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惕中国股市虚拟大崩盘-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4150元。
  第5节:第一章 不断创高的长牛市(2)
  中国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根据人口统计资料,2006年,中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7%,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2?9%,表明了农村消费市场方兴未艾,增长空间很大。农村人口每增加一元的消费支出,可以拉动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家电普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
  政府支农力度空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政府扶持〃三农〃政策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第一,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第二,加大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郊区县乡的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的力度,同时组织城市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地区,增强大城市对于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第三,政府财政将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农民直接的物质支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第四,政府倡导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速度加快。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的观点看来一点也不为过。美国《华尔街日报》2005年1月8日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为标题报导:〃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人口迁移,1亿多人从贫困的农村地区转移到了城市和工业制造区。〃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仍然偏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3%,比低收入国家略高,却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二三十个百分点,与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远。然而,正是这个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目前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联合国预计,21世纪前十年中国将会有2亿人口移居到城镇中去。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新增3亿,总数达到7亿人,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未来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既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组团式城市群正呈现新一轮增长势头。所谓〃组团〃,是指区域内不同规模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之间,通过形成网状格局和等级系列的相互协调,也就是以城际合作、城乡一体的形式,在使区域的社会、经济生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使〃组团〃中的每个城市附着于一个坚实的社会、经济平台,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组团式城市群已率先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形成,而且这种经济区域发展的成熟度正处于由南向北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上述〃三维制高点〃在中国完全形成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工业总产值的90%、进出口总额的95%将在此国土上产出。根据计算,这些地域只占用国土面积的20%,却产出了中国财富总量的80%,有效减轻了占有全国其余80%国土面积的地区的发展重负,在高水平上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目标,由此向人们真正展现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
  中产阶级消费群迅速崛起。这部分群体的家庭年收入在7?5~10万元,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主要是由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白领群体构成。目前,符合上述标准的中产阶层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3?5%。我们测算,2006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为8000万户,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5万元,家庭平均拥有31万元资产。我们进一步预测,到2010年,以上数字将翻番。
  第6节:第一章 不断创高的长牛市(3)
  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的消费率(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将从2006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68%,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是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到2011年将增至2?9亿人,大约相当于当今美国的总人口。随着这些人收入的迅速提高,他们也将成长为中产阶级消费者,其人数到2025年将高达约5?2亿,相当于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的调查表明,买房、购车、自费旅游,将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中产阶层的三大消费热点。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一个实力群体,这正好说明中国中产阶层消费的巨大潜力。今后几十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扩张将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表现为如下过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等一批相关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活动的总量水平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和乡村城市化农民收入提高并在较低档次上形成消费需求为加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建筑业提供广阔市场国民经济进入扩张性时期。
  还有15年的人口大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高峰值之前,率先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理论有三个阶段说,〃第一人口红利〃是指由于人口结构的转变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提高、人口抚养系数降低所推动的经济增长。紧随着〃第一人口红利〃出现的是〃第二人口红利〃,是指人们随着收入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化,进入一生中生产效率最高的青壮年阶段,其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提高,由此反映出在人口结构转变的特定阶段,由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带来的国民储蓄率升高和资本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为社会进一步扩大投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第三人口红利〃是指随着第一、第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中的劳动力比重下降,无收入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激增,从而导致社会人均收入增速下降。此外,退休人口开始动用储蓄来度晚年,使得社会总储蓄率开始下降,导致投资供给下降,降低了经济增速。 
  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非常吻合人口红利理论的三个阶段的特征。有关数据显示,1982~2000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7%,预计人口红利的贡献还会持续5~10年左右,因此2006~2015年,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再结合不断深化的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在未来5年可以继续保持年均8%~10%的增速;而从2015年左右至2030年,中国将经历人口红利的第三阶段。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人口红利的第二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较高,满足了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相对较轻,财富积累的速度比较快。
  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支持将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人口红利联系起来的观点。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在最近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已经少生了4亿多人,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了三分之一,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表示,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上一次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正逐渐进入就业序列,由于劳动力供给量大,工资相对较低,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便应运而生,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增长。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吉米内兹最近在世界银行举办的〃200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会上说,中国的青年人口于1970年左右达到顶峰,之后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使这些人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比例减少,这种劳动力队伍的扩张提供了一个把钱花到其他方面的机会窗口,这种〃人口红利〃将有利于经济发展。
  第7节:第一章 不断创高的长牛市(4)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更将资产价格上涨、股票市场的牛市行情和人口红利联系起来看待,他对中国人口红利对资产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或者说股市这一轮牛市行情的结束时间的确定和伊曼纽尔.吉米内兹的观点相似,即中国股市大牛市行情至少将持续到2010年前后。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中国人口红利将在2013年结束。在这一较长的时期里,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资产价格也将大幅上涨;中国将保持巨额外贸顺差,外汇储备剧增,货币供应充足,从而令市场流动性充裕;由于劳动力市场条件宽松,资本回报在产值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些都将为中国股市上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上海福思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韬认为,按照人生的周期,30~50岁时往往是一个人购物、置业等消费能力最强的时期。中国的生育高峰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批人目前正好进入到30~50岁的黄金年龄段,形成对消费的强烈需求。这也正是目前股市中支持消费类股票持续走牛的决定性因素。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从〃人口红利〃的角度看,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中,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主要表现在消费型与服务型行业上。在消费型行业中,可重点关注的是医药、食品饮料、旅游餐饮、家庭与个人用品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对医药行业来说,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无疑将进一步凸显这一行业的投资潜力。在服务型行业中,应重点关注的是金融、房地产、百货零售、信息技术、交运设施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以房地产为例,虽然该行业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但是大量人口进入结婚和生育期,将形成对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与刚性需求相对应的则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刚性增长,因而这一行业近年来一直是越调控越增长的态势。在房地产投资及相关建材行业增长得到支撑的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家庭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也稳步向好。国家对这一行业的调控,只会加大行业内的结构性调整,同时更给了一些上市龙头公司(如深万科、保利地产、中华企业等)的市场机会。而在服务型这一行业中,金融则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不仅〃人口红利〃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支持,而且税制改革、人民币升值更将大大强化这一行业的市场机会。预计未来3~5年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业绩每年将保持20%~25%的复合增长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将保持25%~40%的复合增长率。像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龙头品种,更有望超越行业的平均水平,呈现高增长态势。
  大国崛起的价值重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与德国2006年的2?30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一步之遥。有关专家指出,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有可能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
  我们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一些外生性因素做出假设,模拟了中国2000~2020年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各种情景。在各种情景的模拟中,外生性因素假设人口、劳动力增长趋势、城市化进程、政府消费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等。基准情景预期中国经济将持续过去的发展势头,劳动力仍将快速转移,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科技进步会带来规模递增效益,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在金融体制、贸易体制、投融资体制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将促进各种要素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2005~2020年TFP的增长继续保持过去25年的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率维持在2?0%~2?5%;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快速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