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606-中国医籍考-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舒氏(诏)辨脉篇〕一卷 存 
自序曰。昔人云。脉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可言传者。迹象也。中有神理。必意会而心悟之。非言辞之所 
可达。此其欺我也。悟得到。便说得出。说不出者。必其悟不到者也。岂非其说之诞乎。盖仲景教人望闻问切。 
以临证不易之法也。望者。望其颜色气色。以察形体之荣瘁。闻者。闻其语言声息。以审内气之盛衰。复问其病 
起于何时。得于何因。所见之证。属于何经。或兼见何经之证。于是再问其平日有何旧病与否。其本气宜寒宜热。 
则病之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确有所据矣。而后切其脉以验证。不过再加详慎之意。并非尽得其证于脉息之中。 
倘脉证不符。犹必舍脉而从证。可见重在证。不重在脉。故以切为独后。彼不谙仲景之法者。藉脉理之说。文其 
陋而欺于世也。至于望闻问三字。不得其传。而病之六经阴阳表里。懵然不识。求其不杀人者。几希矣。且即以 
二十七脉言之。于中不无缺略。取义命名。亦有舛谬。譬如芤脉中空。谓其状若芤葱。曷若以离中虚状之。革脉 
浮大。中候沉候皆不见。谓其状若鼓皮。曷若以艮覆碗状之。牢脉浮大。浮候中候皆不见。谓其脉象牢 
坚。曷若以震仰盂状之。凡此岂非其取义之不精。命名之不当乎。又常有中候独见。而浮沉皆不见。状若坎中满 
者。有浮候不见。而中候沉候并见。状若兑上缺者。有见于中候浮候。而沉候不见。状若巽下断者。脉诀无此名 
目。岂非缺略乎。今皆不之较。第以人皆言脉。予亦毋庸不言。特不易言者。不欲以玄渺而无据者误人也。兹将 
二十七脉之迹象。逐一分疏。而复辨之以理。于中以浮沉迟数四者为纲。诸脉乃各从其类。列于其下。俾学人了 
然于心。即可畅然达之于口也。并将奇经八脉。妊娠诸诊。概为摘入。以备查考。至于主病。但以浮沉迟数。有 
力无力。验其表里寒热虚实而已。尚有不尽然者。而况其余乎。兹皆不录。大清乾隆四年己未。子月长至日。进 
贤舒诏驰远自识。 
〔沈氏(金鳌)脉象统类〕一卷 存 
沈金鳌曰。人之有病。七情所感。六淫所侵。重则脏受。轻则腑受。深则经受。浅则肤受。象现于脉。脉诊 
于指。人与人异。指与肉隔。气有长短。质有清浊。且阴阳殊其禀。寒热虚实互其发。而欲于三指之下。顷刻之 
间。脏腑毕现。洞幽彻微。不有犀照。何能毫厘不差。因着脉象统类一卷。诸脉主病诗一卷。(俞 尊生序) 
〔诸脉主病诗〕一卷 存 
题词曰。濒湖脉诀。各有主病歌辞。然只言其梗概。余撰脉象统类。各脉所主之病已详。但琐碎无文义相贯。 
难于记识。因仿濒湖法。作二十七脉主病诗。阅者读此。复按核统类。则某脉主某病。某病合某脉。庶益洞然于 
中矣。 
〔吴氏(仪洛)四诊须详〕未见 
按上见于本草从新序。 

卷二十
诊法(四)
属性:〔亡名氏太素脉法〕读书敏求记一卷 未见 
钱曾曰。序云。仙翁不知何地人。隐崆同山。常带一粗丸药。出山救人。更于指下。决未兆古凶寿限。时人 
莫不神之。后不知所终。唐未有樵者。于其石室石函中得此书。以传于后。 
四库全书总目曰。太素脉法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原序称唐未有樵者。于崆峒山 
石函得此书。凡上下二卷。云仙人所遗。其说荒诞。盖术者所根据托。此本只一卷,或经合并。或佚其下卷也。案 
太素脉。自古无闻。宋史载僧智缘事。王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 
其引据亦自有理。然推绎传文。医和亦以人事断之。料其当尔。故其对晋侯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 
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 。其对赵武曰。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 祸兴。而 
无改焉。必受其咎。何尝一字及于脉。且传曰视之。亦不云诊。是特良医神解。望其神色知之。安石所云。殊为 
附会。大抵此术与于北宋。故智缘以前。不闻有此。而罗扩作张扩传。称少好医。从庞安时游。后闻蜀有王朴善 
脉。又能以太素。知人贵贱祸福。从之期年。得衣领中所藏素书。尽其诀乃辞去。扩徽宗时人。则王 
朴当与智缘同时。足证其并出于嘉 间。观此书。原亦仅称唐末所得。其非古法审矣。此本所载。皆七言歌括。 
至为鄙浅。未必即领中之素书。殆方伎之流。又从而根据托也。(术数类) 
〔齐氏(能之)太素造化脉论〕一卷 存 
自序曰。太素之理。妙用莫测。变化难穷。余生以济人为心。以施药为事。遂研精医学。深究脉法。无穷之 
理。自得于心。验人贫富贵贱。寿夭忧乐。往往不期而言中。于是忘其浅陋。撰成造化脉论。不出于阴阳两字。 
测之然后知其为益深。穷之然后知其为益远。然亦安敢自是其是。姑志一得之愚。以俟知者正焉。新安实轩齐能 
之自叙。 
〔太素脉经诗诀〕一卷 存 
齐能之曰。造化脉论。已经山屋先生订正。然其理深远。观者未易穷测。遂并编述前贤诗诀于后。其间辞意 
有窒塞不通。隐奥难晓者。辄以己意。增减而润色之。盖脉论者。造化之根原。诗诀者。吉凶之克应。二者不可 
缺一。合而观之可也。 
〔杨氏(文德)太素脉诀〕国史经籍志一卷 未见 
饶州府志曰。杨文德。乐平万全乡人。攻医。精内经太素脉。明初征诣太医院。洪武戊寅。乞归田里。明祖 
御书种德二字赐之。舟抵饶城。医者刘宗玉延之。文德为讲岐黄心法。以太素授之。紫极宫道士宋姓者疾。文德 
诊之曰。不数剂愈。宋以银饮器谢之。文德却不受。中途长啸。时宗玉子烈因问其啸之故。文德曰。明年春肝木 
旺。脾土受克。至期果死。黄复昌疾。文德诊之曰。一剂即瘥。官贵脉旺。秋当入仕。寻以荐授丹阳令。余皆类 
此。所着有太素脉诀一卷。 
〔赵氏(铨)太素脉诀〕未见 
庐陵县志曰。赵铨。字仲衡。与罗文庄善。赠以古风。称为石亭子是也。高唐里人。精岐黄家言。虽为制举 
业不废。以诸生入监贡。仕灵寿霍山两邑。夏贵溪大拜入京。取道吴城。即携与入京。会世庙不豫。太医束手。 
贵溪及大臣公卿。咸举铨入诊视。不终剂而龙体大安。铨既称旨。朝廷官之。而就令焉。铨意不欲久仕。解组归。 
惟着书修真而已。有乞医者即赴之。不责人金帛。而施药不怠。诊太素有神。所着有春风堂集。石亭医案。岐黄 
奥旨。诸家医断。太素脉诀。体仁汇编。 
〔彭氏(用光)太素原始脉诀〕一卷 存 
彭用光曰。假如诊得浮脉。缓缓如蝴蝶斗舞者。应在庚辛之日有喜。若太过不及者。有灾晦。若先期能预慎 
防闲。则或能减少。太素一书。正欲使人避凶趋吉。故程子曰。知之减半。慎之全也。余仿此。用光续修赵石亭 
条下。参验甚详。 
江西通志曰。彭用光庐陵人。善太素脉。言多奇验。所着有体仁汇编。医术家多循守之。 
〔詹氏(炎举)太素脉诀〕未见 
按上见于濒湖脉学。 
〔亡名氏太素心要〕二卷 存 
〔太素脉诀秘书〕一卷 存 
〔王氏(文洁)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七卷 存 
魏时亨序曰。客有问于余曰。书必有名。名必有义。脉诀以太素名者何也。果以太初者气之始。而太素者质 
之始。原其质之始。乃以太素名欤。且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 
之说。太素脉寿夭富贵。贫贱祸福。无不知之。其于原始反终之意。盖益深矣。余曰。非也。有自来矣。有青城 
山神仙张名太素者。会悟叔和脉理之微。贯通岐黄卢扁之秘。一诊视之间。不特可以知人之虚实寒热。疾病安危。 
而人之贵贱贫富。死生祸福。莫不于是决焉。人因其言之验。异其术之神。即其人之名。传其世之广。所以称之 
当时。曰太素脉所诀也。闻之后世。亦曰太素脉所诀也。而太素之说。起于此耳。愈传愈远。愈异愈奇。人遂以 
太初太素之义。神其说以重之。是徒知太素之名。而不知太素之实矣。反而思之。青城张仙之以太素为名。而因 
以太素名脉诀者。非张仙之自炫其名也。由人之慕张仙之术之异。而顾以其名名之。使不失其真也。岂料后之人。 
因名而反失其名。考实而莫讯其实耶。友人冰鉴留心于是。亦悼太素之脉名虽传。而实不符也。乃以张仙脉诀。 
详求搜正。汇为卷帙。与扁鹊难经。叔和脉赋等书。并类以行。使自今而后人之欲行太素脉者。不必求之太初太 
素之说。而当求之青城张仙之云也。 
〔李氏(守钦)太素精要〕未见 
水县志曰。李守钦。号肃庵。聪明善悟。读书损神。病将危。得蜀医医而愈之。即北面受其业。走峨眉。 
邂逅异人。授岐伯要旨。归从黄冠游。尤精太素脉理,又能预知人事。远近活者。不可胜数。诸王台省。咸敬礼 
之。徙居荥泽观。中有客自河北来。星冠羽扇。守钦识其非常人。即谨遇之。数日谈论。皆世外事。守钦善对。 
客甚敬之曰。先生我师也。又曰。三日后罗主事过此。我当去也。因题诗于壁而别。越三日。果罗主事自南而北。 
经于荥泽。为黄河泛涨所阻。栖迟观中。偶见所题。惊曰。此吾世父之笔。缘何题此 
哉。始知客为罗念庵也。人由是谓守钦能识仙客。号为洞元真人。寿九十有八。所着有方书一得。太素精要诸书。 
行于世。 
〔程氏(时卿)太素脉要〕二卷 未见 
李维桢序曰。祁门程时卿游于不佞之门者三世。其业儒不就。为形家。已乃攻医。已从宣城沈先生谭理学。 
所全活不受糈。遇异人。教以太素脉。多奇中。即不佞所睹记。不可一二详矣。不佞数叩之曰。请待数年。而后 
与子。久之时卿之父母皆大耋。而身且开六帙。顾其子姓中。无可受业者。则谓不佞与其私传子。就若公之人人。 
出囊中一编。盖异人所口授。而时卿手录者。稍芟其杂复。定为二卷。不佞卒业。掩卷而语时卿。是何异是吾儒 
洪范之绪论也。洪范以五事分属五行。而征休咎。太素以五脏六腑之脉。分属五行。而诊休咎。其揆一耳。然而 
太素多奇中。洪范或不其然。洪范推极于天地人物。博而不能该。太素一人之身。约而可据也。是书首所载五运 
六气。盖自洪范五行始。时有出入。惟所谓七表八里九道。六极四离。顺四季。旺十二时。按之百不失一耳。子 
独取指南剪金通玄隐微四赋。而汰诸蔓延谬悠之说。有以也。时卿唯唯。不佞因为题其端而行之。 
按太素脉之说。未审始于何时。医说。载张扩闻川有王朴先生者。其察脉。非特知人之病。而太素之妙。能 
测人之死生祸福。见于未着之前。服膺几年。尽得其妙。乃辞而归。惜乎名盛于崇宁大观时。而享年止四十九。 
卒于南昌。宋史僧智缘传曰。嘉 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 
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 与王安石在翰林。 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 
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 
之脉。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据此,北宋之时。其说已行。彭用光曰。太素之传。实自东海冯真人。在金灵 
山。得于灵宝洞中神仙授受之术。向未有传。而方书亦不载。至干德乙丑。仲夏八日。始真人出洞游行。太素法 
遂传诸世。而得之者。皆口传心授。少着述以流布。嗣后亦间有知者。多自秘而弗传。书亦弗备。揆其大要。论 
贵贱。切脉之清浊。论穷通。切脉之滑涩。论寿夭以沉浮。论时运以生克。论吉凶以缓急。亦皆仿佛内经素问。 
虚实攻补。法天法人法地之奥旨云。干德乙丑。宋太祖干德三年也。其说即似始于当时。然剧录曰。咸通干符中。 
京师医者续坤颇得秦和之术。详脉知吉凶休咎。至于得失时日。皆可预言。古者善医道多矣。迹其前事。不过视 
彻膏肓。心解分剂。未闻乎平诊脉候。见于蓍龟之能也。是唐时已有此说。而其为术也。不过假风鉴以神之。岂 
得于三点九按之际。察其休咎贵贱邪。吴昆脉语曰。医家以岐黄为祖。其所论脉。不过测病情决死生而已。未有 
所谓太素也。扁鹊仓公之神。仲景叔和之圣。亦无所谓太素也。何后世有所谓太素者。不惟测人之病情。而能占 
人之穷通。不惟决人之死生。而能知人之祸福。岂其术反过于先圣。即是亦风鉴巫家之教耳。初学之士。先须格 
致此理。免为邪说摇惑。则造诣日精。而仓扁张王之堂可闯矣。故太素乃医之旁门。不得不辨。亦恶紫乱朱。距 
邪放淫之意。又曰。业太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