒。俾阳分郁 
热得疏。庶几发作势缓。 
夏枯草 鲜菊叶 苦丁茶 鲜荷叶边 羚羊角 黑桅皮 郁金 苡仁 



属性:暑热必挟湿。吸气而受。先伤于上。故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 
三焦。大凡暑热伤气。湿着阻气。肺主一身周行之气。位高为手太阴经。据述病 
样。面赤足冷。上脘痞塞。其为上焦受病显著。缘平素善饮。胃中湿热久伏。辛温 
燥裂。不但肺病不合。而胃中湿热。得燥热锢闭。下利稀水。即协热下利。故黄连 
苦寒。每进必利甚者。苦寒以胜其辛热。药味尚留于胃底也。然与初受之肺邪 
无当。此石膏辛寒。辛先入肺。知母为味清凉。为胃之母气。然不明肺邪。徒曰生 
津。焉是至理。昔孙真人未诊先问。最不误事。再据主家说及病起两旬。从无汗 
泄。经云。暑当汗出勿止。气分窒塞。日久热侵入血中。咯痰带血。舌红赤不甚渴 
饮。上焦不解。漫延中下。此皆急清三焦。是第一章旨。故热病之瘀热留络。而为 
遗毒。注腑肠而为洞利。便为束手无策。再论。湿乃重浊之邪。热为熏蒸之气。热 
处湿中。蒸淫之气。上迫清窍。耳为失聪。不与少阳耳聋同例。青蒿减柴胡一等。 
亦是少阳本药。且大病如大敌。选药如选将。苟非慎重。鲜克有济。议三焦厘清。治从河间法。 
飞滑石 生石膏 寒水石 大杏仁 炒黄竹茹 川通草 莹白金汁 金银花露 
又 诊脉后。腹胸肌腠。登现瘾疹。气分湿热。原有暗泄之机。早间所谈余邪遗 
热。必兼解毒者为此。下午进药后。诊脉较大于早晨。神识亦如前。但舌赤。中心 
甚干燥。身体扪之。热甚于早间。此阴分亦被热气蒸伤。瘦人虑其液涸。然痰咯 
不清。养阴药无往而非腻滞。议得早进清膈一剂。而三焦热秽之蓄。当用紫雪 
丹二三匙。藉其芳香。宣窍逐秽。斯涸热可解。浊痰不粘。继此调理之方。清营分。 
滋胃汁。始可瞻顾。其宿垢欲去。犹在旬日之外。古人谓下不嫌迟。非臆说也。 
知母 竹叶心 连翘心 炒川贝 犀角 元参 金汁 银花露 紫雪丹 
又 经月时邪。脉形小数。小为病退。数为余热。故皮腠麸脱。气血有流行之义。 
思食欲餐。胃中有醒豁之机。皆佳兆也。第舌赤而中心黄苔。热蒸既久。胃津与 
阴液俱伤。致咽物咽中若阻。溺溲尖管犹痛。咯痰浓浓。宿垢未下。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