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陷则死(通行本佚)。
此亦合举按两象,权量决病之法,因举病之为隐疹外毒、内毒者为例。曰:脉洪数,
按之弦急者,当发隐疹。以洪为气血外盛,数为气血外热,洪与数合,气热血沸于外,
病机悉向外发可知。按之弦急,为血凝仍有流动之象,洪数之象在外,弦急之象在里,
两者相较,则外盛之力甚于内凝之力,知弦急之脉,必不能转胜洪数,令邪内陷,故当
但发隐疹,热毒外流皮肤而已。曰: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为外毒,宜清之。脉数
大,按之弦直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误攻则内陷,内陷则死。所谓外毒、
内毒者,以疮疡之类甚多,方书随病立名,不可胜纪,求源之治,当首分毒之在内在外,
故师以内毒、外毒统之。假令脉浮数者,表热也,按之反和平者,里无邪也,表脉而证
为疮疡,外无寒热,此热邪在外之脉,而非外感之脉,治宜清凉解毒,荣气清而毒自化。
若脉象数大,数大而不浮盛,己有气实于里之象,再加按之弦直,此气血凝结于内,为
毒邪内陷,证为内毒,治宜升气外托,用耆、归之属随证佐使,令其毒向外解,若误以
数大为热,弦直为实,而误攻之,则毒邪内攻,变证蜂起,不死何待。今以疡科为家技
者,多不能辨脉,其杀人可胜道哉。
脉洪数,按之急滑者,当发痈脓,发热者暴出;无热者,久久必至也(通
行本佚)。
伤寒杂病论义疏
—80—
脉象洪数见于举,气热血沸于表,急滑见于按,血溢行疾于里,表里皆气热血实,
未有不荣气热腐而化痈脓者也。此荣卫稽留,卫散荣溢(卫散故脉洪,荣溢故滑数),邪盛
气壅,脉热肉败,故曰当发痈脓。谓平人无病而得此脉,见此脉知预发此证,所谓脉乃
气血先见也。经云: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盖杂病发热,无不由于血痹。着,
即痹着也。若得洪数按而急滑之脉,外见发热,则血已内着有定处,痈脓不久即见,故
曰发热者暴出。若外无热而得此脉,不先治之,亦未有久而不血着,发热成痈者也,故
曰:无热者,久久必至也,此指痈脓之发于外者,如痈疽发背之类是也。
脉浮滑,按之弦急者,当发内痈。咳嗽胸中痛,为肺痈,当吐脓血;腹
中掣痛,为肠痈,当便脓血(通行本佚)。
脉浮滑,谓浮部脉滑也。浮滑为血溢外实于表,按之弦急为血凝化热(凝其气也)于
里(化热则行疾,故脉急),血气外实而内痹,必荣着脉热,故当证发内痈。以滑则血实,
急则气壅(急者其至速,而如弦之忽张),气壅血热,未有不内化痈脓者也。但病气所舍,
仍当合证辨之,故曰咳嗽胸中痛,为肺痈,当吐脓血;腹中掣痛为肠痛,当便脓血。平
脉辨证,斯病无遁情矣。肺痈之证,当咳嗽胸中痛,初起则口中辟辟燥,咳上气,两胠
满,鼻塞清涕,不闻香臭,胸中隐隐痛,时时振寒,浊唾腥臭,久久吐如米粥,或唾脓
血。以声朗不变,眠食如常,二便自调,胸胁不痛者易治。其咳则引痛,痛在右畔肺之
长叶者轻,痛在左畔肺之短叶者重,脓痰腥臭不已者难治。若溃后脓痰已稀,而复见臭
痰甚多者,此余毒未尽也。以屡发而势轻者可愈,若屡发而痰秽转甚,或溃后大热不止,
时时振寒,皆为邪胜正损,法当不治,脉加疾者,与之短期。或吐如败卤,色黑滃臭异
常,此肺之生机已绝,藏体化腐,不可为矣。若颧红,声哑鼻扇,呼吸动形者,肺绝也。
脉缓滑而面白者生,脉弦急而面赤者死,以火色克金故也。初病不宜脉过数大(以肺主气,
肺伤气当弱也),溃后脉当缓弱,不宜短涩,短涩则肺体已伤,生机难复,加数疾者必死。
脉变无常,肺痈亦有脉见芤者、脉见弦数者,要当随证消息。肠痈有大、小肠之异,亦
有在肠内、肠外之别。《灵枢》曰:当天枢隐隐痛者(天枢去肓俞一寸,挟脐中两旁各二寸陷
中,属阳明胃穴,大肠之募),大肠疽(疽为阴证);其上肉微起者,大肠痈(痈为阳证)。当
关元隐隐痛者(关元即丹田,在脐下三寸,属任脉穴,为小肠之募),小肠疽;其上肉微起者,
小肠痈。总由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寒汁流于肠中,积聚化腐,其痈在管内
(管即肠也)者,阻粪道而痛甚;其痈在管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此经以痛之
处所,分痈之在大小肠;复以痛之深浅,分痈之在肠内肠外也。肠痈外证,当腹皮急,
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或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
自汗复恶寒,久之身皮甲错,或绕脐生疮,腹皮肿急胀大,转侧有水声,或一足屈不能
伸(或右足屈不能伸,或左足屈不能伸,此肠痈内痛,使股内筋急引痛,致足为蜷拘。旧说以足右屈为
大肠痈,足左屈属小肠痈者,不可泥)。其脓自大便下者轻,从小便下者重,脓从脐溃者益重。
脉迟紧者,脓未成,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当和荣解毒(肠痈亦有
关内见芤脉者,当重和荣之品)。总以腹痛,手不可按,身皮甲错而腹中掣痛者,方为痈证
谛也。大肠痈者,多小便自调;小肠痈者,多溺涩淋痛,以小肠主泌别故也。眠食如常
者易治,加内证坐卧不宁,烦不能寐者为逆。男女皆有之。患肠痈者不可惊,坐卧皆宜
伤寒杂病论义疏
—81—
徐缓,进食宜稀糜,食毋过饱。其随证病变,不可悉举,方书皆可参究,当以平脉辨证
一贯之旨通之。
脉大而涩,时一弦,无寒热,此为漫淫疮所致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通
行本佚)。
此举按异象,兼间至异象法也。脉大而按涩,大为气强,涩为血痹,时一弦者,血
行而时一凝结也。此病机以缓而渐至,毒伏血分,故内无气血之争,外无寒热之状,此
漫淫疮所致也。凡先举脉而后举证者,示学者当平脉辨证也。意谓既有此证,脉当如此,
非谓先得此脉,预决必生此疮也。漫淫疮,即浸淫疮,由湿邪流注下焦,蓄积而成。每
发由下焦浸淫于上,与今所谓梅毒者相似,但梅毒多由淫邪传染所致,久之多侵入肾,
漫淫疮则不由淫邪传染致之,治法略同。其证与他种痈疡不同,虽化脓亦外证不发寒热
(若见发寒热者,表邪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谓细数为荣枯化热之诊。凡病属血分有
毒者,必血盛乃可化毒,故荣枯者证为难治。
妊娠弦数而细,少腹痛,手心热,此为热结胞中,不先其时治之,必有
产难(通行本佚)。
妇人妊娠重身,冲任血气(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悉以养胎。若脉弦数而细,弦数为内
风之诊(内风,即血热行疾),按之而细,血枯于里,其证复少腹时痛,手心发热,少腹痛
为胞中气血不和,手心热为冲阳亢而灼阴(手心热,若热在皮肤,属太阴脾虚也;若热在内,为
冲脉阳气盛而阴气少也。故手心热又为阴维病),此必阴枯化热,乘虚内结胞中(以娠子而胞虚),
若不先时调治,俾荣阴内充,则冲任血枯,临产之时,阴虚无气以动,必惧产难(产难,
谓以生子而致死也)。治宜当归、阿胶、黄柏、藏扛花之属,养荣以清血热。后贤有以黄苓、
白朮为安胎之圣药者,惟类此胞中结热之候,或为宜尔。
产后脉洪数,按之弦急,此为浊未下。若浊已下而脉如故者,此为魂脱,
为难治(通行本佚)。
按:此与当发隐疹之脉正同。产后大脱其血,脉当虚弱,反气血沸腾而洪数外见,
血凝于内而按之弦急,此必胞中瘀浊未下。治宜通瘀和血,相体制方。若询之浊已下,
而脉仍不改者,当为气血失守,百脉奋张,乃见此沸溢之象,证必神昏而郑声,此为魂
脱之候。以血藏于肝,血乱则魂乱,故曰魂脱。证为难治,宜人参、阿胶、当归、枣仁、
龙骨、牡蛎之属救之。盖魂乃血之使用,魄为气之使用,血脱则魂随之,气脱则魄随之。
假令血虚少而未至于脱,则魂不安;气衰微而未至于脱,则魄不守。经曰:随神往来者
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魂者阳也,故赖血之阴以藏之;魄者阴也,故资气之阳以
运之。魂不安者,神离而呓语;魄不守者,循衣而撮空(即四肢转动不自知,亦不能自制也)
凡不因外证而丧失神守者,皆魂脱之证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82—
此示热阻荣分,亦令脉数寒热。盖血痹而阳迫阴阻,故令脉数发热,而反洒淅恶寒
也。凡内伤杂病,不因外感而脉数发寒热者,皆血痹令数之义,故师特广论之,而举畜
脓之脉证为例也。诸脉浮数者,诸赅寸口各部而言,此似伤寒表脉,证亦发热而复恶寒,
更似伤寒表证,但伤寒当有头痛、腰痛、身体疼痛、呕逆不能食诸证,今其人或腹内,
或身中,隐隐作痛,若有定处,且饮食如常者,此非外邪也,必病入血分,蓄积化腐,
已作痈脓之象,如内而肺痈、胃痈,外而疮疡之类。经曰: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
不足,阳气有余,荣气不行(阴气不足,即血枯失其滑利,阳气有余,即气悍流于奔逸,气涌血滞,
故令荣气不行,郁而化腐),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荣阴卫阳,两不交通,遂致血壅
气悍,郁而化热,两相搏聚,脉热肉败),乃化为脓。故知化脓之因,由于荣气不通,则脉热
肉败,邪溢久壅,血痹而两热相搏,故脉为浮数,阴阳以不通争胜,故发热恶寒(此发热
与恶寒同见)。《脉经》曰:脉数,身无热,内有痈也。又曰:脉微而迟,必发热,弱而
数,必振寒,当发痈脓。此言素秉气血虚者,则脉时而微迟,时而弱数,象以更互而异,
发热与振寒同见,故知与外证有别也。凡痈疽以脉数而紧,脓未成也,紧去但数,脓为
已成。本条所谓饮食如常者,以别于伤寒不能食之证,但能食者顺,不纳者逆《灵枢》
曰:脓成,十死一生。其白眼青,黑眼小,一逆也;内药而呕,二逆也;腹痛渴甚,三
逆也:肩项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夺,五逆也。除此五者,顺也(今疡科有五善七恶之说,
盖本于此)。总以眠食如常,不兼内证者易治,若神志不安而躁扰者,必死矣。
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
也。
此言人恐怖者,谓病而无端自生恐怖也。恐者,怯也;怖者,惊也。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气下则藏气内却,故脉气束敛而细如循丝;气下而更乱之,则气却而动,故应
指若有极微之结(结如结绳之结),以其形微小,不能如豆大厥厥动摇,故曰如循丝累累
然也。气为血帅,气陷则血沉,故面白而脱血色也。此肝胆气索而肾气亦陷之证。经云:
胆虚则恐,如人将捕之。又曰:肾肝并小弦,欲惊。循丝即小弦之象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此言有人不饮,而复感唇干燥之证。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脉涩为血虚之诊。
自涩云者,谓但涩不兼他象也,此血过虚自生燥化,燥胜则液涸,故唇口干燥,而内实
无热,不能消水,故意欲饮而仍不索水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则惭愧自生。愧者,恐人发觉其隐,故畏与恼同作。以
七气言之,则愧者,当为恐与怒并也,必怒而略甚于恐(若恐甚则转惊怖,怒甚则所谓羞恼成
怒矣)。怒则气上,故脉气当外浮,但有恐以下其气,知浮者必不能外盛,惟虚浮乍鼓而
已。气不定于中而乍升乍沉,故面色为之乍白乍赤,以气上则血荣于面而乍赤,气下则
伤寒杂病论义疏
—83—
血沉而面为之乍白也。人身以精、气、神为三宝,夫精统于气,气御于神。世之欲养生
者,当先使灵台皎然,而后神怡气畅,不能自饬于屋漏者,求神之怡何以哉。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
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诸者,赅词,谓寸口三部皆同也。假令寸口诸微,微者,谓势微而体小,此其人亡
阳,盖素秉之阳虚也。假令寸口诸濡,濡者,谓脉体大小不减,而应指绵软无力,此其
人亡血,盖素秉之阴虚也,以血虚而气不减,故脉大如其故(故者,平时之故态也)而象濡
不坚,乃血液不充于脉,故曰亡血。盖微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